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一 期末 2021-07-05 4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节俗的描写,如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里说的似乎是芒种节气的风俗,但从后文对芒种节风俗的描写来看,却是与江南地区的花朝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花朝月夕相对映(月夕一般指八月十五,为中秋),当为中春,一般认为是二月十五。唐人有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柳宗元谪居柳州时曾写下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的诗句,表达的是作者对中春时节百花凋尽而致赏花无处的凄凉之情。将二月十五即中春称为花朝,大约源于江南风俗。宋元时期的《事林广记》称二月十五为花朝。《风土记》云言浙闽风俗,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为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之所常言。

南宋的《梦粱录》也如此记载,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大约到明清时,这花朝节变成了二月十二日,江苏一带至今仍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风俗通史》也记载了吴中一带二月十二日花朝,儿女裂彩绡,遍系花木树,曰百花生日。这些内容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描写相似,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件。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此外,花朝节还有扑蝶、戏蝶之类的活动,小说中也有宝钗执扇扑蝶的情节。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代文献中的芒种节气多言其可种有芒之谷,即可播种小麦、大麦之类有芒的谷物。那这个节气是否与花神有关呢?古人大抵认为花神,就是春神,又叫青神。春神掌管春天的花木,所以到春末夏初开的荼蘼(酴醾)花期结束,便认为花事完结。宋人诗曰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所以,如要饯花神,按常理推断的话应当是告别春天,即在春夏之交进行,拖到芒种节气似乎太晚了。而《红楼梦》关于芒种饯花神之说,并无文献记载,民间风俗亦没有反映花朝、花神、祭花与芒种相关的习俗,不似作者的笔误,更像是作者有意为之,至于其中有何特殊寓意,尚待进一步考证。

(节选自韩冬冰《阅读(红楼梦》),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花朝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行在江南地区的与祭祀花神有关的节日。
B.又名中春节,时间是农历二月十二日早晨。
C.“花朝”与“月夕”皆为节日,两两对映。
D.此时浙闽地区百花盛开,极适合出游赏玩。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关于芒种节俗的描述与古代文献中“花朝节”有关内容相同。
B.文中引用柳宗元的诗句意在说明“花朝”是个因百花凋零而感伤的节日。
C.《风土记》和《风俗通史》中,都包含了对“花朝节”风俗的相关记载。
D.文章结尾段作者借用宋人诗句,是为了证明芒种节俗应该包含送别花神。

材料二

曹雪芹似乎把花朝节要做的事,比如赏花、扑蝶等活动,都移到了芒种节气,虚构了一个芒种节。那么,他的用心又是什么呢?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花朝节是二月十二日,而那一天,恰恰是黛玉的生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作者借袭人之口道出了这一点。那天是宝玉的生日,众人前来给宝玉拜寿,议论起各人的生日。有人说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袭人的这句话,交代了黛玉的生日是花朝节,而黛玉的前世正是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由绛珠草修炼而成的绛珠仙子。

问题还不止于此。作者于潜在的叙事层面上交代了这一天是花朝节(黛玉生日),而在其表层叙述中这一天却是芒种节,细考下来芒种节又是男主人公贾宝玉的生日(详见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

可见,作者是把花朝节(黛玉生日)这天的风俗,拿到芒种节(宝玉生日)去写。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作者在宝玉和黛玉故事构思上的综合考虑。如前所述,花朝节的赏红,不仅是赏花,更是爱花、惜花。而贾宝玉,是绛洞花主,是怡红公子,是爱花、惜花的代表。把黛玉生日花朝节赏红与宝玉生日芒种节的时令糅合在一起,正是通过民俗化的场景,艺术化地凸显了贾宝玉形象的角色地位及其与群芳的关系。

同时,第二十七回的饯花会,作者把原本是在花朝节那天迎接花神的习俗,写成了是芒种节花神即将退位的时候给她饯行。是否在强调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是否在暗示:林黛玉的生命已经快走到了尽头?

花朝节伤春、感怀的节俗内蕴被作者巧妙融入黛玉的形象塑造中,与她作为花神的身份融为一体。在这一回里,林黛玉泪眼对落花,伤心地吟唱《葬花吟》。作者苦心设计,既安排她的生日与花神相同,又借花神的退位,以及与民俗风情交融的生活场景,象征了林黛玉的生命历程。

(节选自赵云芳《民俗学视野中的《红楼梦》,有删改

3.下列对曹雪芹“用心”的分析,与材料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对芒种节俗进行艺术改造和加工,进一步丰富、拓展、深化节日内涵。
B.借助节俗的错位与融合,艺术化地凸显两位主人公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将伤春节俗内容融入黛玉的形象塑造,与她“绛珠仙子”的身份相合。
D.虚构“饯花会”节俗,以饯别花神并为其送行,暗示黛玉的悲剧命运。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上,芒种节气与花朝节并无关联,没有与“花神”相关的民俗活动。
B.《红楼梦》关于芒种节风俗的描写有悖常理,并没有相关文献予以佐证。
C.将庆祝百花生日与送别花神的仪式掺杂在一起,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失误。
D.《葬花吟》中黛玉以花自喻,体现其个性的同时,具有强烈的隐喻作用。
5.《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提及了芒种节的哪些节俗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加以概括。
2021-07-0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成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朕尽忠力,何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痰、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 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使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由:李由,秦朝时期将军,丞相李斯的长子。②中子:排行居中的儿子。一作仲子,即次子。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             已:停止
B.二世以赵高治之                       属:委托,交付
C.斯更以其实                              对:认为……正确
D.大抵尽秦吏                           畔:通“叛”。背叛
7.下列各组 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所以贵者                            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
B.次不朕尽忠力                         谓鹿
C.何在位                                   或言马阿顺赵高
D.赵高使客十余辈诈为御史        莫敢言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或免除四方戍守边防的兵役、运输等徭役。
B.辄使人复榜之   
于是(赵高)就让人再次诽谤他。
C.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赵高于是暗中借法令诬陷那些说是鹿的人。
D.诸侯咸率其众西乡   
诸侯也都各自统率部众向西(进攻)。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向二世提出建议,使其住在深官之中,不再坐朝接见大臣,以此独断专权。
B.冯去疾等向皇帝进谏后,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
C.赵高为了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多下板子,李斯不堪忍受痛苦,被迫含冤认罪。
D.李斯三族的人都被诛杀之后,二世便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巨细全由赵高决定。
10.苏轼曾说:“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请结合全文,分条概述苏轼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1-07-03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

1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1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礼”的作用。
2021-07-05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本诗写的是天宝十三年岑参途经凉州时与故友的一次夜饮。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映照边城的景象,营造出明朗开阔的意境。
B.“胡人半解弹琵琶”,写胡人对弹奏琵琶一知半解,突出边城缺乏文化韵味。
C.“河西”“故人”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描述了作者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情景。
D.结尾通过“大笑” “醉倒”等词语,生动写出了内心复杂情感,富有感染力。
14.“酒”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酒”所寄寓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艰难繁恨繁霜鬓,潦倒新停独酒杯。(杜甫《登高》)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15.同样写边地生活,《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与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璋里,长烟落日孤城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21-07-0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同学写作文时,想引用古诗文表达以史为鉴的主题,你可以建议他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喻说明为政以德的道理:“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的浩瀚无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画图难足” 句描绘了一幅征帆远去、白鹭翩飞、意境开阔旷远的秋景图。
2021-07-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夜航灯

袁省梅

①在晚上的寒风中,路边的店门都关上了,我在空荡荡的街上慢慢走着,尽量的,挨着街灯走。在我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好像是没有比这些日子更喜欢灯光了。走到一个卖烤红薯的小摊,我会停下来。

②烤红薯的炉子通体散着热,挑在炉子上的灯像一盏夜航灯,小城晦明的街上,远远的,就能看见,有顾客来,炉边的老人漾着满脸的笑,推开炉盖,掏出一块烤得焦黄的红薯在手里噗噗地掂,说,刚刚好,照我说,趁热吃好。每天晚上我都要买一块烤红薯,在摊前待一会,跟烤红薯的老人聊上几句。等到一块烤红薯装到袋子里,递到我手上时,好一会儿,我的手里都是热乎乎的。我也喜欢装烤红薯的纸袋子。很平常的纸袋子,是旧书纸糊的,给人一点怀旧的情愫,和家常日子里的细微感动。

③老人说,照我说,回家吧,冷。我说,您也早点收了回吧。老人说,回,老伴要急了。

④老人的老伴等他回家呢,我想,这个冷的夜里,等我的只有一个黑屋子。我捏了捏兜里的瓶子。

⑤我害怕回家,害怕看见黑洞洞的窗户。

⑥黑的窗户冷寂的家是从公司易名、汽车换主,我还顶了高额的债务和老婆离婚后就有了。我不想让老婆担惊受怕被人堵截被人辱骂,跟老婆说好假离婚。我说你相信我困难是一时的,我们会好起来的,过去的一切我们还会拥有。老婆点点头,和我抱头痛哭。谁知,老婆转脸就把自己风风光光地嫁了。

⑦我把自己关在屋里,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我起来了。我咬破嘴唇,眼里摔出一把泪,顺着街道默默地走着。漫无方向。我就看见了这个烤红薯摊,当然是,先看见了挑在炉子上的灯。

⑧老人说,收了摊,咱俩能跟一段。老人把红薯袋子搭在自行车后,掏了炉火,扑灭。我帮老人摘下那盏充电灯,挂在车把上。街上空无一人,几片枯的桐叶在干的枝头哗哗响。寒凉砭人。

⑨老人说,你好像有心事。我一愣,随即,就呵呵笑,没有。兜里的瓶子好像越发地沉了些。

⑩老人说,我儿子去年死了,车祸,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不知道那滋味,老伴一急,脑溢血了,瘫了。照我说,这日子还要过,我还要把孙子养大看他娶媳妇呢。老人说着就嘎嘎笑,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人都说我命不好,照我说,倒要跟这命挣一挣。

⑪可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曾经的显赫和前呼后拥,曾经的逢迎和灯红酒绿,都只剩下了一个冷清的家了。我扁扁嘴,没说话。兜里的瓶子好像压在我的心口上,憋得我透不过气。

⑫老人说,我那儿子从小就犟就喜欢跟我对着干,照我说,他就是故意地把孩子媳妇和他妈给我扔下不管了,他就是看我的笑话,看我能不能扛过去,我就扛给你看,我给他说。老人嘿嘿笑,好像真的在跟儿子赌气。我抓握着红薯,任由瓶子在我兜里晃来晃去。

⑬跟老人分手时,老人说,这段路不好走,我给你照着。我不让,叫他赶紧回家,冷,老人说,照我说,没什么过不去的,你还年轻,日子还长着呢。

⑭我苦笑一下,心里却涛涛浪浪。

⑮老人推着车子,车把上的充电灯洒下了一地淡黄的光,我就走在那黄亮里,走了好远一段,回头看老人,老人还在我们分手的地方站着。

⑯烤红薯暖暖地捂在我的手里,焦黄润白的香在鼻下蜂般嗡嗡绕,站在我家楼下一个窗户洒下的光里,我对老人喊,回吧,我到家了,老人走远了,车把上的灯在黑的夜里亮亮的在我的眼里晃来晃去晃来晃去。

⑰我仰头看看一个个窗口上白的黄的花的亮光,像小孩子看着柜台上的玩具一样贪婪,那些亮光像一个个诱惑刺激着我的心和眼,我像猎人发现了他的猎物一样捕获着那些亮光,一朵,两朵……恍惚中,我看见我家的窗户也是一片灿烂,甚至,明亮得有些刺眼。有些过分和浪费、我几乎是蹦跳着到了门口,那瓶子小鼠般在我兜里蹦蹦蹦乱跳。

⑱门打升了。家里却是漆黑一片。

⑲站在黑寂的屋里,烤红薯老人那盏充电灯又亮亮地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晃来晃去。老人说,照我说,没什么过不去的,你还年轻,日子长着呢。我抹了把眼,把屋里的灯全都打开。我坐在雪亮的屋里,掏出兜里的瓶子——敌敌畏,紧紧地攥在手心。

(选自袁省梅《小棉袄老棉袄》)


注释:①敌敌畏:一种有机化合物,毒性大。
17.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城晦明的街上                                     晦明:这里偏指昏暗。
B.给人一点怀旧的情愫                              情愫:真实、朴素的情感。
C.曾经的逢迎和灯红酒绿                           逢迎:违心地趋奉迎合。
D.像小孩子看着柜台上的玩具一样贪婪       贪婪:贪得无厌。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中,“挨着街灯走”暗示了“我”对光亮的渴求,“我会停下来”为后文写与炉边老人相遇、交流做足了铺垫。
B.文章第⑧段,作者叙说“寒凉砭人”,一语双关,既是说街上的夜风寒冷逼人,也是在表达“我”内心的悲伤沉重难忍。
C.文章通过老人的叙述,呈现了一个倔强、赌气、毫无责任感的儿子形象,意在表现老人的坎坷经历和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D.文章对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的大量描写,既体现了“我”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又使得文章细腻丰富、生动传神。
19.小说以“夜航灯”为题,有哪些用意?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20.结尾段的划线句子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赏析。
2021-07-0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21. 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簿册、判词,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首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首判词涉及到小说中哪位人物?暗示了她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八、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①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以及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为世界提供了有益借鉴。②其中有一条,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发挥扶贫对象主体作用,通过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③发展是硬道理,是一切解决问题的总钥匙。④各国应当坚持发展优先理念,制定全面均衡政策举措,营造良好国际经济环境,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引领,以贸易促减贫、促发展,加强发展合作,发挥数字减贫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脱贫致富机会。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以及”改为“还有”或“和”更合适。
B.②句中应把“这其中有一条”中“这”字删去。
C.③句中的“一切”应移至“解决”后面。
D.④句中应把“举措”这一词语删去。
23.②句中画线的句子语序有误,请加以修改。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4.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烟火气,是楼下店铺的豆浆油条,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请选择一个你所居住地区最具烟火气的地方,把它介绍给你的同学。要求:特点突出,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2021-07-0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5. 近日,教育部相关部门表示,要推动美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中考美育的改革试点。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艺术进中考的广泛讨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2021-07-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6. 请以“那一瞬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情感真挚,有情景,有文采。150字左右。
2021-07-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7. 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我国举办了一系列铭记英雄、善待英雄的活动,严厉打击、惩罚抹黑英烈的行为。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如何对待英雄有着怎样的思考?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021-07-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困难(0.15)
28.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陪伴我们的人和事物,也发生过许多有关陪伴的故事,都让我们惦念、感怀、思考。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021-07-03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著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作文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著阅读
4
名句名篇默写
5
语言文字应用
6
写作
7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17-200.4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6-10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名著阅读
11-120.65分析思想内涵
210.85识记常识  整体把握内容、主旨或观点  把握情节、内容
四、古代诗歌阅读
13-150.4岑参(715-770)  边塞 征戍
五、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2-2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表达
七、作文
240.65微写作微写作
250.65微写作微写作
260.65微写作微写作
270.15青年成长  道德与社会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280.15青年成长  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