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一 期末 2022-03-13 3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       )的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那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古乐也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秦王破阵”到“霓裳羽衣”,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一样,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        )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成为美的魂灵,统称为盛唐之音。“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新声、音乐是它的形式,绝句、七古是它的内容。七律要到诗圣才真正成熟,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型的七言才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苏轼认为杜诗颜字韩文是“集大成者”,其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       )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____________。人云“少陵诗法如孙吴”,有规范而又自由,重法度却仍灵活,给后人提供了学习、遵循、仿效的美的范本。从审美性质说,青莲诗是无规范的天才美,自然美,不事雕琢;少陵诗是严格规范的人工美,世间美,字斟句酌。皆为后世立下美的规范。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天马行空        优雅        婉转含蓄B.挥洒自如        典雅        婉转含蓄
C.天马行空        典雅        雄豪壮伟D.挥洒自如        优雅        雄豪壮伟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而不只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B.从而不再是人人可习而能、可学而至的人工美,而是成为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了
C.从而不只是人人可习而能、可学而至的人工美,而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了
D.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是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3.下列与该语段内容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继承发展了南北朝陶渊明的山水诗和谢灵运的田园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
B.七律属于近体诗,四联八句,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杜甫的《登高》即为代表,“少陵诗法如孙吴”中的“少陵”指的就是杜甫。
C.苏轼认为韩文是“集大成者”,苏轼堪称宋代第一文人,他对唐代韩愈推崇有加,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D.“青莲诗”指的是李白的诗。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到中流击水(游泳)        ②枉用相(存在)        ③依依墟里烟(村落)
B.①水荡漾(清澈)            ②艰难苦恨(极恨)        ③因长句(创作)
C.①黄花堆积(菊花)            ②还江月(凭吊)        ③崖当道者(限制)
D.①金石可(雕刻)            ②士大夫之(家族)     ③纵一苇之所(往)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5. 下列加点字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鱼虾而麋鹿        ②赢得仓皇        ③不如登之博见也        ④孔子郯子
学而               ⑥明天南               江陵                         ⑧吾从而
A.①⑧/②③/⑤⑦/④⑥B.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D.①③⑤/④⑧/②/⑥⑦
2022-03-0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至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这显然和法律不同,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而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三:

思想家王夫之曾感叹说:“人死于法犹有人怜,死于礼其谁怜之。”可见礼的内在性力量和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是多么大,违法的不一定违反礼。而礼是更为人们所认同,所不可逾越的规范。

回到费孝通的礼的概念,我觉得他说的“礼”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的仪式化,其实包含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在西方文化里,没有“礼治”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费孝通的独创,但不能很好地区别出道德与“礼”。这两者都在演变,符合礼的是否就符合道德?不符合礼的是否就不符合道德?这些显然与一个社群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有关。

(摘编自陈心想《走出乡土——对话费孝通<乡土中国>》)

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天道”“地道”“人道”的关系看待“孝”,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B.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酷的,但只要合于礼就是合式的。
D.引用“颜渊问仁”之例,是为了说明礼的主动性,是要靠外在权力来推行的。
8.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认为礼与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规范时所依靠的力量,法需要依靠国家权力推行,而礼则需要依靠传统来维持。
B.“人死于法犹有人怜,死于礼其谁怜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乡土社会,礼比法更深入人心,被视为不可逾越的规范。
C.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惩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而失德、失礼最多不过是受到内心的谴责。
D.陈心想质疑费孝通定义的“礼”,认为费孝通没能很好地区别出道德与“礼”,而陈心想认为两者都在演变,其关系受到社群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影响。
2022-03-08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教,学半。”其此之谓乎!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1】,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2】,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3】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1】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2】著作、秘书:官职名。【3】鹿独:疲困不振。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             君:君主
B.弗食不知其                       旨:滋味美
C.师为难                                 严:尊敬
D.高齿屐                                 跟:穿着,趿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之谓乎                           闻道也固先乎吾
B.道尊后民知敬学                 何为其
C.列器玩左右                       取之于蓝,而青
D.此观之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B.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C.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D.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人也要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的妙处。
B.学,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教与学可相互促进。
C.君主不把臣下当做臣下有两种:一是祭祀之代受祭者,一是老师。
D.教导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事倍功半,老师也会因此怨恨学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2)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则材料中“学之益处”。
2022-03-08更新 | 36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