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陕西 高一 期中 2022-05-01 11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新节俭主义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既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也是青年人消费观念和价值的真实折射,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消费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能力,表现的是在满足一定物质需要之后的发展和享受需要。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新节俭主义为何在中国流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在一些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放松了精神文明建设,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甚至贪婪,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而这难以一一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俭的论述,勤俭节约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中国哲学中,曾有著名的天理人欲之辩,提出过无欲、寡欲、纵欲、养欲、节欲等学说。节制是一种美德,这可谓是新节俭主义的中国哲学基础。中国是礼仪之邦,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新节俭主义还受国外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简约生活是新节俭主义的内涵之一,在这点上极简主义与新节俭主义非常相似。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所追求的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与新节俭主义同向同行。环保主义作为一种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形态,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节选自贺才乐《新节俭主义为何在青年中流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节俭主义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折射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
B.新节俭主义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
C.新节俭主义之所以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时代选择,是因为人们在工作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
D.新节俭主义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其避免复杂、追求简单的生活理念,是现代社会最为推崇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立足现实,指出新节约主义在青年中流行,论述了新节约主义的消费理念和价值体现。
B.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新节约主义在中国流行的原因,运用并列结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列举儒、佛、道家等思想,论证了新节约主义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D.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着重论述了新节约主义在青年中流行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节约主义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与传统节约理念不同。
B.理想主义与新节约主义同向同行,因此只要我们做到极简主义,新节约主义就能实现。
C.儒家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有现实意义。
D.环保主义与新节约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一致,客观上促进了新节约主义的流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话说平儿陪着凤姐儿吃了饭,伏侍盥漱毕,方往探春处来,只见院中寂静,只有丫鬟婆子,诸内壶近人在窗外听候。平儿进入厅中,他姊妹姑嫂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又接说道:“咱们这个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起来,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的,派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便点头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道:“好主意。果然这么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园子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探春听了,便和李纨命人将园中所有婆子的名单要来,大家参度,大概定了几个人。又将他们一齐传来,李纨大概告诉与他们。众人听了,无不愿意。也有说:“那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这一个说:“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玩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我还可以交钱粮。”……

探春问宝钗:“如何?”宝钗笑答道:“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探春听了,点头称赞,便向册上指出几个来与他三人看。平儿忙去取笔砚来。他三人说道:“这一个老祝妈,是个妥当的,况他老头子和他儿子,代代都是管打扫竹子,如今竟把这所有的竹子交与他。这一个老田妈,本是种庄稼的,稻香村一带,凡有菜蔬稻稗之类,虽是玩意儿,不必认真大治大耕,也须得他去再细细按时加些植养,岂不更好?”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院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息之物!”李纨忙笑道:“蘅芜院里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二季的玫瑰花,共下多少花朵儿,还有一带篱笆上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花、藤花,这几色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好些钱。”

探春笑道:“原来如此。”又共斟酌出几人来,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笔圈出。探春与李纨明示诸人:某人管某处,“按四季,除家中定例用多少外,余者任凭你们采取了去取利,年终算账。”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心里有气,只说不出来;你们年终去归账,他还不捉弄你们等什么?再者,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每常的旧规,人所共知的。如今这园子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的手,每年归账,竟归到里头来才好。”宝钗笑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不过是园里的人动用。我替你们算出来了,有限的几宗事,不过是头油、胭脂、香、纸,每一位姑娘,几个丫头,都是有定例的;再者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不过这几样。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账房去领钱。你算算,就省下多少来?”平儿笑道:“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得下四百两银子。

众婆子听了每年终无故得钱,都喜欢起来。

(选自《红楼梦》第56回,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探春管理大观园,废除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实行承包责任制,把大观园分包给几个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
B.探春作为贵族小姐、封建主子,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发现大观园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意识到大观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难能可贵。
C.宝钗从实际出发,认为里头也不用归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提出“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的建议,让探春的改革更加完善。
D.探春使之以权,动之以利,用兴利除弊的改革使她的姊妹姑嫂、贾府的丫鬟婆子对她心生畏惧,使得日渐败落的贾府有了一丝好转的气息。
5.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春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作者曹雪芹浓墨重书的一个典型女性形象,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文中对宝钗、李纨、平儿的语言描写体现了贾府管理方面的不足,也说明探春的改革在贾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C.选文在探春安排妥当后,又详写年终算账的细节,从侧面烘托了探春的独特形象,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D.选文以探春改革为线索,呈现了探春为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所作的努力,表明她对贾府的危局颇有感触。
6.林语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他在英文版《红楼梦》的介绍文字里,一再强调他最喜欢《红楼梦》中的“探春”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析原因。
7.《红楼梦》是一曲女子命运的悲歌。贾探春发起的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观园改良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一语更是道破探春之悲。结合选文来看,探春“悲”在何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荀子《劝学》有删减)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D.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兼词,于此。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青,取之于蓝,而青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B.①假舟楫,非能水也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
C.①知明行无过矣                 ②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①用心一                           ②用心躁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11.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唯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唯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的重要。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2022-05-01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各题。

梅花落

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注】梅岭:在广东、江西交界处,因岭上广植梅,故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岭的梅花开了,遥远的天山被冰雪覆盖,环境苦寒,连梅花也没有开放。
B.颈联写梅花飞入舞袖,飞向妆台,既点明了抒情主体的身份,又引起了盼归的忧伤。
C.“春至不知来”中的“不知来”意蕴丰富,既指人不知春来,又指春来人不知归。
D.诗歌从思妇的角度批判了战争对人民和平安宁生活的破坏,所以是一首边塞闺怨诗。
14.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深秋时节,如果你乘船游长江三峡,行至夔州,见落叶飘零,会情不自禁地引用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感慨。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山寺高耸云霄,他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她弹奏琵琶时使用的不同指法,体现技艺的娴熟。
2022-04-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寒(xuān)       子(zhuó)       陷(yǎo)       或一轮(jiān)
B.倔(jiàng)       (kē)             (jiù)       赏鉴(jué)
C.片(tuò)        种(miù)            然(yǎn)       少不事(gēng)
D.牲(lǐ)          然(sǒng)            (què)       沸反天(yíng)
2022-04-2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