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三模 2022-05-25 1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是通过对他思维和情感,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B.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出来的。
C.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作者将她们复杂的性格进行全面对照,从而将其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D.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
B.本文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
C.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
D.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上,文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至少几十人。
B.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C.《红楼梦》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
D.《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鲜活的形象,真切动人。
2022-05-2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旅游是民众休闲、娱乐、放松、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的日常活动。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效应凸显,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特殊一类,有其独特的一面。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并非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攻坚克难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所利用的,是记录着中国人民站起来艰辛历程的革命文物。

这些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宣传好、弘扬好这些精神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红色旅游不能只是娱乐、休闲、放松,不能只是猎奇般地长点见闻,更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红色旅游首先必须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任何红色旅游,如果没有寓教于游,没有在旅游中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贯彻红色教育,那就是把红色二字当幌子,是不合格的红色旅游,是走偏了的旅游发展。对红色旅游来说,只能以精神感染人,以教育感化人,只有让游客在红色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教益,红色旅游才不失其意义。

(摘编自肖罗《红色旅游,寓教于游》)

材料二: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基于此,江西把准方向,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把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使游客们在旅游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为了让井冈山的红色历史和秀美风光更加深入人心,井冈山市推出了以“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培训。这种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形式,将历史事件、红军战争、红军生活情景有机融入,让游客在红色培训中学习党史、熏陶理想、锤炼品格。目前,井冈山有培训机构20多家,参加红色培训人数突破百万人次。

为告别一栋房子、一根棍子、一个话筒子的红色旅游资源传统展示模式,使红色旅游生动活泼起来,瑞金市先后推出十送红军等19个与游客互动的情景剧表演。游客穿红军装,扮演成各种革命角色,经历红色革命情景,从而让历史活跃起来,让文化深入人心。游客们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看到了中央苏区轰轰烈烈的红色盛况。

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江西的红色旅游景点瞻仰、寻访,体会的是传承,留下的是思索。

(摘编自胡晓军、马荣瑞《红色旅游助推老区脱贫攻坚》)

材料三:

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的红色旅游游客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游客平均年龄为35岁;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到访红色旅游胜地成最新趋势。这既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也使红色旅游面临重大挑战。

今年9月上海旅游节举办期间,上海开发红色一公里深度旅游体验,将一大会址纪念馆及周边的石库门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受欢迎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不仅能体验红色之旅,也能感受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此外,上海还推出精彩上海体验之旅·红色旅游国际家庭推广日旅游产品,来自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1组家庭成为首发成员,他们共同参观游览了上海之巅、摩西会堂旧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及黄浦江。通过对红色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打造精品,塑造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这样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

湖南湘潭则推出了红色旅游与传统教育结合的旅游产品。湘潭建设了韶山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为来景区参观的各地游客和在东山学习的4000多名高中学生服务。游客参观完景区之后,可以到书屋博览群书,在享受完景区视觉大餐后品尝精神食粮。参观游客表示,这里有在新华书店和其他科普图书馆读不到的书籍,经常有游客因读书而误了回程的公交车。如今,湘潭红色旅游书屋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成了景区的一道新风景。

(摘编自尹婕《凝聚民心强中华,红色旅游走进新时代》)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2021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最多的年份是2019年,超过60亿人次;而国内游客人次最少的年份是2020年,不到30亿人次。
B.从我国国内游客增长率来看,2017年~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而2021年又有所上升,和2017年相同。
C.其他旅游都要依托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则是红色文化,它属于旅游中的特殊一类,具有不同的特点。
D.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注重对游客的红色教育,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020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创近几年最低点,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下降。
B.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游客如果只是追求娱乐、休闲、放松,甚至追求猎奇般地长点见闻,那就偏离了红色旅游寓教于游的目的。
C.井冈山、瑞金都非常重视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而是为了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景点时受到深刻的教育。
D.如今红色旅游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游览红色景点已成主流,这使发展红色旅游面临新的挑战。
6.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提出合理的措施。
2022-05-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令箭荷花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不感兴趣。那一盆多少钱?老头抬起下巴朝花车上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姑娘说:大爷,那是令箭荷花。”“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60来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老头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

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都已经奔向小康了。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姑娘止住笑说。“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老头坚定地说。“40,少一分钱也不卖。姑娘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

一个穿着皮尔卡丹衣服的年轻人忽然挤上来说:他不要,我要。我给你40。”老头一看就有些急:有个先来后到吧?这花我看中了!

你可拿钱呀!看你这穷样!回家吃‘人参’吧!

一片笑声,老头的脸腾地红了:这花我今天非买不可了!老头用双手紧紧护着那盆令箭荷花。皮尔卡丹一看老头这样,他忽然凑近老头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什么。老头立刻冷着脸说:不行不行,明天也是孩他妈的生日,她最爱花了!

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

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送花给你领导,他就能吃它喝它?

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皮尔卡丹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你是哪个村的?村支书是谁?

老头一愣,嗔怒道:少来这一套!唬谁呢?

皮尔卡丹冷冷一笑,说: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给你40块钱,我买了!说着,把四张崭新的钞票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冷冷地看着他。然后又看一看蹲在地上双手护花的老头。她突然用亲切而果断的语气对老头说:"大爷,就依你,35块,给你了。

皮尔卡丹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你你……

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你还打听谁?问吧!

人们被她这爽直的话给逗笑了,看着她笑微微地站在花丛中,恍若她就是挺秀盛开的令箭荷花。

(根据贾大山的微型小说《花市》,有修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花市的描写精雕细刻,具有浓浓的诗意,它暗示了社会生活的美好变化,为下文写很多人来看花买花做铺垫。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例如“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中的“横眉”就体现了买花老头受到周围人的讥笑后生气又决心买花的心情。
C.小说对买花老头的外貌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他的身份、职业和性格特征,又与他爱花买花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D.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运用反衬手法,用“皮尔卡丹”来衬托文章中买花老人和卖花姑娘的形象。
8.小说中“皮尔卡丹”这一形象有何特点?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9.小说结尾处“卖花姑娘最后以35元钱的价格将令箭荷花卖给了老头儿”这一情节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试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
2022-05-09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冑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

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为民。

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恂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马,给马喝水。这里指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意即渡江南下进行征伐之事。
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
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除、谪、左迁、开缺之意均与此同。
D.氐,即氐族,我国历史上的农耕少数民族,其最先活动范围在四川西北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虽然认为魏军离得很远,但还是主动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却没有攻打广陵。
B.齐地人对于魏军入侵十分仇视,就将喂牛马的豆子蒸熟让在齐地的魏国使节卢昶吃,卢昶十分恐惧,就吃了,吃的是汗泪交流。
C.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庾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
(2)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
2022-05-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