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12-14 5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现在的首尔)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摘编自《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文化圈是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立发展出来的,而其它三大文明圈都存在互相交往而发展的情况。
B.汉字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等缺陷,使得汉字文化圈中的国家对汉字的未来和发展前景多有关注和议论。
C.汉字是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的图形文字,其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到楷书,未出现文化断层的现象。
D.毛泽东、鲁迅等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表音文字终将取代汉字,说明当时世界潮流对缩小汉字文化圈的影响之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谈及阿辻哲次《图说汉字的历史》一书的大致内容,意在说明汉字依旧具有生命力,那些认为拼音文字即将取代汉字的观念是错误的。
B.朝鲜称其自创的文字为“谚文”和日本称汉字为“真名”,这既说明汉字在两国备受尊崇,又表明汉字对它们的文字创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C.作者以韩国在文字政策上的调整和变化为例,意在表明韩国已经意识到汉字的缺陷,对汉字的发展前景产生疑问,故想用韩文来取代汉字。
D.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述方法来论证说理,将“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这一中心论点论述得有理有据,让读者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说汉字的历史》的引进出版,既有利于人们审视汉字的发展历程,又有利于人们准确地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
B.韩国、朝鲜等在学习中国律令制度的同时,其实也学习了汉字,此时汉字起到了连结中国与周边世界文化的作用。
C.韩国反思“韩文专用”带来的弊病和日本增加可识的汉字字数,都说明了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D.《图说汉字的历史》一书,不仅能让读者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能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今年的“618”大促销中,直播带货势不可当,仅6月16日一天,就有品牌千店联播、商圈跨城联播等创新直播应声亮相。而赶来某宝直播间的,不仅有300名明星、600名总裁,还有千名网红和不计其数的素男素女们。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少地方对直播经济寄予厚望,纷纷站在风口前端,着手推动电商平台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进而卷起了直播带货风潮。广州、上海、杭州、重庆等地已经释放“打造直播电商之都”信号弹,明确要在这一领域抢滩登陆。

(摘编自郑旭《当直播带货开启全民模式》,《民生周刊》)

材料二:

于消费者而言,直播购物更直观、更真切、更立体的商品展示能有效降低试错率,专业人士线上讲解,引导力更强且有效减少时间成本,通过红包雨、购物券、秒杀满减等活动能获得更多价格优惠,直播购物富于强烈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能让人产生信任和购买欲。就政府服务群众的功能而言,直播能将电子商务的使用和推介模式更加直观地显示出来,能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脱离贫困就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做直播既能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又能扩大地域知晓度,增强当地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

随着网络直播卖货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如何使这一新的宣传媒介实现常态化、可持续化,需要做好长期发展规划。要健全电子商务人才支撑体系,从基层干部兼职主播转向培养优质全职网红主播,将本土特产、特色旅游、民俗文化等进行一揽子打包推广,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支持直播运作;要把当地资源禀赋用好、盘活,在保障质量、体现特色、推陈出新、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按照“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十加工企业+电商营销渠道”的模式实现贫困户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加工标准化、网销品牌化,同时统筹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打通“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要强化对互联网电商行业监管,推进社会共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明确直播电商经营者、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主播的责任义务,杜绝虚假宣传、货不对板、质量“翻车”、售后维权难等众多乱象,引导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摘编自谢宇《直播带货需立足长远》,《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市消协6月16日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3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9个样本存在问题,占比30%,主要是直播带货商家证照信息公示不充分,部分主播宣传不规范。中消协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目前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主要有夸大宣传、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还有一些基础服务性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体验不均衡,退货率高,已成为当下直播带货的一个副产品。下单时风风火火,退货时同样急急忙忙,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同步实施监管,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情形。

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与直播相关的监管办法,比如,可以尝试采取试购取样等方式,对产品进行检验,以作为惩戒依据;又如,消保机构主动介入直播经济,通过对个案的处理规范行业秩序等。

此外,也应加强媒体监督。6月17日,人民日报全国直播电商投诉平台正式上线,接受网民的投诉举报。这样,打通直播带货的监督渠道,必然会对行业形成某种约束与规范。

(摘编自胡印斌《直播带货,有规矩方能行稳致远》,《民生周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618”大促销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直播带货形式,如品牌千店联播、商圈跨城联播等。
B.随着新冠疫情暴发,许多地方着手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振经济,卷起直播带货风潮。
C.直播带货强化了政府服务功能,如增强群众消费欲望、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当地影响力等。
D.北京市消协调查发现不少直播带货商家存在证照信息公布不充分、主播宣传不规范等现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的新形式和发展模式以及在全国形成的新风潮。
B.材料二充分肯定直播带货积极作用,也对今后如何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很好的建议。
C.材料三为讲清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观点,增强可信度,列举了相关例子和较详细的数据。
D.材料二、三都建议加大对电商监管力度,也都明确具体地指出了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6.要使网上直播带货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将来应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夕阳古渡

陈于晓

①一场雨后,河水渐渐地涨了起来。原来已经裸露出河滩的石头,又被淹了。河水是浑浊的,裹了太多的泥沙。这些泥沙,来自河的上游或者两岸的田野,水面上泛着草叶、野花和庄稼的枝叶。水流打着漩涡,比原先要湍急多了。

②老艄公在河对岸,他和他的渡船,暂时还被对岸茂密的林子掩映着。这边的人们,在焦急地张望,等着渡河。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只不过等着总会心急一些。然而渡船是慢悠悠的,乡村的时间本来就比城里要慢,老艄公总是不急不缓,以他固有的“速度”,往来于两岸之间。这会儿,眼尖的人发现,老艄公的影子一闪,闪出了对岸的林子,渡船就朝着这边缓缓过来了。

③这一天的水流急,老艄公叫了个帮手,帮手撑着船,老艄公自己摇着,慢悠悠地来到此岸。将船停稳,老艄公为自己倒上了一小碗酒,自在地喝上了。酒不喝完,你怎么催都没用,酒一喝完,自然就走。有急事的人催他,能不能快点,老艄公咧开一口黄牙:“你急,我又不急。”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④那时渡船是集体的,过渡不收费,老艄公挣的是集体给的工分。我很喜欢坐渡船,没事就来回地坐,只要不是人满为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没人渡河的时候,老艄公也喜欢有几个小孩作伴。老艄公会讲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关于神仙鬼怪的。老艄公说是从书上看来的,村里识字的人不多,但他识字。从他的故事里,我才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外,还有着我们虽然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神鬼。老艄公讲的神鬼,多是善良的,他们在暗中帮助着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好多难关,而我们却不知道,也很少感恩。

⑤老艄公对河流很敬畏,他说河有河神。他从不往河里扔垃圾和烟蒂,坐渡船的人,可以把垃圾扔在他的船上,却不许扔进河里。逢年过节,老艄公会端上供品,去渡口,祭祀河神。他说,他的渡船能年年平安,是河神保佑的。他很感恩,说河神待他很好,自从做了摆渡以后,他一年到头,小毛小病都很少。在他看来,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所以在敬河神的时候,也不忘祭祀一下龙王。

⑥我那时还没上学,常去渡口玩。摆渡不忙时,老艄公会和我一起抓鱼。那时河水清澈,鱼也多。老艄公不抓小鱼,只抓大鱼,说小鱼还没长大呢。但有一次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老艄公也把它放生了。老艄公说,老鱼通常会修成精的,或许,它已经是个鱼精了,还是放生为妙,万一真冒犯了神灵呢?村里人说,老艄公书看多了,脑子出了“问题”,就会讲些“古怪”的事情。

⑦但有些在渡船上看到的事情,老艄公从来不讲。比如张家寡妇偷了生产队的东西,一大早过河去镇上卖了;谁家女人跟老公吵了架,哭哭啼啼回了娘家。这些,我们都是后来从别人口里听说的,老艄公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他让这些事情烂在肚子里。

⑧一些年以后,我就离开了故乡,流年似水,对渡口和老艄公的记忆,也渐渐地淡去了。不知哪一年,故乡的河流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回家,发现就在大桥的附近,是当年的渡口,只是渡口已经被一人多高的荒草淹没了。我打听了一下当年的老艄公,村人说他已经过世好多年了。

⑨正是一场雨后,河水依然打着漩涡,浑浊地流淌着。夕阳很美,不知道谁家还养着一头老牛,在古渡附近的河岸边,慢吞吞地行走着。夕阳下,老牛拖着长长的影子。当老牛拐过弯时,它的影子恰好落在了古渡上。当年的渡船,哪里去了呢?渡口早已是“野渡”了,依稀有芦花摇曳着,绵绵地摇曳过古渡。我知道那儿,泊着我乡愁深处的老家。

7.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很多人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也不愿意等着,而老艄公总是慢悠悠的,以自己的节奏摆渡。
B.文中多处写到老艄公口中的神鬼世界,可见老艄公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颇深,所以村里人都讨厌他,认为他脑子出了问题。
C.老艄公有时喝酒,酒不喝完,就不会走,有急事的人催他,他也不急;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
D.我离开故乡以后,渐渐淡忘了故乡的回忆,大桥通了以后,渡船也就没有用武之地,渡口早已荒芜。
8.老艄公的形象有什么特征?请结合全文分析。
9.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公叔既死,乃遂西入秦,鞅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B.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C.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即庶子。庶,与“嫡”相对,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的儿子。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
B.社稷指国家。社是五谷神,稷是土地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用“社稷”借指国家。
C.惠王是称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一种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惠王是褒谥。
D.五伯即“春秋五霸”。《吕氏春秋·当务》中,五伯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少好刑名,才堪大用。他年轻时喜欢法术之学,辅佐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他的奇才贤能,被公叔座看中并主动向魏惠王举荐。
B.商鞅机智过人,终遇明主。商鞅一直未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他深知魏惠王无识人之智,便在公叔座劝说下离开魏国,后来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C.商鞅举措果敢,信念坚定。当秦孝公担心变更法度会受到天下非议而犹豫时,他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的道理和圣人之举说服了秦孝公。
D.商鞅力排众议,主张变法。商鞅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用史实劝谏秦孝公不能与因循守旧的人或拘泥于书本见闻的人共议变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