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贵州 高二 期中 2021-11-25 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方式。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

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表达过类似的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比如,在民间倡导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官吏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的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各类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社会纠纷也大量增加,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然而,司法资源相对有限,司法机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这一模式与传统的“无讼”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生动体现。

当然,今天的时代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对“无讼”理念的借鉴,不能简单照搬历史上的某些做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纠纷的内容及复杂程度远异于前,而司法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配合已有较好的制度基础和现实条件。因此,“无讼”理念的传承和运用,主要体现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方面。我国正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解纷手段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努力使大量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与此同时,要强化司法对社会纠纷解决的引导作用,特别是通过司法案例明确司法对各种社会行为的判断,引导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为非诉化解纠纷提供示范。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推动人们对诉讼形成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抑制滥用诉讼权利、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让“无讼”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儒、道、法三家思想家都曾提出过“息事避讼”的理念。
B.“无讼”并非杜绝诉讼,而是提倡要尽量减少纷争或不以官方方式解决纷争。
C.“无讼”不仅是对百姓的道德要求,也是对古代统治者倡导施行仁政的要求。
D.“枫桥经验”与“无讼”理念有相通之处,是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出发,引出要讨论的“无讼”理念。
B.文章引用明朝的《教民榜文》,意在阐明古代社会“无讼”理念的真正含义。
C.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是如何实践“无讼”理念的。
D.文章联系当今社会现状,指出“无讼”理念的积极意义,具有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使得一部分民间纠纷未进入诉讼阶段就得到化解。
B.中国社会推崇礼让谦和,贬斥锱铢必较,这与长期以来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有较大关系。
C.当代中国社会纠纷增加,诉讼案件增多,造成司法资源越来越有限,司法机关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D.现代社会纠纷与古代差别较大,司法制度比以前更为完善,但是依然可以借鉴传统的“无讼”理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泰晤士河口平原区,距河口88km,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域,降水年内分配较为均匀,年降水量约为600mm。伦敦主要的洪水类型有来自海上的风暴潮、泰晤士河及其支流产生的河流洪水,以及由于长时间高强度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此外还有下水道超载导致的局部地区的污水洪水,地下水位上涨导致的地下水洪水以及水库大坝等损坏造成的水库洪水等。

伦敦政府应对型防洪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预测、构建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制订洪水发生时的紧急预案及各种应对措施。2007年的大洪水让伦敦政府意识到准确的洪水预报的重要性,气象局与环境署联合开发洪水预报模型,结合地理信息,运用遥感、雷达等多种监测手段,使用超级计算机进行高分辨率的模拟计算,大大提高了洪水模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伦敦很早就开展了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工作,根据洪水的类型分为河道和沿海洪水风险图、城市内涝风险图以及水库洪水风险图等。在洪水的预警预报系统中不同等级的警告标准是根据以往的洪水信息以及洪水风险图中的不同洪水源的风险等级来确定的,将实时监测到的水位和雨量信息与之匹配,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通过警报器、电话、短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传递给居民。居民也可以在环境署网站上随时查询实时相关信息,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摘编自许怡等《伦敦城市洪水风险管理的启示》)

材料二:

据报道,郑州市气象台最早于2021年7月19日21时59分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在地铁5号线事件发生前共发布了5次红色预警。令人遗憾的是暴雨红色预警未引起更多更大的重视。7月20日,很多公共营业场所、地铁等公共交通、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等仍然照常营业、上班和上课。当暴雨到达顶峰时,仍然有很多人出行,包括自驾和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使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类似郑州地铁5号线和京广北路隧道这样面对特大暴雨和洪水十分脆弱的公共场所和交通通道应该在收到红色预警后提前关闭,避免人员伤亡。此外,广大民众对暴雨预警缺乏常识,一方面不主动关心天气和灾害预警,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理解气象和灾害预警的含义,不清楚灾害如何分等级及其危险程度,以致在有暴雨预警发布的情况下,错失了疏散避险的有利时机,这个教训值得深思。

(摘编自张珂《城市防洪:发现薄弱环节   增强防控措施》)

材料三: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不确定性加大,点暴雨公式(暴雨强度计算公式)的局限性、超标事件研究不足和洪涝风险评估的薄弱,可能是当今城市规划与管理存在的技术风险。极端气象条件研究可靠的、精细化的标准内和标准外洪涝风险评估与风险图,能为识别风险源与重要保护对象,为城市空间规划、重大工程避险、应急响应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是弥补当今技术体系局限,有条件提供这些权威成果的唯一技术途径;基于大量公开信息构建洪涝模型,得出较为符合实际的专业分析成果,在具有较好基础资料的条件下,通过专业模型技术支撑排水防涝规划或内涝治理的技术手段,应是基本要求。

再进一步,气象信息与洪涝系统模拟技术的集成,能为城市快速高效的工程决策、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提供辅助。随着系统应用检验和纠错能力提高,这种以实时模拟为支撑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决策技术将会成熟起来,这也是必然趋势。

(摘编自《从郑州水灾模型推演看城市洪涝风险管理》)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伦敦由于自身地形和气候条件,再加上下水道的超载负荷,常常面临着多重防洪的压力。
B.伦敦吸取了2007年洪灾的教训,运用高科技手段监测洪涝灾害,取得了良好效果。
C.伦敦预警预报系统会按照实时监测到的水位和雨量信息,来划分不同等级的警告标准。
D.伦敦居民能够通过多种媒介了解洪水水位和雨量等实时情况,提前做好防备工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州洪灾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广大民众对暴雨红色预警意识淡薄,不能够理解灾害预警的含义。
B.城市出现暴雨时,公共营业场所、公共交通、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应该停业、停工、停课。
C.点暴雨公式的局限性、超标事件研究不足和洪涝风险评估的薄弱,是当今城市规划与管理存在的技术风险。
D.当前,以实时模拟为支撑的预警预报和应急决策技术的成熟,为城市快速高效的工程决策和应急响应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手段。
6.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的城市防洪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灾

[瑞士]保罗·拉斯科

就在清洁女工倒空最后一张废纸、关上灯并锁好办公室的门后,文件档案里的纸张中间有团火苗开始摇曳起来,引子似乎是那一摞薄薄的工作申请表。急切的火花在文件夹硬壳上稍作平息,火舌舔着信件,几秒钟之内便将其悉数吞噬,只留下一团黑乎乎的灰烬。

火舌从字母N开始,几分钟后便烧到字母表最后。它仍不满足,从档案柜蹿出,迅速沿塑料电缆线游走,气势汹汹地蔓延至电脑。此时电线发出的刺鼻烟雾引发了火灾警报器,自动洒水装置将射程内的一切,不管烧坏的还是未烧坏的,全部淋了个湿透,大大加重了毁坏程度。

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时,发现马德尔公司的招聘和人事顾问办公室已经毁于一旦。全部档案文件都无法挽救,公司必须关门停业一段时间。在深及脚踝的水面上,漂着一张轻微烧焦的照片,上面是一个40岁左右女人的脸,带着一丝苦涩的微笑。一名消防员将这张照片带回了家,女人的眼睛让他想起一幅名画。

“你是否富有远见和进取心?我们的客户——位于伯尔尼附近的一家金属行业公司——为满足现代需求已完成重组。公司新部门现有岗位空缺,急需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办公室经理(男女不限)一名。”

“职位要求:有长期人事管理的经验,高中以上学历,受过记账/审计培训。有进取心、创造力和独立精神,此外还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年龄:2540岁之间。”

40岁以上的人不受欢迎,这种招聘广告劳拉见得多了。她刚刚过完42岁生日,已经拥有高级培训课程证书,其从业资格早就达到管理水平。几个月来她一直在努力寻找工作,但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大多言辞彬彬有礼:“不幸的是,我们必须通知你,在对收到的所有申请表进行仔细研究后,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位更合适的人选。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你资格的质疑……”全都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劳拉愤怒地将《招聘广告》杂志扔进角落,它扑通一声掉进了猫砂[注]里。

日益加深的绝望已经开始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着手用化妆品来遮盖额头上的皱纹和通红的眼圈。她终于受到了邀请,下午5点到女性职业中心去参加面试。电话里,人事经理并未暗示她有多大希望,但至少她接到了面试通知。她心里没底,但她祈求好运的降临,也许这次就成功了。

劳拉早到了几分钟,在老板的接待室里坐下,一个年轻女孩正一边打电话一边准备离开。显然,她就是岗位招聘栏里说的那种“亲切友好、意志坚定、长相漂亮、能承受压力的秘书”,如今随处可见。而在劳拉看来,这女孩就是挡在那间至关重要的办公室门前的一个小小打字员,傲慢无礼,肤浅易怒。

她时常被这种大嘴巴的蠢女人挡住,并为自己遭受的羞辱而仇恨她们。劳拉做了自我介绍。此时大楼下面,一个小伙子坐在一辆租来的炫酷跑车里,正播放强劲动感的电子音乐,整个街区都遭了殃。显然小伙子是来接那个打字员的。

接下来,劳拉越来越无法集中精力。这个社会太看重年龄,只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对此她越来越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目之所及,到处都是无知和傲慢。

“芭比娃娃”离开了接待室,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来跟她告别,就锁上门走了。劳拉觉得自己的等待没有意义,变得遥遥无期,顿时感到绝望。她站起身来,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文件柜前。她打开手提包,从里面取出一个小瓶,拧开盖,迅速放到求职申请表中间。接着她又坐下,努力让怦怦直跳的心平静下来。

当衣着优雅的女经理终于从办公室出来请她进去时,她看见对方朝她挑剔地瞥了一眼,立刻便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了。女经理很快就切入正题。她几次道歉,让劳拉相信错不在她,但是除了深深的遗憾,她表示对超过一定年龄的女性也无能为力。她们不再受欢迎,如今社会更看重别的更迫切的价值。但是从对方的语气中劳拉并未听到丝毫怜悯。

她离开办公室,一无所获。回家路上她去了一家酒吧。至少在那里她可以和人们聊一些开心的话题,她不用担心自己的年龄,她可以把那个“意志坚定、长相漂亮”的秘书抛到脑后。

在轻啜第二杯干马丁尼鸡尾酒时,劳拉听到消防车警笛大作。她微微一笑,又点了第三杯酒,这对她来说可不是常有的事。

女性职业中心已被烧成灰烬。一切都无法挽救,消防员的靴子上沾满了打湿的一团团灰烬和灭火器的泡沫。

一名消防员捡起一张烧焦的照片,把它带回了家。照片的上半部分还没被烧毁,鼻子、眼睛、前额和头发还清晰可见,脸上带着苦涩的微笑。接着他盯住她的眼睛,认了出来,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最后一次火灾。

(有删改)


[注]猫砂,指用来掩埋猫的粪便和尿液的东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苗开始摇曳起来,引子似乎是那一摞薄薄的工作申请表”点明了火灾的源头,也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B.劳拉在老板的接待室里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孩,文章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她“亲切友好、意志坚定、长相漂亮、能承受压力”。
C.“芭比娃娃”代指年轻的女秘书,“没有回头看一眼”“锁上门走了”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了她的形象,劳拉感受到的是她的傲慢。
D.“接着他盯住她的眼睛,认了出来,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最后一次火灾”,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火灾的悲剧还可能重演。
8.画横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评论认为小说的标题“火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你是怎么理解标题“火灾”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注]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来献。帝既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乃修代来功,封宋昌为壮武侯。癸卯,日有食之,诏曰:群臣悉思朕之过失,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颍阴候骑贾山上书言治乱之道曰:臣闻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虽有、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社稷危矣。帝嘉纳英言,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帝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于,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微幸。今陛下聘六飞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帝乃止。

(选自《资治通鉴·汉记五》,有删改)


[注]帝,这里指汉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B.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C.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D.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况于纵欲恣暴/恶闻其过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古代官职名,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有此称。
B.晦,文中指晦暗、不明,也用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尧,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他通过禅让制度传位于舜。
D.陛下,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A.汉文帝下诏废除各种株连家属的律令,他认为法律对违法者本人做了处罚之后还要株连到他本来没有犯罪的父母等人是不公正的。
B.汉文帝即位后,关心百姓疾苦,救济那些失去依靠和穷困的人,对天下普施恩惠;各国诸侯和四夷部族与朝廷的关系也都很融洽。
C.有人向皇帝进献日行千里的宝马,汉文帝认为自己用不上这样的宝马,于是他把马还给了进献者,还命令全国不必前来进献。
D.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向西从陡坡上纵马奔驰下山。中郎将袁盎劝谏说圣明的君主不能轻易冒险和企求侥幸,汉文帝阻止他劝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悉思朕之过失,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
(2)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