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3-23 12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实物资料来揭示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进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上百万年以前,中国的大地上便有人类起源和发展。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余年,因此,对于之前漫长历史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自诞生以来便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20世纪初,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之中,西方列强具有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掌控着国际社会话语权。一些西方学者通过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提出“中华文化西来说”。20世纪40年代,夏鼐先生通过发掘一座齐家文化墓葬,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证明了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早晚关系,攻破了“中华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论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考古学科体系,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真正做到“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尤其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的开展,使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明晰。近年来,良渚、石峁、陶寺、红山等遗址的一系列重大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性,并最终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实现各文明要素汇聚中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即夏王朝。二里头夏都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殷墟等传承和发展了夏商早期华夏文明的核心内涵,两周时期的诸多城址和高等级墓葬阐释了中国礼制文化的形成,汉唐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呈现了两大王朝的恢宏与包容,北宋都城汴梁展示出中国古代繁荣的经济和文化面貌,北魏洛阳城、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则体现了中华民族逐步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将中华民族在古代所创造出的灿烂成就向世人一一展示,不断证明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昭示着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

考古学不断用实物资料丰富和建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华文明的起源由各地多彩的史前文明逐步融合于中原,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架构。随着秦汉建立大一统王朝,文化格局也从多元一体转变为一体多样,并一直沿袭下来。近年来,关于丝绸之路的诸多考古发现表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晚期,冶金术、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粟和黍也在这一文化交流背景下逐渐被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居民们栽培。汉代以后,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西方的玻璃器、金银器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成为古代东西方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隋唐长安城中发现的景教、祆教、佛教等寺院及文物遗存,有力佐证了东西文化信仰的融合与交流。文献记载的“四方”“四夷”以及邻国来朝同考古学很多发现相互印证,从中使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也印证着文明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历代王朝对文化和国家观念的认同。因此,考古学不仅要成为发掘物质文化的主力军,更要为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摘编自韩国河《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百万年前至今的中国历史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主要依靠考古学。
B.夏鼐用地层学相关知识考古比西方学者对齐家文化遗址的调查要准确。
C.夏王朝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各文明要素汇聚起来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D.中华文明经历了由夏商周的一体多样到秦汉时期的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用下定义的方式介绍了考古学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及考古学对象和目的。
B.第二段通过对反面观点的批驳,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提出的分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第三段先提出观点,然后举具体事例予以论证,最后进行总结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D.文章采用层进结构,从两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论述了中国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考古学肩负双重任务,它通过探究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来增强民族自信心。
B.如果没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就不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C.不同时期的城市遗址和高等级墓葬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时朝代的经济、文化面貌。
D.大约四千年之前,中西文化就开始了交流,汉代以后,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正处于互联网下一章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下一章。

近几十年来,科技赋予了人们更自然地联系和表达自己的能力。下一代网络平台将更加身临其境——一个实体化的互联网。我们称之为元宇宙。

在元宇宙中,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你能想象到的事情——与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造——无论你身在何处,都会开辟更多的机会。您将能够将更多时间花在对您重要的事情上,减少交通时间,并减少您的碳足迹。

元宇宙是连接人们的下一个前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希望我们被视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我很自豪地宣布我们的公司Facebook现在变更为Meta。

我们的使命保持不变-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但我们有一个新的愿景:帮助将元宇宙带入生活。“meta”来自希腊语,意思是“超越”。

故事总有下一章,未来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摘编自马克·扎克伯格《为了元宇宙,我们更名为Meta》,2021年10月28日)

材料二:

近期,微软、苹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布局元宇宙,脸谱更是宣布将公司名称Facebook更名为“Meta”,在五年时间内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以元宇宙概念为抓手,通过包装、整合和提升已有的软硬件技术产品,拓展新场景应用,打造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已引发业界极大兴趣。

元宇宙是集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按照物理世界运行规律打造成的数字虚拟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入应用,元宇宙中事物发展运行规律与物理世界中的人、事、物发展运行规律越来越趋同和逼近,使得人类不仅可以利用元宇宙开展社交活动,还可以利用元宇宙中虚拟的技术、资金、人才、物质进行生产生活模拟实验,为人类探索发展提供重要技术平台支撑。

(摘编自陆峰《关于元宇宙发展的几点认识和恩考》,中国经济新闻网2021年11月26日)

材料三:

从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到大唐不夜城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唐朝历史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再到迪士尼公司声称将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元宇宙的风已经吹到文旅产业。

中华恐龙国集团副总裁哈静表示,元宇宙是打破旅游时空观的媒介,而对于文旅行业来说,更像是主题文化的虚拟体验地,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更好地将园区主题文化根植在用户心里,进而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和衍生出更多作品,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这种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非常契合当下用户的消费心理。

事实上,博物馆也应是最适合元宇宙进入的场域之一。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元宇宙除了提供技术支撑外,最重要的是构建关联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通道,让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实现交互,改变人们关于物我关系的认知。

不过,也有诸多业内人士表示,元宇宙可能是未来趋势,但绝非是此时文旅企业的风口,尤其在困境之中,旅企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活下去,而非大刀阔斧地向元宇宙转型。

(摘编自《元宇宙“破圈”能否开启文旅新风口?》,中国经济网2021年12月1日)

材料四:

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因素。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因为疫情等影响,线上办公、线上课程逐渐普及。在一些具体场景中,人们捕捉到元宇宙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尽管如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经济自治、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一些新概念承载着人们对技术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需要时间,通向令人神往的科技未来需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正如不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还是混合现实,中心词都是“现实”,离开了现实的支撑,终归是海市蜃楼。

(摘编自张近山《万物皆可“元宇宙”?》,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8日)

4.下列对“元宇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元宇宙,这与元宇宙广阔的市场与技术前景是紧密不可分的。
B.在信息技术的持续支持下,元宇宙中事物发展运行规律可以与物理世界最终趋同。
C.元宇宙可以打破现下的旅游时空观,构建去中心化商业模式,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D.相关技术支撑和社会因素影响,推动元宇宙应运而生,但其走向成熟还需要时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扎克伯格文中的“下一章”,既有对元宇宙的判断,对公司前途的憧憬,也有对广大未来的期许。
B.在元宇宙里,人们将能够将更多时间花在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减少交通时间,并减少碳足迹。
C.尽管对元宇宙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基本共识是,元宇宙承载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望,是发展趋势。
D.由于在技术、法律、道德等多层面存在交互影响或限制,元宇宙产业目前尚不能达致理想状态。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元宇宙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
2022-01-11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遥

自从春天进入县高中以来,孙少平已经在这里度过很长一段日子了。

他现在已经克服了刚进学校时的那种拘谨,无论和熟人还是和生人交往,都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心理障碍了。加上他演过戏,又去黄原讲过故事,见了世面,这半年不光担任劳动干事,还被选成班上管宣传的团支部委员,因而显得比一般同学都要活跃一些。班上的同学都开始对他尊重起来,尤其是一些女同学,也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了——就好像他是刚出现的一个新人。

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说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班里有几个家里光景好的同学,甚至成了喜欢他的朋友,有时候他们还背着他给他订一份乙菜呢。孙少平已经隐约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他现在也不能全部说清楚的东西。当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通过和晓霞在一块演戏和讲故事,他被这个女孩子的个性和对事情非同一般的认识强烈地吸引了。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的看法不一样。他心里想,晓霞要是个男同学就好了,他可以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地交谈。他觉得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

可是田晓霞倒很大方,有时候主动来找他东拉西扯地说半天。由于他们在一块演过戏,讲过故事,论起来又是同村人,别的同学对他们的交往也没什么不良看法。

每当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他正和同学们打篮球或者玩别的什么,总能看见田晓霞披着件衫子,两只手揣在裤口袋里,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脸凑上去专心地看报纸。

这时候,孙少平也往往找借口离开运动场,旋磨着来到报栏前,和她一块看报,拉话。晓霞告诉他,她父亲说过,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这些话给少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每天下午,不管晓霞来不来,他也常主动来这报栏前看报纸了。而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一直坚持了下来。

我发现你这个人气质不错!

气质?什么是气质?少平第一次听见有这么个词。他问她:什么叫气质?

气质嘛……晓霞脸红了,显然她也说不清楚,反正我也不会确切解释,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你的气质就是不错!她又强调说。

孙少平虽然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反正知道这是个好词。大概就是说性格或者个性比较好——当然不是老好人的好——可能恰恰和老好人相反的一种好?

你还应该看《参考消息》!晓霞又对他说。

我听说有这种报纸,但又听说是内部的,看不上。”“我爸订一份,罢了我一星期给你拿一次。另外,我看你爱读书,但不要光看小说,还要看一点其他书,比如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这些书咱们可能一时看不懂,但现在接触一下有好处。我爸常让我看这些书,给我推荐了一本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说这本书通俗。我已经看完了,罢了我借给你看……

就这样,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尤其是《参考消息》,每张他几乎都舍不得看完。他的灵魂开始在一个大世界中游荡——尽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期间,他还读了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和杰克·伦敦的一个短篇集子以及长篇《马丁·伊登》。据晓霞说,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列宁很喜欢,伟大导师在临终的前几天,还让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朗读这篇小说。少平把这篇小说看了好几遍,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所有这些都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现在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写人物间的对话,田晓霞的话语明显多于孙少平的,作者这样写意在突出两人因出身不同而导致的性格差异。
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一些女同学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孙少平就属于侧面描写。
C.作者在表现孙少平的成长上使用了对比手法,读者可以从对比中感受到一个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身上的蜕变。
D.虽然田晓霞的父亲在节选部分中没有出场,但读者从字里行间不难读出这是一位深谙教育真谛的、相当开明的父亲。
8.小说中的田晓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孙少平“晚上做梦都梦见他和一只想吃他的老狼抱在一块厮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洪武五年春正月癸丑,遣翰林院待制王袆赍诏谕云南。云南古滇池地,南控交趾,北接吐蕃,西拥渚甸,东以曲靖为门户,与蜀、黔错壤,丽江、松潘、乌蛮、沾益,如犬牙然。六年冬十二月,诏使王袆被杀于云南。后子绅走云南求遗骸,赠翰林学士,谥文节。十四年秋九月壬午,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将军,帅师征云南。十二月辛酉,傅友德率蓝玉、沐英等进攻普定,克之,罗鬼、苗蛮、仡佬望风降。至普安,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进兵曲靖。元梁王密闻明师下普定,遣司徒平章达里麻将精兵十余万,屯曲靖以拒我师。沐英谓傅友德曰:“彼谓我师疲于深入,未有虞心。若倍道疾趋,破之必矣。上所谓‘出奇取胜’者此也。”友德是之,遂进师。敌众披靡,遂大败。上置云南布政司,改中庆路为云南府。蓝玉沐英等进兵攻大理土目段世闻明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遂斩关而入。分兵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于是车里、和泥、平缅等处相率降,云南悉平。英在滇池,仞方物,定贡额,均力役,云南民赖以安。上喜曰:“英能如是,吾无南顾忧矣。”友德平云南,上前后下玺书数十,悬断万里外,委曲皆中。友德奉行不敢失,因土俗,定租赋,兴学校,瘗战骨,广屯田,远迩畏悦,以是遂大定。谷应泰曰:“夫武帝用事西南夷,夜郎、邛笮遂成荒服。唐复陷入吐蕃,宋乃割于西夏。元极兵威,始分桐叶。而黔宁永镇,三百年矣。”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蓝玉/沐英等进兵攻大理/土目段世闻/明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
B.蓝玉/沐英等进兵攻/大理土目段世闻明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
C.蓝玉/沐英等进兵攻大理/土目段世闻明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
D.蓝玉/沐英等进兵攻/大理土目段世闻/明师且至/聚众扼下关以守/下关者/南诏皮罗阁所筑龙尾关是也/号为险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唐始置。至清时,掌编修国史、草拟制诰,长官为庶吉士。
B.布政司,明置,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C.荒服,古“五服”之一,用于称距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
D.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政权,延续了两百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派王袆带诏书到云南,王袆被杀害。后王袆的儿子王绅来云南求取父亲的遗骨,太祖赐王!为翰林学士。
B.傅友德率蓝玉、沐英等人攻克普定、普安,又攻下曲靖。傅友德于是设置云南布政司,改称中庆路为云南府。
C.攻打大理,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同心跟随,相继攻克下关、丽江等地,云南彻底平定。
D.傅友德执行太祖的诏令,沿袭当地风俗,制定赋税制度,兴办学校,开荒造田,远近诚服,云南方才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谓我师疲于深入,未有虞心。若倍道疾趋,破之必矣。
(2)英在滇池,仞方物,定贡额,均力役,云南民赖以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