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毕业班阶段性模拟(六)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09-17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的创造、传播和继承,总是应和着本民族、本时代的情感需要。毋庸置疑,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在题材之外不断深化其原有的精神内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花鸟画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养人们的审关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而草虫之微细,亦加寓意焉。”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场、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寓意。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葫芦、蝙蝠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花鸟画更是体现比德思想和“赋比兴”手法的广阔天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画家通过隐喻、象征、通借、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愿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花鸟画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对象形态,通过情感寄托,它既能引起大众共鸣,也能给予观者某种联想空间。如《宣和画谱》所描述:“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吊,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不难看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正是中国花鸟画熠熠生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从某种角度而言,花鸟画也是自然生态美学的产物。作者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自然本身的生生之道为审美原动力,以“写生”这种独特的体察手法,从生态审美的精神视阈体现对人与自然的亲和性和同一性的重视,倡导生命与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彰显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主张和精神世界。

(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时代的情感需要影响着美的创造、传播和继承,艺术之美是民族、时代情感的表现。
B.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深化其题材之外的原有的精神内蕴。
C.原始社会先民为了表达对自然的崇拜,于是把某种动植物或非生物,看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D.比德思想和“赋比兴”手法在花鸟画中得到广泛运用,从而使花鸟画成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芥子园画谱》的有关语句,目的是证明中国古代诗歌中多以鸟兽草木来比兴,并加以某种寓意的文化传统。
B.文中举图腾的事例,论证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除了诗性和文学性的影响之外,还有对自然的原始崇拜情结的影响。
C.作者引用《宣和画谱》中的一段话,论证了花鸟画抒发了文人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最后一段在前面四段充分论述的基础上,作出总结,指出花鸟画彰显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主张和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坚信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能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这是图腾产生的心理原因。
B.民俗文化由图腾信仰逐渐演化而来,图腾信仰让生活充满文化寓意,这种文化寓意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C.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葫芦、蝙蝠等,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这是图腾信仰演变而来的文化寓意。
D.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体现中国花鸟画光辉灿烂的艺术魅力,这两者是共融相通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道风云

原因

①戴着蓝天的斗笠,披一袭云的蓑衣。起伏在云南永平境内的博南山,原始丛林浓得化不开的绿,在山头岭下摊开着、堆叠着,从明亮到幽暗。

②有深长峡谷暗藏。脚下的一条古道时而隐没在草丛,时而中断于崖石苔藓,却又绵延不绝,逶迤起伏,直至目不可及的遥远。

③马铃叮当,马蹄嘚嘚。留存至今的一些地名——“断头崖”“梯云路”“九转十八弯”——就可以想见当年筑路的艰辛。“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筑路者悲凉的歌声,仿佛至今还在耳边低回。博南山地段的艰险,使它以段代线,为这条古道冠名。如今,博南古道上铺砌的石条已稀稀落落,残缺不堪,上面偶存的几个马蹄印深深凹陷,落满了枯枝败叶,斟一盏岁月的陈酿,让人细斟慢酌。

④风尘仆仆,客路迢遥。公元1524年,被放逐的大明状元杨慎沿逶迤古道来到了博南山上的宁西禅寺。因“议大礼”而遭廷杖,被贬成永昌卫(今云南保山),杨慎的人生跌进了低谷。古寺幽寂,寺僧竭力挽留以伤残之身承受长途跋涉之苦的杨慎小住几日。澜沧江在不远的山谷里咆哮。霁虹桥横跨一腔惊涛骇浪。过桥,爬过梯云路将到达一个寨子,那里住着老朋友张含。

⑤京都远隔,往日的荣华富贵浮云般散去;孤身羁旅,与妻小天各一方……虽然小寺环境静美、主人殷勤,但只能减轻身上的伤痛而无法扑灭心头的凄切。走出寺庙,站在古道长坡上,杨慎或许潸然泪下。“为客从来辛苦多,嗟尔行商奈若何。”借一首咏唱古道商旅的《博南谣》,他吐出一声声叹息,发出穿越千古的仰天长啸。

⑥诗人当年吟诗的山坡仍在。此时站立于斯,我们仿佛还能透过松涛听到他隐隐的叫啸。当地人告诉我,今天,那里仍被称作“叫天山”。

⑦就在杨慎在宁西禅寺歇脚的这段时间,张含父子已经得知消息。他们估量着老朋友快到霁虹桥了,就准备了鹿子干巴和自家腌制的腊鹅等菜肴,还有一坛当地最好的苟酒,赶到霁虹桥东岸桥头迎候。我们想象那时景象,在一天的斜阳西下时分,张氏父子看到杨升庵披一身晚霞的斑斓,由九转十八弯艰难而下。一条大河在脚下激动地喘息,昔日的朋友在跨澜沧江而悬吊的铁索桥上见面了。他们抱头痛哭,转而又抚掌大笑,百感交集,最后将万千话语集结于一壶浓洌的友情中。

⑧“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红尘往事,跌宕命运,一一看尽、看透。一切都是浮云轻烟,何不旷达释怀,含笑醉对耕读人生?杨慎从此自号“博南山人”,将历史看尽。千百年来,杨慎的这首《临江仙》,沿博南古道飞滚升腾,被世人传诵,又被借用于《三国演义》,前些年经流行歌曲演唱,入亿万人耳。

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宁西禅寺已垂垂老去。在它被岁月的风尘压挤得倾斜的门楼上,我们如今能看到的却是“永国寺”三个字。原来,在杨慎寓居古寺130多年后,清军入主中原,原张献忠部将领李定国护迎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到云南,曾在宁西禅寺安身。为表达一种患难以共的情谊,朱由榔在自己的年号和李定国的姓名中各取一字,为这个古寺改了名。可叹水历之“国”难“永”,朱由榔最终被清军追逼逃入缅甸,后被吴三桂索回逼死于昆明五华山西侧的蓖子坡。

⑩“自号博南山人,唱酬遥寄张公子;地近宁西禅寺,英魂常依李晋王。”曾撰写成都武侯祠名联的白族文人赵藩这样记写了古道上的风云故事。

⑪在怀古的幽思中登高一望,眼前,林木森森,云隙漏下的阳光和滴溜溜的鸟鸣,挤挤搡搡在茂密树叶上滚动着各自的清亮;远处,70多年前为粉碎日寇封锁而修筑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近年建成的大保高速上车鸣隐约,泛亚铁路西线大理至瑞丽段正在修建中的几座桥梁依稀可见。这些与博南古道并行的脚步,向我们演绎着日益广阔的生活进程,让人感慨万千。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比拟、夸张等手法,为本文的主体的意象——博南古道,和本文着重描述的杨慎遭贬的历史故事勾勒出特定的环境。
B.本文的语言浅易平淡,朴实无华,全文多用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等手法,兼糅了历史故事、诗歌、对联等丰富的史料,内容充实,形散而神聚。
C.本文取材纵贯古今数百年,具有幽邃的历史纵深感和世事沧桑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感时吊古之情,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散文。
D.本文以“古道风云”为标题,“古道”是一个纵深的历史舞台,而“风云”则是古道上发生的历史人文掌故,更是指古道发生的沧桑巨变。
5.文章有多处引用,请找出并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③段和第⑪段都对路进行了叙述或描写,请分析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
2021-09-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毕业班阶段性模拟(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参与主体包括医院、疫病控制中心、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医疗卫生研究机构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各级各类医院。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加速以及一系列政策红利给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黄金发展期。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达到5.55%,这一比例从2000年至今一直稳中有升,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仍然差距悬殊。近年来,国家则政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占GDP的1.92%,和美国相比,这一比例虽仍有较大差距,但是可以看到,近年来政府投入占比持续不断加大。

图1 中国卫生费用及占GDP比重

(摘编自《2017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二:

我国人口结构有加速老龄化的趋势,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到10.46%,这一比例逐年增加,55岁以上医疗需求较强的人口占比在2015年已达到21.74%,而相反医疗需求较弱的15-24岁劳动力人口则连年下降,2015年这一人口比例仅占12.77%。人口老龄化加速伴随着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因此,未来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将受益于人口结构交化。根据德勤咨询的数据,2012年,65岁以上人口的年均医疗花费达到1072.3元,所以,未来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会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图2 不同年龄组年均医疗费用

(摘编自《2017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三:

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将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医疗服务格局,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通过引入竞争促进医疗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新医改意见同时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国家通过率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零加成,提高基层就诊报销比例等措施,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量逐步提高,基本医疗需求将大部分在基层医疗机构内解决。医疗资源的结构得以优化,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将分担大部分就医需求,大型综合型医院则专注于复杂疾病诊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资源分布将更为合理。

图3 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数量变化情况

(摘编自《2017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材料四:

多元化社会资本涌入,助力社会办医扩容和整合:自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投资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交易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增长约50倍。尤其在2015-2016年期间,交易数量持续创下历年新高,仅2016年发生的并购交易就达到31笔,实现交易规模20亿美元(参阅图4)。投资机构、医药集团、保险资金和医药相关产业链企业组成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成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多点执业与医生集团兴起,推动医生资源市场化:医生多点执业和医生集团的快速崛起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契机。

鼓励发展商业保险,形成多元化支付方合作:在医改推动下,未来医险一体化的模式将成为一大重要趋势。社会办医疗机构已开始探寻与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多元化合作形式。

领先技术与数字化带动诊疗服务升级:社会办医疗机构应借助数字化与移动医疗、应用创新的医疗技术,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图4 2007-2016年中国医院行业投资并购规模和数量

(摘编自《BCG最新发布:未来中国医疗服务业六大致胜战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1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卫生费用逐年增长,而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却有起有伏,但总体趋势在长。
B.图2显示,每一个年龄组年均医疗花费依次递增,而且从35岁之后,几乎呈加速增长趋势,65岁以上老人年均医疗费用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C.图3显示,公立医院数量增长乏力甚至为负增长,而民营医院数量逐年上升,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超过了公立医院数量。
D.图4显示,2007-2012年我国医院行业投资并购规模有起有伏,从2012年后,连续三年成倍长,2016年增速放慢。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根据批至2016年第三季度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占GDP的1.92%这一比例推算,我国卫生费用占GDP比重将快速缩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B.我国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的一大包袱,又是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红利,这个人口红利必将带来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C.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不仅数量上更好地满足人们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必然为公立医疗机构带来竞争压力,这种竞争能促进医疗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D.材料三第一段和材料四第一段都谈到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作用和好处,但后者更侧重谈多元化的资本结构的组成成分。
E.四则材料,都配了一幅图表,对文字起到直观化说明的作用。四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医药和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状况。
9.根据材料分析,在降低群众就医成本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9-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毕业班阶段性模拟(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自晋州从事拜监察御史,迁右补阙。宋王从厚镇邺,以涛为魏博观察判官。岁余,入为起居舍人。晋天福初,张从宾以盟津叛。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从之。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阎抗疏,请置于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丁夫七十人皆杖一百,到其左耳。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诏削夺勋官爵,配隶许州。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李涛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B.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C.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D.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古代法律规定,“谋反”“大逆”均连及亲族。
B.笏,也叫“朝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铁券,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后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配隶,也作“隶配”,指将流放犯人发配至某地服役,在宋代特指官员犯罪时上级或朝廷给予的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方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涛是非分明。张继祚与叛贼张从宾是同党,晋祖要将张继祚灭族。李涛上疏言其父张全义之功,劝晋祖只惩处张继祚及其妻子儿女,晋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B.李涛不畏强权。张彦泽杀记室张式,晋祖因与彦泽有誓约而免其罪,李涛以笏板叩击台阶,声色俱厉,即使受皇帝怒叱,仍不折不挠,最终使皇帝让步。
C.李涛视死如归。张彦泽率骑兵突人京城,大肆杀戮,李涛直闯其营账中,无所畏惧,不仅神情自若,还语出强硬,毫不避讳地直言可惜当年先皇没有杀死张彦泽。
D.李涛处事刚正。军校尹勋为惩处逃散的疏浚五丈河的丁壮,用刑过重,杀戮过多。李涛听说之后,带病起草奏疏,坚持要斩杀尹勋来向百姓谢罪,受到太祖的嘉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
(2)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萃芳馆主人鲁印山韵

袁宏道

爱看幽鸟曝新阳,每遇嘉阴即倒觞。

尽日竹烟消酒去,有时莺语入帘长。

春塘雨过波纹乱,花坞风回蝶翅香

行到碧桥深柳处,一帆凉月满吴航


【注】①吴航:吴地的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以“幽”饰“鸟”,突出了鸟的安静闲适;以“新”饰“阳”,写出了太阳的鲜洁明亮。
B.次句的“每”字,写出了诗人遇到让人愉悦的阴凉就饮酒的习惯,这是以行为表明对自然的喜爱。
C.“竹烟消酒去”是说美景能够把酒意驱走,“莺语入帘长”是说长长的帘子外面莺声悦耳。
D.诗的开头写新阳,结尾写凉月,首尾照应,说明诗人游玩了一整天,这是用时间长暗示游兴浓。
E.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自然、闲适快乐的诗人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体现在日常举止中,也融入了景物描写中。
15.这首诗运用多种感官写景,试举例并作简要赏析。
2021-09-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毕业班阶段性模拟(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韩愈的《师说》中,阐述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描写环境以及室中生活的全部目的,在于衬托“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旨。
2021-09-1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毕业班阶段性模拟(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