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期末 2022-03-12 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名句名篇默写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其中,“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其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古今中外思想精华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又兼容了不同文化类型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才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而这一精神与“和而不同”共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也绝不希望用中国这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的精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文化具有特殊的表达形态,主要因为敦煌曾处于古丝绸之路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
B.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因为他们不认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
C.“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另一种表达,此二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自从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世界上各种文明都可以借此来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背景下阐述“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通过与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鲜明对比,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这一特点。
C.作者从敦煌文化的形成切入,论述了其具有“通而不统”特点的原因,并阐释了其特点。
D.文章论述了“通而不统”与“和而不同”的异同,突出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文化形成于开放的文化环境,从而具有了世界性,说明越开放越能造就优秀的文化。
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的观点很偏狭。
C.敦煌文化如果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可能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异化。
D.相较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作者认为兼具独立性和兼容性的敦煌文化更具国际比较意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所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 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 等。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25年里总使用频次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 (人工智能)、DC ( 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当NBA、CPI、GDP、 ATM等244个英文缩略词、“字母词”被收入商务印书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后,百余名学者以一封举报信对其质疑。

学者代表称,《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44条所谓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敏生表示,汉语词典对于语言文字来说一般具有标准、规范的意义和作用,用英文替代汉字,从现实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来看,是汉字拉丁化百年以来对汉字最严重的破坏。

对于学者的质疑,商务印书馆方面回应称,《现代汉语词典》作为工具书,在后附上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字母词,符合读者查考、学习、更新知识的需求。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西文不可以写进字典,之所以收录进来这些英文字母词,是为了大家的查找方便。

回想我们平时的口语习惯,几乎无人在提到NBA时非要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代之。我们不会说国内生产总值,而将其称为GDP。事实上,这些字母词已成为汉语语言表达的一部分。偶然蹦出几个,不代表汉语表达已经被侵蚀,只是我们在寻找一种更简练、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已。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9月)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44条字母词,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字母词是汉语和外语在语言接触当中产生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外语热的影响、国际交流的需要等因素都促使字母词不断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一些典型的字母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表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IT、DVD、CEO”等。

不过,在当前我国公开的中文出版物、新闻媒体报道中,直接将外来语嵌入中文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对各广播影视机构下发了通知,提示各个部门,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非外语频道要尽量避免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如果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要在后面加上中文解释。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此外,还有许多原本只在特定场合使用的字母词现在常常出现在媒体上,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一些新闻媒体有喜欢使用字母词的习惯,以“江苏TD网络正式建成开通”“安徽芜湖致力打造国内高端LED产业园”为标题,而其中“TD、LED”这些字母词无疑人为地在广大读者面前设置了一道语言屏障。所以,字母词固然有诸多优势,但我们在接纳它的同时也要对它的使用进行规范,避免滥用。

(摘编自寇春娟《论字母词及其规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B.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材料二则是对相关新闻的评论,力求反映现实生活。
D.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材料二持接受的态度,认为有其合理性;材料三则持否定的态度,反对字母词的滥用。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严谨的调查分析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表达则更有弹性,允许不同观点的提出。
B.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展开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C.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而材料二和材料三选取论据更看重其是否贴近日常生活。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材料二、三的语言相对通俗,因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研究没有参考价值。
6.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自身的发展有何影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穿燕尾服的巴基先生

[匈牙利]米克沙特

关于阿尔弗勒德平原的“土财主”,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描述的。他们的收入不算多,但他们拥有的财产倒不亚于摩洛哥王子呐。讲到巴基先生,故事有一大堆呢!的确,事情真是稀奇古怪:这些身穿大棉袄,其貌不扬的人物,遇到他们高兴的时候,也会悠然自得地叼着烟斗,坐上四轮马车,招摇过市呢!

不过,他们很少闹出这种排场。巴基先生总是坐普通的农民马车来佩斯。在车上,他的午饭是面包夹腊肉,他兴致勃勃地用他那把弗赫堡小刀切肉片;他要是想把味道调得好一些,就把腊肉放在火上烤,让猪油慢慢地滴在面包片上面。这样可口的饭菜,连国王也没有吃过呢!

然而,有谁认为阿尔弗勒德的富农是吝啬鬼,他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们也是很会装阔气的,只不过表现不一样罢了。因为老爷死了,在地狱里也还是老爷。在酒店里,碰巧他的兴头上来了,4个吉卜赛人为他拉一段忧伤的小提琴曲调时,他就吆喝着吩咐堂倌:

“去给这些吉卜赛人抬4桶酒来。”

“我们用什么东西侍候你呢?巴基先生!”

“给我抬半桶黑咖啡来好了。”

遵照巴基先生吩咐,堂倌在露天用一口大锅煮咖啡。整个酒店的人都忙碌地围着他转。他知道,人们正在干一件大蠢事。但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表现出他的豪爽。只要是巴基先生的吩咐,即便是一件蠢事,也大可不必去计较。他之所以叫巴基先生,是因为他有大笔财产,至于他的话对与不对,都是无所谓的。

这位阿尔弗勒德的农民头子对于能挤进本地上层人物的圈子,感到非常得意。但是,要想得到更高的地位,就先要获取好的名声。

巴基先生经常交好运,原因是他常跟老爷式的人物打交道;他家里的佣人可算得上高贵人物,他们谈吐文雅,又有匈牙利式的健全的头脑。——因此,他的佣人无论跟谁打交道,都不会给主人出丑的。

这件事情发生在巴勒时代[注]。当时,有位新州长到诺格拉蒂州上任,他决定庆祝一番:举行一次午宴,宴请全州的达官要人。

从哪儿知道什么人是州里最尊贵的人物呢?再没有比查地产登记簿更清楚的了。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科学著作”呵!谁要是从头到尾将它通读一遍,那么,在他面前不会有什么事情是“模糊不清”的了。

州长秘书就是根据土地登记簿开列出应邀客人的名单。巴基先生当然是在被邀请之列,几乎还是属于最前面的名次呢!

请帖发出去了。伟大的日子终于来临。州府大厦重新装饰过,焕然一新,这项工程是在州长亲自指导下进行的呵!他准备把这次宴会办得豪华而又丰富多彩,使它成为空前绝后的大事件。他吩咐仆役们,说:只有穿燕尾服的客人,才允许进去参加这次在阿尔弗勒德地区举行的极为盛大的宴会。

呵!几乎所有的客人都穿着燕尾服来了。唯独巴基先生穿着农民的节日服装;是的,为了准备参加这次宴会,这套服装经过了一番洗刷。他的裤兜里特地放了一条粉红色的、有些油污的手帕,稍稍露在兜口外面,这够庄严的啦!

“你到这儿来干吗?你是谁?”等候在门口的管家对他大声地问道。

“我么?我就是巴基呀!”他说,英武地挺直胸脯,大衣前襟上有笔直的3排纯银纽扣。

“巴基!现在不许到州长那儿去。他正在里面宴请客人。”

“我就是来参加午宴的呀!”

管家睁大了眼睛。

“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他说道。

巴基先生从口袋里拿出请帖,管家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惊讶地注视着;但是,他还是这样说:

“这不顶事。只让穿燕尾服的人进去。这是命令。这里是沙龙,只有穿礼服的人才配进去。”

巴基先生生气地转身走了。他观察了管家的神色,立刻赶到一家裁缝铺去,人们按照规格给他穿上燕尾服。现在,在圣悌斯地方的人们,还常常谈起巴基先生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穿燕尾服时可笑的模样哪!

巴基先生在宴会上故意找碴儿,出气。当客人围着大桌子坐好,仆役们首先端上汤时,巴基先生皱着眉头,呆板地瞧着那只盛汤的大盆,故意把匙子弄得叮当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低下头,撩起他那套新买的燕尾服的右襟,浸到菜汤里去。

“你干吗?巴基先生!我的上帝,你到底要干吗?!”周围的客人目瞪口呆,过了好一会儿才诘问他,他们还以为他疯了呢!

“哦!我请我的燕尾服喝汤哪!”巴基先生谦逊、安详地说,“因为我发现,不是请我,是请它来参加宴会的。”

州长马上理解这件事情的原委。从此以后,他也很乐意招待身穿农民棉大褂的巴基先生了。

(有删改)


[注]匈牙利1848年革命失败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实行残酷的黑暗统治,当时负责具体执行反动政策的是内政部长巴勒·山陀尔。因此,人们惯称1849—1867年为巴勒时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人巴基先生不是一个特别讲究排场的人,他在马车上吃着简单的食物,但却兴致勃勃。
B.小说写不管巴基先生的话对不对,众人都照办,反映出当时的人对金钱的崇拜和屈从。
C.除了巴基先生,几乎所有的客人都穿着燕尾服,这是因为巴基先生觉得穿燕尾服可笑。
D.结尾写州长知道事情原委后,很乐意招待没有穿燕尾服的巴基先生,可见巴基先生的影响力。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述巴基先生在酒店里“吆喝着吩咐”堂倌给为他拉小提琴曲的吉卜赛人抬上4桶酒,意在表现他为人豪爽、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
B.“因此,他的用人无论跟谁打交道,都不会给主人出丑的”这一句看似闲笔,实则是作者的用心之笔,与下文管家阻挠巴基先生入场形成鲜明对比。
C.小说以“穿燕尾服的巴基先生”为题,起到突出主要人物、点明叙事线索、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主题意蕴的作用;“燕尾服”成为阶级身份的象征。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详写巴基先生应新州长之邀参加午宴的始末,由此可以窥见十九世纪中叶匈牙利社会的趋炎附势、邀荣固宠、追名逐利之风。
9.管家与巴基先生的对话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022-03-1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谔,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谔性公方,明达世务,为时论所推。上谓群臣曰:“昔为大司马,荷重任,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敝,公卿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

邳公苏威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曷若明告天下,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遂奏高祖,约遣归农,有愿依旧者,所在州县录附市籍,仍撤毁旧店,并令远道,限以时日。正值冬寒,莫敢陈诉。谔因别使,见其如此,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于理不可。且行旅之所依托,岂容一朝而废,徒为劳扰,于事非宜,遂专决之,并令依旧。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

(选自《隋书∙李谔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B.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C.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D.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是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别名。在我国古代,男女都可有表字。
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诸侯死称薨,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
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谔注重文风,为官有功。针对当时轻薄之风,他先后上奏,建议革除文风之弊。四海之内,闻风仰慕。
B.李谔重视礼教,讲究孝道。他反对公卿子孙嫁卖祖父、父亲死后留下的妓妾奴婢获取钱财的行为。
C.李鄂喜欢学习,善写文章。曾在北齐担任中书舍人,经常接待和应对陈朝的使者。曾写作《重谷论》讽刺国家耗竭财用。
D.李鄂体察民情,造福百姓。苏威撤除毁掉路边的旅店,李鄂认为这种做法不合道理,只能徒然造成骚扰烦劳,让路边的旅店依然保留。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庶于国事有济。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2)使还朝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2-03-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B.凌万顷之茫然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022-03-07更新 | 6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5. 下列“而”的用法和意义与“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锲舍之,朽木不折
B.蟹六跪二螯
C.吾尝终日思矣
D.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2022-03-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