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玉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一 期中 2021-11-08 3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黑水城文献是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黑水城遗址的古代文献遗存。20世纪初,该文献曾因俄、英等国探险家盗据而流失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黑水城遗址有计划地进行了发掘,并出土了一批文献。由是之故,现今世界上黑水城出土文献的主要救藏就分别有“俄藏”、“英藏”和国内收藏三大部分。

(节选自白滨《黑水城文献的考证与还原》)

材料二:

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而兴起的专门学问如何冠名呢?或曰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定名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应该仿效敦煌学,定名为“黑水城文献学”,或者干脆简称为“黑城学”。我们知道,学者们常将黑水城文献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并称为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实质上,以上新发现的四大考古新材料,就文献的文字种类和时代构成而言,殷墟甲骨文与居延汉简很类似,黑水城文献则与敦煌文书很类似。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占卜档案遗存,居延汉简是汉代边关军民的实用简册遗存,二者均为单一文字单一王朝文献。敦煌文书是以汉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唐代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黑水城文献则是以西夏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西夏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因此,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名称应该仿效包容多种文字多个朝代的“敦煌学”一语而冠名“黑城学”,不应仿效只反映单一文字单个朝代的“殷塘甲骨学”、“汉简学”等语而冠名“西夏学”。一句话,“黑水城文献学”或曰“黑城学”,是准确反映黑水城文族学术研究性质、完全活盖黑水城文献文字种类时代构成而又名实相副的最佳学科名称。

(节选自孙继民《黑城学:一个更为贴切的学科命名》

材料三:

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以西夏文献为多数,对于这些西夏历史的珍贵文献,我们应重视对其的翻译、整理、利用和研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大量汉文文书。这些文书,从数量上看,十分可观;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包括了多种世俗文书和宗教文献。世俗文书中又包括了西夏、宋、金、元几个朝代,甚至还有更早时期的文献。因此,价值巨大。

首先,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书籍不同,文书是当时应用的文字,用后往往成为“过时无用”之物,难得保在。由是之故,现存世的文书主要是近代出土于地下,如汉晋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传世的文书主要是徽州文书和清代档案。这些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未经人为加工,在实际生活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它们一般都是写本,很少刻本,多是没有复本的孤本。就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文书而论,在中古时期,宋代文书最为缺乏。敦煌吐鲁番文书主体是唐代,数量较多,虽下限至宋,但宋代文书很少;徽州文书上限是南宋,但宋、元时期的也较少。而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书主要是宋、西夏、元代的文书,正好填补了宋、元社会文书的稀缺,衔接了中国历史文书的链条。

其次,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有重要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近代史学史表明,汉晋木简的发现推动了对汉晋历史的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使唐史研究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已成为唐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徽州文书在明、清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也日益显现。因此,可以预期,黑水城出土的文书,必将为宋、西夏、元时期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崭新的资料,有力地推动其向前发展。

再者,黑水城出土的社会文书,无论是汉文,还是西夏文文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汉文文书无须经过翻译便可使用,文字上少有障碍。因此,学术界使用面更宽,其价值的开发,效益的发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书才较早地得到专家们的重视。

(节选自史金波《创建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黑水城文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黑水城遗址的古代文献遗存
B.主要收藏在国内,也有少部收藏在俄罗斯和英国。
C.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并称为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新发现。
D.以西夏文献为多数,也有大量的汉文文书。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能作为作者命名“黑城学”理由的一项是(     
A.汉代边关军民的实用简册遗存定名为“居延汉简”。
B.敦煌文献包含多种文字多个朝代因而冠名“敦煌学”。
C.黑水城文献以西夏文为主,也包括其他多种文字。
D.黑水城文献以西夏文献为主,也包括其他朝代文献。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晋木简的发现推动了对汉晋历史的研究。
B.敦煌吐鲁番文书使唐史研究深入到新的阶段。
C.徽州文书在明、清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已经日益显现。
D.黑水城出土文书推动了宋、西夏、元社会历史研究的发展。
4.结合材料一二给“黑城学”下个定义。
5.根据材料三,概述作者主张重视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汉文文书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凌洌清新,粮秣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日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层,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酒世界。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描述,意在表现古镇先祖们奋斗和坚守的品格。
B.文章说“现代人陷入了新的窘迫,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意在通过对比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
C.文章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的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前后呼应,意脉相通。
D.文章提及盐船、航道、战争,这些事物和美酒共同增加了边地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也因此说“让后人阅读不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客观而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古镇的感受与思考。
B.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C.“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说和感悟。
D.文章结尾说芭蕉叶子“谦虚地垂着”,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古镇人的内敛、深沉,也使结尾韵味悠长。
8.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分别举例说明。
9.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下列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如“靖节先生”。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男子20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12.请选出下面对联依次颂的是哪几位人物(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4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柳宗元   陶渊明     白居易     苏轼
B.杜甫       李清照     白居易     辛弃疾
C.杜甫       陶渊明     柳永        苏轼
D.柳宗元   李清照     柳永          辛弃疾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14.结合文章,简单说说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可能原因。
2021-11-0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风歌

[西汉]刘邦

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5.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
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
1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当年的征战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11-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就会有许多的文字趁热跟进,人们把这称为热点写作。对于这种行为,有种最常见的指责是,(     ),博人眼球。

这种指责很容易驳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告诉人们,正义不仅本身值得追求,其结果也往往合乎(     )。一种正当的技艺不仅有其独特的追求,也能带来附随的好处。正如医生要追求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而这种追求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声誉与可观的收入,这没有什么不道德。但如果医生只是(     ),为了名利可以放弃医疗职业本身的追求,那么医生也就不再是医生,他放弃了医术这种特定的技艺。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有名利的追求,也能带来附随的技艺本身。但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名利,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人们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通常的情况是为了好事去努力,15字以内)。但如果只为前程,无所谓好事,也可能既无好事,又无前程。

因此,      ②      10字以内),没有什么不道德,但名声只是写作的附随结果,而非自然结果,不能为了名声而去写作,(     )不仅不道德,也使得写作不再成为一种独特的技艺。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欺世盗名   要求   见利忘义   因为B.欺世盗名   欲求   见利忘义   否则
C.沽名钓誉   欲求   追名逐利   否则D.沽名钓誉   要求   追名逐利   因为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通完电话不久,朋友就来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
B.几乎所有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母题中。
C.他在柜台里售货时,眼、耳、口、手、脚、脑这六部“机器”同时开动。
D.也许因为这一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20.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有技艺本身的追求,也能带来附随的名利。但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名利,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
B.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能带来附随的名利,也有技艺本身的追求。但写作如果只是为了名利,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
C.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有名利的追求,也能附随带来本身的技艺。但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名利,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
D.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有技艺本身,也能带来附随的名利追求。但写作如果只是为了名利,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
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10月17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01场活动以“云宣讲”的方式举办。“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作题为《中医药抗疫与核心价值观的优势》的演讲。张伯礼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科学防疫、精准布控,强有力地阻断了传播链条。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人说,阅读能拂去心灵的尘埃,能筑起梦想的高塔,能汲取人生的智慧。

有人说,一本好书有时能改变人的一生。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关于“阅读”,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感悟呢?请以“我的阅读”为标题,或者自拟标题并以“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②内容充实,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简明,描写生动、细致,抒情、议论画龙点睛;④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⑤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⑥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富有表现力;⑦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散文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品味语言艺术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萧统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曹操(155-220)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表达方式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1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连贯选择+表达
220.65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青年成长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