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1-16 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承载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交流的智慧与情感。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人心,作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文化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地位。从历史来看,丝绸之路存在时间长达2000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是地球上路线最长、地理最复杂的交通路线网。丝路为我们带来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财富与文化启迪。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中国》一书中使用丝绸之路这一词语,自此,这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大道以这一美丽的名字,被镌刻进历史的书卷中并广泛运用。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早期主要是为方便沿途各国互通有无,到唐代达到鼎盛。无数商贾携带香料、药物等来到中国,又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人们在这条路上通商、旅行、互动,推动物质交流丰富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多样性。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历法、医药陆续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世界。

作为多种文化的混合体,丝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实际过程,产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成果。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不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慨,还是木卡姆乐的悠扬,都让人们对丝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几千年来,行走于丝路上的各色人等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以骑毛驴的阿凡提为例,他机智幽默、爱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可以在中亚、中东乃至东欧的文艺作品中找到。尽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发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来自丝路。

在历史洪流中,丝绸之路不但没有随时间消失,反而一次次焕发出新光彩。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丝绸之路研究计划,并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2014年6月,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线路上,文化在交融中创新传播的见证处处可见:陕西省彬县大佛寺,石窟用阿弥陀佛取代释迦牟尼形象,展现了佛教东传至中原后的中国化;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展现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传播;吉尔吉斯斯坦的新城则融合突厥、印度、采特和中国文化,记录了那段辉煌的丝路岁月。

丝绸之路上,各种文明之间相互吸引、文化共生。丝路跨越不同国家地区,跨越不同宗教和种族,跨越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打通了文明交融的通道;而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中华文明,不断吸取外部世界的文明元素,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了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交融谱写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李冰《丝路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各国商贸往来的路线网,也是与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
B.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直到郑和下西洋之前,陆上丝绸之路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选。
C.李希霍芬最先使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后来被学术界和大众接受,并被普遍运用。
D.丝绸之路上的故事,通过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来,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追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肯定了丝路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B.文章第三段用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阿凡提的故事说明了丝路文化的多样性。
C.文章第四段在论证丝绸之路焕发新光彩时,先举例分析,再整体概括,二者相互结合。
D.文章脉络清晰,既论述了丝绸之路的缘起与发展,也指明了丝路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超越了“路”的地理范畴和“丝绸”的物质范畴,丝路文化也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人心,丝绸之路的作用再次凸显,并且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地位。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体现出丝绸之路在不同文化交流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
D.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跨越了世界四大古文明,打通了不同文明之间交融的通道,催生了一系列文化成果。
2022-01-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到数字经济,2016年G20峰会上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传统经济形式,如餐饮业、电影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教育行业、体育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严格的疫情防控让人们不得不将消费需求转移到网上,中国数字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摘编自《数字经济的影响》,《投资家网》2020年4月)

材料二:

数字经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快发展步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助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久前,第127届广交会整体移到“云端”,“云开幕”“云巡展”“云带货”等活动广泛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及5G技术,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疫情防控期间,无论是大数据在追踪疫情传播中的应用,还是无人机测量体温等新科技的出现,或是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等新产业、新模式的生长,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的生机活力。事实上,数字化趋势早已存在,疫情防控只是加速了数字时代的到来。据测算,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的GDP占比超过1/3,就业岗位占就业人数约1/4,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从产业数字化而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赋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中国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就数字产业化而言,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用好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摘编自《数字化,激扬发展新优势》,《人民日报》2020年月7月)

材料三: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不久前发布消息称,7月起“95306”数字口岸系统在全国铁路各口岸站投入使用,“数字口岸”系统是中国铁路95306货运电商平台的新功能。通过这一系统,铁路国际联运各方将实现数据网上共享,快递申报查询等功能,跨境铁路运输可以实现过检通关数字化。只要列车出发,发货人、收货人等信息便实时传输到海关部门,口岸站、代理企业和铁路公司,自动完成海关申报,相关境内运输也可以提前办理手续。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多国关闭港口、机场等跨境运输重要关卡,使空运、海运遭受极大影响,却给国际铁路运输留出了突围空间,多地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的开行数据均实现逆势增长。

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机遇,铁路行业不断化危为机,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朝数字化不断迈进的中欧班列,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车头,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能。

(摘编自《“数字口岸”畅通铁路大通道》,《人民日报》2020年7月)

4.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将知识和信息数字化,从而有效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经济活动,在我国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由于广泛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手段,数字经济有着比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更高的生产效率。
C.作为新动能、新引擎,数字经济使中国经济由传统经济模式成功转型到了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从GDP占比和就业岗位的就业人数来看,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巨大的生机活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传统经济形式在新冠疫情中遭受很大冲击,中国数字经济加快了发展步伐,这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数字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B.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将有助于中国产业优化升级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C.“数字口岸”系统是中国铁路货运电商平台的新功能,能够实现铁路国际联运过检通关数字化,体现出了企业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的意识。
D.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铁路国际运输留出了突围的空间,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的中欧班列在很多地方的开行数据都实现了逆势增长。
6.疫情背景下,我国的数字经济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1-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得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她”是一位城市的暮年女性,对自己保持整体的青春感颇为自信。“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生命的启迪。
B.在“她”的眼里,那一对站在路边嚼着馒头的母子更像是一对父子,仅仅是因为老年母亲的外貌和行为方式实在像一位父亲。
C.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了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
D.小说中的“暮鼓”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
8.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请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小说题目“暮鼓”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都城)也。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B.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C.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D.赵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在古时可指国都,也可指君主分封给诸侯或诸侯分封给大臣的土地,文中指后者。
B.骖乘,指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居中,御者在左,而陪乘在右,故又称“车右”。
C.范,在这里指铸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具,由“模具”的含义,又可引申出规则、榜样等。
D.叙事外,司马光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史论,比较集中反映了其政治、历史观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氏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韩、魏开始对智氏产生防备之心。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
C.司马光认为,才胜于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在衡量人才时,应该将个人品德放在第一位。
D.本文善于从史实中总结规律,长于使用比喻手法进行论述,整散句结合,读来气势磅礴,说服力很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2)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2022-0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