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仿真训练(一)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1-01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写作活动最早开始的时候,其主要功能是助力生计。帮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维持人类的生命代谢延续,这就是标记备忘的写作助力生计的功能。人类的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

人脑结构从猿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语言也同时发展起来了,这给智人为生存而记事的写作提供了生理基础。古代,人的语言发展起来了,那么人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交流,那就要采用约定俗成的语言才能交流。而语言的约定俗成在一定的时期有其限定性与稳定性,这样氏族部落或者智人的社会人群才可以无障碍地交流。在古代,人的语言运用中约定俗成的规则,荀子在其《正名》篇就讲得很清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正如索绪尔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为基础的,或者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

从远古时代的智人阶段开始,人类在狩猎活动中,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在简单的劳作中,在食物的存储事务中,往往借助一定的物品、记号来进行标记备忘信息的写作,诸如结绳记事,珠贝传令,摩崖勒石……人类以这样的方式,记录生活事件、日历变化、劳动过程、制作工具陶器等活动。这样的写作活动采用的媒介主要是绳子、石崖、竹简、兽皮、骨板、珠贝等,采用象形、会意等文字符号记录原始智人的生活历史。当人的思维发展起来后,人类对客观世界必然就有某种表达的欲望,人要借助语言及写作来认识自然万物,以及人本身,因而,写作就成了人的思维本质,写作也就成为人的本质了。

因为人要思想,要探求客观世界的奥秘,所以就必然要寻求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表达也好,还是借助物质媒介的表达也好,这些都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司马迁提出发愤著书,钟嵘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所有这些观念都表明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写作的媒介也在不断地发展,写作的功能便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为写作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工具,人类的写作就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稳定时期。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写作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有助于人类经世致治、勒石铭功。人们运用约定俗成的写作程式管理社会,发布政令,协商沟通。写作连接着社会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周文王被拘而演绎《周易》,实乃他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治理世界的大道。孔子《论语》篇讨论了许许多多的治理国家的大道,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治理之策。至于《孙子兵法》乃治军强国之方。苏东坡曾经为皇上起草诏书国文,每一篇文本中都浸渍着治国的良苦用心。

现代也有两篇著名的文章可为今之历史之镜鉴:一是《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开始了国内十年的乱象;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中国四十多年的富国富民的大道。所以曹丕在《典论》中公开宣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经世致治、勒石铭功的价值的。

(摘编自《写作存在之终极价值断思散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定俗成的语言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限定性与稳定性,它可以让人们无障碍地进行交流,在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B.从绳子、石崖、竹简、兽皮等媒介到纸张媒介的发展,特别是当今的电子媒介,会给写作活动带来全新的变革。
C.因为写作连接着社会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所以人的社会本质体现为发布政令,协商沟通。
D.从古至今,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证明:人类的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可以助力生计、经世致治、勒石铭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正名》篇中之语,论证了古代人约定俗成的语言运用规则;索绪尔之语也起到了同样的论证效果。
B.文章第三段和第五段都采用了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分别论证写作的本质和功能,进而论证写作成为人的本质的观点。
C.为论述“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这一观点,作者在第四段引用了司马迁等人的观念。
D.文章论证思路基本清晰,从最早开始的写作活动写起,接着论述远古时代智人阶段的写作活动,最后联系现代作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最早开始的写作活动能帮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维持人类的生命代谢延续,这就是写作助力生计的主要功能。
B.在许多活动中,仅远古时代的智人往往会采用标记备忘写作,用多种媒介以及象形、会意等文字符号来记录生活。
C.人只要思想,并有探求客观世界的奥秘的要求,就必然要寻求表达。这种表达或为口头表达,或借助物质媒介表达。
D.随着社会的发展,写作的媒介和功能也随之向前发展,尤其是技术进步推动了写作发挥经世致治、勒石铭功的功能。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南暴雨导致郑州发生严重积水、内涝。郑州市在2016年时已成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人们可能会有疑问,经过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何仍然防不住内涝?

什么是内涝?中规院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表示,它主要是指本地发生较强降雨,雨水在局部积蓄,达到一定深度造成一定危害的城市灾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贾海峰也表示,城市内涝之所以形成,城市化①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不透水建设,使水循环受到干扰,产生的径流比较大。有研究表明,在同等降雨量下,和自然的区域相比,高度城市化区域所产生的径流量可以达到5倍左右。

但郑州此次并非普通内涝,王家卓说,而是洪水跟内涝交织在一起。从视频上可以看出,郑州多条道路上已经形成快速流动的洪水,远远超出了城市蓄水、排水的极限。贾海峰也认为,郑州此次积水严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超标准降雨。这是极端天气造成的内涝,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灾害。

王家卓指出,建设海绵城市当然有效,但并不能一蹴而就,并且海绵城市建设也只能应对内涝设防标准以内的降雨。贾海峰也表示,郑州在试点海绵城市之时,只是在城市里选一个特定的区域(按国家要求,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对动辄就是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而言,十几平方公里面积是很小的。而且每个系统都有其极限,人们常说海绵城市是“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水体不黑臭”,但并不是说建完海绵城市,所有的内涝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是不现实的。

王家卓表示,极端天气没办法避免和预防,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灾害损失。首先,要加大应急处置力度,包括加强对灾情的预判,明确各预警等级的内涵,完善应急预案等。还要加强宣传和公众教育,提高民众主动躲避灾害的意识。同时,还应加大投入,提高设施标准。另外,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多做一些“留白增绿”的措施,多给水留一些空间,才能减缓灾害。贾海峰则认为,应该重视韧性城市②建设,才能在碰到类似的极端降雨时,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能够快速恢复城市功能。

(摘编自庞无忌 雷晓琳《权威解读:郑州严重内涝为哪般?》,中新社2021年7月22日)

材料二:

近几日北京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城区以及东部都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由于雨势较大,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出现“龙吐水”景观。游客们纷纷赞叹,古人智慧实在太高了!

事实上,自从故宫建成以来,纵使北京故宫暴雨多么大,其他地方再怎么被淹,唯有这座600多年的故宫被淹次数却是屈指可数。故宫的排水设施,离不开一群工匠,曾建造过南京皇宫的他们,在修建故宫时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来设计故宫排水系统,他们将故宫排水系统分为内外两套。

如何保证一个建筑物最大程度不被淹呢?自然是需要地势高。这些工匠们在故宫每一座宫殿下面都修筑代表帝王权威以及具有佛教意义的须弥石座,同时避免木质建筑被水浸。整个故宫北高南低的地理坡度,高度相差1.22米,本身具有自留排泄的能力,但因重重院落相互阻挡,自流能力也就相对削弱。因此故宫每个院落还设有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以皇帝走的正中御道为界限,水线又因东西两边地势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坡度,雨水就会通过沟渠从东西两侧流入护城河。每年春季工人会重新淘挖渠道,避免沟渠堵塞导致排水无法流畅。另外,故宫的夯土层要做得紧实,还要有相当的厚度,就好像在地下铺设一块巨大海绵,保持良好的吸水性和容水性。而对比普通路面的水泥路,故宫地面铺设的青石砖能够很好下渗雨水,减少雨水淤积。

而外部排水,故宫外部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护城河;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也就是现在北海、中海;第三道是外金水河、筒子河。

故宫的“龙吐水”,无疑是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这些匠人们的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以及超前的设计思想,是否能够给我们如今城市建设一个很好的参考呢?

(摘编自《为何600年以来,故宫几乎没有积水》,百度“百家号”2020年8月2日)

材料三:

日本千叶县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周围堤岸上设计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植物。湿地周边水生植物茂盛,坡面上做了绿化,在保持良好净化作用的同时使景色清新自然。在枯水期,景观池维持整个调蓄设施中唯一的亲水区域;在丰水期,当暴雨来临时,警报提醒游人疏散,此时的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

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摘编自《城市内涝的国际经验》,中国气象报社2021年3月17日)


[注]①城市化:指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②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州市虽然早就着手海绵城市建设,但因其试点范围过小,发挥作用缓慢而有限,导致发生严重内涝。
B.郑州此次积水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建设,当然也有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超标准降雨的客观因素。
C.专家们表示,郑州此次并非普通的内涝,而是由极端天气造成的洪水与内涝交织一起的一种自然灾害。
D.研究表明,在同等降雨量情况下,高度城市化区域和自然的区域相比,所产生的径流量可达5倍左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证明,海绵城市并不能解决内涝问题,必须重视韧性城市建设,才能保证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
B.有了北高南低的地理坡度与内外两套排水系统,北京故宫从未被淹过,只是在暴雨时出现“龙吐水”景观。
C.人类虽然无法避免和预防特大暴雨、极端高温等极端天气,但是可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D.日本和德国均有大容量的地下调蓄库,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保障城市水文系统良性循环。
6.如何有效减轻城市内涝?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回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子。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

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

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 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

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急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给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往哪边走? 岩陀,还是檀木坡?

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我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嗅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 06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匠所吸的“纸烟”与山里人用的“紫竹烟筒”、吸的“烟丝”,暗示着山外山内的生活有所不同。
B.故事发生的“桃花寨”少与外界联系,作者以此命名可能是受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启发。
C.“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不断向石匠发问,但他总避而不答,使叙述存在大量空缺;小说意味被淡化。
D.作者笔法圆熟,善用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将石匠的精湛技艺、说话做事有分寸等特点巧妙地展现给读者。
8.“石匠留下的歌”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何立伟的小说具有“诗性”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1-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仿真训练(一)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举正统十二年乡试,再上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学。居半载归,读书穷日夜不辍。筑阳春台,静坐其中,数年无户外迹。久之,复游太学。祭酒邢让试和杨时《此日不再得》诗一篇,惊曰:“龟山不如也。”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震京师。给事中贺钦听其议论,即日抗疏解官,执弟子礼事献章。献章既归,四方来学者日进。广东布政使彭韶、总督朱英交荐。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至南安,知府张弼疑其拜官,与与弼不同。对曰:“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自是屡荐,卒不起。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勒也。”其学洒然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溪姜麟至以为“活孟子”云。献章仪干修伟,右颊有七黑子。母年二十四守节,献章事之至孝。母有念,辄心动,即归。弘治十三年卒,年七十三。万历初,从祀孔庙,追文恭。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三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选自《明史·陈献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B.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C.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D.吴先生以布衣为石亨所荐/故不受职而求观秘书/冀在开悟主上耳/时宰不悟/先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先生意/遂决去/献章听选国子生/何敢伪辞钓虚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一般在农历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
B.祭酒为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世给予或褒或贬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始于西周,并非帝王独享。
D.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献章才学出众,名震京师,以至于贺钦听了陈献章的言论后,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辞职,以对待弟子的礼仪来对待陈献章。
B.陈献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张弼质疑陈献章沽名钓誉,陈献章后来屡次被推荐,但他都未任职,很好的回答了张弼的质疑。
C.陈献章教学有方,注重个人领悟。他和门人李承箕游山玩水,纵论古今,却从不直接讲“道”,学生渐有所悟,亦成名士。
D.陈献章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母亲年轻时就守寡,陈献章时时牵挂,每当母亲想念他,他的内心就会有感应,马上回家探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至京,令就试吏部,屡辞疾不赴,疏乞终养,授翰林院检讨以归。
(2)其教学者,但令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