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无为市安徽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3-19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很值得认真讨论,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更关乎中国文章学的本体特征、文体范围及理论体系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定在魏晋南北朝较合适,成立的标志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章”一词在魏晋以前就大量使用,但内涵复杂,直到司马迁的《史记》才首次在文章学意义上使用“文章”一词。郭英德在《文章的确立与文体的分类》一书中指出,东汉时期人们已明确把诗歌、辞章统称为“文章”。魏晋以后,人们更是广泛地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文章”一词了,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自娱。”据陈书良统计,作为文章学的集大成论著,刘勰的《文心雕龙》共用“文章”一词26处,除了几处表示“典章制度”“德行”意思外,大多表示“文辞、作品的泛称”“文采、声律”,这是在文章学意义上广泛使用“文章”一词了。

文章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探讨如何写好文章,所以讲文章艺术是文章学的根本要义。魏晋南北朝文论追求文章艺术,辞采要求漂亮,如陆机要求“其遣言也贵妍”(《文赋》),萧统选文的标准是“义归乎翰藻”(《文选序》)。刘勰《文心雕龙》著书的出发点即探究“为文之用心”,即如何写好文章,所以对文章艺术非常重视。刘勰专门设有“丽辞篇”,主张“丽句与深采并流”,当然这主要是对骈体文的要求。对于其他各式文体,刘勰也强调文采。刘勰又设“章句篇”“练字篇”“附会篇”,专门探讨文章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的技巧问题。可以说,重视文章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文坛的普遍风气。

一门学问如果仅仅是散发式的片言只语,那还是处于不自觉的萌芽阶段,只有上升到自成体系的理论层面,才标志着这门学问真正成立。曹魏以后,出现了专门的文章学论述。曹丕的《典论·论文》可以说是中国文章学史上第一篇专论。据史载,南朝宋明帝刘彧也曾热心撰写文章志:“(帝)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宋书·明帝纪》)也可见当时文坛风气。至于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体大思精”的文章学巨著,其内容包含文章本体论、文章文体论、文章创作论、文章批评论。哪怕以今天的学术体系标准来衡量,《文心雕龙》也是当之无愧的体系完整严密的文章学理论著作。

一门学问的成立,不仅要看它何时出现,还要看它对当时和后世有没有影响。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文章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世文章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宋文章(包括骈体文和散文)的兴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章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分不开。理论上,比如唐宋古文运动讲文道关系,从“文以明道”到“文以载道”,再到“作文害道”,这实际是《文心雕龙》“道术之辨”的延续。也许有人要问,唐宋古文运动不是反对骈体文吗?其实,唐宋诸大家并不一概否定漂亮文辞,只是反对片面追求华丽辞藻。实践上,说唐代骈体文继承魏晋南北朝,恐怕没有人有异议。但要说唐代散文也传承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基因,认同的人可能不多。其实,古代就有人认识到唐代文章与魏晋南北朝文章的传承关系,唐代文章成就之所以如此之高,离不开魏晋南北朝文章学的滋养。

(摘编自吴中胜《〈文心雕龙〉是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词在魏晋以前就大量使用,但内涵复杂,直到魏晋以后,才首次在文章学意义上使用“文章”一词。
B.刘勰专设“丽辞篇”“章句篇”“练字篇”“附会篇”来探讨骈体文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的技巧问题。
C.在曹魏以前,关于文学的论述只是零散的片言只语,不成体系,还没有上升到较高层次的理论层面。
D.一门学问如果只是昙花一现,随后销声匿迹,对当时和后世均没有影响,说明这门学问并没有真正成立。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直接点明中心论点,中国文章学成立时代应定在魏晋南北朝,标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B.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遵循总—分模式,先提出论点,再分开论述,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有理有据。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论据充分,资料详实,逻辑清楚,论证有力。
D.文章尾段通过论述唐宋文章对魏晋南北文章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传承,论证了魏晋文章学的深远影响。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南朝任昉的《文章缘起》,书名就鲜明标识“文章”一词,是专门的文章文体学论著。
B.清代纪昀评《文心雕龙》:“论文之书,莫古于是编,亦莫精于是编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二十)
C.清代袁枚说:“唐以前,未有不熟精《文选》理者,不独杜少陵也。韩、柳两家文字,其浓厚处,俱从此出。”(《随园诗话》卷七)
D.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评刘勰著《文心雕龙》:“总之,佛学者乃刘勰思想之骨干,故其文艺思想亦以此为根柢。”(《刘勰的文艺思想与佛教》)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下一步,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人社部将在岗位推送、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力推进,全力支持其就业创业。

新增就业稳定增长,失业水平稳步回落,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制造业招聘岗位需求保持着旺盛的势头。“‘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本期新进排行的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占比达69.0%,特别是和汽车生产、芯片制造有关的职业排位显著上升,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更是首次进入排行榜前十。这一点也和我国一季度工业生产的稳步回升、制造业增势良好的态势基本吻合,人力资源市场的走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一季度工业增长的态势。

短缺程度减弱的岗位,则集中在与生活类服务业相关的职业,比如养老护理员、保育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这几个职业短缺程度排位有所下降,与此前一段时间我国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发,增加人才供给有关。

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虽然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教错配。中国人民大学、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企业最需要理工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其岗位比重达43.1%,但从仍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专业结构看,理工科毕业生比重只有38.7%。二是地域错配。上述报告还显示,东部地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岗位需求占比为51.3%,但有高达57.0%的毕业生往东部地区投递简历,后者比前者高出5.7个百分点,导致东新地区竞争激烈,此外,缺乏相关岗位的实践、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难的主要原因。

针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人社部门将大力推进百万青年技能提升行动,今年已经组织了15万人次毕业生参加培训,后续将着力提升培训质量,积极拓展新职业培训,支持毕业生提升技术技能。针对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特继续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推出一批国家级见习示范单位,为毕业生提供跟企业实习实践的相关机会。

(摘编自李心萍《一季度就业稳中向好》)

材料二:

新增就业297万人,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为稳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招人速度!”广东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建兴,一天内第二次给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下达招聘任务。作为华为、荣耀等手机制造商的供应商,光弘科技今年订单不断增长,新生产线预计5月投产,公司急需招工约4000人。

制造业景气明显回升,建筑业重返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升至较高景气水平……订单激增,据聘“抢”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就业市场稳步回暖。“从企业调查看,3/4的企业有招工需求,其中三成为扩张性招聘需求。市场机构网络招聘数据也显示,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26%。”张莹说。

(摘编自李心萍《就业实现良好开局》)

材料三:

在彭水职业教育中心,共有苗家刺绣、蜡染、剪纸等领域的5位非遗传承人,开设了5个工作室。“将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办学优势,也是学生就业的加分项。最初,我们没有师资,学校就聘请非遗传承人,由传承人来带老师、教学生,形成师资团队。”彭水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赵学斌说,现在学校把非遗技艺纳入课程设计,在服装、旅游、民族工艺品制作等专业,苗家刺绣、蜡染、剪纸等非遗课程已经是必修课。

让非遗传承人进驻学校,通过“工作室+教室+实训室+双创基地”的模式,彭水职业教育中心形成了以传承人工作室为主,教室、实训室、双创基地为补充的立体育人课堂。蜡染传承人王光花说,非遗走进学校,不仅能传承发扬非遗技艺,更能成为学生求职路上的闪光点,拓宽他们的就业路。

(摘编自蒋云龙赵勇《学好老手艺拓展新职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季度制造业招聘岗位需求旺盛,体现了一季度工业生产的稳步回升、制造业增势良好的态势。
B.与生活类服务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短缺程度减弱,养老护理员、保育员等从业人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C.根据企业调查,大部分企业都有招工需求;同时市场机构网络招聘数据显示,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也在增加。
D.学校将非遗纳入职业教育,一方面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发扬,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加分项促进学生的就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产教错配、地域错配等方面,此外还有缺乏岗位实践、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
B.人社部门将着力提升培训质量,帮助毕业生提升技能,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推出国家级见习示范单位,提供实践机会。
C.一季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用工需求增加,新增就业人数变多,奠定了稳就业的坚实基础,显现就业良好开局。
D.彭水职业教育中心的课程设计包含非遗技艺,非遗课程作为必修课,老师都是非遗传承人,这是学校的办学优势。
6.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有关方面如何促进就业稳中向好。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跳面王

黄跃华

海阳县城不大,但面馆有上百家,不过最有名的要数沈三跳面

沈三个不高,人瘦,但名字却了不得,沈乾坤。沈三十八岁跟着父亲学跳面。沈三一天跳二百斤干面,他跳出的面韧性强,下成的鱼汤面筋道、爽口、鲜美,深受小城人喜爱。

像往常一样,九点刚过,沈三放下切刀,拿布擦着手中的跳杠,这是他一天中最轻松的时刻。沈三一天要跳二百斤干面,三分之一给自己的面馆,余下的卖给几个固定的客户。

儿子沈秋林爬上阁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沈三不耐烦地问,什么事?

沈秋林终于开口,但声音细得像蚊子叫,孙六爹想吃面。

沈三粗声粗气地拂拂手,想吃就给他下呗。

沈秋林赶紧回道,面下完了。

沈三瓮声瓮气地说,下完了不会明天再来?

沈秋林后退一步,拿手搔着头。他知道父亲的脾气,每天只跳这么多,多一两也不跳。沈三仰着头喝茶,咕嘟咕嘟喝完了,沈秋林才告诉他,孙六爹怕不行了,胰子上的问题。

沈三倒掉茶叶,径直拔脚下楼。

孙山林蓬着一头乱发,乱麻草似的,两只眼睛红红的,陷在眼寓里。他曾跟在沈三后面学过跳面,但一年后就走了。

沈三问,你父亲怎么了?

孙山林叹着气说,怕不行了。他沙哑着嗓音说,父亲好多天滴水不沾了,上午突然来了精神,说要吃沈三跳面,怕是回光返照吧?

沈三张大嘴,了一声。

孙山林扳着指头数着,一共七天滴水不沾了。

沈三闭上眼睛,不再吭声。

孙山林急得头上直冒汗,他清楚师傅的脾气,自己定的规矩从不会破,他一天只跳七个面团,多一斤不跳,少一斤不行。有一次,一个大老板过生日要买三十斤面,买不到,大老板说我一斤加一块钱,沈三反问一句,我没见过钱?还有一次,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来买面,说领导从省城来,听说沈三跳面出名,想尝尝,你多跳个团吧。沈三回,明天趁早吧。来人还不死心,说这领导比县长还高几级。沈三笑了笑,我这儿是面馆,又不是官场。

沈三不停地拿手指笃着桌子,他的指头又短又粗,胡萝卜似的,这些都是常年揣面揣成的。沈三老伴悄悄问孙山林,其他家也卖完了?沈三的跳面只卖六个店,每个店二十来斤。

孙山林摇着头回,问过了,都卖完了。

沈三老伴为难了,自言自语,又不好拿其他人的代。

孙山林赶紧摇手,不能,他只吃师傅的面。

沉默。

屋子里只有三个人粗重的呼吸声。

终于,沈三叹了口气,长长的,撑起身,拉开门向面馆走去。

沈三跳得很吃力,头上的汗珠不断往下滴。越吃力心里越生气,不冲别人,就是冲着儿子沈秋林。他就是个懒种,吃不了苦,你能跳不就省了我的事吗?

孙六爹去世后的第二天。九点多,楼下传来争吵声,一听便是儿子沈秋林和孙山林的。

原来孙山林又来面馆买面,他要为孙六爹守四十九天孝,要供他四十九天。沈秋林怎么也不肯收孙山林的面钱,两个人为这事争起来。

孙山林上楼来叫师傅,沈三说,面钱算我的,吵什么?

孙山林慌忙摇头,不行,父亲在世时从不肯沾人的光。

沈三不住点头,你父亲是个君子人。

沈三又叹了口气,你也孝顺。

孙山林有点不好意思,脸红起来。

沈三问,你这么多年一直在东台跳?

孙山林点头。

沈三又问,兑多少水?

孙山林知道师傅在考他。他不假思考,脱口而出,一斤面冬天四两,夏天三两,师傅二十年前教的。

第二天孙山林又来买面,等待下面时又上楼来看沈三,沈三刚跳完一团面,正喝着水。

沈三把跳杠递过来,说,跳跳看。

师傅手里的跳杠一米七长,六公分粗,抓在手里仿佛有千斤重,但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他闻出跳杠上师傅特有的气息。他感到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呼吸也急促了许多。

孙山林脱掉上衣,叉骑上去,上下跳跃起来。他的身子很轻、很有弹性,两只手臂有节奏地摆动,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飞燕一般,整个身子弹跳自如,节奏均匀,跳杠在身下就如指挥家手里的指挥棒,行云流水般流畅,的声音像流淌出的美妙音符。沈三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年轻的影子,那时的自己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沈三在一旁看得入神,情不自禁地点头称赞,比师傅强。

孙山林赶紧摇头,师傅是跳面王,哪能跟师傅比?

谈着谈着,沈三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山林,我有个想法,这店里以后你来跳吧。

我来?孙山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身子戛然停在空中。

沈三说,你总不能让我跳到老,跳到见阎王爷那一天吧?随即又提高了嗓门指着楼下,牌子要改一下,叫山林跳面

孙山林吓得急忙摆手,那怎行?还按师傅的,还跳这么多,还这么卖,师傅的牌子是金宇招牌。

沈三悠悠地问,砸了牌子呢?

孙山林指着跳杠说,师傅拿它打我。

沈三又抬头看着挂在墙上的跳杠,跳杠被擦得锃亮光滑,看着看着,不禁叹了口气,打不动了。

孙山林跑过去,俏皮地拿跳杠在头上比试了一下,打得动的。

沈三推开窗子,一股春风涌进来,清新而温暖。

(节选自《安徽文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沈秋林着墨不多,但通过“欲言又止”“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拿手搔着头”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与沈三极为不同。
B.“跳杠在身下就如指挥家手里的指挥棒……‘嘭嘭’的声音像流淌出的美妙音符”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孙山林跳面动作娴熟,具有美感。
C.沈三觉得儿子懒,吃不了苦,便提出由孙山林接手跳面店,但又担心他接手后砸了自己的招牌,于是提议把牌子改为“山林跳面”。
D.小说在描述沈三和孙山林的会面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于人物互动中突显其鲜明个性。
8.小说在塑造“跳面王”沈三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9.小说的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历元年十二月,癸卯,周智光杀陕州监军张志斌。朝士举选人,畏智光之暴,多自同州窃过,智光遣将将兵邀之于路,死者甚众。戊申,诏加智光检校左仆射,遗中使余元仙持告身授之。智光历数大臣过失,且曰:“此去长安百八十里,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令诸侯,惟周智光能之。”元仙股栗。郭子仪屡请讨智光,上不许。郭子仪以河中军食常乏,乃自耕百亩,将校以是为差,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是岁,河中野无旷土,军有余粮。大历二年,正月,丁巳,密诏郭子仪讨周智光。子仪命大将浑城,李怀光军于渭上。智光麾下闻之,皆有离心。己未,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帅所部降于子仪。甲子,华州牙将姚怀、李延俊杀智光,以其首来献。二月,丙戌,郭子仪入朝。上命元载、王缙、鱼朝恩等互置酒于其第,一会之费至十万缗。上礼重子仪,常谓之大臣而不名。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大历四年,正月,丙子,郭子仪入朝,鱼朝恩邀之游章敬寺。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丕利于公子仪不听吏亦告诸将将士请裹甲以从者三百人 子仪曰:“我,国之大臣,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来,汝曹欲何为!”乃从家僮数人而往。朝恩迎之,惊其从者之约。子仪以所闻告,且曰;“恐烦公经营耳。”朝恩抚膺捧手流涕曰:“非公长者,能无疑乎!”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吏亦告诸将/将士请裹甲以从者三百人/
B.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吏/亦告诸将/将士请裹甲以从者三百人/
C.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吏亦告诸将/将士请裹甲以从者三百人/
D.元载恐其相结/密使子仪军吏告子仪曰/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吏/亦告诸将/将士请裹甲以从者三百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历,唐代宗时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年号。
B.癸卯,干支之一,可用来纪年、纪月,但不可以纪日。
C.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类似后代的委任状。
D.河中,文中指唐代设立的行政区河中府,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智光杀害朝廷官员,历数大臣们的过失,还扬言只有他才能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嚣张狂妄,郭子仪多次请求讨伐,未果。
B.郭子仪身先士卒,亲自耕地一百亩,将领们依此定出等级,因此士兵们都无需劝导而从事农耕,进而解决了军中缺粮的问题。
C.为了迎接郭子仪入朝,代宗命令元载、王缙、鱼朝恩等人分别在他们的宅第设置酒席款待郭子仪,一次宴席花费高达十万缗。
D.郭子仪知道郭暧说了不该说的话后,入朝等待代宗惩罚。代宗不和郭子仪计较这件事是假,要郭子仪打郭暧几十大棍是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自同州窃过,智光遣将将兵邀之于路,死者甚众。
(2)“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