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02-22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变异修辞是指为了表达特殊的主观心境而创造的和规范的、符合语法结构形式的语言相对而言的变异化的语言。变异化的语言往往具有神韵美,它能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感受。

②明代陆时雍认为,神韵是艺术化语言的生命和灵魂,是语言审美的最高理想。他在《诗镜总论》中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清代吴陈琰说:味外味者何?神韵也。(《蚕尾续集序》)简单地讲,神韵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味外之旨。修辞很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空谷遗音,余韵无穷,使读者妙悟,修辞的就是指语言中流动的生气和盎然的韵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余味曲包,指出语言应有含蓄蕴藉之美,他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所谓就是含蓄,有余味,耐人咀嚼。余味曲包,就是语言中尽量包蕴着言外的余味。这余味就是神韵。刘勰认为好的语言应该是意义表现于言辞之外,文采潜伏在暗处发光。作为描绘性的语言,刘勰认为应该是物色尽而情有余,对物体的描绘应该饱含着发话人真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语言必然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③变异修辞神韵的特点之一是无理而妙无理指违反一般生活情况以及思维形式;,就是很有余味。无理既然是指违反一般常规和思维逻辑,也就是没有客观的普遍性;,乃是欣赏者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力自由的活动,去领会那种看似无理但又有理的艺术境界,引起感受上的愉悦,也就是具有主观情感的普遍性,或者是趋于某种情感的不确定性的认识。《西厢记》中《送别》一折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眼泪染红枫叶,这在生物学和物理学上都是说不通的,是无理的;然而,在心理上和感情上却是存在的,是逼真的,表达了莺莺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情。从事理上讲,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那么离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修辞上讲,这一问一答,却是最合乎人心理的真实的。细想,这无理之中仍然有有理之处:霜林是红的,所以;眼泪是液体,所以可以用之来染物。如果没有这种特点,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这种语言形式上的无理,却蕴含有耐人寻味的神韵,那当然是很妙的了。

④变异修辞神韵的特点之二是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好的修辞语言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而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可解。(清·叶燮)即情感化的东西,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然而欣赏者设身处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而自由的运动中,则能使想象趋向于某种不确定的认识,领会到某种可言”“可解。审美愉悦正是在这种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之间获得。

⑤变异语言的神韵之所以美,正因为它通过无理获得的修辞效果,通过有意无意表达了的韵味。

(摘编自骆小所《变异修辞:神韵美的创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变异修辞是一种变异化的语言,它往往具有神韵美,能给读者以深层次的艺术审美感受。
B.明代陆时雍认为变异化语言是语言审美的最高理想,也是艺术化语言的生命和灵魂。
C.好的语言应该是描绘性的语言,必须是意义表现于言辞之外,文采潜伏在暗处发光。
D.变异修辞看来是反常的、无理的,而欣赏者可以通过想象去领会其合理真实的一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他人观点或相关材料,以此来有力论证变异修辞的神韵美,令人信服。
B.文章采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法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深刻。
C.文章结构清晰,先提出观点,再分角度论述变异修辞神韵的特点,后总结归纳。
D.文章第③段举例从事理和修辞的角度说明了变异修辞神韵“无理而妙”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集中体现变异修辞神韵“无理而妙”的特点。
B.陆时雍讲的“神韵”、吴陈琰讲的“味外味”、刘勰讲的“余味曲包”和叶燮讲的“可解不可解”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变异的修辞语言。
C.因为变异化语言具有语言表达上的神韵美,修辞语言可通过“无理”获得“妙”的修辞效果,通过“有意无意”表达“趣”的韵味。
D.正因为变异修辞的意趣在“无理而妙”“有意无意”“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中呈现,所以它感情凝重隽永,余味深长,沁人心脾。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加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坚定文化自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也正因如此,曾经冷门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到聚光灯下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学。当然,高度关注并不意味着可以浮躁和喧嚣。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化文化交流。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对比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上,也表现在上,即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上的交流。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维护文化安全。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

(摘编自徐文俊《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材料二:

文化强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靠文化强国,即把文化作为手段;二是建成文化强国,即把文化作为目的。为此,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文化在强国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文化在强国进程中可以发挥三种作用:一是推动作用,即提高素养、更新观念、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组成作用,如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引导作用,即引领时代潮流、引导社会思想观念、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应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有一些具体的标志,比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等。

建设文化强国必然要求文化强民。一方面,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就是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努力使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文化强国的重要表现。为此,应提高全民的文化层次,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总体而言,当前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科学精神普及还不够,存在一定数量的文盲,不爱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靠发展文化来改变。所以,文化强国重在文化强民,即用文化造福群众、提高群众。

文化强民应找准着力点。一是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承担着文化强民的重任。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欠账较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协调发展,即在发展文化的同时推动教育、科技、卫生共同发展。三是各级政府应重点加大对基层、农村的文化投入。目前,最需要加大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投入的是基层,即城市社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在文化方面,农村缺少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生活;在教育方面,农村缺少高质量的学校、高水平的教师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科学方面,农村缺少科学氛围、科普人才、科普教育;在卫生方面,农村缺少优质医疗资源。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来牵头解决,应确保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最需要用钱的基层。

(摘编自周文彰《文化强国重在文化强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各国追逐文化竞争,我党也自觉提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B.伴随今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再次达到了大国的高度。
C.封闭的文化是无声的,所以要“走出去”;封闭的文化也是无力的,所以要“引进来”。
D.文化实力关乎文化安全,近年来我国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现实的风险挑战。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强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文化作为手段;二是把文化作为目的。这与材料二和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能够呼应。
B.于大国而言,正确的文化心态应是不卑不亢的,能够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
C.我国文化交流不仅存在逆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也较低,仅限于“舌尖上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D.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才能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进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6.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有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如果文化强国是“木”,你觉得两则材料中的“根本”各指什么,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祭

张勇进

在我十八岁刚考完高考后,父亲经不住奶奶的一再唠叨,终于同意带我回乡下拜公。

拜公是粤西乡下的一种习俗,每当一家一户有大喜事发生,都要回乡下拜祭祖先。备上杀好煮熟的大阉鸡、猪肉,带上纸宝、蜡烛,当事人(或当事人的长辈带着当事人)到宗族祠堂给祖先上香,跪在祖先牌位前告诉先人家中是添丁了还是发财了,或是中榜了,让先祖保佑今后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跪拜起来后是燃放鞭炮,拜公仪式就算结束了。然后是摆几桌酒席,请族中有头有脸的长辈喝上两杯以示同喜。

我蒙蒙然顺着乡下二伯奶的安排,完成了拜公仪式,跟着父亲给每一桌的族中长辈乡贤逐一敬酒,累得像耕了一整天地的老牛。结束之后,我才终于放松身心,赖着堂哥带我到村里转一圈。

改革开放的浪潮还没有涌入这片北部湾渔村的海面,半耕半渔的村民们还是拿着生产队的工分干着集体的活,不少人却也沿袭着祖辈的耕海传统,私下里挖螺、铮鱼、捉蟹、捞虾,然后担到集市去卖,挣钱补贴家用。正像奶奶说的:“只要勤,海边人是饿不死的。”我在村里兜了一圈,看到不少头上箍着电石灯、肩上挑着鱼篓、一身泥一身水从海滩上往村里走的叔伯婶嫂、大哥大姐,我好奇地请他们打开鱼篓给我看看,鱼篓里面有跳跳鱼、海豆芽、沙螺、泥丁,还有螃蟹和弹涂鱼,一个个透着咸腥味的鱼篓沉甸甸的,一张张被海风吹皱的笑脸真诚憨厚。堂哥在一位大叔手上买了一些跳跳鱼,在一位大嫂那里买了一些泥丁,说等一下回去做给我吃。

回到我乡下老屋门前,听父亲说这间60平方米的泥砖瓦面平房是奶奶年轻时挖海豆芽换钱一担泥一担沙建造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站。这间交通站解放战争时期接受过护送南路特派员吴有恒出湛江的任务,当年是我爷爷奶奶和我父亲摇船从村里把特派员送出安铺,然后交给安铺的地下党把特派员送出湛江的。新中国成立后,这间遂溪县原西北区北联乡交通站泥砖瓦面平房的照片和奶奶的名字都上了遂溪县党史和县志。老屋门前五十多米外是一片海滩涂,滩涂的堤围侧有一片青绿色小矮灌木林,堂哥说那是海榄树(学名“红树林”)。走下这一片滩涂,发现海榄树旁边的稀泥上爬满一只只小螃蟹,有红色的,也有绿色的,它们爬得飞快,一会儿工夫就爬进了一个个小坑里,小坑不断向外冒泡;跳跳鱼在滩涂地泥水里不断地扭动身子,像小蛇一样向前滑行,感觉到有生物靠近,“嗖”的一下钻进海泥里。走上没长红树林的海滩,那里闲搁着几条小木船,堂哥说那是出近海作业的捕捞船,是外出经商的村民从外面买了发动机安装好的小机船,也可以用作载客过渡去安铺“趁圩”(赶集)。

这时一群全身白色羽毛的鸭子从水里走上海滩,走上海滩的鸭子有的张开翅膀不停地扇动不停地跑,挥洒掉身上的海水;有的停步在海滩上,用赤红的扁嘴巴梳理着腋下的绒毛;有的在沙滩上迈着四平八稳的鸭步,怡然自得;忽而有几只鸭子双脚微张、身子微沉、屁股一抬,“呼哧”地生下一个沉甸甸的生命体。堂哥说这是一枚青皮红心鸭蛋,如果把蛋敲开,会发现蛋黄呈橙红色,那是因为海边的鸭子吃小虾小螺小鱼比较多,含钙和铁元素比较多的缘故,营养十分丰富;另外,青皮鸭蛋还有治疗腮腺炎的功效。将青皮鸭蛋煮熟后凉至手握温度适中,将鸭蛋贴在腮部红肿的皮肤上轻轻碾动,直到鸭蛋全凉下来,第二天再用另外一枚青皮鸭蛋同第一次一样使用,不几天腮腺炎就会痊愈。后来,有机会帮朋友试验过这种治疗腮腺炎的方法,真是有效!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了工作,然后在城里结婚生子。因为我是这一代家中唯一的男丁,姐姐妹妹都在外地工作,父母亲和瘫痪在床的老奶奶一直跟着我生活,所以极少有时间回乡下,只是偶尔在清明节抽空回乡下扫墓祭祖,然后当天又要往家里赶。直到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老母亲提醒我“该带你儿子回乡下拜公了”,我才蓦然想起我二十多年没有回家了。这一年的清明节,儿子开着他工作后买的新车陪我回乡下扫墓拜祭祖先,水泥硬底化道路一直从镇里通到了堂哥家门口,原来路两旁的沙杉树不见了,堂哥家周边原来的几丛竹子也不见了,错错落落建了好几栋小楼。

扫完墓,祭完祖,年轻人在喝酒聊天,我独自一个人在村里转。村里原来的老树老竹丛都被清理掉了,很多地方铺上水泥搞了硬化,堤围用石头和水泥砌坚固了,堤坝也铺了水泥成了通汽车的村道,滩涂被堤坝围了起来,我站在堤坝上,再也看不到挖沙螺挖泥鱼捉螃蟹的赶海人了。望着远处的大海,感觉心里不知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

7.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十八岁回乡“拜公”开篇,以二十多年后带儿子回乡“拜公”收尾,尽管时间跨度大,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B.文章运用插叙,介绍了爷爷奶奶和我父亲完成护送特派员任务的故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这篇文章的真实性。
C.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我18岁回乡下在“海滩涂”时所见到的海边特有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诗意。
D.堂哥是我家乡赶海人的代表,他是家乡给我心中留下烙印的见证人,从他身上我领略到祖辈们的耕海传统和别样的生活。
8.文章第二段写“拜公”这一习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文章以“望着远处的大海,感觉心里不知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刑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   梁彦光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
B.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
B.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
C.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庭院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任翰林学士,元稹贬江陵士曹参军。②渚宫,春秋楚国的宫名,故址在湖北江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运用叠词,“夕沈沈”三字表现出一种深沉、幽远的意境。
B.首联交代时令环境,渲染萧瑟的氛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C.颈联描写作者在渚宫东面、浴殿西头的现实环境中彻夜难眠之景。
D.尾联“犹恐”二字隐隐露出作者对友人处境的担忧,以景结情。
15.本诗颔联为后世传诵,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