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无为市安徽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3-19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现代,应该如何看待儒学?这里涉及情感认同和理性分析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儒学,一方面,应该有必要的情感认同,对儒学要有充分的敬意和尊重;另一方面,需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对儒学可能具有的理论限度,予以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如果仅仅强调理性的分析,缺乏情感认同,则儒学容易被视为认知的对象,其价值内涵难以得到充分肯定;相反,如果单纯注重情感认同而忽视理性分析,则可能走向传统的卫道的立场,对儒学的限度曲意回护。总之,既要避免对儒学缺乏情感认同而走向简单否定,又要避免单一的卫道意识。

今天发展儒学,需要立足现实,注重时代的变迁。从时代的历史变迁看,人类社会已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文明之间的冲突、国际关系的争端所给出的中国回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儒学可以提供多重思想资源。如儒家从二程到王阳明,都肯定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万物一体涉及两个方面,即人和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万物一体的观念出发,便应当尊重自然,避免对自然过度掠夺,由此走向人与物的统一。同样,基于以上观念,应当注重人与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和谐的社会共同体。孟子提出仁民爱物,已概要地阐明了以上二重关系:仁民也就是以仁道的原则对待他人,爱物则要求进一步将这一原则引入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领域。这种观念对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更形而上的层面看,儒家所具有的对天下的情怀,蕴含着意义的关切。心学提出意之所在便是物,体现了对人作为主体与物理世界如何联系的独特理解:对人来说,世界所具有的意义,离不开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和作用,其中内含意义的关切。这种关切对于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能够提供具体而深厚的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人机合一的形态开始逐渐显露,在可见的未来,这方面无疑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基于一定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人机合一中的,与传统意义上的人已经不同了,是人工化的,从人禽之辨人机之辨,涉及如何理解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思考,有助于延续推进儒家关于何为人的讨论。这一事实表明,时代的演进既对进一步发展儒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又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具体前提。关注儒学的现代发展,不能忽略以上历史背景。

(摘编自杨国荣《推动儒学创新发展》)

材料二:

儒家思想能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思想资源。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万物与吾一体。将自然与人提到同等高度,不视自然为人类予取予求之物,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然,这种自然,这种思想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也并不只是对同类的仁爱,这个概念能够推及整个自然界。对整个自然抱有仁爱之心,不破坏环境,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可以从思想上根本性地断绝生态破坏的源头,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儒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政治思想,它所内蕴的精神力量将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并使之更适合当代中国,为中国未来的道路指明方向。仁政思想是孟子将孔子的思想从道德层面上扩展到整个社会政治生活当中所得出的。礼,原本是用于维护封建社会阶级统治的工具,在当今社会可以引申为秩序,一个社会在秩序的约束下会发展得更好。为政以德,则可以对依法治国进行补充,将法律所疏忽、不便约束的地方以道德约束起来,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本思想从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儒家的继承和发展使它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它倡导以人为本,重视百姓、民众,在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当今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形成。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包括了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民水君舟三个层面。当今社会下,这三个层面应当解释为注重以人为本,解释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这种对儒家传统思想的重新定义对我国往后的政治建设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着重于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也有可取的地方。将儒家道德价值进行甄别,提倡改造后的家道德价值,有助于快速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也有助于改善当今社会人们精神空虚的状况,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儒家义利观首先肯定了人皆有物质需求,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驱使,是合理的;同时也提出人的物质生活并不等于人的全部生活,人的社会生活除了根本上的经济性外,还有道德性。道德与利益并重,但也要做到以道德约束利益,崇尚道德,因此儒学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所产生的道德问题有良好的约束作用。

总而言之,儒学思想的复兴是时代所需,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需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源泉。

(摘编自张翥《浅析当代儒学思想的复兴及时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人类社会已发生的多方面变化,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儒学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资源。
B.“万物一体”涉及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孟子则另辟蹊径,提出了“仁民爱物”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C.心学的观点体现了世界所具有的意义与人自身对世界的观照和作用有关;意义的关切有助于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儒家传统的“仁爱”思想能够推及整个自然界。对整个自然界抱有仁爱之心,可以从思想上断绝生态破坏的源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机合一”的形态开始显露并进一步发展。
B.基于一定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形成的“人机合一”中的“人”是指人工化的“人”。
C.原本用于维护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礼一直以来就是秩序,社会的发展需要秩序。
D.儒家的继承和发展让民本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中心。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心学“意之所在便是物”观点的一项是(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们应该如何推动儒学在当下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日焰火

邢庆杰

一大早,梅正山就开始收拾这座木楼,楼上楼下,桌椅橱柜,门窗屏风,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楼梯都拖得一尘不染。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中共临城区委每月一次的例会要在这里召开。几天前,区委书记老魏来通知梅正山时,顺便告诉他,他加入组织的事,要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表决。梅正山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为了这次会议不受干扰,他昨天就让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梅正山曾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5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凌,激起了梅正山的义愤,也激活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正当他重新定义人生意义的时候,父亲病危。作为梅家唯一的男丁,梅正山不得不回到这个千年古镇,从父亲手里接过镇上最大的粮行,还有祖宅上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木楼。父亲去世后,梅正山过了近十年悠闲的日子,粮行有掌柜和伙计,根本不用他操太多的心,他每天就待在家里这座木楼上,喝茶,读进步书籍,累了,也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但他心中的热血,一直在默默地沸腾着。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他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个同学找上门来,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这个人,就是中共地下交通员老魏,现在的临城区委书记

一切收拾利索后,梅正山又到地窖里搬上来一坛酒。这是当地产的小米香65度,一坛足有20斤,他想开完会后,留同志们好好吃顿饭,痛痛快快地喝几杯。

楼梯上忽然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老魏飞步跨了上来,脸色有些阴沉。

老魏从内线得到消息,昨天,区委交通员小于被捕了,敌人以他妻子和孩子的生命相威胁……小于已经交代出今天区委会议的时间地点,形势已十分危急。今天来开会的除了老魏,还有九位同志,老魏只和其中的四位同志有联系,他启用紧急联系方式连夜通知了他们。其余五位,都是梅正山联系的人。

梅正山看了看怀表,已经快八点了,会议的集合时间是上午十点,逐一通知他们肯定是来不及了,他急得围着屋子直转圈。老魏说,目前办法只有一个,去镇外面的桥头上拦截,那是出入镇子的唯一通道。

梅正山带上驳壳枪,和老魏下了楼就往外走。刚出大门,两人同时退了回来。大门两边的胡同里,各站着四五个黑衣人,腰里都别着家伙。两人心知不妙,互相对望了一眼,又来到后门,发现后门的小巷子,也被黑衣人封锁了。

老魏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坏了,敌人早就盯上这里了,他们故意把我放进来的,现在出都出不去了!

梅正山压低声音,说,无妨,我们先不动,等到九点半时,我们就不断开枪,向同志们报警。

老魏点了点头,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两人上了二楼,沏上茶,刚喝了一杯;前院就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梅正山探头往楼下一看,七八个特务已经冲进了院子。老魏跑到后窗往外瞄了一眼,从后腰里拔出手枪,说,事情不妙,敌人从两面夹击,他们是想在集合时间之前解决我们。

梅正山问,那怎么办?

老魏说,打!要节约子弹,尽量拖延时间。

就听前院一个细嗓门喊,楼上的共党听着,你们被包围了,只要交出武器投降,保你们性命无忧,负隅反抗,只有死路一条!

梅正山隔窗打出一枪,喊话的特务应声栽倒!

刹那间,前院和后院枪声大作,子弹把墙板都击穿了,墙壁上呈现也一个个明亮的弹孔。老魏和梅正山各自躲在子弹打不到的死角,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枪声渐渐停了,楼梯处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魏冲梅正山使了个眼色,两人同时冲向楼梯口,两把短枪同时打响,特务们惨叫着滚下了楼梯。

过了一杯茶的工夫,敌人找来了梯子,从前窗、后窗和楼梯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两人只得不断开枪阻击……

他们阻击了一个多小时,子弹全打光了。梅正山看了看怀表,才九点,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倾洒在桌椅上,屏风上,茶几上,墙壁上,窗棂和地板上……

敌人知道他们没有子弹了,大叫着抓活的,从楼梯上慢慢逼上来。

梅正山将坛子朝楼梯口砸了过去!在敌人的惊叫声中,他从容地取出火柴,划着一根,扔在地上。一股蓝色的火焰腾起,随即四处蔓延,一股火苗顺着地板上的酒迹,飞快地飘向楼梯,敌人惨叫着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不一会儿,大火冲天而起!这场大火越烧越旺,干透的木楼在大火中噼啪作响,烟火直冲云霄,在镇子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直到傍晚,大火才渐渐熄灭。

(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第8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梅正山一大早就把木楼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方面写出了其内心的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第二段说“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因为“今天”木楼召开的例会上,将要研究表决梅正山加入组织的事,体现梅正山此时内心的激动、期待。
C.小说中的老魏是一个对敌斗争经验丰富、敢于牺牲自己的老革命者的形象;梅正山是一个虽没正式入党但一心向党、饱受磨难的新人形象。
D.小说行文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运用回忆穿插等手法,通过“准备会”“老魏来访”“开枪报警”和“"点燃烈酒”等情节完成故事叙述。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前后照应;梅正山爱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为了会后留同志们痛快地喝几杯,准备了足足20斤的情节,为下文泼酒燃烧木楼埋下了伏笔。
B.小说运用插叙,在叙述主体事件“白日焰火”中插叙了梅正山十年前的经历和小于被捕叛变之事,使得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人物形象亦真实可感。
C.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梅正山在家等候开会,发现敌人,开枪示警,焚烧木楼;暗线是老魏发现小于叛变,通知同志,来到木楼,在战火中牺牲。
D.“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取出火柴”等描写,语言干净利落;小说叙事善于把控叙事节奏和情绪,极具现场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8.小说以“白日焰火”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梅正山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材料二: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①赫斯:发怒的样子。②爰:语首助词,无义。③遏:止。④笃:厚。⑤祜:福。⑥武王是也:指武王灭纣。⑦文王是也:指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⑧运:转。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B.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C.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思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D.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思天之威/于时保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B.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里是小相的穿戴。
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诗,相传孔子编撰的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汉以后称《诗经》。
1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只有仁德者才能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
B.孟子认为以大国身份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安定。
C.孟子列举商汤、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D.孟子认为是否攻打燕国应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如果违背人民的意愿,就会使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2)夫抚剑疾视曰:“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1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项王庙壁

王象春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注】①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②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是山东定陶人。刘邦明知吕后狠辣,戚姬命运堪忧,却不做任何安排,只是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戚夫人“嘘唏流涕”他也不管。戚夫人母子后被吕后杀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说刘邦约法三章,如充沛的雨水下在秦川,深得民心。
B.第二句,概括项羽入关后,放火烧掉了秦阿房宫的历史事实。
C.第四、五两句,写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表现其不同的气度。
D.第七、八两句,分别写项羽和刘邦的宠姬,揭示她们都避免不了悲剧命运。
16.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和刘邦两个历史人物?请简要分析。
2022-03-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无为市安徽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