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一 期中 2021-11-08 4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 按要求填空。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赤壁怀古》)
(2)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_________》)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
(4)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邶风·静女》)
(5)《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作者广纳人才的博大胸怀。
2021-11-05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2. 按要求选择。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B.《短歌行》是一首古体诗,其风格质朴刚健。
C.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辛弃疾,《声声慢》的作者是李清照,他们同是宋代豪放派词人。
(2)小洋同学刚上高一,最近她写了一篇随笔,抒发感受。在她写的下面一段中,诗句运用不合适的共有几处(       

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感到隐隐不安,也特别想念初中的好朋友,然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已经过去的人与事,总归再也不会回来。正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但幸好我遇到了友爱的新同学,冲淡了思念的哀伤。看着他们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在班旗上挥毫泼墨、在讲台上激情发言的样子,我感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活力!我也要开始为梦想努力了!在家里,母亲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照顾我的生活,看到她头上新添的白发,不禁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母爱给予我前行的动力,我一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
2021-11-0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①文言文奠定了我们民族的语汇系统,直到今天,部分文言词汇依然活在我们的语言之中。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语言,有助于恰当地使用。

②汉语在语言史上应该是个奇迹,经历了几千年,它的语汇系统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稳定性依然是他的显著特征。比如“人声鼎沸”一词,“鼎”这种器物虽然消失已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沉淀了下来,如果不知道“鼎”为何物,那肯定不会准确理解“人声鼎沸”这个词语,当然也就谈不上恰当使用了。

③再看一看:高山景行、宜室宜家、窈窕淑女……这些美妙的词汇都是从古代汉语而来,如果你读过相应的典故,那么看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出现在你的脑海里的将不再是抽象的意义,而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表达将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成为美妙的享受!

④再者,语汇有科学意义和联想意义。科学意义是显性的固定的,联想意义是隐含的临时的。联想意义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它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诗人对语言表达功能的艺术拓荒。这些联想意义的不断沉淀,便形成了缤纷多彩、意蕴深长的意象:说到梅花,就想到清高幽独;说到月,就产生思念;说到 a ,就会 b ……这些意象已经凝结为文化的因子,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读一读现代散文的名篇吧:《荷塘月色》荷香月色水乳交融,古雅而幽静;《故都的秋》悲秋念国深入骨髓,苍凉而深沉……哪一篇不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准确传承?

⑤再次,古代汉语在历史流变中,它的音韵之美被逐步发掘,使得语言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的形式做到了高度和谐。从四言诗到五言诗,从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每次对语言形式的探索都促进了汉语的巨大飞跃。平仄、对偶、押韵等修辞手段的完善,句式的长短错落搭配,这种对汉语音节的深刻认识和利用,现代汉语目前尚难以望其项背。

如今,不经推敲、不讲文采的“口水文”大量泛滥,这是汉语的进步还是退化?

⑦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坚持一定要向文言看齐。只是在现代汉语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古代汉语的经验,使得我们的母语能够更美,能够以崭新、高雅的面貌出现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把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辉煌文化传布四方!

材料二:

赞美总是“YYDS”,好看就是“炸”,你是这款吗?

①表达赞美总是“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棋逢对手的高水平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放眼望去都是类似的流行语表达。有人担心,各种“梗”充斥着网络空间,会让一些人离开梗就不会说话,让“文字失语”现象愈发严重。

②什么是“文字失语”?概而言之,就是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感受。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而65.4%的受访者将贫乏的原因归结为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语言发展是一个“用进废退”的过程,单纯的“拿来主义”“搬运惯习”势必会造成表达能力的萎缩。

③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考世界的工具。语言的单一最终会转变为思维的匮乏,语言的退化会导致思维的简单化。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西瓜很好吃,雪糕也很好吃,但是这两种好吃不是同一种好吃。如果雪糕是yyds,西瓜也是yyds,那它们之间的分别就被抹除了。”当一个词可以指代一切的时候,它原本的意义也将变得逐渐______,这样之后,表达便会逐渐滑向单纯情绪的宣泄,挤压审慎思考的空间。由此而言,网络流行词对中小学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①本文选自2021年9月6日《人民日报》。②“YYDS”是“永远的神”的缩写。
3.在甲文第④段的空格a和b处填上你认为恰当的内容,并结合本学期所学的一首古诗词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在乙文第③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A.单一B.冗杂C.模糊D.浅薄
5.分析甲文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6.甲文第⑥段提出问题“不经推敲、不讲文采的‘口水文’大量泛滥,这是汉语的进步还是退化?”,请结合两篇文章的观点对此问题作出回答,并简述理由。
2021-11-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树下

铁凝

①老于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妇女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爸爸。两三年前,初中班上一个绰号小狼的男生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他找到老于说,山南海北的同学都让我招呼了,就差你一个。你还记得项珠珠吧,写作文专和你较劲的那个女生,人家现任省外贸厅副厅长,也亲口答应从省会赶来参加咱们的聚会,所以老于你不能不去。

②老于想起中学时他暗暗将项珠珠看作学习上的对手,别的同学呢,全不在话下。一次项珠珠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老于便在下一次作文课上,一口气写出两篇内容不同且立意都不低的作文,以压倒项珠珠的风头。他这种令人意外的出众才华当即受到语文老师的赏识和表扬,并给全班同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③那次聚会老于还是去了。项珠珠却姗姗来迟,原来是有临时的会。本来是中午的聚餐就推到了下午,小狼只得劝大伙耐心等待,还说谁让项珠珠是咱们当中官职最高的人呢。老于想,什么话,官职高就可以让别人饿着肚子等她?几次想走,见人这么齐全,就不好告辞了。他听着大伙的闲聊,觉得这一班同学平庸的居多,话题也琐碎无趣。只待话题一转说起下一代时,老于才提起点兴致。

④他的一儿一女都是聪明过人的孩子,大儿子刚考入人民大学,小女儿正上初中。但还没容老于说话,项珠珠到了。她站在同学面前,神清气爽的样子,不会让人感到疏远,但也决不能轻易亲近。她和每个同学握了手,还特意对老于说,她记得他一堂课能写出两篇作文。聚会结束时,项珠珠让随行的秘书把小礼品分赠大家——一种小巧的真皮名片夹。一切都很得体,老于想。只是他没有名片,名片夹他回家后就转赠给了女儿。

⑤那次聚会之后,小狼他们又搞过两回,老于不再参加,受了伤似的。

⑥不久,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长。老于的妻子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

⑦第二天一大早,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老于连连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⑧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他于是就谈文学。

⑨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⑩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尝试在结尾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并简述理由。
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品的第⑨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丰富意蕴。
10.茅盾评价茹志鹃《百合花》时说,“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这句话是否也适用于这篇小说?试结合本文第②段谈谈你的看法。
2021-11-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该诗在湖北江陵公安一带所写,因这里处在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称“江汉”。②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③苏:康复。④老马:诗人自比。典出“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讨伐孤竹后,返回时迷路了,他接受管仲的“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找到了正确的路。
1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山水诗吟》B.《乐府余音》C.《诗余小札》D.《律诗集粹》
12.对划线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由“片云”意象,联想到自己四处飘零的境况。
B.作者寄情于“孤月”意象,表现羁旅在外内心的孤独。
C.作者以“落日”意象,营造了夕阳西下壮丽的意境。
D.作者以“秋风”意象,营造了阔大深沉的意境。
13.结合链接资源,完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列举的相关任务。

【链接】这首诗是杜甫57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古诗文中常常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我们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请参考链接资源,结合杜甫生平,谈谈《江汉》这首诗的内涵,以及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2021-11-0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蔡邕传(节选)

[南朝]

范晔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之矣。”


【注】①蔡邕(yōng):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②爨(cuàn):烧饭。③将命者:侍从。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往而酒已酣焉       (        )
A.迅速             B.等到             C.接连             D.附近
(2)此足以之矣          (        )
A.抵挡             B.面对             C.抵得上          D. 应当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蔡君向来,至门去//邕莞然笑曰
B.因为长句,歌赠之//忽魂悸魄动
C.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霓衣兮风为马
D.邕素乡邦所宗//此岂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16.请为画曲线的句子选择停顿正确的一项(       
A.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
B.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
C.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
D.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
17.把划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18.请概括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的表现。
2021-11-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沧浪亭记(节选)

[北宋]苏舜钦

①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②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③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循前例以卖旧公文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对范仲淹等人力图改革弊政之举心怀不满;而苏舜钦得范仲淹荐举,因而保守派抓住这件事,弹劾他监主自盗。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沧浪亭写下此文。②僦(jiù):土山。③燠(yù):热。④褊(biǎn)狭:狭窄。⑤虚:空。辟:开。⑥阜(fù):土山。⑦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⑧杠:小桥、独木桥。⑨其地初为五代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孙承佑的池馆。⑩碕(qí):曲岸。⑾榜:划船。⑿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来梳头发,是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⒀洒然:畅快的样子。⒁野老:村野老人。⒂汩(gǔ)汩:水流急貌。比喻生活动荡不安定。⒃锱铢(zī zhū):古代的重量单位,比喻极其微小的重量。⒄磨戛:计较。
19.作者为什么想寻找“高爽虚辟之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以下关于沧浪亭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沧浪亭由前人建造,作者修整并取名“沧浪”。
B.沧浪亭建筑雄伟,四周绿树掩映。
C.作者性格孤僻,故选择人烟稀少之地修建沧浪亭。
D.有风和有月时,阳光和竹影在沧浪亭门窗之间交错。
2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这与本学期学过的李白诗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1-11-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同济大学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请以“我在高一课堂的三个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家作品、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句名篇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作家作品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85文学常识综合  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65文学常识综合  得体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选择题组
三、现代文阅读
3-60.6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7-100.4其他小说  铁凝文学类-单文本
四、古代诗歌阅读
11-130.4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五、文言文阅读
14-180.4范晔(398-445)  史传文
19-210.4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六、作文
220.4全命题作文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