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1-12-13 5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判断一种民间文化事象是否属于新民俗,已有的民俗学研究给出了丰富的界定标准,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我们可借此来观察年度汉字评选,挖掘其民俗特征。

关注度高,参与性强。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大体在每年11月启动,12月中下旬揭晓,同时覆盖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地区、行业,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全民性文化现象,社会认同度非常高。2019年国内“汉语盘点”共收到网友推荐字词数千条,总关注量超过3.5亿。

传统深厚,多年传承。这种传承性既表现为活动自身多年来的延续,更表现为对传统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年度汉字评选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组织的“今年的汉字”评选,2020年日本选出的字是“密”,与“密闭空间、密集人群、密切接触”相关。我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于2006年起推出年度“汉语盘点”,今年入选的前五位候选字分别是“抗、民、云、疫、安”。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陆续开始举办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圈的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凝聚力,有诸多鲜活生动的呈现形式,离不开它深厚的汉字文化传统土壤。可以说,年度汉字评选是汉字民俗传统与新技术、新媒体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扩布性强,覆盖面广。一方面,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扩大到汉字文化圈以外,如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发起的“法兰西年度汉字”。另一方面,国内的年度汉字评选还扩展到许多省市、行业和媒体,也开始关注不同群体乃至个体,如中国企业年度汉字、山东省年度汉字评选、全媒体年度汉字评选等。同时,年度汉字也已成为一个较为固定的词或短语,成为一种自我总结的表达方式。以“我的年度汉字”为名的命题作文或征文活动频繁出现,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成长。

多元发展,趋于泛化。年度汉字评选在稳定与变异中互动发展,稳定的文化内核与多彩的呈现形式共存,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与泛化趋势。各项活动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又呈现不断创新、不断升温的态势。近年的“汉语盘点”增加了用短视频发布字词并讲述故事等环节;一些活动还出现了年度汉字评选同行业或地区的文化民俗活动相融合的情况,如2018“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与陕西白水谷雨祭仓圣传统文化活动结合进行。

(摘编自刘凌《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新民俗》,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因此参与人数众多,社会认同度很高。
B.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经传承延续多年,体现了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C.年度汉字评选不仅在汉字文化圈内得到了扩布,而且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外。
D.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虽然有相对固定的程序,但它的呈现形式却是丰富多彩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民俗的界定标准,为挖掘年度汉字评选的民俗特征提供了依据。
B.文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论证层次清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
C.第三段论证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起源于日本这一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结合汉字文化的传统展开论述,增添了年度汉字评选新民俗的文化底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度汉字评选方兴未艾,在不同国家、地区乃至行业之间,都受到了高度关注。
B.年度汉字评选有赖于汉字文化传统,没有这种传统,就不可能有这种活动产生。
C.年度汉字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已经成为人们一种自我总结的表达方式。
D.年度汉字评选新民俗的形成发展,还得益于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推动与促进。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期实现10%!这一年,你我都更讲科学了

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协获悉,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6.20%提升至2020年的超过10%,如期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的总目标。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全民科普之仗。从最初的恐慌焦虑到科学应对,再到健康观念、生活习惯甚至价值理念的改变,这一年,科普加速渗透我们的生活。

“健康”成了最流行的话题

从病毒防护到用眼健康,从居家运动到心理调适,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广泛传播到千家万户——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设置权威专家科普时间;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应急科普累计传播量超82.8亿人次;娱乐明星、国民主播纷纷化身科普达人……

疫情之初“吸烟喝酒防病毒”“红外测温仪对人体有害”的谣言四起,而如今,“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扎堆”的防疫观念深入人心。这一年,我们都成了训练有素的防疫能手。

此前老生常谈却收效甚微的健康科普常识实在落地:口罩成为标配,随地吐痰的陋习大大减少了;餐饮行业积极实行分餐制、公筷制,食客们也开始拥护了……

人们更主动地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京东健康数据显示,“双11”当天截至上午11点,体检服务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47%,其中,为父母购买体检套餐的订单量同比增长390%。

他们成了最火的全民偶像

这一年,互联网热搜榜上最常出现的是这些面孔——

疫情严峻之时,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坚定“逆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助力推动方舱医院建设,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院士给出中医药抗疫的良方,陈薇院士团队争分夺秒攻关新冠疫苗……他们为国请战、挺身担当、大医精诚的科学家精神感动激励着亿万网友。

还有以“渐冻”之躯与病毒赛跑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生命谱写英雄之歌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以及数百万名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他们是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一年,良好的医患关系逐渐建立稳固,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从未如此浓厚。

科学探索频频霸屏

“凌晨3点半看‘嫦娥五号回家’直播,发现竟然还有100多万人和我一起看!”这是嫦娥五号返回当晚,一名网友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感叹。

近一个月来,网民们追剧一般跟踪、讨论着嫦娥五号奔月挖土的每一次更新,截至目前,“嫦娥五号”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3.3亿次,“月壤的开箱视频”“月壤能不能种菜”等话题接连引爆全网。

回望这一年,“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已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奋斗者”号突破了设计、抗压、操控、通信、浮力五大核心技术,深潜至海底10909米;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算力全球领先……疫情没能阻挡中国科学探索的脚步,一次次刷屏的中国科技让亿万国人振奋、提气。

科技成就点燃无尽想象,想象力擦出科学探索的火花。

这一年,我国已有近300座达标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在为偏远地区科普提供有力补充,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学习科学,爱上科学。

10%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期待着,在全社会厚植科普土壤,提升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科学素养,将释放科技创新的庞大中国动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力量。

(有删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角度看,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科学应对,它同时也是一场全民科普之仗。
B.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健康成了2020年观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人们的健康观念明显改变。
C.2020年,医护工作者挺身而出战疫情,成了全民偶像;主动化解医患矛盾,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建立稳固。
D.2020年,疫情没能阻挡中国科学探索的脚步,科学探索频频霸屏,意味着国人对科技的热情已经被点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段是导语,点明主要新闻事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的总目标如期实现及其重要意义。
B.这则新闻历数2020年发生的与科学素质相关的主要事件,配合使用数字,虽然是年终回望,仍然给人历历如在目前的可视感。
C.这则新闻引用了京东健康数据、网友在社交媒体的感叹等信息,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感和客观性,同时又能引起相关读者的共鸣。
D.这则新闻第一段写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最后一段又写“10%是一个新的起点”,形成了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
6.这则新闻的标题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1-12-1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谢冕老师,您咋不老?

许文郁

①几年前的一个正午,中国美术馆十字路口,马路对面一个人正走在通往沙滩方向的五四大街上,红光满面,步履矫健,这不是谢冕老师吗?我很想跑过去与老师打招呼,忽又觉不妥,老师是从一个会议上出来?还是去赶往另一个聚会?看那匆匆的脚步,还是不要打扰了。我遥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也许这独自前行的身影,才是谢冕老师的常态。

②我忆起1986年那个春节,正是诗坛“三个崛起”被搅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趁回京探母的机会去拜望谢冕老师,老师说:“这个春节过得很清净。”我愕然无语,又颇能理解地看着谢老师,是啊,趋利避害,人之本性,当天空黑云压下时,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自是躲避。于是,谢老师有了难得的清净,躲开喧嚣也躲开了虚伪和繁杂。祸兮福兮?静潭深流,先生的思绪在那一段安静的环境中激烈地碰撞。不久,人们又一次见到了先生智慧的井喷,那从不见疲倦的身影又活跃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和聚会上。他主持了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激活当代文艺批评,这些年,又组织编写了《中国新诗总论》等几套关于百年新诗的丛书,还一连出版了几本著作。

③一次会议间隙,几个与会者围着谢老师在花园小径散步,周遭草青树碧,时令不对见不到花。一行人说说笑笑,忽觉有淡淡花香袭来,有人说是栀子花香,有人猜测是茉莉花香,也有人说不对,像玫瑰花香,独谢老师不语。大家东张西望,眼前仍是一片青碧,见不到娇红嫩紫,疑惑间,有敏感者觉得那香氛来自身后,齐转身,落在后面的谢老师忽然伸出手,掌心中,赫然躺着一个小小的香水瓶,众人认出这是宾馆为客人们预备的,笑闹声中,谢老师不无得意地举着这小小的香水瓶转来转去,脸上隐约老顽童的坏笑。一个小物件,便为众人营造出花香四溢的美妙境界,这正是谢老师。处身青年学子间不多言语,总是满怀兴致地看着那些抢着说话的学生,或莞尔首肯,或垂眸凝思,偶尔一句提问,几句解释,三两个字的点燃,便能营造出全新境界。

④最早知道谢老师,是看到他和夫人陈素琰发表在《文学评论》上评作家张洁的文章,立刻被充盈于文字中的诗意迷住了,而文中那句“不老的是思想”深印在我的头脑中。当时我以为,写出这样激情与净美文字的,一定是两个浸润在诗歌中的年轻人。后来我去北大进修,得以结识谢老师。那是1984年,论年龄,谢老师和陈老师都已知天命,可我觉得,那篇文章就是他们夫妻二人自身的写照。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眼里,谢冕和陈素琰二位师长几乎没有变样,我心中暗自疑惑:谢冕老师,您咋不老?其实细想想,人作为万物之灵长所骄傲的,不就是具有高级思维吗?思想不老,人便不老。

⑤见到一篇写谢老师的文章,提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涌现的新作品新思潮新现象,会让研究者应接不暇,而谢老师却选择了这个难度大的专业。评者是在赞美老师的知难而进,我却觉得不止如此。谢冕老师说:“当代文学日新月异,是一门不断生长的学科。”我以为,谢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生长”的人,他的天性是接近时时出新、不断变化的时代,选择当代文学做研究对象,初心绝不会是困难与否——尽管谢老师并不缺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正如谢老师那篇文章的标题:《在新的崛起面前》,面对一个“新”字,“辛苦”即是享乐。

⑥谢老师,您怎会老?想起您,眼前就会出现诗中描述的“总是少有闲暇的急匆匆的脚步,总是思考着的皱着的眉宇”(谢冕《永远的校园》)的模样。一位严谨的学者,一位不知疲倦的思想者,一个谢绝冠冕的老顽童,生命长青。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运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红光满面”“步履矫健”“常态”等简单几个词就准确描摹出谢冕“不老”的形象特征。
B.“激烈地碰撞”,在面对人生困境、被人误解的时候,谢冕也会痛苦挣扎,这样的叙写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真实。
C.第4、5两段从阅读谢冕作品的感受和他人对谢冕的评论两个角度,高度评价谢冕是一个“思想不老”“永远生长”的人。
D.文章善用修辞和句式表达感情,比如最后一句,排比、长短句并用,用四字短语“生命常青”收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8.谢冕是怎样一个人?请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简要分析概括。
9.文章的标题说“谢冕老师,您咋不老?”,结尾又说“谢老师,您怎会老?”,这两个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12-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之:到。
B.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C.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致谢,感谢。
D.不如善遇之                      因:趁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地理名词。
B.幸,在古代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幸,或封建君主到某地。
C.季父即叔父。古时弟兄的排行由大到小为伯、仲、叔、季。
D.秦,与前文的楚、韩一样,分别都是指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知恩图报,为小义失大义。为报张良活命之恩,连夜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走漏了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信息。
B.张良忠心为主,善于出谋划策。在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信息后立即相告,并积极谋划,帮助刘邦取得项伯支持。
C.刘邦能屈能伸,善于接纳谏言。他采纳张良建议,约见项伯,告诉项伯自己不敢背叛项羽,并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D.项羽缺智少谋,容易轻信他人。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就要出兵攻打,一听项伯说应好好款待刘邦就又改变了主意。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2021-12-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兵车向前方开

臧克家

耕破黑夜,

又驰去白日,

赴敌几千里外,

挟一天风沙,

兵车向前方开。

兵车向前方开。

炮口在笑,

壮士在高歌,

风萧萧,

鬃影在风里飘。

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于赴汉车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耕破黑夜”“驰去白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中间着一“又”字,渲染出兵车夜以继日开赴前线的紧张气氛。
B.“赴敌几千里外”点明诗歌主题,这是一支抗日的队伍,他们奔波几千里只为奔向抗日的战场以报效国家。
C.“兵车向前方开”放在上一节末尾,能突显兵车的动态;用在第二节开头,则有利于横向展示大军的精神风貌。
D.这一首诗宛如一曲铿锵有力的战歌,节奏明快,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兼具动态感和画面感。
15.这首诗第二节出现了“壮士”和“风萧萧”的意象,与荆轲刺秦时歌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1-12-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7.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ɡě)       (chēn)目        (jiè)       挥斥方(qiú)
B.停(pó)       (niànɡ)       (zhǔ)目       (yǔn)身不恤
C.序(mò)       (lònɡ)堂        (wēi)迤       (pǐnɡ)息以待
D.(lù)力       (zhuó)        (kuò)       千丝万(lǒu)
2021-12-10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      。对联与我们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习对对子,教师出上句,(        )。鲁迅少年时,曾以“比目鱼”巧对先生所出的“独角兽”,颇受夸赞。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信手拈来,      。对联与生活      ,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其来有自       兼容并包       宛若天成       休戚相关
B.源远流长       包罗万象       宛若天成       息息相关
C.源远流长       兼容并包       巧夺天工       休戚相关
D.其来有自       包罗万象       巧夺天工       息息相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B.通过对联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C.学习对联,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学习对联,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对下句,虚实平仄对应用以练习对仗
B.为练习对仗,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
C.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
D.根据虚实平仄,学生练习对仗,对出下句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21. 读了《论语》,你对孔子有怎样的印象?请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20~150字。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到了岁末年终,一年一度的“年度汉字评选”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媒体报道,今年入选的前五位候选字分别是“抗、民、云、疫、安”。回顾过去的一年,你会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你的经历、表达你的思考呢?


请以“我的年度汉字——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补出你的年度汉字,把标题补充完整,书写在试卷相应位置。②围绕“你的”年度汉字,选取你印象深刻的一两件事,叙写你的经历,表达你的思考,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③注意运用本学期学习的写作方法;④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⑤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⑥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4
文言文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
7-90.65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14-150.65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歌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记》  史传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0.85字音选择题
18-200.65语序不当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五、作文
210.65微写作  人物点评  议论类微写作
220.4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半命题作文  反思 反省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