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期中 2021-12-07 5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读,已有不少学者、批评家一再提出。可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就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大量蜂拥而来的碎片化资讯,如何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就是个难题。而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在一些量化评价标准之下,要是如尼采提倡的那样“缓慢地取得”,恐怕得做好舍弃许多实际利益的准备——你很可能被快速奔跑的其他人所抛弃。

障碍也来自认识上的误区。譬如说,有些人可能认为从事理论工作,把握宏大的文学、历史问题才是重要事务,仔细阅读、分析,属于次等级的雕虫小技。理论和文本细读的对立其实是一种伪对立。正如英国文艺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的,那些杰出的理论家无一不是“仔细的读者”。确实,读他们的理论著作,会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某一文化脉络的经典作品的熟悉,和他们在解读这些作品上的细致和深入。这一点,古今中外优秀理论家概莫能外。

慢读这个说法容易被理解为专指阅读速度,其实可以说速度只是个前提,更重要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不要过分执着于你事先设定的目标;开放你的情怀、心智以对待将要面对的世界;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并将这一收获加入你阅读的记忆库中。

慢读意味着缓慢,意味着耐心,但更要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方法。在文学阅读方面,这种能力和方法首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敏感。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人可能会有异议,他们着急地想从文本中拎出观点、含义,不耐烦绕圈子式地从形式入手。慢读者则会首先从作品的美学、形式着手。这并不是内容和形式的二元论,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的整体,但在阅读的次序上,审美、形式是关注的起点。

相较于普通读者,慢读更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一个人长期阅读会自然形成记忆库。由于文学与特定政治、社会、经济、哲学等相连,记忆库里这方面相关的外缘性知识储备不可或缺。但文学也有自身的经验、模式、成规的历史,一部作品与其他作品在主题、情节、语言上的关系,作品细节背后的原型、模式、成规,以及如何从事物表象看出象征意涵,凡此种种,需要调动记忆的辨认能力和联想能力。因此,有效的阅读者不仅要有历史文化视野,也要对文学各文类的特质、它们的演变脉络、它们带有原点或准则性的经典文本形态,具有超越普通读者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达到这一目标没有速成的路好走。从这个意义上说,慢读——作为一种方式,作为一种阅读能力——将是一辈子的事情。

(摘编自洪子诚《谈谈慢读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碎片化资讯蜂拥而来的背景下,人们很难保持稳定心态,清醒接受大量碎片化资讯,做到慢读。
B.在量化评价标准之下,从事教学、研究的人要想做到慢读,就可能要舍弃实际利益。
C.慢读要求不过分执着于预设目标,开放情怀、心智,通过磋商、辩驳、思考和接纳获益。
D.慢读意味着缓慢和耐心,但并不指阅读速度,它更注重的是阅读者的心态与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时势和认识误区两个方面阐述了慢读所面临的障碍。
B.文章用对比的论证手法,论证了重视文学的历史政治社会维度的阅读与慢读的不同。
C.文章从文学自身的特点出发,论证了慢读作为阅读方式和能力对有效阅读者的重要性。
D.文章分析了人们关于慢读的错误认识,阐述了慢读应具备的能力和方法,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阅读与文本细读并不对立,理论工作者只有对每一部作品细致深入地解读,才能成为杰出理论家。
B.对于作品的解读需调动辨认和联想能力,因此,能超越普通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特质即为有效的阅读者。
C.慢读是对专业读者的要求,普通读者不可能成为专业读者,不需要记忆库,自然也不需要慢读。
D.慢读者以审美、形式为阅读的起点,并不否认历史、政治、社会内容与审美、形式是意义整体。
2021-12-0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地

陈忠实

春天里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六下午,河口公社党委副书记侯志峰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

“回来了,侯书记。”

踏进里屋,一位陌生的老年农民笨拙地从椅子上站起,殷切地和他打招呼。肯定是求他办事,好多人求他办事,不去公社机关,专等周日赶到家里来,弄得他不得安宁。

“有啥事?”他问,想尽快打发他走。

来人开始诉说:他的儿子在本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有四五年教龄了,支部书记现在正串通校长,要把他的儿子解雇,再把自己的女儿填补进去。

这是可能的。干部利用职权,搞些乱七八糟的事,在他们公社的几十个大队里,时有发生。他干脆地回答说:“你说的要是属实,我负责解决。下周上班后,我了解一下再说。”

“您歇息。”来人站起告辞了,“您在公社辛苦……”他解开自己的黄帆布袋的结绳,把一盒点心放在桌子上。

“甭弄这号事!”侯志峰死死抓住他的手,要把点心盒塞进帆布袋里去,“这算做啥?”

“留就留下。”妻子秀绒说,“又不是外人!”侯志峰松了手,羞得把脸转到一边去。

送走客人,两口回到屋里,几乎同时愣住了;娃子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攥着一把十元票子……

“给我。”秀绒从儿子手里抓过钱,脸色变了。

“多少?”侯志峰问。

“一百。”秀绒答。

“给我。”

“做啥?”

“还给人家嘛!”

“追得上?”秀绒说,她把钱装进内衣口袋,转身出门的时候,回过头来,“我去借驾车,赶天黑给猪圈拉两车土。你在屋歇着。”

他惶惶不安。这件意料不到的事,破坏了他回到家中的愉快情绪。他在屋里打转转,坐不住也躺不稳,他想到土壕里去,和妻子秀绒把话说透。

“秀绒,那个钱……咱们不能收。”“我是党员,大小算个干部,不能往自个儿脸上抹黑。又是在本地工作……”

“哼!”秀绒转过身,手拄镢把,讥诮地说,“咱村玉玲的阿公,在百货公司当经理,一米料子三毛钱,还不跟白拿一样。仙惠男人在县上工作,拉了一车木头,只花了一顿饭钱……”

“各人是各人的事嘛!”他给女人解释,“钱呢?应该还给人家。”

“迟了!”秀绒早有准备似的,“我交给出纳了。”

“你……”他急了,瞪起眼。

“欠队里的粮款,赶收麦交不齐,不给分口粮。”秀绒揶揄说,“我跟娃娃要吃粮,你挣三十九块五,好多的钱呀!你革命,你清官,你红脸忠臣……你羞你先人!”

“你……侯志峰气得脸色煞白,把镢往地上一扎,嘴唇哆嗦,说不出话来。窝窝囊囊地过完了星期天,周一清早,侯志峰出了家门,上班去了。他发觉,他的精神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敏感状态中。大清早,两个农民,撕扯着走到他的门口,其中一个满脸血污。问问原由,不过是分粮中有五斤差错。五斤小麦,值不到一块钱,打得头破血流。一百块钱能买多少小麦呢?

随手翻阅的卷宗里有一份通报,地处秦岭山区的一位副社长,参与了盗伐森林的活动,给开除党籍了。侯志峰坐不住了,急急赶到汪水寨村口。他打听到来,民办教师的父亲叫汪生俊。侯志峰找到了他。

“你所反映的问题,我负责去调查解决。”

“这个钱,”侯志峰从内衣口袋掏出十张十元票,放到桌子上,这是他刚刚借来的。

“这……唉!”汪生俊慌忙抓起钱,又塞回他的手里,连他的手一齐抓紧不放,“你这人……”

“放开手!”侯志峰生气了,恼怒了。汪生俊的手松了,起先是愣神,后是吃惊,随之就尴尬绝望了。

“我走了。”侯志峰站起身。他扬起头,走出汪水寨的村巷。高原上的初夏时节,梯田里卷迭着一层层绿浪,点缀着几株桃树和杏树,墨绿色的帐篷,落日前的一瞬,正呈现出一派绚烂的色彩,他踏着自行车,朝中心小学的方向驰去,远处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妻子是个觉悟不高的人。一句“追得上?”便把钱装进内衣口袋,随即又说要借车拉土,可见她根本不想真正去追人还钱。
B.还钱时,面对侯志峰的“恼怒”,汪生俊有一系列神态和心理变化。“尴尬”是因为谎言将被识破,“绝望”是因为儿子的事将化为泡影。
C.小说围绕一百元钱展开故事情节,主要是借汪生俊批判社会上一些干部贪婪受贿、滥用职权的不正之风。
D.本文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使侯志峰形象跃然纸上。
5.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侯志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6.小说结尾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2021-12-0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了颜色不同的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B.诗歌中,“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C.诗人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D.诗人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8.诗歌中“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与结尾“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是否矛盾,为什么?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1-12-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9.下列对杜甫《登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中“来”即来临,是说锦江的两岸蓬勃的春色,写出锦江春色逐人;“变”是变化,指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10.下列对杜甫《南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岸”两句用多个意象连缀成句,描写了途中所见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篇,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D.颈联中“老病南征日”与《登高》中“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都写了因病而不能上战场,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11.细读诗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登楼》和《南征》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杜甫在《登高》中化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意象宏阔、境界旷远、沉郁悲凉的诗句,让人不禁赞叹诗人笔力之刚健。
(5)《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其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败还而归的结果。
2021-12-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吟至今:沉思吟味       枉用相:问候、探望
B.鸟恋旧林:约束        暧暧远人村:迷蒙隐约的样子
C.我欲之梦吴越:根据          訇然中开:倒下的样子
D.弦弦掩抑声声思:声音低沉     却坐弦弦转急:紧、迫
2021-12-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