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吉林 高三 一模 2022-04-23 1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文学形式和当代文学的重要形态,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在国内广受喜爱,国际传播力也在增强。截至2020年,我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逾1亿,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穿透语言和文化的隔膜,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学,也是网络的文学,是带有“网络性”的、属于全体“网络人”的文学。中国网络文学能被海外读者顺畅接受并主动翻译,因为使用的是能为他们理解的“新语法”。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在“语法”上与全世界网络一脉相通,具体内容也有相当部分是全体“网络人”共享的知识。自孕育之日起,它就受到世界流行文艺的滋养和塑造。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大都受到欧美日韩的流行文艺影响,吸取了流行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综艺的养分。中国网络文学中最早流行的奇幻小说,就是从模仿《魔戒》等西方奇幻作品开始,并在借鉴《魔兽世界》等流行全球的电子游戏的过程中成长。

在10余年的消化发展和本土创新后,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反哺曾经滋养过自身的世界流行文艺。网络文学的“中国性”往往是藏在幕后,而非直接站在台前——例如,读者可以从修仙小说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和思考方式。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态是从文本翻译升级为模式传播。2017年5月,阅文集团上线海外平台起点国际,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新力量。2019年前后,起点国际以其在国内运行10余年的模式为基础,将中国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读者推荐系统和作家培养体系移植海外,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起点国际模式”,吸引了数十万海外读者成为原创作者。这一模式传播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只体现在生产机制,更深入到创作模式和写作风格方面。

虽然,中国网络文学的“走出去”目前虽已小有成绩,但仍需小心呵护。而维护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良好势头,重要的是让它自然生长,在补足短板的同时发扬它已有的长处。

要“补短板”,增强国际传播的社会效益。可以通过设立文学交流基金的方式,帮助部分因译介和传播问题而未能出海的优秀作品更好地进行国际传播,彰显网络文学的中国风格。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应当更加注意发挥海外原创作者的作用,邀请因网络文学而与中国结缘的作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培养文化交流的“网络使者”。

要“扬长处”,应当保持民间性和市场化。我们要让已经成为海外读者文学生活一部分的中国网络文学继续“从民间来,到民间去”,也要让市场始终在国际传播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能为更好地沟通世界与中国提供新渠道和新动能,并以文学之可爱展示一个可爱的中国。

(摘编自吉云飞《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枝叶长青”》,《人民日报》2022年1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势头迅猛,国际传播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为止,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多部。
B.中国网络文学兼具中国性和网络性的特点,所以它能够穿透语言和文化的隔膜,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C.要想维护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良好势头,让它自然生长很重要,既要补足它的短板,也要发扬它现有的长处。
D.中国网络文学在孕育与发展的过程中,消化吸收世界流行文艺的滋养,结合本土特色进行创新,现在开始反哺滋养过自己的世界流行文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释了中国网络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积极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措施。
B.本文善于运用事实论证增强说服力,如列举数字论证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力增强,举例子论证中国早期网络文学受世界流行文艺影响。
C.文章第五段作者用阅文集团打造出“起点国际模式”的成功案例,证明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方式已经从文本翻译升级为模式传播。
D.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从“补短板”“扬长处”两个方面,就如何维护我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良好势头提出了具体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欧美日韩的流行文艺对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产生重大影响,他们从流行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综艺中吸取养分创作了奇幻小说。
B.读者可以从修仙小说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和思考方式,这正是网络文学的“中国性”特征的体现。
C.在“补短板”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帮助未能出海的优秀作品进行国际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文化交流的“网络使者”。
D.我们要保持中国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和市场化,这样网络文学就能为更好地沟通世界与中国提供新渠道和新功能。
2022-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

与此同时,我国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建成国家公园试点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海域面积的4.1%。同时,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全面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改善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使种群得到休养生息。特别是加快实施湿地网络建设,湿地保护率超过50%64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我国不断加强执法监管,开展了“绿剑”“网剑”“清风”“昆仑”“国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

(摘编自《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光明日报》2021522日)

材料二:

2015年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第10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2020目标”,被称之为“爱知目标”。但遗憾的是,其中的多数目标并没有实现,不少国家口惠而实不至,做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涉及多部门管理,牵扯到多主体利益。我国为此专门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空间管控的总体布局;同时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种种创新举措,构建了系统的保护政策体系。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的背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助力。定期汇编《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国成为世界首个每年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建立了多个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监测网络或平台,积累了大量科学监测数据。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04期)

材料三:

202110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大主张,郑重宣布我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务实举措,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积极作为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主席还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万物各得其知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提醒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摘编自《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求是网》202111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植被类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高等植物群落和野生动物种群均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护。
B.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项举措,目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到1.18万处。
C.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需要经济、生态、国土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合作,构建系统的保护体系。
D.中国成为世界首个每年汇编《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对生物物种的科学统计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不断加强执法监管,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B.“联合国生物多样性2020目标”中的多数目标并没有实现,是因为不少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只有口头承诺,缺乏系统规划。
C.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生态理念对当前转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D.材料一和材料二属于新闻报道,侧重谈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采取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效;材料三属于新闻评论,侧重谈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义。
6.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2022-04-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节选)

孙犁

树枝开始摇动,霜雪大块地往下落。风来了,雾也渐渐稀薄。枪声响到河南岸,人们全掩藏到堤后面去了……

雾腾起,河流显出来,河两边水浅的地方,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流却更浑浊汹涌了。

他们渐渐看见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冲着这里跑来。战士们弯着身子飞跑,跑一阵就又转回身去伏在地上射击。他们分成了三组,显然是一组对付着一面的敌人。敌人也近了,敌人从三个方向包围上来,形成了一个弓背。这一小队,黑衣服的战士就是这个弓的弦,是这弦牵动着那个弓背,三面的敌人迅速地逼近他们。

“那穿黑衣裳的是我们八路军!夜里才过去的。”小菊兴奋又担心地,大声告诉她身边的人。

这一小队人马,在平原上且战且走。他们每个人单独作战,又连结成了一个整体,自己留神是为的保护别人。在平原上初冬清晨的霜雾里,他们找到每一个可以掩蔽自己的东西:小壕沟、地边树、坟头和碑座、大窑疙瘩和小树林。他们在那涂满霜雪的小麦地里滚过来了。

这自然是撤退,是突围。他们一个人抵挡着那么些个敌人。三面的敌人像一团旋转的黄蜂,他们飞上飞下,迫害着地面上的一条蜈蚣。蜈蚣受伤,并且颤抖了一下,但就是受伤的颤抖,也在观战人的心里形成了悲壮的感觉。

人们面前的土地是这样的平整和无边际。一小队人滚动在上面,就像一排灿烂的流星撞击在深夜的天空里,每一丝的光都在人们的心上划过了。

战争已经靠近河岸。子弹从观战人们的头顶上吱吱地飞过去。人们低下头来,感到一种绝望的悲哀。他们能渡过这条河吗?能过来可就平安了。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敌人一扑面子压过来,炮火落到河岸上,尘土和泥块,掩盖了那一小队人。

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在炮火里出来,身子像火一样热,心和肺全要爆炸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他们万分艰难地走到老金的家里。村北里也响起枪来,村里大乱了。母女两个强拉硬扯地给他们脱下冻在身上的衣服,小菊又忙着把家人过冬的棉衣服叫他们穿上,抱出他们的湿衣服去,埋在土里。

大娘含着两眼热泪说:“你们不能待着,还得走,敌人进村了!”她送他们到村西的小交通沟里,叫他们到李庄去。到那里再暖身子吃饭吧。她流着泪问:

“同志!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赵老金这一旁观者视角生动地描述了八路军战士与敌人交锋、撤退突围、渡河牺牲等战斗场面,激烈紧张,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B.小说通过小菊把家里的棉衣都拿出来给冻僵的战士、大娘含泪送别战士、赵老金救助打捞战士等情节,体现了百姓与八路军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C.小说中多次写到河,“河”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开头写河水结冰为后文战士殒身冰河做铺垫,也与结尾处赵老金在冰河里打捞英雄相照应。
D.小说后四段在刻画赵老金时,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心理的描写和环境的烘托来表现他内心的悲痛沉重,含蓄蕴藉却又感人至深。
8.小说中的八路军战士虽然不是主人公,但是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谈谈作者是如何成功地塑造这一群像的?
9.孙犁曾经说过“战时的英雄文学需要‘悲壮’‘而不是悲哀’”。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碑》这篇小说“悲壮”的特点。
2022-04-21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自将诸军发洛阳,以特进萧瑀为洛阳宫留守。乙卯,诏“朕发定州后,宜令皇太子监国。”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尉迟敬德上言:“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上不从,以敬德为左一马军总管,使从行。癸亥,上至邺,自为文祭魏太祖,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是月,李世勣军至幽州。

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丁亥,上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扰故也。”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上不许。

上将发,太子悲泣数日,上曰:“今留汝镇守,辅以俊贤,欲使天下识汝风采。夫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行此,悲泣何为。”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同掌机务,辅太子。长孙无忌、岑文本与吏部尚书杨师道从行。壬辰,车驾发定州,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命长孙无忌摄侍中,杨师道摄中书令。

夏四月戊戌朔,世勣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壬寅,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进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10.下列对文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
B.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
C.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
D.陛下亲征/辽东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心腹空虚/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夷/不足以勤万乘/愿遣偏师征之/指期可殄
11.下列对文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戌,为干支之一。干支历,是一种用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的古老历法,本文中出现的干支都是用来纪日的。
B.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或亲王留守京城,谓之“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多以地方长官兼任。
C.车驾,特指帝王所乘的马车,古人认为帝王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车驾”代指帝王。类似的称呼还有“乘舆”“冠盖”。
D.摄,代理官职。古代对于官职的授予、升降、调动、兼代等都有不同的说法,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假”“署”“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到达邺县时,亲自撰文祭奠魏太祖,对他做出了中肯的评价,认为他作为将领智慧有余,而作为帝王才干不足。
B.尉迟敬德担心皇帝和太子都不在京城,京城空虚会发生叛乱,所以进谏太宗不要亲自东征辽东,太宗没有采纳。
C.辽东本来就属于中原土地,当时除辽东之外,四方边境大都已经平定,太宗想乘着自己尚有精力,完成收复辽东的夙愿。
D.太宗东征前,对太子提出了要求,让他努力践行,并安排众多俊彥贤才辅佐太子,希望展现他的治国理政的才干。
13.把文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扰故也。
(2)夫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
2022-04-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