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一模 2022-01-25 12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勇

君子之道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在君子的德行中,“勇”又受到相当的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方面,“勇”的观念与战争时代的背景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君子之勇”的内涵随着儒家圣贤的诠释和践行,也展开了十分多元和丰富的维度。

儒家思想体系中,“仁”乃全德,统摄其他所有的君子之德。换言之,真正的君子之勇,是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的,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顽强刚毅的意志。孔子提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强调“勇”对君子人格不可或缺。只有勇且有仁的那些人,才称得上是君子之勇。孔子面对陈蔡绝粮和匡地被围的绝境,依然弦歌不辍;孟子敢于挑战权威,“虽千万人吾往矣”;司马迁面对汉武帝盛怒,敢于出面舍身为李陵辩护;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毫不动摇慨然赴死……究其根本,皆是因为他们内心里对于“仁”的信念的笃定不移,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人生信条。

随着“勇”的观念的普遍化,其内涵也日益丰富。人们逐渐将“勇”纳入“礼”的范畴讨论,指出缺乏礼的指导和规范,以血气论勇、以武论勇,“勇”就会生乱。孔门弟子中子路以勇敢著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说的就是子路之勇。在子路问到“君子崇尚勇敢吗?”时,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事实上,子路之勇是外发之勇、血气之勇、勇武之气,表面上看是一种值得赞美的道德,事实上却是君子需要戒惧、警省和超越的。君子崇尚“勇而有礼”,因为“礼”所表达的,是一种敬畏之心。勇而有礼,恰恰说明君子之勇并非自大狂妄,而是在敬畏的同时有所承担。

勇有大勇和小勇之分。孟子认为“小勇”即匹夫之勇、一夫之勇、血气之勇,“大勇”即文王之勇、武王之勇,目标在于除暴安良、安天下民。由此可知,君子之勇一定是大勇而非小勇。君子之勇,是使命担当,是心怀天下苍生,是苏东坡所说的“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是鲁迅所言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另外,君子之大勇其实还包含了“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着和定力。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正是君子之人格进阶目标所在,无一不是内心强大之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正是基于对天道的了悟和通达。

知耻而后勇。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缺点也是需要勇气的,君子的道德功夫在于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境界。“日新之谓盛德”,正如子贡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之勇,是因为他们着眼的是自己人格的突破与提升,并不怕颜面有失。

君子之勇,是君子仁爱、礼义、自省自律、诚意正心的人格呈现,也是君子在漫长的成长和自我锻造中铸就的磅礴之力。

(摘编自《学习时报》2021.1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道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行为典范,而其中最受重视的“君子之勇”的内涵更是具有十分多元和丰富的维度。
B.“勇”是顽强而刚毅的意志,是为实现和维护仁义而产生的,它统摄于仁的目标之下,对君子人格不可或缺的。
C.仁者比勇者来说是更为难得,因为仁者的内心必须具有勇气,但不是所有的勇者都是具备君子仁义之德,君子勇且有仁。
D.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先贤们或安时顺命或刚直不阿或慨然赴死,皆因他们内心有对“仁”的笃定信念,是真正的大勇之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众多古今名人的言论及事例,通过对他们精神内涵的分析梳理和评论,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表达观点。
B.文章首先提出“君子之勇”的概念,接着从“有仁”“有礼”“大勇”“知耻”等几个方面对君子之勇进行全面论述。
C.文章在论述“知耻”时引用子贡关于君子改过的评论,使说理更加深刻、思辨,论证严谨准确,文章更有思想深度。
D.君子身处绝境而“弦歌不辍”,子路却“暴虎冯河”。文章将孔子和子路进行对比,意在强调君子需“勇而有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君子之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不过是小勇,匹夫之勇,而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才是大勇,君子之勇。
B.君子之大勇要求人沉着和有定力,君子对天道了悟而通达,他们内心强大,面对大事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C.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名号和利益的诱惑,多数人难以摆脱。能不以贫贱富贵累其心者,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君子之勇。
D.君子之勇者,能“知耻而后勇”,他们不回避自己的缺陷,不怕颜面有失,而是努力提升完善自己的人格境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成年子女与年老父母分居现象普遍。

图1: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及年均增长率

   

图2: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

   

图3:我国65岁以上人口及其占比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七普”人口统计公报)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1124日电   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提出如下意见。

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材料三: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来,多项养老服务举措出台,但居家养老的主体地位仍然不够凸显,机构养老依然更受关注,这与中国老年人偏好居家养老的意愿与现实选择并不吻合,因此,我国应加快构建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体系,以此推动整个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居家养老延续了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在道德伦理上,儒家强调的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强调家庭内部对老年人的赡养,还强调尊老爱老文化的社会推广,当代社会仍在继续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因此,居家养老符合我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有利于家庭成员相互照顾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居家养老这种方式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并节约经济成本,既能保证老年人的独立性从而满足老年人对自由的追求,又能维持他们生活在原有环境里的熟悉感。居家养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时代变化规律而增加了社会与国家介入的养老方式。因此,构建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体系势在必行。

应当注意的是,曾有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的机构建设,各地都出现了一批床位多、面积大的养老机构,出现了大量空置的床位,资源配置不当造成了养老服务结构错位的问题。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在设计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体系时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真正尊重老年人意愿,二是能够满足有需要者的需要,三是应当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自主性、积极性。

(摘编自郑舒文《构建支持居家养老的政策体系》,《中国社会报》20211126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开始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为止,近七十年间我国人口一直持续增加,但年增长率却呈连续下降态势。
B.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以较快的速度推进,但直到2010年“六普”为止,乡村人口数量一直多于城镇。
C.近30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持续下降,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及其占比在持续上升,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反向关系。
D.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有效减缓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年均增长率下降、老龄人口及其比占持续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可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需要。
B.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在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C.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有社会和国家介入的养老方式,与传统家庭养老有本质不同。
D.国家近年推出多项养老服务举措,但机构养老依然更受关注,各地都曾出现资源配置不当造成养老服务结构错位的问题。
6.政府推出的“居家养老”政策有充分的客观依据,请结合材料一、三概述说明。
2022-01-1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曾经逃空过的村子里,才住了两个月,还没有把一部分被烧毁的桌子、板凳补充起来,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到了北边八里外的吕村,吕村的一个八岁小姑娘遭遇了论年龄该不至于遭遇到的不幸事件,而村公所又正好接到了一个小汉奸偷送来的一封信,信上说明天安居村老百姓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逃走一人,“皇军”到了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了。娘儿们把头发都剪短了。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怎样换去红裤子的问题,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的老婆。她的红裤子在村里算最新了,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她把一包衣服——其中还有关小双的衣服——给丢了。两个月内她还只补充了一些替换用的贴身衣服和鞋袜。如今把红裤子换下,她得穿什么呢?

年轻的关小双,回来看见老婆还穿着曾经叫他看了高兴过的红裤子,只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穿的黑布裤子脱下,向她的膝前一扔,说:“你换上!”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交换穿了。年轻的老婆眼泪汪汪地看了丈夫又走出门去,一边说:“睡你的,我明天回来。”

第二天早上太阳才升到树梢头,“皇军”果然到安居村来“宣抚”了。他们一共来了十一个,可是只来了十匹马,因为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骑马。

汉奸先把他们领到了村公所,吩咐村副备茶。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来就得了。”

“是。”

“‘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抚’的时候,就去找一担白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副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还是说:“行。”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面的广场上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的纸窗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汉奸对村副说:“要‘宣抚’了。”

全村八十户只到了八十人,不多不少。其中一半是孩子,被村副拉来凑数的。

胖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八路军、决死队是土匪中最野蛮的土匪。以后要时时刻刻报告“皇军”以土匪的消息。

现在他们要走了。他们看见蔬菜也到齐了,鸡蛋也到齐了,就是自己的人还没有到齐,缺了三个。

村副打发几个老百姓去找。

他们去找了半天,回来说:“没有见。”

村副自己也去找。

他推进了关小双的屋门。一看见关小双战战兢兢地缩在炕角落里,他觉得又气又好笑:“哈,你关小双今天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快说你老婆把那三个鬼子勾引到哪里去了!”

他说完了才认出面前的就是关小双的老婆。

半天,他受气地回来,说不出什么话。

糊涂中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

好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一边说:“他知道。”

“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有看见回来。”

汉奸把话译给胖头儿听了,胖头儿向汉奸头顶上爆出去一个霹雳,从汉奸口里传出来就变了:“给我把红裤子找来!”

全场人都呆了。可是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一转动,急遽地说了一句,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

一个穿红裤子的大踏步跑来,全然不是走的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群兵,穿灰色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

可是那七个“皇军”一齐跳上了马,往村北就跑。汉奸想骑马,因为日本马高,试了两下,没有骑得上,也放步向北就溜。

可是驼背汉奸被年轻的关北水赶上去抓住了。

穿红裤子的就是关小双。

“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解开了的村副感激得直流泪。

“可是鬼子马上会再来的。”关小双抢上来说了。

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

一长道人流缓缓地流向山里去了。

当夜,司令特别招去夸奖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一个汉奸,夺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招来了一村的男女老少加入游击队,都算得是关小双的功劳,听到说要好好地搞赏他一番,关小双就提出了“我只要一套军服”。

于是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绿袄红裤子弹去了一些尘土,折叠在一起。

关小双得意地走到住那些预备第二天到缝纫厂去的妇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的老婆,把那一叠衣服轻轻地向她的膝头上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将来太平了再穿。”

(1939年发表于重庆《文艺月报》)

(选自《卞之琳文集》上卷,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如关小双和老婆换裤子时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果断;给老婆送衣服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温情。
B.汉奸说“‘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却让煎葱花饼,说“‘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却要了白菜、萝卜和鸡蛋,自相矛盾的话把汉奸张扬贪婪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C.村副错把关小双的老婆认作关小双的情节显得有点可笑,这一方面照应了上文关小双和老婆换衣裤的情节,另一方面调节了紧张的叙事节奏,使叙事摇曳生姿。
D.日寇祸害中国,却美化侵略,妄图利用中国百姓;百姓们面对其残忍和威势表现出恐惧和顺从,这不能换来平安,抗击才是出路,这体现了小说的某种历史认识价值。
8.小说以“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去了红裤子”开头,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9.小说是怎样以“红裤子”为中心谋篇布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22-01-22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太平兴国二年,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来见,赴太祖山陵。授太子少保,留京师。六年,赵普奉朝请累年,卢多逊益毁之,郁郁不得志。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潭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会如京使柴禹锡等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上召问,普对曰:“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退复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因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愬之事。上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遂大感悟,即留承宗京师。七年四月,赵普既复相,卢多逊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权固位,不能自决。十一月丁卯,宴饯赵普,赐普诗。明日,谓近臣曰:“赵普于国家有大勋力,朕布素时与之游从,齿发衰矣,不欲烦以机务,因诗导意,普感激且泣,朕亦为之堕泪。”宋琪对曰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端拱元年二月,赵普为太保兼侍中。上谕普曰:“卿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势自骄。但能谨赏罚,举贤能,拜爱憎,何忧军国之不治?朕若有过,卿勿面从。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先是,普再入相,方立班宣制,工部侍郎雷德骧骤闻之,手不觉坠笏,遽上疏乞归田里。又请对,具呈所以。上勉谕良久,且曰:“卿第去,朕终保全卿,勿以为虑。”三月,枢密副使赵昌言责罢。普恶昌言刚戾难制,因是请加诛殛,上特宽宥。昌言既责,普又请行后命,上不许,乃止。淳化元年,赵普自去秋以病免朝谒,有大政则召对。及冬,病益甚,乃请告。车驾屡幸其第省问,赐予加等。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宗皇帝》)


【注】①昭宪顾命:昭宪皇太后的临终叮嘱。②自愬:同“自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B.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C.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D.普昨至中书/执御诗/涕泣谓臣曰/此生余年无阶/上答/庶来世/得效犬马之力/臣既闻此言/今复闻宣谕/君臣始终之分/可谓尽善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陵,古代借指帝王的陵墓,也借指帝王、帝后,文中取后一个意思。
B.奉朝请是古代给予闲散官员的优待资格,可参加朝会,但无实权。
C.在古代,一般来讲,公主是帝女的封号,皇帝的姐妹加封长公主。
D.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也多用来代指朝廷,归阙就是返回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是开国功臣,早年就与太宗皇帝过从甚近,此番入京却常年受人排挤;自己的儿子新婚不久就被催着离京,更是让赵普气不过。
B.适逢秦王图谋不轨的消息传来,赵普趁此表达希望留在中枢观察的意愿,皇帝后又亲自验证赵普的密奏属实,终于明白了赵普过往的行事和用心。
C.赵普为政作风严苛,虽经皇帝提醒,但仍然把工部侍郎雷德骧吓得要辞职,甚至要对已被罢官的枢密副使再加严惩,以致圣上不得不出面干预。
D.赵普很受皇帝的倚重,君臣感情颇深,他生病以后虽然不用上朝,但涉及国家大事时仍然被皇帝召见,病重后蒙圣驾亲临探视优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权固位,不能自决。
(2)朕若有过,卿勿面从。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南宋绍兴年间,主和派当政,陆游被调福建宁德任主簿,与好友县尉朱景参同游闽江边的北岭时,做此词。②黄茅瘴:南方八九月间茅草枯黄时节所发的瘴气。③齐得丧:齐同得失。④凌烟像:唐太宗曾建凌烟阁,绘开国功臣肖像于阁中,以纪念褒扬。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有风狂雨骤,便有之后的天清气爽,作者以旷达心态惯看自然人世的变化。
B.“千岩高卧”三句多处用典,设想自己的归隐生活情状,表达了厌弃功名之心。
C.酒酣之际畅叙将来,在期待中构想友人腰佩羽箭、驻守军帐的豪壮将军形象。
D.词以场景描写收尾,与好友江边对酌、品尝荔枝的美好聚会,未分别已怀恋。
15.作者时年35岁,却在词中两次写到“老”,这两处“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结合词句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过相同人生经历的人,彼此间往往能够互相理解,心领神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体现了这样的意思。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论证了圣人的求师做法是“__________”,虽然这些老师的个人才能是“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一句借众人之口引出南朝宋武帝刘裕,而极赞其当年功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
2022-01-18更新 | 4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灯市口大街两旁高楼店铺、酒店食肆__________,(a店铺里所售物品从珠宝玉器、古玩字画到日常生活用品、老少皆喜的食品等等……__________,应有尽有。灯市上所卖百货与庙市比有所不同,(b体现在“两多”上,一是纨素珠玉多,二是华丽妆饰多。因此逛灯市自然成为达官贵人和富家小姐的最爱。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就描写了灯市口大街上售卖的各种物品,(c其曰:“市之日,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貂之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灯市口大街上售卖的这些奇珍异宝和新奇物品,吸引了大批游人,因此这里平日就客人不断,到了上元节这几日,灯市口大街一带更是热闹得__________。(d灯市长二里许,白天为市,晚上放灯。从灯市口大街到东四一带,道路两侧搭起许多灯棚,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供人观赏。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茶楼酒肆便张灯结彩供游人饮宴作乐。(     )不仅如此,灯市上还要放烟火为节日助兴。五颜六色的烟火与流光溢彩的明灯__________,火树银花将灯市口大街装扮成色彩与灯影交织的世界。有的酒家瞧准这一商机,会在酒楼上用毛毯做布幕,在临街的一侧围成一个个雅间小屋,作为酒宴观灯之所。很多达官贵人会提前租赁这样的小屋,等到了灯节来此观灯赏夜。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星罗棋布   目不暇接   非比寻常   相辅相成
B.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   非比寻常   相映成辉
C.鳞次栉比   目不暇接   门庭若市   相映成辉
D.星罗棋布   琳琅满目   门庭若市   相辅相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代的灯市不但有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还有美妙的彩灯。
B.除了美妙的彩灯,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也出现在明代的灯市。
C.除了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明代的灯市还有美妙的彩灯。
D.明代的灯市不但有美妙的彩灯,还有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
19.文中有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其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a)B.(b)C.(c)D.(d)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是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的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个概念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除了使用化石能源会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留下第一碳足迹外,日常生活中,①      ,比如消费一瓶瓶装水,也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排放而留下第二碳足迹。常规自然能源都含有碳元素,②      ,他的碳排放就越多,碳足迹也越大。通过专门工具实测和计算出自己的碳足迹及其由来,清楚哪些生活方式在产生碳足迹后,③      。使用节能灯、空调设定26℃,购买绿色环保家电,选择公交或拼车,购买本地食品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减小碳足迹的方法。

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推广“碳足迹标签”制度。碳标签是将单个产品从原料开采加工、运输、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以量化的形式标注在产品上,告知消费者产品碳排放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培养低碳消费意识和习惯。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下面是某产品的碳足迹标签,请简要说明该标签的构图要素,及其表达的意义,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说明:图案主体为绿色)
爱心寓意绿色消费、关爱环境的心;绿叶代表健康、环保;脚印的上方标示的数值,表示该产品生命周期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35克。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30年他以语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爆发,目睹日寇入侵、国家危难,他立志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决心弃文从理,毅然转入物理系学习。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大多希望获得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等较为稳定的工作。而曾经热门的科技企业,不再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后疫情时代,稳定成为大家的第一考量。

请整体把握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感受和认识,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卞之琳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职业规划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