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银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六)语文试题
云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5-23 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世界,两个李白

裴 斐

李白主要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在抗议统治者压制和埋没人才的同时,还通过对宫廷腐败、政治黑暗以及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等的揭露和攻击,预示并真实地反映了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李白还有其他一些作品,并未涉及政治,而是歌咏游仙、隐逸、游山玩水等,于闲情逸致中时而流露出“奈何天地间,而作隐论客”(《送岑征君归鸣皋山》)的深沉痛苦,有时突然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调,有时又发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的低吟,便都说明他的高蹈忘机是一种假象,其实是他政治失意时排遗苦闷的一种方式(有时这也是他抬高从政身价的一种方式),同样可以从中看出怀才不遇的主题。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这在以《将进酒》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表现得最鲜明。李白歌咏的人生若梦,从主导方面说,并非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见解,相反它是由于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出的激愤之辞,同怀才不遇的抒情一样充满失望的痛苦和反抗的激情,表达出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然而,从李白诗歌中还能看出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李白。这个世界里的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均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如游侠、商人、歌妓、农民、农妇、船夫、工匠、酒叟、当垆女、采莲女等等,绝大多数属于下层社会。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

上层社会中的李白是“狂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叛逆性格;在大自然怀抱、日常生活以及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是普通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平民性格。两个李白相互映辉,相得益彰。正因为“狂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热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加同情他在上层社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选自《李白与月——兼论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借政治抒情诗和游仙、隐逸、游山玩水等题材诗表达怀才不遇的基本主题。
B.李白政治抒情诗反映了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表明他更是一个爱国诗人。
C.上层社会中的李白言行具有叛逆性格,比如高傲、放浪不羁、轻蔑神圣观念等。
D.上层社会中的李白谈政治、发牢骚,下层社会中的李白写日常生活,性情温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怀才不遇和人生若梦两个诗歌主题角度,论述了上层社会世界李白的性格。
B.文章列举李白诗中游侠、商人等下层社会形象,是为了论证他诗歌题材的丰富性。
C.使用“此外”“还有另一个”“然而”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内容清晰,过渡自然。
D.文章采用分总论证结构,先分别论证两个李白的不同,后论证两个李白的交融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诗人,李白主要是政治抒情诗人,然后才是赞美自然、歌咏友情的平民诗人。
B.李白把歌咏游仙、隐逸、游山玩水当作自己政治失意时用来排遗苦闷的一种方式。
C.李白人生若梦主题类诗歌并不虚无人生,相反因反映社会内容深刻而具有积极性。
D.两个李白相得益彰,因狂放而让人更喜其平民性格,因平易而让人怜其叛逆性格。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各朝各代编写《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相关历史性著作。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是我国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中医药行业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政策不断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摘编自(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预测报告》,中商情报网,2022年3月31日)

材料二:

多个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被纳入新冠诊疗指南。根据2021年4月发布的《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多个方剂或中成药被纳入。根据临床效果筛选出“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其中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对应的中成药在2021年按照中药新3.2类快速获批。

中医药在新冠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原因之一。2020年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2022年2月24日苏州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介绍,本次疫情中医药总体使用率99.7%。

(摘编自韩盟盟、叶寅(2022中医药行业研究报告》,未来智库,2022年3月30日)

材料三: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优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不仅多举措彰显中医药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更是首次将“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单列一节,通过建机制、建高地、推协作,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推出一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并引导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建设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普遍开展中医药服务,构建中西医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与支撑。高层次人才不足、基层人才短缺、结构分布不均街仍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十四五”时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及后备力量。《规划》不仅在医教协同、深入院校、教育改革中谋篇布局,更加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

(摘编自张伯礼《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人民日报》,2022年4月2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积累的一些用药知识,被各朝各代编写进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中。
B.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
C.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基本呈稳步发展态势,仅在2019年有所回落。
D.数据显示,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673亿元增至2021年的753亿元,预计2022年规模将逼近800亿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冠诊疗过程中,根据临床效果筛选出的“三方三药”,其中的“三方”对应的中成药在2021年按照中药新3.2类快速获批。
B.据各级发布会介绍,湖北疫情暴发时中医药使用率为90.6%,苏州疫情时则达到了99.7%,总有效率都超过了90%。
C.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优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首次单列一节强调要“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
D.“十四五”时期,中医药振兴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索质中医药人才,而现阶段,各种人才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
6.从材料看,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我国可以从哪些举措入手?请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云飞

空旷的山谷硝烟弥漫,不远处还不时地传来隆隆的枪炮声。一场恶战正在进行中……

突然,战场上传来了一阵铿锵有力的戏剧清唱:

“站立店中用目洒,不由得叔宝怒气发。明明认得他是响马,江湖路上我也曾会过他。骂一声贼子真胆大,杀人放火海走天涯。今日里相逢在潞洲天堂下,无有批票怎敢拿?眼前若有历城县,定要将他锁拿到公衙。板子打,夹棍夹,看他犯法不犯法。减头去尾要一要,倒叫二位耻笑咱……”

暮色中,红军某营指导员李焕然的一段京剧《秦琼卖马》似乎突然将空气都凝固了。他那高亢嘹亮、震耳欲聋的嗓音不时在山谷回响……

太阳偏西时,战场上的气氛还是那么紧张激烈。团长吩咐李焕然所在的阻击营负责掩护主力转移并做好殿后工作。这是一场恶战。李焕然和营长率领战士坚守了两个多小时。到太阳落山时,就只剩下18个人。一连连长郝扬、二连连长刘志勇先后牺牲。在一个不高的山坡上,战士们整修的战壕几乎被敌人的大炮和飞机炸平,临时搭建的营指挥所的棚顶被掀翻,只刹下四根用来支撑棚顶的光秃秃的树干。

可是,无论是参战人数、武器装备,还是作战地形,李焕然所在的阻击营都不占上风。这场阻击战就在两座大山之间的一块开阔的洼地里进行,处于劣势的阻击营誓死抵抗。一连连长郝扬位居战场的最前沿,他沉着地指挥,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不偏不倚地穿过了他的胸膛,可是,他还是坚持着将驳壳枪里的一梭子弹打光。阵地前沿倒下几个敌人,他们一个个发出声嘶力竭的号叫,那叫声撕裂心肺,凄惨至极。二连连长人高马大,作战勇猛。可是,毕竟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几次顽强的阻击之后,连长刘志勇身上还是连中数枪,战士们发现,战斗到最后一刻,他的肠子都流出来了,可他还是双手将枪紧紧地握在胸前,不肯轻易后退。那一刻,他也和郝扬一样,紧咬牙关,忍着剧痛,豆大的汗珠从脸上一粒粒滚落下来,嘴唇似乎在激烈抖动。

指导员李焕然常说:战场上,每个战士的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即便重伤了,甚至快死了,也要忍着绝不能哼出声来。这是军心稳定、斗志旺盛的先决条件,也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它可转化为毅力和勇气。正是在他的教导下,独立营才像一块钢铁,在一场场硬仗面前屡建战功。

双方僵持了三个多小时,夜暮即将降临时,没想到一颗炮弹落在指导员的身边。在夕阳的余晖中,在腾起的黑烟里,指导员像一只蝴蝶腾空而起。他那瘦瘦的、高高的身躯在空中盘旋着,最后重重地落在地上,淹没在尘埃里。营长和战士们赶紧起身,来不及抖落身上的尘土,一个个冲到他的跟前,将他扶起,发现他的一条大腿不翼而飞。

营指导员李焕然在战友的搀扶下终于站了起来。他显然知道刚才发生的一切,也感觉到肢体缺失的剧痛。他只得咬紧牙关,死死地忍着。

“赶紧把指导员背下山!”三连连长吩咐战友双手架着指导员的双臂准备撤离。指导员不停地摇着头。

“敌人又要进攻了!我们已经无路可撤!”营长手握驳壳枪,“你们照顾好指导员,我们再次组织抵抗,到天完全黑下来,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营长一席话,让指导员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三连连长的搀扶下,指导员背靠着一棵大树,定定地站立着,他用手指着挂在树权上的一个军用水壶:“水,我要喝口水。”连长顺势将水壶取下来,摇了摇,所剩不多。指导员一口气将它喝了:“营长,我好想吼上一嗓子。”

这时,指导员一脸的微笑。镇静了片刻之后,他清了清嗓子唱起了那一段脍炙人口的京剧。包括营长、连长在内,大家都一脸的惊诧。

营长曾对我们说过:指导员老家在河北,家里特穷,可他却偏偏喜欢看京剧,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独自一人跟着一个地方戏班演戏。师傅见他块头大,个头高,嗓音好,就叫他唱大戏,当主角。他悟性高,扮相好,尤其是有精气神,有善恶观,一些有气节、有大义的戏演得有棱有角、活灵活性。

可是,那年代,即便有灵气也弄不出名堂。在表叔董振堂的影响下,李焕然毅然参加国民党军队。转战江西“剿匪”后,他与表叔一起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可之前,大家几乎都没有听到指导员唱过戏。这一刻,整个夜空似乎都弥浸着他高亢的嗓门。营长他们听了都情不自禁地落泪。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敌人计划好的最后一次进攻在这之后突然莫名其妙地取消了。

就这样,那个没有月亮的夜晚终于来临了,突击营的任务也完成了。在兄弟部队的帮助下,营长和指导员还有三连连长他们都顺利转移,踏上了万里长征之路。

多年后,李焕然回想当时的情形时,大家都说那真的是一曲绝唱。

(选自《金山》2022年3期,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倒叙手法,写李焕然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清唱京剧《秦琼卖马》,引出下文情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追叙李焕然战场上战士言行重要性的话语,是对二位连长拼死杀敌原因的补充,也是对后文李焕然负伤唱戏原因的铺垫。
C.小说通过对李焕然外貌、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塑造了一位红军基层指挥员的形象,揭示了我军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主题。
D.小说虽没有正面描写李焕然唱戏的情景,但善于通过空气似乎凝固、战友落泪、敌人停止进攻等烘托,突出了唱戏的艺术效果。
8.从负伤到唱戏,李焕然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9.小说末尾说“大家都说那真的是一曲绝唱”,李焕然为什么能将《秦琼卖马》唱成一曲绝唱?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一月,吐蕃、云南日益相猜,每云南兵至境上,吐蕃辄亦发兵,声言相应,实为之备。辛酉韦皋复遗云南王书欲与共击吐蕃驱之云岭之外悉平吐蕃城堡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置戍相保永同一家。

九年夏五月,云南王异牟寻遣使者三辈,一出戎州,一出黔州,一出安南,各赍生金、丹砂诣韦皋,金以示坚,丹砂以示赤心,三分皋所与书为信,皆达成都。异牟寻上表请弃吐蕃归唐,并遗皋帛书,自称“唐故云南王孙吐蕃赞普义弟日东王”。皋遣其使者诣长安,并上表贺。上赐异牟寻诏书,令皋遣使慰抚之。冬十月甲子,韦皋遣其节度巡官崔佐时赍诏书诣云南,并自为帛书答之。

十年春正月,崔佐时至云南所都羊苴咩城,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在其国。云南王异牟寻尚不欲吐蕃知之,令佐时衣牂牁服而入。佐时不可,曰:“我大唐使者,岂得衣小夷之服!”异牟寻不得已,夜迎之。佐时大宣诏书,异牟寻恐惧,顾左右失色,业已归唐,乃歔欷流涕,俯伏受诏。郑回【注】密见佐时教之,故佐时尽得其情,因劝异牟寻悉斩吐蕃使者,去吐蕃所立之号,献其金印,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仍刻金契以献。异牟寻帅其子寻梦凑等与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

夏六月,云南王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栋献地图、土贡及吐蕃所给金印,请复号南诏。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银窠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滋至其国,异牟寻北面跪受册印,稽首再拜,因与使者宴,出玄宗所踢银平脱马头盘二以示滋。滋曰:“南诏当深思祖考,子子孙孙尽忠于唐。”异牟寻拜曰:“敢不谨承使者之命。”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有删减)


【注】郑回:南诏国宰相,力劝南诏国王异牟寻叛吐蕃归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辛酉/韦皋复遗云南王书/欲与共击吐蕃/驱之云岭之外/悉平吐蕃城堡/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置戍相保/永同一家
B.辛酉/韦皋复遗云南王书/欲与共击吐蕃/驱之云岭之外/悉平吐蕃城堡/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置戍相保/永同一家/
C.辛酉/韦皋复遗云南王书/欲与共击/吐蕃驱之云岭之外/悉平吐蕃城堡/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置戍相保/永同一家/
D.辛酉/韦皋复遗云南王书/欲与共击/吐蕃驱之云岭之外/悉平吐蕃城堡/独与云南筑大城/于境上置戍相保/永同一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都,以周太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得名,武侯祠、杜甫草堂在此。
B.金印,旧时帝王或帝王赐予高级官员的金质印玺,文中指吐蕃赐予属国南诏的印玺。
C.稽首,古代跪拜礼,与佛教叩头动作一样,左手按右手上,拱手于地,头缓缓至地。
D.祖考,祖考指祖先,也指已故的祖父或父辈;祖妣指男女的祖先,也指已故的祖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和云南之间互相猜忌,有云南兵来边界时,吐蕃就发兵做出防范,还假称是呼应对方,这为唐让南诏归附提供了机会。
B.云南王先后派出三批使者从不同地方来到成都,使者各自携带着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韦皋将其使者送至长安,得到朝廷答复。
C.大唐便者崔佐时来到云南,云南王在夜间迎接他,答应了崔佐时杀死吐蕃使者,恢复南诏旧名等要求,还刻成金契献上。
D.大唐派出的册南诏使带着刻有“贞元册南诏印”的金印来到南诏,南诏王接受册封,并表示接受册封使世代忠于唐的嘱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韦皋遣其节度巡官崔佐时赍诏书诣云南,并自为帛书答之。
(2)佐时不可,曰:“我大唐使者,岂得衣小夷之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