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21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它要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然而,语言毕竟以抽象和联想著称,它在直观和具体上并不如图像,这使得小说的视觉呈现能力较弱。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语言和图像的这种区别,并希冀用“象”来补言之不足,如《易·系辞上》的“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毛诗序》则有“言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等。这样的认知形成了中国的意象传统,并促成了图像对叙述的介入,如宋元小说的“出相”、明清绣像才子小说的“绣像”等,产生了小说的语—图叙述现象。不过从明清至今,传统小说的语—图叙述语言是抽象性的,往往是以语象为中介,讲究含蓄、蕴藉,需要读者的想象与补充来进行视觉完形,而所谓的小说插图,配图等,大抵是对文字的说明与补充,是“‘语—图’互文”“因文生图”,即使有“图溢出文”的现象,但语—图叙述语言在本质上并不构成直接性的叙事。

网络小说的语—图叙述则与此不同。它发生在媒介革命与融合的语境下,多媒介间的激荡、交流与化合,使得网络小说的叙述受到游戏、动漫、影视等的渗透和影响,表现出追求直观式呈现、场景式展示与动态性画面的形象特性。它一改传统小说以静态、抽象叙述来致思、达意,而代之以视觉化的语言,客观化的物性与临场式的逼真。如果说传统小说的语-—图叙述是以语言唤起语象为要义,以图像为叙述补充,通过对意象的强化来“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那么网络小说的语—图叙述则以视觉化的语言直呈与画面搭建为核心,以图像参与叙事为手段,走向一种拟态性的形象真实,让接受者“在画中”沉浸融入。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小说的语—图叙述遵循的是语—图的逻辑,以语言,图像为叙述工具,以叙述的视觉化与视觉性诉求为旨归。

网络小说的语言叙述是它叙事视觉化的主要手段,但其又不像传统小说文本那样,特别看重语象带来的联想效应,而是着力用语言进行人物造型、空间造型、行动造型等,把经验世界的视觉形象转换为语言文字符号,进而直呈或还原为如在眼前的实际画面。它不关注叙述的历史性问题,而是试图通过语词技巧,在共时性的时间点上,对所叙内容进行放大与加工。它追求的是语言的镜头感,现场感和画面感,要求用直观化手法进行具体性的描摹、即时性的展示,以便跨媒介叙事。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网络小说的图像化倾向固然契合了读图时代时空感知变化、意识形态需要等,为图像时代的文学打开了“一扇窗”,但因图像化沉浸而导致的对理性思辨、价值意义追问的放弃却值得警惕。图像叙事停留于表面印象和表现为即时消费的特点,使人们满足于对事件的直观把握和瞬时移情,因此往往不容易将人们引入对事件本身的沉思,分析乃至怀疑,反而会使人们忽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本质。比如,当前那些动辄数百万字的网络小说,视觉化空间,场景成百上千,但无节制的自我图像复制,看似华丽却无法掩饰价值空心化的事实,“不谈价值,何以文艺”?因此,面对图像时代网络小说叙事对传统线性叙事的一定背离,我们不需要担忧其越来越强的图像化倾向,而是应该考量与反思如何把握好图像化叙事的度,更好地发挥其叙事图像的价值承载与对人类终极意义的追问功能。

(摘编自周冰《网络小说叙事的图像化倾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要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叙述故事等,但语言不如图像直观和具体,这些问题使小说的视觉呈现能力较弱。
B.我国古代小说的语—图叙述现象与中国的意象传统有关,但这种语图叙述语言本质上并不构成直接性的叙事。
C.当今网络小说的语—图叙述以视觉化的语言直呈与画面搭建为核心,追求叙述的视觉化与视觉性。
D.我国传统小说是静态的、抽象的叙述,特别看重语象带来的联想效应视觉形象被转换为语言文字符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易·系辞上》的语句,论证古人意识到了语言和图像的区别,并希冀用“象”来补“言之不足”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网络小说的语—图叙述产生的时代背景,并通过比较分析论述了网络小说这种叙述方式对传统小说的影响。
C.文章第三段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论述网络小说的语—图叙述的特点,其特点是追求语言的镜头感、现场感和画面感等。
D.文章第四段深入一层,也是补充论证,侧重阐明网络小说的图像化倾向需要警惕的问题,即如何把握好图像化叙事的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绣像才子小说虽然有“绣像”配合小说故事内容,但只是对文字的说明与补充,无法完成视觉完形。
B.网络文学不关注叙述的历史性问题,注重即时性展示,以达到跨媒介叙事;传统小说则不关注叙事的即时性。
C.网络小说图像叙事的主要问题在于停留于表面印象和表现为即时消费的特点,放弃对理性思辨和价值意义的追问。
D.网络小说的叙述越来越强的图像化倾向值得担忧,需要把握好图像化叙事的度,不能无节制地自我图像复制。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乡村面临的问题:

第一,数字基础依然落后。与城市和工业领域相比,农业农村的数字基础依然薄弱和落后,农业农村大数据尚未建立,数字乡村人才匮乏,相关应用研究开展不足。

第二,创新能力整体不足。主要体现为“拿来主义”,多是城市和工业数字应用的复制,关键核心技术滞后,缺乏农业专用传感器,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适应性较差。

第三,乡村社会应用不足。目前能看到的,主要是在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方面,其他方面应用较少。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偏低,与城市差距较大。

第四,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有大数据表明,城市居民广泛利用互联网方便工作、生活和学习,但农村的应用多是娱乐和社交,这有可能会引发新的城乡数字鸿沟。

(摘编自魏延安《数字乡村的进展与问题》,《中国信息界》2020年第2期)

材料二:

应该看到,近年来“数字+乡村”已经展现出广阔前景。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在短视频的风靡和直播间的热闹里,正宗土货和好山好水让越来越多人“种草”;在数字化资源的流动过程中,村里的书屋和学校“搬”来大城市的博物馆、千里外的好课堂。今天的美丽乡村,倒映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天光云影,享受着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因地制宜、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

我国农村地区广袤,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迥异。山高坡陡的偏远地区怎么建设?语言文字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怎么推广?这些都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课题。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摘编自管璇悦《精细开垦数字乡村》,《人民日报》2020年7月29日)

材料三:

眼下,在重庆市璧山区福禄镇红山村,郭昌福的柑橘园迎来了采摘季。家里有50亩的果园,郭昌福没雇人,全靠他和妻子俩人照看。

“以前,靠肩挑背扛,忙的时候,还要雇十来个人干活。”郭昌福告诉记者,红山村多是小山丘,大型机械进不了山,“那时候觉得,种点果树可真难。”

不过,现在对郭昌福来说,这些早已不是难事。村里通了网,又建起了5G基站,打开手机,土壤湿度、施肥时间、自动浇水等选项和数据都能看到,方便远程管理,“如今,我们干农活变得轻松了。”

农村网络设施建设,让郭昌福真正尝到了甜头。这不,马上就到了李子的丰收季,郭昌福家的李子可是出了名的甜,为啥?“利用数据分析和远程控制,原本不好种的‘五月脆’,现在都需要预定呢!”郭昌福笑着说,通过这样的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五月脆”的甜度提升了2到5度,一家人的收入也跟着提高。

(摘编自《数字乡村释放潜能》,《人民日报》2021年4月9日)

材料四: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网络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第二个阶段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4G在乡村进一步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逐步推广。农村流通服务更加便捷,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第三个阶段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第四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数字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村居民互联网应用主要体现为数字娱乐、移动社交、农村电商等,而其他方面应用不足,这表明农民数字化素养亟待提升。
B.由于资源禀赋、人口结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等的差异,不同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而不可削足适履,搞“一刀切”。
C.重庆市璧山区福禄镇红山村郭昌福的柑橘园采取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收入,这得力于农村网络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
D.随着4G在乡村的深化普及与5G创新应用的逐步推广,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已大幅缩小,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逐渐成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顾城乡发展基础的差别,不提高创新能力,而是照搬城市和工业数字应用的模式,则数字乡村建设无法获得长足进展。
B.我国当前乡村的光纤宽带、4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乡村建设发挥了铺垫作用,促进了城乡之间数字化资源的流动。
C.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数字化,是大幅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关键。
D.郭昌福借助互联网、5G基站、手机等数字技术与工具优化柑橘种植,这表明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6.如何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1-11-21更新 | 5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依旧最西府

宋一川

据说海棠本是舶来品,根据唐朝李德裕的《平泉花木记》所言,大凡名字带海字的花木,都是自海外而来的。但无论来自何方,到了中土汉唐自然免不了“中国化”嫁接改造,可见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懂得“转基因”技术了。明代《群芳谱》言:海棠有四品,一般认为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西府海棠。据说西晋时期,西府一带有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发现不仅大美,而且香艳,西府海棠就此闪亮登场,实现了从美人向绝代佳人“惊险的一跳”。后来,人们的嫁接栽培越来越多,海棠品种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以致在植物学分类中,因为海棠品种极其庞杂,只好暂以“西府海棠”一名以蔽之。

海棠之美之艳,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为之惊叹。相传唐明皇曾将沉睡的杨贵妃比作海棠。据说唐明皇登香亭召贵妃,但贵妃直到卯时仍大醉未醒,唐明皇遂发出“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的感慨,留下了“海棠春睡”的典故,这也许就是“花贵妃”的由来。

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写过海棠,尤以文化鼎盛著称的宋代为甚,最牵肠挂肚的莫过于从西府开始仕途生涯的苏东坡。西府海棠之美艳,让东坡居士为之倾倒,即便离开凤翔,仍对西府海棠念念不忘。被贬黄州时,看到窗外的海棠,触景生情,写下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名句。按照宋代僧人惠洪的说法,正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海棠故事,启发了东坡居士的海棠诗。

南宋不少气吞山河的大诗人也对海棠赞不绝口。陆游夸西府海棠“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范成大的“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描写了西府海棠让人如痴如醉之大美。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堪称海棠词的不朽名篇。

近现代的人们对海棠的兴趣依旧浓厚,尤以西府海棠为甚。梁实秋在《群芳小记》中用最长的篇幅赞美西府海棠:“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特别是“海棠花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把西府海棠独特的美艳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

即便在花花草草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也没能挡住人们对海棠的热爱。不少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对海棠情有独钟,据说宋庆龄就十分喜爱西府海棠,周总理对海棠花的钟爱更是广为人知。相传周总理生前特别喜欢中南海西花厅的那棵海棠树,邓颖超睹花思人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就是佐证。西花厅的海棠正是西府海棠。

总括起来,历朝历代对西府海棠的赞美无外乎几个方面,一是花香,二是色艳,三是形美,四是神气。西府海棠是诸品海棠中唯一散发淡淡香味的,不仅香艳,颜色还随时间变幻不定。西府海棠花瓣形状小巧,点点红艳,在满目春光中甚是耀眼,许多人看了都会满心喜欢,流连忘返,难怪海棠花又被称为相思花、断肠花。西府海棠的树形,常常被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但我觉得用茅盾《白杨礼赞》中的话来形容也十分恰切,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参天耸立,在西北的寒风中保持着力争上游的精气神,恰如深深渗透在中华民族血脉与骨子之中的老秦人性格。在崇尚清流风骨的西晋一代,西府海棠之所以在众多海棠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上品,除了既香且艳,恐怕与此也不无关系。

近年来,国外的海棠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过去西府海棠被称为小果海棠,见了欧洲海棠,才发现西府海棠其实只是大果中的小果,真正的小果海棠非欧洲海棠莫属,叶子小,果子也小,简直是小巧玲珑。

前两天,北京的天突然降温了,萧瑟秋风今又是,红红黄黄的海棠果子纷纷在风中飘摇。举目寻找了半天,没有发现一丝棠开两三度的迹象,只好若有所失地往回走。“快看,这不是海棠开花了!”随着同事一声呼喊看去,发现路边的一棵西府海棠开满了一树的花儿,在午后的骄阳中显得分外的亮丽。

白杨树一般地挺拔耸立,不会是别的,正是西府海棠,在深秋再次开放了,也许是二度,也许是三度。不管花开几度,开出的不是一枝两枝花儿,而是满满的一树海棠压秋风。

这就是西府海棠,总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不论早来还是迟到,依旧艳香美神、正直刚毅,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在雍容华彩之中洋溢着积极上进、意气风发,渗透出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磨炼而成的独特气质与成熟之美。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府海棠最早是西晋时期西府一带的人将海棠与梨树嫁接而成的,逐渐受到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
B.在《群芳小记》中,梁实秋主要从色、形、情等角度对海棠进行了描写,为我们描绘了西府海棠独特的美。
C.文章写在特定的年代西府海棠还是获得了人们的热爱,列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宋庆龄、周恩来的例子,人与花互相映衬。
D.文章运用相当篇幅介绍了文人墨客对海棠的钟爱,这是为下文叙写“我”在萧瑟秋风中探寻海棠花开一事蓄势。
8.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海棠依旧最西府”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叙写海棠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南王蚤失母,常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无患。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不强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是岁入朝,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王有材力,能扛鼎,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帝伤其志为亲故,赦弗治。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淮南王以此归国益骄恣,出入称警跸,称制,拟于天子。袁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上不听。六年。淮南王长自作法令行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自置相、二千石,帝曲意从之。又擅刑杀不辜及爵人至关内侯。数上书,不逊顺。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等以为儆戒。王不说,令大夫但等七十人谋,以辇车四十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有司治之,使使召淮南王。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等奏长罪当弃市。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徙处蜀郡严道邛邮。”尽诛所与谋者。载长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之。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淮南王果愤恚,不食死。县传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今为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淮南谋反》)


[注]①淮南王,刘长。②帝,汉文帝。③管,管叔,周文王之子,发动叛乱被处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
B.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
C.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
D.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警跸:警,警戒;跸,清道。古代帝王出行时,负责侍卫的人员要严加戒备和清道。
B.乘,文中是量词。古代一马拉的一辆兵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相对较小的诸侯国。
C.古代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以用“有司”指称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D.弃市,死刑的一种。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为“弃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王刘长年幼时怨恨辟阳侯,认为是他没有向吕后求情,导致自己的母亲含恨而死。
B.汉文帝上位后纵容淮南王,可怜淮南王为母亲复仇的孝心,连袁盎的劝告也无济于事。
C.淮南王放肆骄横,最终发动叛乱,被朝廷发觉,他请求赦免自己的死罪,汉文帝答应了。
D.淮南王绝食而死,汉文帝对此后悔莫及,只好通过处置有关官员、厚葬等方式来善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
(2)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等以为做戒。
2021-11-1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