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湖北 高二 期末 2021-07-06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他说:自然写作,可以简洁地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它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考察;探索个体人类观察者对世界的经验;或者反映人类与其所在星球关系之政治和哲学涵义’。自生态批评运动开始阶段起,尤其是在我说的第一波生态批评中,中心兴趣便是自然写作。

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这种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是:1.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不仅仅是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这种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实际上开始向人们宣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2.在环境取向的作品中,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3.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这是文本伦理取向的重要组成;4.这种自然取向的文本中隐含这样一种意识: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

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可见,自然写作即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它是自然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显然,这是对于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艺术中心理性中心的抛弃与批判。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于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因为,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家则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释家则言众生平等。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全面理论论述的,是《文心雕龙》。它在《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里所说的自然既包含大自然,也包含人对于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表现。自然写作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典范之作《文心雕龙》中,由全书的首篇《原道》揭示出来,也具有全书之核心的意义。

(曾繁仁《自然写作:人与自然共生》)

材料二:

由于疫情,很长时间每天都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使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越来越让人关注,这也许将成为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生态意识、环保理念、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新常态。

人应该与动植物、神、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样一种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也接近当代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比如当代生态学特别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每一样物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具有一种默契的平衡。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惠特曼和梭罗都是他的弟子。爱默生曾经强调: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大自然。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神庙里镌刻的一句格言。研习大自然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终于醒悟人类再也不能自大,不能自我中心主义,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应该平等对待其他物种,与之和谐共存。

我对没有过自然生活经验的诗人,从来持怀疑态度。对于诗人来说,童年的经验极为重要,保存其最初的精神种子或者说初心,这是一些看似寻常普通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此外,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熏陶,是人性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古典诗歌里花草植物出现数量很多,《诗经》就完全是群芳谱,宋词也特别多以花草拟人的篇章,人和花草相互对应生辉,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

所以,自然写作,我理解就是要将这样的自然理念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受到熏陶,具有一种生态意识,继而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科学的环保的理念。在这一点上,诗歌从来在文学中有引领作用。

(南君《自然写作中的诗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写作”这一概念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 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和劳伦斯·布伊尔认为的“自然写作”是指“中心兴趣”。
B.真正的“自然写作”就是“自然文学”,它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环境取向”的作品表明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
C.《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一书直接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
D.我国古代就有“自然写作”这一概念,它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因疫情而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关注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B.自然文学提倡人应该与动植物、神、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爱默生也强调要研习大自然,提醒人们尊重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
C.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是一些看似寻常普通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
D.诗歌经常抒写人对自然的感受和人与自然的互动,在熏陶生态意识培育环保理念方面,相比其他文学样式,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主张的“自然写作”内涵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C.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等到我们迷失了,我们才会开始了解我们自己。(梭罗《瓦尔等湖》)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021-07-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芭茅巷

废名

连小林一起共是八个学生,有一个比小林大的名叫老四,一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小林同老四已经读到《左传》了,还要作文,还要听讲《纲鉴》,其余的或读国文,或读四书,只有王毛儿是读三字经。

一天,先生被一个老头子邀出去了,这个老头子他们真是欢迎,一进门各人都关在心里笑。先生刚刚跨出门槛,他们的面孔不知不觉的碰在一块,然而还不敢笑出声,老四探起头来向窗外一望,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你搓我,我搓你。趁先生还没有回来,小林提议到家家坟摘芭茅做喇叭。

家家坟在南城脚下,由祠堂去,走城上,上东城下南城出去,不过一里。据说是明朝末年,流寇犯城,杀尽了全城的居民,事后聚葬在一块,辨不出谁属谁家,但家家都有,故名曰家家坟。坟头立一大石碑,便题着那三个大字。两旁许许多多的小字,是建坟者留名。

坟地是一个圆形,周围环植芭茅,芭茅与城墙之间,可以通过一乘车子的一条小径,石头铺的,——这一直接到县境内唯一的驿道,我记得我从外方回乡的时候,坐在车上,远远望见城墙,虽然总是日暮,太阳就要落下了,心头的欢喜,什么清早也比不上。等到进了芭茅巷,车轮滚着石地,有如敲鼓,城墙耸立,我举头而看,伸手而摸,芭茅擦着我的衣袖,又好像说我忘记了它,招引我。是的,我哪里会忘记它呢,自从有芭茅以来,远溯上去,凡曾经在这儿做过孩子的,谁不拿它来卷喇叭?

这一群孩子走进芭茅巷,虽然人多,心头倒有点冷然,不过没有说出口,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彼此一瞥,因为他们的说话,笑,以及跑跳的声音,仿佛有谁替他们限定着,留在巷子里尽有余音,正同头上的一道青天一样,深深的牵引人的心灵。芭茅也真绿,城墙上长的苔,丛丛的不知名的紫红花,也都在那里哑着不动,——我写了这么多的字,他们是一瞬间的事,立刻在那石碑底下蹲着找名字了。

他们每逢到了家家坟,首先是找名字。比如小林,找姓程的,不但眼巴巴的记认这名字,这名字俨然就是一个活人,非常亲稔,要说是自己的祖父才好。姓程的碰巧有好几个,所以小林格外得意,家家坟里他家有好几个了。

小喽啰们连字也未见得都认识,甚者还没有人解释他听,家家坟是什么一个意义,也同前街”“后街一样,这么听惯了的也就这么说。至于这么蹲在它面前,是见了他们的两位领袖那么蹲,好玩。

老四同小林恰得其反,非常的颓唐,找遍了也找不出与他同姓的!那么家家坟缺少他一家了,比先生夸奖小林还失体面。以前也颓唐过几回,然而是说到家家坟总是欢喜的,也总还是要找。

啊,看哪个的喇叭做得响!许许多多的脑壳当中,老四突然抽出他的来,挤得一两个竟跌坐下去了。暂时间又好像没有孩子在这里,各人都不言不语的低头卷自己的喇叭了。

小林坐在坟头,他最喜欢上到坟头,比背着母亲登城还觉得好玩。一面卷,一面用嘴来蘸,不时又偷着眼睛看地下的草,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仔细一看,这地方是多么圆,而且相信它是深的哩。越看越深,同平素看姐姐眼睛里的瞳人一样,他简直以为这是一口塘了,——草本是那么平平的,密密的,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两边一转,芭茅森森的立住,好像许多宝剑,青青的天,就在尖头。仰起头来,又有更高的遮不住的城垛。

小林哥,坟头上坐不得的,我烧我妈妈香,跑到我妈妈坟头上玩,爸爸喝我下来。毛儿的话,出乎小林的意外,他是跪在那里望小林,猫一般的缩成了一团,小林望他,他笑,笑得更叫人可怜他,太阳照着墨污了的脸发汗。

你妈妈在哪里呢?

在好远。

你记得你妈妈吗?

毛儿没有答出来,一惊,接着哈哈大笑——老四的喇叭首先响了。

他们从家家坟转头,先生还没有回。有几个说回家去吃饭,老四不准,人家烟囱里不看见出烟哩。先生临走嘱咐过他,吃饭的时候,我如果没有回,可以放学。

大家气喘喘的坐在门槛上乘凉。小林披着短褂,两个膀子露了出来,顺口一句: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也。老四暗地里又失悔,这一句好文章被小林用了去了,本于《古文观止》上的《黄州快哉亭记》,曾经一路读过的。

(节选自《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趁先生还没有回来,小林提议到‘家家坟’摘芭茅做喇叭”,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人物、事件、地点和缘由。
B.对家家坟的悲惨来历作交代,与下文家家坟的坟地的蓬勃的自然环境形成反差,也为下文孩子们到家家坟找同姓的名字做铺垫。
C.在家家坟中,小林找到好几个同姓的名字就格外得意,老四找不出同姓的名字则非常颓唐,表明家家坟的意义对孩子们而言比较重要。
D.文章以“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来描写孩子们的喜悦,并照应上文“一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
7.下列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善用细节描写,“虽然人多,心头倒有点冷然”“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彼此一瞥”写出了孩子们走进芭茅巷的微妙心理。
B.本文描写自然景物细腻而又生动,意境优美,充满禅意。如“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
C.作者叙写家家坟悲惨的故事和孩子们到家家坟摘芭茅卷喇叭的事,主观情感强烈,意在表明孩子们的幼稚和懵懂无知。
D.文章写毛儿笑着说“小林哥,坟头上坐不得的”,意在表现毛儿并不理解坟头为什么坐不得,甚至也不懂得妈妈的坟头意味着什么。
8.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双重叙述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
9.有人认为《芭茅巷》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化小说”,请结合原文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2021-07-0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为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两广,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杖之。阅四年,声绩大著。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寻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万达谨侦候,明赏罚。每当防秋,发卒乘障,阴遣卒倾朱于油,察离次者朱其处。卒归辄缚,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违辄抵死。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濠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边费亦日省。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俺答将寇宣府,总兵官赵卿怯,万达奏以周尚文代。未至,寇犯滴水崖,指挥董旸等战死。寇移而南。会尚文万骑至,参将田琦骑千余与合,寇据险不退。万达督参将姜应熊等驰赴,顺风鼓噪,扬沙蔽天。寇惊曰:翁太师至矣!是夜东去。帝侦万达督战状,大喜,立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寻以父忧归。明年秋,诏起万达代宗皋。万达方病疽,庐墓间,疏请终制。未达,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书得罪,遂即以万达代之。万达家岭南,距京师八千里,倍道行四十日抵近京。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三十年二月,京察,自陈乞终制。帝疑其避事,免归。三十一年十月,卒,年五十五。万达事亲孝,父殁,负土成坟。好谈性命之学,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隆庆中,追襄毅。

(节选自《明史·翁万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B.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C.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D.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在古代京官不受重用外放地方任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防秋,古代北方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会加强警卫,调兵防守。
C.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有褒有贬。
D.京察,明代吏部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目的在于奖优惩劣,使官员能够恪尽职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万达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他对擅离驻点的士兵加以惩罚,又严令禁止杀害降服的敌人,违反禁令者必须抵命。
B.翁万达指挥得力,威震敌胆。敌人据险顽抗,他又督令参将率军驰援,明军声势浩大,敌人听说他来了,吓得连夜逃离。
C.翁万达谨守孝道,力求终制。父亲死后,他背土堆坟,并带病守丧;朝廷起用和考评的时候,他两次请求服满三年丧期。
D.翁万达不畏强权,惩凶除暴。镇守两广的咸宁侯放纵部下作恶,时任知府的翁万达杖打其中特别强横者,立即声名远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
⑵万达督参将姜应熊等驰赴,顺风鼓噪,扬沙蔽天。
14.翁万达在哪两个方面堪称嘉靖年间的边臣第一?
2021-07-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秀才归桂林

许 浑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诗人便忧虑朋友孤身南征,难免寂寞。次句“通”字既指行程中山水相连,道路自通;又指路途上山山水水皆与朋友的心意相通。
B.颔联写杜秀才归桂林途中看到朝霞、晚霞的美景:千里滴翠,碧草青青;顺风顺水,只需半帆就可行船。
C.颈联描写了南方鲜明色彩的对比,告诉人们既可以平和的心境去领略山水之清新秀丽,也可以在变化的情绪和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性。
D.这首送别诗属于近体格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风格豪丽,语言秀美,写离情却不道愁苦,赞风光则生忧虑,颇耐寻味。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7-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