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二 开学考试 2022-03-12 2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细密,又丰富了他性格的内涵。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令无数的中国文人倾倒,人们不仅歆羡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刚直不阿的高尚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以及笑对人间厄运的旷达。中国文人的内心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轼的后一方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原本也心怀惴惴,但其本身又颇有“盆地意识”,作为这种意识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忆当时两人的交游情景时说道:“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顾子(苏轼)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喧呶歌诗叫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为我们留下了青年苏轼任诞绝俗的生动形象。但是,正如苏轼当时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兄孜》中所说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他的“豪”,跟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主要是“少年盛壮”、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内涵。

到了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任期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在多次自许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韵子由初到陈州(其一)》一诗里,他要求苏辙像东晋周谟那样“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因为他自己已像周谟之兄周顗、周嵩那样刚直不阿不为世俗所容。细品他此时的傲世,也夹杂畏世、惧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似乎又表达想与世和谐的追求。

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击使他深切认识和体会到外部存在着残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进而更体认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这场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狱,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他在《满庭芳》中说:“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从他对命运之神飘忽无常的慨叹,可以看出其对生命的钟爱,对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饮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说“醉里微言却近真”(《赠善相程杰》)。

苏轼“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种深思了悟基础上的任性率真。晏几道有“殷勤理旧狂”的奇句,清代况周颐对此的理解为:“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晏几道的任性率真,像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所描述的“四痴”那样,更近乎一种天性和本能,没有经过反省和权衡。据说苏轼曾欲结识晏几道而遭拒绝,事虽非可尽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却象征着“两狂”的同异。苏轼的“狂”是外铄式的,主要是真率个性的张扬,是主体自觉的肯定和珍爱。

(摘编自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性格魅力倾倒了无数人,其洒脱旷达的精神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读者。
B.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受其自身“盆地意识”的影响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C.“乌台诗案”促使苏轼深刻反思个体生命价值,这一时期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
D.苏轼与晏几道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但前者的“狂”还包含着主体自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指出苏轼文化性格的多样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其“狂”的一面。
B.文章列举苏轼在不同人生时期“狂”的表现,有助于更全面地论证中心观点。
C.文章多处直接引用苏轼的诗,并对其加以简单解释和评论,逐步推进论证。
D.文章结尾将苏轼和晏几道进行对比,是为了论证两人的“狂”具体不同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青年苏轼的任诞绝俗是其“豪”的表现,这种“豪”是没有包含深刻人生内涵的书生意气。
B.整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联系苏轼所生活的时代对其人生思考进行了纵横交错的探究。
C.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苏轼产生了畏世、惧世的心理,因此他转而追求与世和谐。
D.苏轼在命运飘忽无常时选择以酣饮沉醉的方式保持自我本性,这是其外铄式的“狂”的表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蓝光到底是什么呢?蓝光即高能短波蓝光,其波长处于446至500纳米之间,具有较高能量。蓝光除了存在于自然光中,更大量存在于显示屏和LED(发光二极管)等的光线中。

当眼睛接触蓝光时,视网膜会受到刺激,从而影响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是由大脑分泌产生的,具有调节睡眠的作用。由于蓝光的影响,大脑还处在白天的状态,没有做好睡觉的准备。我们的生物钟会因此发生偏差,睡眠时间和质量也会因此改变,其结果就是我们从疲劳中恢复的能力会受到损害。

蓝光还会导致眼睛干涩,引起头痛、偏头痛。此外,一些科学研究认为提前衰老与过度暴露在蓝紫光下有关,甚至一些重大疾病如黄斑变性、白内障等也与此相关。

(摘编自《蓝光危害不容小觑,“屏幕党”请小心身体健康》)

材料二:

2020年3月,汤臣倍健联合广东省营养学会正式发布《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2019)》,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解读国民眼健康状况(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以期助力全民科学防蓝光。

报告还指出,黄斑色素密度是衡量黄斑色素水平的重要指标,密度越高对保护视网膜越有利。根据报告,将黄斑色素密度值转换为0-100分,即可得到“防蓝光”指数(黄斑色素密度指数)得分。80岁以上人群黄斑色素密度最低,符合年龄规律。但出乎意料的是,31-40岁人群紧追其后,甚至低于41-80岁人群。“防蓝光”指数得分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报告称,就“有无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有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习惯的居民黄斑色素密度低于无该习惯者。结论表明,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很大,其中电子屏幕散发的蓝光为罪魁祸首。相关专家提示,及时进行蓝光防护,如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对保持黄斑色素密度有一定意义。

(摘编自《<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2019)〉发布,专家呼吁全民科学防蓝光要趁早》)

材料三:

随着电子产品应用的普遍流行,为了用眼健康,防蓝光眼镜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尤其网课热潮,更是带火了防蓝光眼镜。商家宣称,这种眼镜可有效阻挡电子产品发出的短波蓝光,保护视力。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场上的几家实体眼镜店,发现均销售有防蓝光眼镜。货架上陈列着各种款式的儿童和成人眼镜,外观新颖时尚,价格在300到600元不等。店内销售员介绍,防蓝光眼镜一直很受上班族和家长的欢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蓝光眼镜片采用的是树脂材质的镜片,价格差别主要体现在镜片厚薄程度和品牌上。

那么,防蓝光眼镜真的能护眼抗疲劳吗?“专用防蓝光眼镜能隔离紫外线与辐射,可过滤一部分有害蓝光,减少对角膜上皮和眼底黄斑损伤,适合长期集中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佩戴。但消费者自身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深圳市眼科医院主任医师邓宏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与此同时,邓宏伟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存在对蓝光危害的过度解读,如果不是每天长时间(6小时以上)盯着手机或电脑看,并不一定要使用防蓝光眼镜。有黄斑部病变或动过眼底手术的病人,视网膜光保护机制可能已经受损,建议配戴防护效果较好的染色镜片。最好不要让儿童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以免影响眼睛发育,更要结合实际情况,不必一律过早配戴防蓝光眼镜。

(摘编自《网红产品“防蓝光眼镜”真的能护眼吗?专家这样说》)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宣称能够有效过滤短波蓝光、保护视力的防蓝光眼镜应运而生。
B.市面上的防蓝光眼镜款式多样,虽然镜片都是树脂材质的,但由于镜片厚薄程度和品牌不同,其价格差别较大。
C.专业防蓝光眼镜能够过滤一部分有害蓝光,减少角膜上皮和眼底黄斑损伤,具有护眼功效,这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D.儿童正处于眼睛的发育期,家长不应该过分依赖防蓝光眼镜来保护儿童视力,而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研究认为,过度暴露在蓝光下不仅会引起眼睛、头部不适,更会加速衰老,甚至诱发一些重大疾病。
B.性别会影响黄斑色素密度,在相同年龄段,女性黄斑色素密度低于男性,其“防蓝光”指数得分也较低。
C.电子屏幕散发的蓝光对眼睛伤害非常大,长时间看电子屏幕是导致黄斑色素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D.专家认为,虽然蓝光的危害被过度解读,但需要每天看手机或电脑屏幕的人群有必要配戴防蓝光眼镜。
6.人们应该如何应对蓝光对人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03-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云樵

伍中正

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

他的字有体,有格,庄里人公认。他的字一出手,就有人点赞。他的字不论贴哪挂哪,都有人看。

年底,宋云樵在宋庄写春联,写福字。

他写春联,写各种体。红纸一铺,墨水一蘸,笔在纸上,就听话一般起落。欧、颜、柳、赵四体均写。点横撇捺,每笔每画,他都写得到位。庄里认得小篆和草书的人不多。有时,他也适当写一点儿小篆和草书。

庄里人爱福惜福。

宋云樵写福字,写各种体。写福字,多用粗笔。笔画粗,福气大。粗笔写出来的福字,有气势,深含寓意,庄里人喜欢。

写的春联和福字,宋云樵全部送人。

“咋不写字卖钱?”庄里人疑问。

“只写字,不卖字!”宋云樵一笑,说。

宋云樵在庄里转悠,随便到哪,都能看到自己的字,想到自己过去写字时的样子。有时,他的脸上会露出浅浅的笑来,有时,他会很随意地点几下头。

有一年,庄里召开冬修水利的表彰大会,恰逢县文化局送戏下乡。先是表彰,后是演出,庄里弄了很大的架势,搭了舞台。舞台两边的柱子上就是宋云樵写的长联:

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

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

长联字体连贯,非常养眼。庄里人见了,都说宋云樵不光字写得好,长联也写得好。

“云樵的字,比县书协的书法家都写得好!”县文化局的一名干部见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感叹。

“真不算好字。”宋云樵浅浅一笑,回一句。

“宋云樵留在宋庄,真可惜了。”县文化局的干部走时,在宋庄人面前感叹。

有一年,庄里开脱贫攻坚的动员会。村主任请宋云樵写一副长联,表达庄里帮贫困户脱贫决心,贴在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

宋云樵也不推辞,回家就在桌台上裁纸,把墨倒在碗中,提笔书写。

清除脏乱拆旧盖新乡村美丽人心畅

扶助贫穷攻坚克难社会和谐国梦圆

开会时,主席台两边的柱子上,一副长联,红底金字,特别扎眼,书法韵味十足。

那副长联,宋云樵特别看重。他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

有一年,庄里人传言,镇里新来一位镇长,姓铁。

铁镇长不年轻,做完这一届镇长,就退居二线。庄里人再传言。

宋云樵只听,不传,谁做镇长,做多久的镇长,他不关注。

铁镇长在宋庄检查完工作,坐在庄里会议室听村主任讲宋云樵,讲他有体更有格调的字。

铁镇长坐不住了,非得要见宋云樵。

宋云樵的院子里,春天走过,一些半大不小的鸡在桃树下追逐树上落下的花瓣。一张桌,一壶茶,几缕春风。宋云樵手握一本书,在读。见铁镇长来,宋云樵很随意地加放了一把凳,很随意地加泡了一杯茶,很随意地跟他说过几句话。

“想求云樵先生一幅字!”铁镇长再不遮掩,说道。“云樵的字,入不得镇长法眼,不敢写。”宋云樵也不含糊。

“云樵先生会写的。”铁镇长说这句话时,底气非常足。

铁镇长临走,喝了宋云樵泡的茶。

一路春风,宋云樵送铁镇长走远,送字不送字,他没对镇长说。

没几天,庄里议论宋云樵给铁镇长写字送字的事。

“只要送他字,往后,镇长对宋云樵的关照肯定不会少。”有人说。

“送谁都是送,送镇长一幅字,肯定不会白送,白送也要送!”有人说。“不送也行,人家铁镇长啥字没见过啥世面没见过,真会稀罕他宋云樵的字?”有人说。

说什么的都有。

宋庄小学校舍墙体开裂,成了危房。庄里人担心校舍垮塌,伤着老师和学生。

每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铁镇长就担心。

第三次在宋庄小学检查工作后,铁镇长向上级打了申请修建宋庄小学校舍的报告。

很快,报告批下来,上面落实建设资金,建设宋庄小学。

暑假里,老校舍拆掉。

钢材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红砖运来,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押车。施工现场,宋云樵看见铁镇长亲自督工。

不久,宋庄小学新校舍建成。新学期开学,五星红旗在学校旗杆上飘扬。铁镇长出席宋庄小学开学典礼。他很高兴,也很感动。在典礼上,他说了建校的经过,也讲了办学的希望。台下的师生不停地鼓掌。

铁镇长要走,被宋云樵拦住。

“给你看一样东西!”宋云樵说。

“啥东西?”铁镇长问。宋云樵不紧不慢地把写好的一幅字拿出来。“你要的一幅字!”宋云樵说。

“我要过字?啥时要过字?”铁镇长疑惑。

“你要过的。”宋云樵肯定。那幅字展开来,铁镇长看得很真切: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的颜体字。

干部是公仆处处为群众着想

人民乃主人事事替祖国分忧

那一刻,铁镇长感动。

给铁镇长送字一个月后,宋云樵突然中风,手不能正常写字。

有人劝宋云樵把中风的事告诉铁镇长。“不麻烦他。不麻烦他。人家铁镇长忙。”宋云樵断断续续地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9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在宋庄,宋云樵的字,写得最好”一句开篇,故事情节虽未正式展开,但宋云樵擅长写字的形象已确立。
B.小说的段落大多很短小,甚至一句一段,作者采用这种叙事方式,有利于加快叙事节奏,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
C.小说写宋庄小学建新校舍,“宋云樵看见……宋云樵看见……”运用反复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铁镇长的公仆形象。
D.小说中宋云樵送给铁镇长的字用颜体书写,“结构方正”“挺拔开阔”,体现了对铁镇长的称赞,并暗示了自己的人品。
8.文中说宋云樵对自己写的第二幅对联“特别看重”“用小楷,又写了一遍,挂在屋子里”,请结合第二幅对联的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宋云樵的主要形象特征。
2022-03-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楚材曰:“否。”卒不蚀。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壬午八月,长星见西方,楚材曰:“女直将易主矣。”明年,金宣宗果死。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己丑秋,太宗将即位,宗亲咸会,议犹未决。时睿宗为太宗亲弟,故楚材言于睿宗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楚材曰:“过是无吉日矣。”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

辛丑二月三日,帝疾笃,医言脉已绝。皇后不知所为,召楚材问之,对曰:“今任使非人,卖官鬻狱,囚系非辜者多。古人一言而善,荧惑退舍,请赦天下囚徒。”后即欲行之,楚材曰:“非君命不可。”俄顷帝少苏因入奏请肆赦帝已不能言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适宣读赦书时也翌日而瘳。

后帝崩。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奥鲁剌合蛮以货得政柄,廷中悉畏附之。楚材面折廷争,言人所难言,人皆危之。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皇后哀悼,赙赠甚厚。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有删节)


【注】①女直:即女真。②睿宗:孛儿只斤·拖雷,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四子,成吉思汗去世后,三儿子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其长子蒙哥即位后追上尊号,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顷/帝少苏/因入奏/请肆赦/帝已不能言/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适宣读赦书时也/翌日而瘳/
B.俄顷/帝少苏/因入奏请/肆赦/帝已不能言/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适宣读赦书时也/翌日而瘳/
C.俄顷/帝少苏/因入奏/请肆赦/帝已不能言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适宣读赦书时也/翌日而瘳/
D.俄顷/帝少苏/因入奏请/肆赦/帝已不能言首肯/之是夜医者/候脉复生/适宣读赦书时也/翌日而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右丞:中国古代官职名,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我国著名山水诗人王维曾任此职。
B.定策:古代尊立天子时,要把这件事写在简策上,并以之祭告宗庙,因此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
C.辛丑:属干支纪年法,即将干支顺序相配,周而复始,循环记录。按照顺序,辛丑年的后一年是己子年。
D.称制: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而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做“称制”。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耶律楚材家学渊源,父亲是金朝的高官,然其三岁而孤,由母亲教育长大,长大后博览群书,涉猎的知识相当广博。
B.耶律楚材精通天文历法,其在西域人的较量中获得胜利,并准确判断出女真将易主一事,皇帝出征必命其占卜吉凶。
C.耶律楚材深受太祖信任,作为太宗选定的辅政大臣,他劝说睿宗宜早日确立君主,又劝说察合台亲王率先礼拜太宗。
D.耶律楚材关心朝政,借由皇帝重病的机会奏请释放囚徒为皇帝消灾,并且在皇帝去世后也敢于和奸邪小人当面斗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
(2)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经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官宦、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指酬唱,即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与王处士之间的关系友好、感情深厚。
B.首联“是日”即“九日”,第二句写诗人与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彼此思念,紧扣题目中 的“见怀”。
C.颈联中“阅”有看到、见证的意思,诗人拟人化地写出了江山见证自己头发变白的过程,生动逼真。
D.尾联写诗人蒙受王处士远在千里之外的关怀讯问,但因自己被贬谪远地难以归家,故称“已无家”。
15.请简要分析本诗体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