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辽宁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1-03 91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中央指导组成员余艳红介绍,全国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其中湖北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总有效率90%以上,新冠肺炎是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博弈的结果。中医不仅能有效治疗病症,还能通过对机体的调理提高免疫力,对后续的康复大有裨益。

在一项调查中,42.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中医,中医看不好再看西医,中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愈演愈烈,支持与反对者立场鲜明,针锋相对,中医药的废存之争作为社会话题,一直保持极高的热度。

(摘编自唐伟《让中医药加快走出发展困境》)

材料二

有些科学的支持者不甘于坚守科学的边界,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这种倾向被称作科学主义。科学主义的轻慢态度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在某些知识分子的身上变本加厉地延续下来,他们挥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可能遭到攻击和打压,被冠以“不科学”或“伪科学”之名,学者江晓原认为,称这些人为科学主义者是不准确的,把他们叫作“科学麦卡锡主义[注]者”可能更恰当。

科学是靠其研究方法而获得认证的,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医,便可知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科学方法。经典中医的学习靠的不是在实验室里拿小白鼠做实验,而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可实证的,如解剖学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中西方广受欢迎;中医处置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的整体把握,治疗方式是难以复制的,而西医对看似相同的病症采取同一方法进行处置。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当中医面临这样的挑衅时,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必须说,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面前,科学应该止步。

可惜的是,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缺乏自信,往往陷入被迫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境地,从而进一步巩固科学的霸权地位,很多中医支持者没有认识到,捍卫中医最好的方式不是将中医和科学拉上关系,而是在中医和科学之间划清界限。

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但相信通过科学获得进步,而且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正如它不涉及终极关怀,不能赋予人生意义。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它应该停住脚步,而不是企图攻城掠寨。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必然反对将科学意识形态化,摒弃作为利器使用的“伪科学”的说法,用更加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摘编自《国学》)

材料三

中医究竟是否科学?这是个千百年来久争未决的问题。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然是一原因。但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当?因为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

随着西方以实证量化,还原分析为原则与方法的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少科学家就以此替代科学的标准,作为衡量人类所有知识体系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尺。这显然是个错误。它表现在:一是以具体替代抽象和以偏概全。用某类具体科学的标准作为科学观的标准,就恰如以女性标准作为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一样,其结果必然错误。二是忽略和排斥学科性质可以兼备的客观特殊性,与中医类似的某些学科明显兼备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故评判时理应以双重标准同时衡量。三是对实证量化的迷信,实证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如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化的方法外,老练的瓜农也可以采取掂、看、拍、弹,即如中医“司外揣内”的方法,其结果也准确。可见自然科学的实践,也有非实证而能宏观整体感知把握之法。

实证的好处是看得见和可操作性强,但这不能覆盖科学的内涵。因为科学是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与总结,它只强调事物的正确性,而与表现形式、手段及时代等皆无关。不能把因为现在还不能实证的客观事实就一概斥为不科学,因为证实的技术每每落后于先进的认识,两者的不同步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中医最终走向和接近实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恰如在没有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并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性。经络也是如此。今天的科学只是人类对昨天认知的总结,而不是明天科学的终极。可见是否实证与量化皆不能排斥其他可能存在着的正确方法。

至于对中医道不明说不白的质疑也是不当的。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果自然有差异,但讲得对不对与你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也有人否定中医的重复性,殊不知中医的原理怎能在西医的盘子里重复呢?可喜的是,西方科学家在看到针刺、中药的实效后,就把中医学从补充医学的地位升格为主流医学。

那科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要素呢?

我认为有四点:自洽性、他洽性、有效性和重复性。这样的科学标准,能否作为衡量所有学科的一把好尺子呢?在我有限的思考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我们以此来丈量中医:中医的学术理论博大精深,成熟周全,不仅基础理论贯融各科,而且其经典理论超越时空,自证自解的能力至今强盛,其与实践相融亲和,临床疗效足可称道,历经千年和无数案例的检验,足见其重复性的可靠。

中医并不急待世人对其科学性的确认,而我期待自己与大众能快些接近对科学定义理解的正确。

(摘编自医学教育网)


【注】麦卡锡主义: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极右的典型代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中医、西医的优劣比较,影响了受访者的选择,导致只有少数人认可或首选中医。
B.材料二认为,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
C.中医基于对特定病情的整体把握作针对性处理,西医以规范划一的科学方式处理。
D.材料三认为,目前的量学标准还不能准确解释中医理论,并非中医不具备科学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认为科学麦卡锡主义者对中医的攻击和打压,干扰了人们对中医价值的认识。
B.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即使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疗效显著,也难以证明中医具有科学性。
C.西方科学家把中医升格为主流医学,表明已经对现有科学标准的认识产生了动摇。
D.在论证中医科学性的问题上,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均认可中医。
3.下列句子论证观点所用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中医究竟是否科学,近百年来久争未决。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然是一原因,但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当?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
B.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化的方法外,老练的瓜农也可以掂、看、拍、弹,其结果也准确。
C.在没有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并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性。
D.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果自然有差异,但讲得对不对与你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
2021-11-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诗人

毛姆

(1)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困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所以当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

(2)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锐利的妙语和他的恋人们。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

(3)“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

(4)“神采不凡。”

(5)“你有他的照片吗?”

(6)“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7)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他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8)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再读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而我也更喜欢在埃西哈那些阳光扫过的安静街巷自顾自漫行。所以,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点登门一见,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登门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9)埃西哈是教堂之镇,随便走几步便能看到断壁残垣,或者是有鹳乌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这些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但无人应答,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一个髭须浓密的老妇来到了门口。

(10)“你要干吗?”她问。

(11)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

(12)“我跟你们主人有约。”

(13)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告诉我在那里等着之后,她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个建筑的各种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见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很穷。对他来说,有不少时候钱其实来得很容易,只是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件要紧的东西,总花钱如流水。现在你也很容易看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拮据根本不屑一顾。院子中间有张桌子,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是怎样的梦幻充斥着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也拙劣。这个场景,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所压倒。我之前对于这次会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为何略觉得无聊,但现在开始有些局促起来,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给什么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

(14)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而浓密的眉毛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在他的年纪,眼神里依然保有那样的光芒让人赞叹。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

(15)他进了院子,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轻柔而动人。

(16)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

(17)“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

(18)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弯成弧线。

(19)“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20)我找错了一憧房子。

文本二:

在我的一生中,为了自我提高而阅读了很多谈论小说的著作。总体说来,这些著作的作者一致认同,故事并不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在他们看来,故事是小说阅读过程中的一种障碍,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故事时会被分散开,那些他们认为的小说中的重要因素便被忽视了。他们并不明白,实际上故事是小说家为了抓住读者的兴趣而扔出的一根救生绳索。在人类身上,听故事的欲望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对财富的欲望一样。如今,注重刻画人物而非讲述故事已成为小说的一种倾向。诚然,塑造人物是很重要的。只有小说中的人物受到渐渐熟悉他们的读者的同情之后,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才会得到读者的关心。然而,弱化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件而倾尽全力塑造人物,只是小说的一种写法。另一种写法的存在同样是合理的,在这种写法中,小说家只是单纯地讲故事,它的故事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对人物的塑造却简单、粗略。

(选自《毛姆读书随笔》)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愿给年岁已高的诗人带来生活烦扰,这是“我”拒绝朋友将我引见给伟大诗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
B.小说插入了“我”第一次阅读诗人作品时的情境,“手不释卷”“心跳加速”,表现了“我”对诗的喜爱之情。
C.当收到诗人的字条时,“我”大为惊、异,既惊异于诗人对“我”行程的了解,更惊异于诗人竟然会主动邀约。
D.在“我”的想象中,诗人的样子最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手中拿着宽边帽,具有自在和高贵的仪态。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通过朋友与“我”无休无止的讨论,表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神采不凡的特点。
B.诗人“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这一情节的设置,既体现诗人面对青春逝去的痛苦,又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我”拜访诗人卡利斯托先生,却找错房子、认错人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
D.“不带笑意的眼神”“冷静的审视”等细节描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写出了“我”心目中诗人桀骜冷峻的气质。
6.文本二中,毛姆谈到了小说的两种写法,你认为《诗人》这篇小说属于哪一种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
2021-11-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 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 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 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迁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 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 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C.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D.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对,又称“轮当面对”,宋代制度,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B.秋试,又称会试,科举时代为选拔举人在秋季举行的考试,故称秋试。
C.路,宋代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其长官称为经略安抚使。
D.丁钱,我国封建社会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始于汉,历代相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秦桧当权,其亲党密告萧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桧子秦熺,遭到萧燧拒绝。
B.萧燧恪尽职守,弹劾不法官员。宦官甘昪之的朋友胡与可、都承旨王抃和堂叔王秬都在外担任地方官,有所仗恃,不做好事,萧燧上奏都罢免了他们。
C.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2021-1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阕”“除服”含义相同。
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
C.犯跸,古代罪名,指冲犯皇帝的车驾。跸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过往。
D.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
2021-11-01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代表皇帝亲临,可以行使权力。
B.释褐,“褐”指平民所穿的粗布短衣,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常喻指始任官职。
C.子,爵位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爵位,依序为公、伯、侯、子、男五等。
D.赐姓,多指国君以国姓赐功臣,以示褒宠。
2021-11-01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夏商周时已有封禅的传说。
B.庚子,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
C.行在,即“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相近的词语还有“行宫”
D.礼部,古代官署,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科举学校、宗教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
2021-11-01更新 | 4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在省城举行的乡试的考试者,称为进士。
B.文庙,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又称孔庙,夫子庙等。
C.吏部,官署名称,掌管文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致仕的制度,源于周代,形成于汉朝。
2021-11-01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5. 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前,权势颇重,隋、唐以后,重要性减弱。
B.屯田:军队为取得给养由政府组织经营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产生于两宋时。
C.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棺敛:即棺殓,棺是装殓死人的器具,殓指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
2021-11-01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2021-11-01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