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重庆 高二 期末 2022-01-22 6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
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C.《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方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字里行间包含了对二者的褒贬评价。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说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如何创新发展?
2020-02-12更新 | 28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二)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 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一)

北平的天又高起来!八一三!上海的炮声把久压在北平人的头上的黑云给掀开了!

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

瑞全扯着小顺儿,在院中跳了一个圈,而后把小妞子举起来,扔出去,再接住。弄得小妞子惊颤的尖声笑着,而吓坏了小顺儿的妈。

“老三!你要是把她的嫩胳臂嫩腿摔坏了,可怎么办!”小顺儿的妈高声的抗议。

祁老人只晓得上海是个地名,对上海抗战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慨叹着说:“劫数!劫数!这又得死多少人呀!”

天佑在感情上很高兴中国敢与日本决一死战,而在理智上却担忧自己的生意:“这一下子更完了,货都由上海来啊!”

“爸爸,你老想着那点货,就不为国家想想!”瑞全笑着责备他老人家。

“我并没说打日本不好哇!”天佑抱歉的声辩。小顺儿的妈莫名其妙,也不便打听,看到大家都快活,她便加倍用力的工作,并且建议吃一顿茴香馅的饺子。歪打正着,瑞全以为大嫂是要以吃饺子纪念这个日子,而大加夸赞。“大嫂我帮着你包!”

“你呀?歇着吧!打惯了球的手,会包饺子?别往脸上贴金啦!”

天佑太太听到大家吵嚷,也出了声:“怎么啦?”

瑞全跑到南屋,先把窗子都打开,而后告诉妈妈:“妈!上海也开了仗!”

“好!蒋委员长作大元帅吧?”

“是呀!妈,你看咱们能打胜不能?”瑞全喜欢得忘了妈妈不懂得军事。

“那谁知道呀!反正先打死几万小日本再说!”

……

(二)

中国的飞机出动!北平人的心都跳起多高!小崔的耳边老像有飞机响似的,抬着头往天上找。他看见一只敌机,但是他硬说是中国的,红着倭瓜脸和孙七辩论:“要讲剃头刮脸,我没的可说;你拜过师,学过徒!说到眼神,就该你闭上嘴了;尊家的一对眼有点近视呀!我看得清楚极了!飞机的翅膀上画着青天白日,一点错没有!咱们的飞机既能炸上海,就能炸北平!”孙七心中本来也喜欢咱们的飞机能来到北平,可是经小崔一说,他就不能不借题抬几句杠。及至小崔攻击到他的近视眼,他认了输,夹着小白布包,笑嘻嘻的到铺户去作活。到了铺户中,他把小崔的话扩大了一些,告诉给小商人们。他一手按着人家的脸,一手用刀在脸上和下巴底下刮剃,低声而恳切的说:“我刚才看见七架咱们的轰炸机。好大个儿!翅儿上画着青天白日,清楚极了!”人家在他的剃刀威胁之下。谁也不敢分辩。

小崔哼唧着小曲,把车拉出去。到街口,他依然广播着他看见了中国飞机。在路上,看到日本兵,他扬着脸飞跑;跑出相当的远。他高声的宣布:“全杀死你们王八日的!”而后,把咱们的飞机飞过天空的事,告诉给坐车的人。

李四爷许久也没应下活来——城外时时有炮声,有几天连巡警都罢了岗,谁还敢搬家呢。今天,他应下一档儿活来,不是搬家,而是出殡。他的本行是“窝脖儿”。到了晚年,他也应丧事:他既会稳当的捆扎与挪移箱匣桌椅,当然也能没有失闪的调动棺材。在护国寺街口上,棺材上了杠。一把纸钱像大白蝴蝶似的飞到空中,李四爷的尖锐清脆的声音喊出:“本家儿赏钱八十吊啊!”抬杠的人们一齐喊了声“啊!”李四爷,穿着孝袍,精神百倍的,手里打着响尺,好像把满怀的顾虑与牢骚都忘了。

李四大妈在小羊圈口上,站得紧靠马路边,为是看看丈夫领殡——责任很重的事——的威风。擦了好几把眼,看见了李四爷。她含笑的说了声:“看这个老东西!”

棚匠刘师傅也有了事做。警察们通知有天棚的人家,赶快把棚席拆掉。警察们没有告诉大家拆棚的理由,可是大家都猜到这是日本鬼子怕中央的飞机来轰炸:席棚是容易起火的。刘师傅忙着出去拆棚。高高的站在房上,他希望能看到咱们的飞机。

小文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好像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做了。

连四号的马老寡妇也到门口来看看。她最胆小,自从芦沟桥响了炮,她就没迈过街门的门坎。她也不许她的外孙——十九岁的程长顺——去作生意,唯恐他有什么失闪。她的头发已完全白了,而浑身上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手指上还戴着四十年前的式样的、又重又大的、银戒指。她的相貌比李四妈还更和善;心理也非常的慈祥,和李四妈差不多。可是,她在行动上,并不像李四妈那样积极,活跃。因为自从三十五岁她就守寡,不能不沉稳谨慎一些。

今天,长顺告诉外婆:“不要紧了,我可以出去做买卖啦!上海也打上了,咱们的飞机,一千架,出去炸日本鬼子!咱们准得打胜!上海一打胜,咱们北平就平安了!”

外婆不大信长顺的话,所以大着胆子亲自到门外调查一下;倒仿佛由门外就能看到上海似的。老太太的白发,在阳光下,发着一圈儿银光。大槐树的绿色照在她的脸上,给皮肤上的黄亮光儿减去一些。有皱纹的地方都画上一些暗淡的细道儿。胡同里没有行人,没有动静,她独自立了一会儿,慢慢的走回屋中去。

“怎样?外婆!”长顺急切的问。

“倒没有什么,也许真是平安了!”

“上海一开仗,咱们准打胜!外婆你信我的话。准保没错儿!”长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下午出去做生意。

(有删改)


[注]八一三,是指“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祁老人,近80岁,《四世同堂》的代表人物。儿子祁天佑,布店掌柜。长孙祁瑞宣,二孙祁瑞丰。三孙祁瑞全。曾孙小顺儿,祁瑞宣之子;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小崔,洋车夫。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瑞全怀着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他将上海开仗的消息跟母亲分享,还郑重批评了父亲只想着生意不想着国家的自私思想。
B.小说描写了上海“八一三”抗战的消息传来时祁家人的反应,既写出了大家的高兴心情,也写出了祁天佑对生意的担心,场景真实。
C.小说中马老寡妇和李四妈不同,她胆小、沉稳、谨慎。自从卢沟桥响了炮,她就没迈过街门的门坎,她也不许她的外孙长顺去做生意。
D.小说中写李四爷找到出殡的活儿,棚匠刘师傅找到拆棚的活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平沦陷后普通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节选部分篇幅虽短却内涵丰富,通过人物对话再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北平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场景和普通民众的心理状态。
B.“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再现了祁瑞宣此刻的心情,
C.小说语言具有明显的“京味儿”特色,如“一档儿话”“窝脖儿”“准保没错儿”等都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印记。
D.小说节选部分塑造了祁天佑、祁瑞全、小崔、李四爷、长顺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对祁瑞全和小崔着笔多一些。
8.请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9.有评论认为:老舍《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表现出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请以选文为例简要分析。
2022-01-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B.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C.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D.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
B.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癸丑,属于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乙卯”用法相同。
D.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王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C.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与《过秦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4.秦始皇为什么在咸阳坑儒生?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龟堂独酌

陆游

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

巴山频入初寒梦,江月偏供独夜愁。

越石壮心鸡喔喔,子卿归信雁悠悠。

天生我辈初何用,病骨支离又过秋。


【注】①陆游晚年将居室起名“龟堂”,并自号“龟堂”。②兰溪;兰溪产的美酒。③献酬:泛指斟饮。④晋代抗敌名臣刘琨,字越石。刘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与范阳祖邀为友,闻祖退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⑤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汉使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说谎,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诗人从自斟自酌起笔,对句看似嗔怪“徂年”,实则是诗人无奈之情的流露。
B.颔联,用“巴山”和“江月”两个意象,连接起现实与过往,又用“频入”“偏供”强化了感情。
C.颈联,用刘琨和苏武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比较,既丰富了内容,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D.全诗笔力清壮,感情抑扬顿挫,气势恢弘,意境深远,具有雄浑豪迈和豪放飘逸的风格。
16.全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