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一 期末 2023-09-17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判断一种民间文化事象是否属于新民俗,已有的民俗学研究给出了丰富的界定标准,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集体性、传承性、扩布性、稳定性和变异性。我们可借此来观察年度汉字评选,挖掘其民俗特征。

关注度高,参与性强。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大体在每年11月启动,12月中下旬揭晓,同时覆盖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地区、行业,参与人数众多,是一种全民性文化现象,社会认同度非常高。2019年国内“汉语盘点”共收到网友推荐字词数千条,总关注量超过3.5亿。

传统深厚,多年传承。这种传承性既表现为活动自身多年来的延续,更表现为对传统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年度汉字评选可追溯到1995年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组织的“今年的汉字”评选,2020年日本选出的字是“密”,与“密闭空间、密集人群、密切接触”相关。我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于2006年起推出年度“汉语盘点”,今年入选的前五位候选字分别是“抗、民、云、疫、安”。此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也陆续开始举办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圈的这道年度文化盛宴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凝聚力,有诸多鲜活生动的呈现形式,离不开它深厚的汉字文化传统土壤。可以说,年度汉字评选是汉字民俗传统与新技术、新媒体共同催生的新花朵。

扩布性强,覆盖面广。一方面,年度汉字评选覆盖了汉字文化圈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扩大到汉字文化圈以外,如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发起的“法兰西年度汉字”。另一方面,国内的年度汉字评选还扩展到许多省市、行业和媒体,也开始关注不同群体乃至个体,如中国企业年度汉字、山东省年度汉字评选、全媒体年度汉字评选等。同时,年度汉字也已成为一个较为固定的词或短语,成为一种自我总结的表达方式。以“我的年度汉字”为名的命题作文或征文活动频繁出现,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成长。

多元发展,趋于泛化。年度汉字评选在稳定与变异中互动发展,稳定的文化内核与多彩的呈现形式共存,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与泛化趋势。各项活动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又呈现不断创新、不断升温的态势。近年的“汉语盘点”增加了用短视频发布字词并讲述故事等环节;一些活动还出现了年度汉字评选同行业或地区的文化民俗活动相融合的情况,如2018“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与陕西白水谷雨祭仓圣传统文化活动结合进行。

(摘编自刘凌《年度汉字评选:汉字文化新民俗》,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度汉字评选有比较固定的举办时间,因此参与人数众多,社会认同度很高。
B.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已经传承延续多年,体现了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C.年度汉字评选不仅在汉字文化圈内得到了扩布,而且扩大到了汉字文化圈外。
D.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虽然有相对固定的程序,但它的呈现形式却是丰富多彩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民俗的界定标准,为挖掘年度汉字评选的民俗特征提供了依据。
B.文章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论证层次清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
C.第三段论证年度汉字评选活动起源于日本这一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结合汉字文化的传统展开论述,增添了年度汉字评选新民俗的文化底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度汉字评选方兴未艾,在不同国家、地区乃至行业之间,都受到了高度关注。
B.年度汉字评选有赖于汉字文化传统,没有这种传统,就不可能有这种活动产生。
C.年度汉字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已经成为人们一种自我总结的表达方式。
D.年度汉字评选新民俗的形成发展,还得益于新技术、新媒体的不断推动与促进。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挑战权威

1957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这期间,袁隆平阅读了毛泽东主席写给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一封信:

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袁隆平在毛主席要年轻人探讨“真学问”的思想鼓舞下,敢想敢干,决心敲响安江农校向科学进军的大门。

由于袁隆平的精心培植,月光花与红薯的嫁接果然长势良好。地下长出红薯王,地上也结种子。为此,黔阳地委在安江农校袁隆平的试验田里召开现场会,这使得安江农校的师生深受鼓舞。这期间,袁隆平在米丘林、李森科关于“无性杂交”理论的指导下带领他的学生们进行多种作物的“无性杂交”,培育出一批批农作物新品种。

1958年,他将嫁接培育的特殊种子播种,长出来的作物却令他非常失望。于是,袁隆平对自己搞的“无性杂交”研究开始动摇,对于李森科遗传学说中的观点也产生了怀疑。

既然从事多年的“无性杂交”试验已经失败,只好毅然抛弃它,大胆地去探索新的路子。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把遗传学研究从单纯的观察推进到定量的计算分析,为近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发展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创立遗传的染色体和基因学说。然而,20世纪50年代,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却被苏联和我国的某些学术权威视为异端邪说。某些人企图以这种非常手段巩固米丘林、李森科绝对权威的地位。

这期间,袁隆平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他对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思想坚信不移。对几年来他根据李森科学说在科学试验中进行“无性杂交”所产生的“无性杂种”不能遗传等现实问题,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深入研究。他既研究米丘林、李森科,又研究孟德尔和摩尔根,同时研究达尔文、魏斯迈,结合实践,进行比较和分析,用实践去检验,决心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总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学会怀疑权威乃至教义。袁隆平由于既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所以他总能够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总能够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60年初春,一位果农老说:“花长得太密,难结果!”这话,使袁隆平深受启发:橘树的花太密难结果,人生的目标太多难以实现!他进而想到,该选准自己的拼搏目标和科研课题了。就是从这一年春季开始,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验的科研课题。从此,袁隆平踏上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水稻杂交有没有优势?这种优势能否为人类所利用?袁隆平向着这样的问题发起了挑战。

早在1926年,美国人詹斯首先揭示水稻的杂种优势现象,此后,詹斯的理论被美国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思否认。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印度人克丹姆,马来西亚人布朗,巴基斯坦人阿乃姆,日本人冈田正宽、奈良芳次郎等都先后开展过杂交水稻的实践研究,尽管上述学者的研究均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勤于学习又精通英文的袁隆平,还是受到西方科学家的启发,决心继续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以便通过杂种优势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960年春天,袁隆平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成长。一次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影响了他的一生。

袁隆平凝视着变异的稻株,灵感顿时涌上心头:那“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品种间的杂交优势现象,很可能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他对那些变异的植株进行调查记载,统计运算,证明这“杂种第一代”完全符合孟德尔学说的分离规律。

他想到,第一年选育的那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并非纯种,所以,第二年出现分离。按那株杂交稻的产量来推算,亩产可以达到600公斤,这便是水稻杂交的优势。

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辛洛特和邓恩合写的《细胞遗传学》,明确地指出水稻杂交无优势。美国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明确写道:“稻麦等白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所以,当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时,遭到某些权威学者的反对乃至嘲笑。

(选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第六章)

相关链接:

①全永明说:袁先生是智慧、勇敢、坚忍的象征,是无私奉献的典范。因为有这些美德,他注定要在高科技杂交水稻研究中获得成功。

两千多年以前,苏格拉底用他的思想,用他的智慧,为人类打开哲学的光明之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袁隆平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实干精神,为人类开创水稻高产之路。

(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第十六章)

②斯瓦米纳森博士说:袁隆平的科研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

(缪俊杰《序:他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逻辑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一封书信,给袁隆平以思想鼓舞,使袁隆平下定决心向科学进军。
B.黔阳地委在安江农校试验田里召开现场会,是对袁隆平的研究进行肯定,这使安江农校的师生深受鼓舞。
C.在孟德尔等人的“无性杂交”理论指导下,袁隆平和他学生们进行的“无性杂交”试验最终失败。
D.理论联系实际、敢于挑战权威、智慧勇敢、坚忍和无私奉献都是袁隆平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肯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的袁隆平,在毛泽东、苏格拉底等人影响下,闯出属于自己的路。
B.老果农的话,启发袁隆平选准自己的科研课题;一株偶然被发现的天然杂交稻则带给袁隆平灵感和机遇。
C.詹斯、克丹姆、布朗、阿乃姆、冈田正宽、奈良芳次郎等人先后开展过杂交水稻的实践研究,但是均未能够取得成功。
D.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设想:根据那株杂交稻的产量,经过推算,亩产可达600公斤。这体现出水稻杂交的优势,
6.袁隆平挑战权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因为,语文天生浪漫。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大量引用,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料丰富、很具有感染力。
B.散文运用较多语文经典作品及作家为素材,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旨在阐释语文来自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
C.作者通过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素材,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中徐徐穿行之感。
8.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农事,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

薛延陀①请婚,帝已纳其聘,复绝之。遂良曰:“信为万事本,百姓所归。故文王许枯骨而不违,仲尼去食存信,贵之也。数遣使请婚于朝,陛下既开许,为御北门受献食。今一朝自为进退,所惜少,所失多,亏信夷狄,方生嫌恨,惟陛下裁幸。”

高宗即位,进拜尚书右仆射。帝将立武昭仪,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及遂良人。或谓无忌当先谏,遂良曰:“太尉,国元舅,有不如意,使上有弃亲之讥。”又谓绩上所重,当进,曰:“不可。司空,国元勋,有不如意,使上有斥功臣之嫌。”曰:“吾奉遗诏,若不尽愚,无以下见先帝。”既入,帝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欲立昭仪,谓何?”遂良曰:“皇后无它过,不可废。”武氏立,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徙桂州,未几,贬爱州刺史。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帝昏懦牵于武后,讫不省。岁余,卒,年六十三。德宗追赠太尉。

(《新唐书列传·褚遂良》)


注释:①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B.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C.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D.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
B.“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C.左迁,平调官职,犹言转迁,即“调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
D.追赠,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其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遂良精于书法,造诣深厚。唐太宗收集王羲之的旧帖,惟独褚遂良能指明臣民进献旧贴的出处,辨明真伪。
B.褚遂良秉笔直书,刚直不阿。他如实记录皇帝的言行,唐太宗想看看有关自己言行的记录,褚遂良委婉地拒绝。
C.褚遂良推崇信诺,反对违约。认为诚信是成就万事的根本,也是百姓所归依的道德标准,强调以信义安抚夷狄。
D.褚遂良忠于职守,敢于谏诤。即使明知劝谏有可能触怒皇帝,给自己带来惩罚甚至是杀身之祸,也能挺身而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奉遗诏,若不尽愚,无以下见先帝。
(2)遂良内忧祸,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