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三 一模 2021-08-06 4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以此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简单、粗糙的图画承载着延续文明的使命,部分图画演变成了文字,而另一些表示一个区域地理信息的图画则成为地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脉络,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

由于年代久远,传世的早期古地图已是凤毛麟角,且完整度极低,不过人们通过古籍的记载,还是可以去发现一些早期地图的印记。相传大禹铸九鼎,将各地山川与物产铸于其上,作为拥有九州之象征,地图逐渐具有了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左传》中记载楚庄王“问鼎”,其实就有了问天下的含义在内了。到了战国时期,《管子》中已专门设立地图篇,将军事活动与地图的使用充分结合,阐述了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军事行动,如何利用地形指挥军队攻守,充分体现了地图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记录下祖先智慧的珍贵地图已经消散在历史尘埃之中,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由这些简略的地图可知,战国之前的地图为中国地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古地图的出土和发现让我们可以亲眼见证其发展的真实轨迹。《兆域图》1983年出土于河北省,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距今约2400年)的地图,早于古罗马帝国最早的地图600年。《兆域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贵族墓穴的设计图,但它已具备了地图的特征。《兆域图》也是我国最早采用比例尺绘制方法的地图,它的发现将中国缩尺制图的历史大大提前,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1986年出土于甘肃的《放马滩地图》则体现了现代意义上地图的要求和标准。地图线条清晰,用墨线绘制于四块松木板的两面,是对当时地区水系的一个总体描述。符号的出现突显出这张地图的珍贵价值,地形、水系、居民点、交通线等地理要素均使用地图符号标出,这不但丰富了地图的内容和可读性,也代表着中国古地图绘制方式的一大进步。

随着地图测量技术和绘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地图的学术理论体系也逐步形成。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晋时期的学者裴秀,以及其提出的“制图六体”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裴秀绘制出了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但随着西晋灭亡,地图集因分裂、战乱而流失。万幸的是,“制图六体”等制图理论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地图绘制的标准。

与“制图六体”同时代出现的“计里画方”制图法同样出自于裴秀。他通过缩编《天下大图》,完成了《地形方丈图》。“计里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里数――相当于现代地形图上的方里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在藏于西安碑林的宋代石刻《禹迹图》上,“计里画方”的制图技术清晰可见。图上有“计里画方”的格网形式和“每方折地百里”的详细记注。《禹迹图》的轮廓已经与今天所绘制的现代地图十分相近。

受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的影响,以及“计里画方”方法广泛运用的促进,中国地图绘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选自冯博、蹇菀林的《中国古地图》,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先民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的简单、粗糙但却承载着延续文明使命的图画,有的演变成了文字,有的则成为地图。
B.尽管一些中国古地图已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我们还是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古籍的记载发现一些早期古地图的印记的。
C.古地图具有的形象性,文字描述即使详尽也终究就无法把它展现出来,但出土的古地图还是能让我们见证地图发展过程。
D.随着地图测量与绘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裴秀的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出现,使中国地图绘制到唐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交代中国古地图的起源,由“地图的发展亦是如此”总起,引出了下文,接着逐层分析,论述了其独特的发展脉络。
B.《禹贡地域图》是西晋学者裴秀利用“制图六体”理论绘制出来的杰作,这表明中国地图绘制的学术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C.甘肃出土的《放马滩地图》代表中国古地图绘制方式的进步,证据是图上已出现地形、水系、居民点、交通线等地理要素。
D.文章引用大禹铸九鼎绘山川物产图的传说和《管子》关于地图篇的专门记载,论证了战国之前的地图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省出土的《兆域图》是我国最早的地图,这比欧洲古罗马最早的地图还早600年,它也是我国最早使用比例尺绘制方法的地图。
B.《放马滩地图》是能够体现现代意义上地图的要求和标准的,它的线条清晰符号多种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地图的内容以及可读性等。
C.目前所知的我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因分裂、战乱而流失。不过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制图六体”理论却流传下来。
D.裴秀缩编完成的《地形方丈图》和藏于西安的宋代石刻《禹迹图》都使用了“计里画方”的绘制方法,这二者已经和现代地图很接近。
2018-11-20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深山里,一位老汉的升旗仪式

市晚报记者黄豫光跟随驴友骑行到黄泥湾,在一个农家小院前停了下来,他注意到,小院外面树了一根高高的旗杆,顶端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小院的主人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

老黄对老大爷说:“这里既然挂着国旗,就应该是单位吧,但我看这里不像单位,所以下来问问情况。”

老大爷说:“你说的不错,这里并不是什么单位,是我的家。”

“那么,”老黄斟酌了一下,迟疑地问,“您家门口为什么要挂国旗呢?”

老大爷反问:“难道不允许吗?”

“不是不允许,我是觉得好奇。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原因吧?”

“说来话长,三言两语也跟你说不清楚。你不是还要赶路吗?你的同伴都走得不见影儿了。是”

老黄掏出手机,拨通了以后说:“你们别等我了,我想在这里做个采访,完了自己回去。”收了手机,老黄对老大爷说:“我不赶路了,想陪你聊聊天。”

老大爷说:“那就进屋坐吧。我泡壶茶,咱俩慢慢聊。”

老黄跟在老大爷身后进了屋,在桌子前坐下。老大爷拿出一把茶壶,沏上茶,倒在两个茶杯里,递一杯给老黄,自己也在桌子旁边坐下来。茶水袅娜地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和水汽,弥漫在两个人中间。老黄啜了一口茶,感觉茶水虽有些苦涩,但口鼻生香。这种茶应该是农村人自己采摘自己炒制的粗茶,但是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绝对是绿色食品。老大爷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这位老大爷名叫王宝柱,有一手好厨艺,年轻的时候,响应县政府号召,跟随劳务输出建筑队,陆续到亚非一些国家务工,给建筑队做饭。后来年龄大了,才安心在家养老。儿子和儿媳在竹园镇开饭馆,老伴去照看孙子,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不是不想去给儿子打下手,而是他每天早晨要在家门口升国旗,所以坚持留在了农村。最后那次回国的时候,他在北京下了飞机,专程去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升国旗仪式,看得热泪盈眶。他当即从北京买了一面国旗带回黄泥湾。回来的当天,他就去自留山上砍了一棵高大溜直的杉树,剁去树枝,刮掉树皮,用砂纸将树干打磨得圆润光滑,固定在院子外面。这就是他的旗杆。在杉树的顶端,用尼龙绳挽个活结,在下面一拉绳子,国旗就能顺顺当当升上去。自从那天早上六点钟他一个人升了国旗,这十多年来,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风霜,他从未间断过。为了升国旗,他哪儿也不去了,每天只有升了国旗,他才觉得踏实,整个人浑身就有劲儿了。他记不住更换了多少条尼龙绳,更换了多少面国旗,他只记得,每天早晨六点钟,他要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地升国旗。

王大爷最后说:“一个人只有到了外国,才强烈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有时候特别想家,有时候受了外国人欺侮,我就到中国驻外大使馆去看国旗。虽然我从没进过大使馆,更没向大使馆求过助,但大使馆门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在国外那么多年,国旗在我心里比什么都亲切。这也是你问我为什么要在家门口升国旗的原因。”

不知不觉间,两个人聊到了太阳西沉。满天的晚霞笼罩着整个村庄。王大爷站起来说:“我得去收国旗了。”老黄看着他解下旗杆上的绳子,轻轻拉动着,国旗徐徐降了下来。王大爷将国旗叠好,抱在怀里,进了屋。

老黄说:“大爷,我能不能在您家借宿一晩?明天早上,我想看您升国旗。”

王大爷说:“只要你不嫌我们农村条件不好,没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老黄还沉浸在梦乡里,就被王大爷唤醒了。王大爷说:“你不是要看我升国旗吗?”

老黄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起来了。东部山顶上霞光万道,太阳即将喷薄而出。随着一阵激越的国歌声起,王大爷手脚麻利地在绳子的一端挂上国旗,轻轻一抖,国旗迎风展开,他慢慢拉动绳子的另一端,国旗冉冉升起来。当国旗在旗杆顶端高高飘扬时,一轮明亮的太阳出现在了东部山顶上,国歌声戛然而止。

一直不停按着相机快门的老黄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拍照,注视着在晨曦中招展的国旗,注视着一脸庄严的王大爷,行着注目礼。他暗自给自己的这组新闻图片取好了名字,叫做“深山里,一位老汉的升旗仪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住在乡村的农民老大爷却在院子里竖起旗杆,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坚持升国旗,这表现了普通百姓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B.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国旗”,情节“发现国旗——聊国旗——收国旗——升国旗”,暗线是王大爷内心情感的变化。
C.“只要你不嫌我们农村条件不好,没问题”,王大爷的这句话既在情节上起着过渡作用,同时也表现了王大爷谦卑而好客的形象特点。
D.“东部山顶上霞光万道,太阳即将喷薄而出”,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祥和庄严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又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5.文中画线部分突出描写了老大爷邀老黄进屋,与老黄沏茶对饮的情节,非常细腻,请结合作品分析其作用。
6.有人评论这篇小说营造出了黄泥湾浓郁的时代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28,万众瞩目的国产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露出“真容”。它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反映了我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体系建设迈向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出、精彩纷呈:“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今天,我国在航天、医药、生物、信息等重要领域科技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比如,我国科技人员总量虽居世界第一,但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仍严重不足。据有关机构统计,在全球顶尖科学家分布中,美国以50%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英、德为15%,我国仅占5.4%。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我国不少产业还处于中低端,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出现很多“卡脖子”问题。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归根到底是顶尖人才的竞争。强化基础研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核心。无论是国家实验室建设还是财政性科技投入,都必须服务人的需求、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充分体现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中的决定性价值。

(摘编自《如何坚持创新发展》,2016年1月29日)

材料二: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8年3月2日发布数据)

材料三:

当前我国科研和经济的联系不紧密、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为了破解“两张皮”,科技创新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建立起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有利于实现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

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可建立起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更密切的联系。将生产实践中的科技创新需求及时反馈给大学和科研院所,有利于持续产出并迅速推广新的科研成果。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创新主体呈现系统性、多样性特征。既要支持“顶天立地”的大型创新领。军企业加强基础前沿研究,也要鼓励“铺天盖地”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源源不断地探索创新创业,主动试错,这将大大提升创新创业的总体成功概率,促进重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当前中小企业创新面临很多困难,如融资难、创新能力不足等,需要全方位的引导和支持。亟待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非常关键。要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法规,大幅提高了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收益比例,但仍然有不少束之高阁、“锁”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对此,专家表示,要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发展创新型衍生公司,加强技术转移及商业化能力建设,同时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管道。从国际层面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将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单向“引进”向双向“引进与出口”转变,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转移的开放合作。

近年来,我国打击仿冒侵权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合理、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不给力,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认为,当前我国在创新和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说,只有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让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摘编自《创新第一动力如何引领发展》,2017年11月2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C919作为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反映了我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B.材料一中提到的“阿喀琉斯之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我国目前在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C.众多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主动试错、不断地探索创新创业的行为,促进了我国重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不断涌现。
D.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虽然提高了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收益比例,但仍有很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全国研发人员总量都大幅提升,表明我国在提高创新能力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B.2013-2017年,我国R&D经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呈现出递增态势,说明我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
C.在顶尖科技人才的竞争中,我国远远落后于欧美强国,这也成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少产业还处于中低端的主要原因。
D.尽管我国科技创新领域亮点多,但科技或果转化不够,创新和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方面还。有短板,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9.针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有怎样的解决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2021-08-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祜元年进士第。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兄纯祐有心疾,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宋庠荐试馆职,谢曰:“辇毂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兄死,葬洛阳。韩琦、富弼贻书洛尹,使助其葬,既葬,尹讶不先闻。纯仁曰:“私室力足办,岂宜恩①公为哉?”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知河中,诸路阅保甲妨农,论救甚力。给事中。司马光为政,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纯仁谓光:“去其太甚者可也。”左相吕大防奏蔡确党人甚盛。纯仁面谏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遂上疏曰:“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意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已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注]①恩:打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B.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C.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D.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毂之下,指代京师、京城。
B.保甲,古代的户口编制单位,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同样表示“授官、做官”的词语还有“举”“察”“起”等;而“贬”“窜”“陟”则表示贬官,免官。
D.朋党,指集团、派别,多是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事兄如父,不扰公家。兄长有病,范纯仁:安排医药饮食居住等,放弃了官职;兄长去世,他凭自家的财力办理丧事。
B.范纯仁劝民植桑,为政宽仁。在襄城,对有罪而情节较轻的人,根据植桑多少减免所受处罚;在齐州,给囚犯自新的机会。
C.范纯仁举荐人才,没有私心。他奏请选用正直的人,认为这样能同化枉邪之辈;他依据公议荐举人才,不求出于自己门下。
D.范纯仁为人宽厚,奉行忠恕之道。他从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他与同僚、亲友相处和睦,常常劝诫子弟要责己宽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
2021-08-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陆游

鱼复城边逢雁飞,白头羁客恨依依。

远游眼底故交少,晚岁人间乐事稀。

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官闲况是频移疾,药鼎荧荧卧掩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秋日里,在复城边看飞过的大雁,触景生情,想自己漂泊一生,不由得心生怨愤。
B.颔联首句承接首联中“羁客”,颔联次句照应首联中“白头”,“故交少”“乐事稀”具体言明羁客之“恨”。
C.颈联运用想象,描绘出两幅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比来突出边关战事的残酷,家人对征夫的关怀。
D.此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都写秋思,都表现了羁旅漂泊之愁,但陆游的诗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之思。
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2)杜甫在《春望》中描写明丽春景让花鸟流泪,借以反衬忧国之愁、思乡之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021-08-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正如蒸汽机和电力一样,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

随着算力的提高、数据的积累以及算法的进步,(   )。用“革命”来形容这场深刻的改变是不为过的,算法越来越强势地支撑起整个世界的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运动,而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算法可以将人们的行为、交谈、购物、位置以及你的血压、心跳等      的大数据通过算法转化为对人们某时某地某个场景下的状态、属性、需求甚至情绪,进行打分、评估与预测。算法的崛起必然是对于传统秩序与格局的重大改变,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现象与后果也引起了人们      的议论、焦虑甚至      的批评。譬如,它对于价值逻辑的“理解”更偏向于市场逻辑、用户体验,而对于社会逻辑、伦理要求却缺少关注;它造就了好看、好玩、使人沉浸其中甚至      的魔力,这不仅让人们置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人和事于不顾,而把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一地鸡毛”的琐辞和虚拟世界当中,也挤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时间和休息时间。选些都是让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和严肃思考的问题。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正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对此很多人还始料未及
B.作为现代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其带来的改变如同前两次工业革命一样意义深远
C.人工智能成为本世纪最具战略性技术之一,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D.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也在发生着转变,对它的积极意义和带来的弊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林林总总     自然而然     单刀直入     不可救药
B.凡此种种     自然而然     直言不讳     难以自拔
C.林林总总     水到渠成     直言不讳     不可救药
D.凡此种种     水到渠成     单刀直入     难以自拔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挤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时间和休息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让人们置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人和事于不顾,而把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一地鸡毛”的琐碎和虚拟世界当中。
B.这不仅把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一地鸡毛”的琐碎以及虚拟世界当中而置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人和事于不顾,也挤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时间和休息时间。
C.这一方面挤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时间和休息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把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一地鸡毛”的琐碎以及虚拟世界当中而置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人和事于不顾。
D.这一方面把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一地鸡毛”的琐碎和虚拟世界当中而置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人和事于不顾,更为重要的是,挤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时间和休息时间。
2018-11-06更新 | 520次组卷 | 7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下面是某位高三学生为获取某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写的自荐信,其中有多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南粤大学:

我是橡树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李明。久闻鄙校大名,决定报名参加你校自主招生。本人思想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学死忠粉,酷爱小发明,已有三项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随信惠赠有关专利资料和证书复印件,敬请笑纳。务必给予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圆我的科学梦。

此致


敬礼!

李明

2019年1月11日

2021-08-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鹿乳奉亲,怀橘遗亲,尝汤药涤溺器,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孝顺的美好品德。
材料:
宽容       坚守        诚信
驻海岛踏雪域       言九鼎诺千金       荐管仲纵孟获
廉蔺交欢             苏武牧羊             立木城门          望夫化石       尾生抱柱        退让三尺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庄子逍遥游》陶潜《桃花源记》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苏轼《赤壁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试以其中两至三篇为例,谈谈你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要求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学术论文
4-6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7-90.4学术论文  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陆游(1125-1207)  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得体  谦敬误用  书面语和口头语语言表达
210.65仿写句子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65传承与创新  文化积淀  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