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158835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旅游是民众休闲、娱乐、放松、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的日常活动。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效应凸显,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特殊一类,有其独特的一面。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并非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攻坚克难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所利用的,是记录着中国人民站起来艰辛历程的革命文物。

这些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宣传好、弘扬好这些精神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红色旅游不能只是娱乐、休闲、放松,不能只是猎奇般地长点见闻,更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红色旅游首先必须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任何红色旅游,如果没有寓教于游,没有在旅游中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贯彻红色教育,那就是把红色二字当幌子,是不合格的红色旅游,是走偏了的旅游发展。对红色旅游来说,只能以精神感染人,以教育感化人,只有让游客在红色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教益,红色旅游才不失其意义。

(摘编自肖罗《红色旅游,寓教于游》)

材料二: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基于此,江西把准方向,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把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使游客们在旅游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为了让井冈山的红色历史和秀美风光更加深入人心,井冈山市推出了以“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培训。这种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形式,将历史事件、红军战争、红军生活情景有机融入,让游客在红色培训中学习党史、熏陶理想、锤炼品格。目前,井冈山有培训机构20多家,参加红色培训人数突破百万人次。

为告别一栋房子、一根棍子、一个话筒子的红色旅游资源传统展示模式,使红色旅游生动活泼起来,瑞金市先后推出十送红军等19个与游客互动的情景剧表演。游客穿红军装,扮演成各种革命角色,经历红色革命情景,从而让历史活跃起来,让文化深入人心。游客们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看到了中央苏区轰轰烈烈的红色盛况。

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江西的红色旅游景点瞻仰、寻访,体会的是传承,留下的是思索。

(摘编自胡晓军、马荣瑞《红色旅游助推老区脱贫攻坚》)

材料三:

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的红色旅游游客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游客平均年龄为35岁;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到访红色旅游胜地成最新趋势。这既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也使红色旅游面临重大挑战。

今年9月上海旅游节举办期间,上海开发红色一公里深度旅游体验,将一大会址纪念馆及周边的石库门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受欢迎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不仅能体验红色之旅,也能感受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此外,上海还推出精彩上海体验之旅·红色旅游国际家庭推广日旅游产品,来自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1组家庭成为首发成员,他们共同参观游览了上海之巅、摩西会堂旧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及黄浦江。通过对红色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打造精品,塑造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这样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

湖南湘潭则推出了红色旅游与传统教育结合的旅游产品。湘潭建设了韶山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为来景区参观的各地游客和在东山学习的4000多名高中学生服务。游客参观完景区之后,可以到书屋博览群书,在享受完景区视觉大餐后品尝精神食粮。参观游客表示,这里有在新华书店和其他科普图书馆读不到的书籍,经常有游客因读书而误了回程的公交车。如今,湘潭红色旅游书屋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成了景区的一道新风景。

(摘编自尹婕《凝聚民心强中华,红色旅游走进新时代》)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2021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最多的年份是2019年,超过60亿人次;而国内游客人次最少的年份是2020年,不到30亿人次。
B.从我国国内游客增长率来看,2017年~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而2021年又有所上升,和2017年相同。
C.其他旅游都要依托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则是红色文化,它属于旅游中的特殊一类,具有不同的特点。
D.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注重对游客的红色教育,来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020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创近几年最低点,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下降。
B.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游客如果只是追求娱乐、休闲、放松,甚至追求猎奇般地长点见闻,那就偏离了红色旅游寓教于游的目的。
C.井冈山、瑞金都非常重视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而是为了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景点时受到深刻的教育。
D.如今红色旅游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游览红色景点已成主流,这使发展红色旅游面临新的挑战。
3.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提出合理的措施。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

《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角度,别开生面地反向讲述西游世界中无名小妖的故事,用新世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带给观众惊喜。《鹅鹅鹅》改编自古典志怪小说《鹅笼书生》,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强化观众的情绪体验;从中继承的“引而不发”的朦胧情感,也留给观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想象空间。

第三部《林林》的灵感源于大兴安岭深处原始森林的三维动画,通过苍莽白雪、清幽河谷、写意森林等“林海雪原”的肃飒意象营造水墨意境,对CG技术运用与传统绘画审美的平衡度把握,贯穿创作始终,故事背后是对成长所经历的阵痛的隐喻与表达。

二维动画《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勾勒出中国乡土变迁图景。剪纸定格动画《小满》展现极致中国风格,记录儿童成长故事,将传统文化的符号意象与工匠精神互为表里,从构思、美术、镜头细节,再到配乐,都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偶定格动画《玉兔》,脱胎于古代神话故事,上演了未来世界一场月球上的绝地逃生。三渲二动画《小卖部》讲述胡同大爷因为一张神秘奖券,进入了神秘的世界,民俗文化与绮丽的异次元碰撞出赛博朋克的火花。《飞鸟与鱼》以如诗如诉的东方浪漫,探讨爱与生命这一人类永恒的命题。

在创作过程中,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将不同主旨的动画融通古今,监制团队在分镜、编审、宣推等方面与制作团队紧密协作,为内容创作方向与细节处理提供创新视角与叙事建议,结合对互联网表达的丰富经验与理解,在宣推与排播等维度助力作品给观众更美好的呈现。《中国奇谭》无论在生命关怀还是哲学思考,无论在乡愁书写还是童年叙事,都以青春态、年轻化的审美视角,完成了对传统文化重要母题的深层解读,全面展现了中国动画赓续历史而不失创新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摘编自新华财经《<中国奇谭>开年热播,国创动画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一个很贴合中国式审美的故事。

《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取材于《西游记》。但它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具体的章节,既因为中国观众对《西游记》实在太熟悉,也因为它的主角根本不是有名有姓的主角。它的主角,就是英文片名说的Nobody(小人物),亦即在故事结尾,不惜豁出性命也要向唐僧师徒四人通风报信的小猪妖。

在浪浪山的妖怪集团里,小猪妖是最底层的角色。为实现集团大王吃唐僧肉的终极目的,被中层领导熊教头使唤得团团转,因为集团大王许诺了:“有功的小妖,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汤。”就在小猪妖努力工作,以求“喝一勺唐僧肉汤”的过程里,观众领略到当代打工人的各种心酸——社会层级越来越严苛,个人努力得不到认可;领导仗着身份瞎指挥,员工提意见就会被穿小鞋;更残酷的是,小猪妖眼里威风凛凛的大王、以及集团最高机密般的陷阱,和他兢兢业业为之努力的奋斗,在孙悟空面前,原来就是弱鸡般的存在。

《小妖怪的夏天》借着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勾勒了一个当代打工人的处境。它在故事外形上是中国传统审美的,但内核却极其现代化。

相较而言,第三集《林林》无论在外形还是内核上,都跳脱在中国式审美之外。尽管它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无法打破隔阂的无奈这一深刻主题,但是从这个隐喻本身,到它的画风设定,更多是西方式的狼人的设定。人与狼截然对立的划分,以及人与人因为隔阂发生冲突的惨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套路里,都比较少见。

不过一次争议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后边还有5个故事。比如剪纸动画《小满》,同样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色。

(摘编自后浪电影《3集飙到9.5,这部国产黑马,凭啥霸榜热搜!?》)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增强国际话语权有信心和底气。话语是一定观念、理论、文化等的表达,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叙事体系包含多个层面,如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技巧、叙事逻辑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精彩的叙事文本,对应着现实中的好故事;二是叙事逻辑,就是故事背后的“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要深刻阐明中国故事蕴含的中国道理。

(摘编自人民网《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新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鹅鹅》这部作品不仅内容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情感特征也可从中找到源头。
B.《小满》以剪纸与定格动画为形式依托,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
C.《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和《小卖部》两部作品都散发出民俗文化的气息。
D.《中国奇谭》霸榜热搜的一个原因是制作团队能够对中国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林林》的灵感来自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画面营造了中国式水墨意境。
B.材料二认为《林林》从镜头细节、技术运用,到故事隐喻和主题等都不符合当下国人审美。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林林》表达了对成长阵痛的无奈和对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期待。
D.对《林林》的画风设定是否是“中国式”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不同判断,两者观点相反。
3.有人认为《中国奇谭》是各年龄段观众都喜爱的“全龄化”动画,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2023-10-26更新 | 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

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

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多数文论者基本的工作方式。而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

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

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

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旦深度置对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

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

(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

材料二:

2020年6月,B站隆重上线四大名著,无数年轻观众都是奔着弹幕,或是弹幕与四大名著的化学反应去的。但对于年纪更长,文化取向也更为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宛若妖雾遮天蔽日,毫无理性可言。

表面看,这是代际差异。但实际上,弹幕的两极评价,昭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机制与主体状态,彰显了当下信息读写的双轨制。厌恶者所代表的,乃是印刷文明培育的读写习惯,推崇经典,讲究逻辑与秩序;喜爱者所代表的是互联网文化中跨媒介、多感官、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感。

弹幕空间中,正确、完整、规范、和谐都变得无足轻重,代之而起的,是无政府主义式的搅和。原属不同范畴的信息被一锅乱炖,不同类型的语言形式被杂糅拼贴,如同重回蒙昧时代。经过理性文明的长期洗礼后,短暂地蒙昧一下,自编自导人问喜剧,反而成为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一种人生选择。

另外,与当代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计算相比,这一场场文字游戏是如此地毫无功利以共同兴趣为纽带,网友们互称兄弟,在蓦然而至的弹幕中寻获同好知音。居然与我想得一样,这样会心一击的感受,令孤独的当代人倍感满足。

不同于社会场所中被反复思量过的表达,凭借直觉敲下的弹幕,出于真心、近乎自白,乃是电子时空里的我手写我口。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弹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直抒胸臆,依赖口语词,形成众声喧哗的交谈氛围。唯有无限趋近言文一致,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才能跃然而出,袒露人前。或者更准确地说,弹幕的终点并非呈现完整的自我形象,而是要探入有趣的灵魂的某个侧面。

弹幕的游戏性与趣味性,真的可以带来更美好的人生状态吗?

首先必须承认,弹幕文字游戏的创造门槛与理解成本都极低。鉴于运动速度飞快,且面向最广大的受众,所以必须令人秒懂。秒懂的前提,是对庸常的臣服,这不仅是指对于媒体流行语的追随,更指向一种自诩快乐的末人心态。自嘲或嘲讽,均跳不出金箍棒画下的安全圆,保持在尚不触及本质的限度内。

与口头表演一样,弹幕业已创造出了许多套话与流行语。比如,2019年B站的年度弹幕是“awsl”(即啊我死了)。这是一句再直白不过的赞美语,形容视频内容令自己无比折服。

这种缩略语以极其经济的拼音缩写,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召唤出固定的、集体性的反应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的失焦。格套无可厚非,但其中令人上瘾的传染力,以及凌驾于差异性表达之上的霸权地位,恐怕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带给人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也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与立场。在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我们虽不必重弹娱乐至死的老调,但在开放态度之外,更需警惕潜伏着的负面因子:弹幕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而平台迎合(甚至监控、计算)用户需求来生产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快乐的闭环。这一闭环将带来人的再生产:它召唤快速、固定、永不停歇的人类反应模式,从每一个神经元做起,在每一次欢笑中起步。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1.请结合材料一,给“弹幕”下一个定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对原著进行整体观照,讲究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解读细致,阐释深刻。
B.针对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能够即时即兴地进行点评,制造此时此刻兼此地彼此交互的狂欢气氛,迅速联结虚拟空间,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
C.B站上线四大名著后,年轻观众和老年观众的反应截然不同,年轻观众特别热衷,而年老的观众特别排斥,认为弹幕污染了剧作,庸俗了原著。
D.材料一拿弹幕和传统文艺批评对比,分析二者的长处和弊端,材料二对热衷弹幕者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同时也理性地审视了弹幕的负面因子。
3.材料二说,弹幕不必呈现“完整的自我”,要“探入有趣的灵魂”。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慷慨陈词,张飞冒出一句“俺也一样”。弹幕:“没文化真可怕。”
B.《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最近读什么书?”黛玉答:“只刚读了《四书》。”弹幕:“还读了《名校模拟精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没有受邀参加蟠桃会,于是在园子里肆无忌惮地大吃一通。弹幕:“我是桃饱会员。”
D.《水浒传》中,孙二娘、张青在十字坡开店,武松与两名公差推门而入。弹幕:“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4.读了上述两则材料,某学生不禁感叹:“弹幕环境中,不假思索直击键盘,才能够袒露一个本真的自我。可见,电子时代的写作要想表达真我,就要避免反复思量,字斟句酌。”你是否同意幕这一观点?请结合选文对上述观点加以肯定或驳斥。
5.面对弹幕,我们应警惕它的哪些负面影响?请依据两则材料简要作答。
2021-06-20更新 | 1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近有一位留学西洋多年而回国不久的朋友对我说:他刚从外洋回到上海的时候,在马路上走,简直不敢抬头,因为看见一般孱弱已极、毫无生气的中国男女,不禁发生恐惧和惭愧的感觉。这位朋友的话,并不是随便邪说,任何人刚从外国返到中国国境,怕都不免有同样的印象。这虽是就普通的中国人观察,但是学校里的学生也好不了许多。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这句话无论何人都是承认的,所以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现今欲求增进中国学生的体力,惟有提倡运动一法。中国废科举、办学校,虽已历时二十余年之久,对于体育一项的设备,太不注意。甚至一个学校连操场、球场都没有,至于健身房、游泳池等关于体育上的设备,更说不上了。运动机会既因无用武地而减少,所以往往有聪慧勤学的学生,只因体力衰弱的缘故,纵使不患肺病、神经衰弱病及其他痼症而青年夭折,也要受精力不强、活动力减少的影响,不能出其所学贡献于社会,前途希望和幸福就从此断送,这是何等可悲痛的事!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这样病夫式或准病夫式的学生,焉能担得起异日社会国家的重责!又焉能与外国赳赳武夫的学生争长比短!就拿本年日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而论,我国运动员的成绩比起日本来,几乎处处落人之后。较可取巧的足球,日本学生已成我劲敌。至于最费体力的田径赛,则完全没有我国学生的地位,这又是何等可羞耻的事!体力的增进,并非一蹴而成。试观东、西洋学生,自小学以至大学,无一日不在锻炼陶冶之中,所以他们的青年,无不嗜好运动,兴趣盎然。一闻赛球,群起而趋。这种习惯的养成,良非易事。而健全国民的基础。乃以确立。这种情形,在初入其国的,尝误认为一种狂癖,观察稍久,方知其影响国本之大。这是我们所应憬然猛省的。

外人以我国度庞大而不自振作,特赠以睡狮的怪号。青年们!醒来吧!赶快回复你的狮子样的体力!好与世界健儿,一较好身手;并且以健全的体力,去运用思想,创造事业!

(摘编自蔡元培《怎样才配称作现代学生》)

材料二:

生命是有机的,身与心虽可分别却不可割裂;没有身就没有心,身体不健全,心灵就不会健全。这道理可以分几点来说。

第一,身体不健全。聪明智慧不能发展最高度的效能。我们中国民族的聪明智慧并不让西方人,但是在学问事业方面的造就,我们常常赶不上他们。原因固然很多,身体羸弱是最重要的一种。普通欧美人士说:生命从四十岁开始。他们到了五六十岁时,还是血气方刚,还有二三十年可以在学问事业方面努力。但是普通中国人到了四十岁以后,精力就逐渐衰惫,在西方人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我们已宣告体力的破产,做告老退休的打算。在普通西方人,头三四十年只是训练和准备的时期,后三四十年才可以谈到成就与收获;在我们中国人,刚过了训练和准备的时期,可用的精力就已耗竭,犹如果子未成熟就萎落,如何能谈到成就与收获呢?

其次,身体羸弱可以影响到性情和人生观。我常分析自己,每逢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气时,身体方面总有些毛病,如头痛牙痛胃痛之类;每逢心境颓唐,悲观厌世时,大半精疲力竭,所能供给的精力不够应付事物的要求,这在生病或失眠时最易发生。在睡了一夜好觉之后,清晨爬起来,觉得自己生气蓬勃,心里就特别畅快,对人也就特别和善。我仔细观察我所常接触的人,发现体格与心境的密切关系是很普遍的。我没有看见一个真正康健的人不和善,处世不乐观;也没有看见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在身体方面没有丝毫缺陷。我们中国青年中许多人都悲观厌世,暮气沉沉,我敢说这大半是身体不健康的结果。

第三,德行的亏缺大半也可归原到身体的羸弱。西谚说:健全精神宿于健全身体。这句话的意味实在深长。我常分析中国社会的病根,觉得它可以归原到一个字——懒。懒,所以萎靡因循,遇应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做;懒,所以马虎苟且,遇不应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决定不做:懒,于是对一切事情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遇事偷安取巧,逐渐走到人格的堕落。懒的原因在哪里呢?懒就是物理学上的惰性,由于动力的缺乏,换言之,由于体力的虚弱。比如机器要产生动力,必须开足马达,要开足马达,必须电力强大。身体好比马达,生活力就是电力,而努力所需要的坚强意志就是动力,生活力不旺——这就是说,体力薄弱——身体那一个马达就开不动,努力所需要的动力就无从产生。所以精神的破产毕竟起于身体的破产。

生命是一种无底止的奋斗。一个士兵作战,一个学者研究学问,或是一个普通公民勇于尽自己的职责,都需要一番斗争的精神,一股蓬勃的生活力。我们多数民众所最缺乏的就是这份都所必需的生活力,尤其在这抗建时代,我们必须彻底认识这种缺乏的严重性,极力来弥补它。我们慢些谈学问,慢些谈道德,慢些谈任何事功,第一件要事先把身体这个机器弄得坚强结实。

(摘编自朱光潜《谈体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废科举、办新学的二十余年里,太不注意体育设备,甚至一个学校连操场、球场都没有,以致学生没有运动机会。
B.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良非易事。东、西洋青年爱好体育运动,一闻赛球,群起而趋,曾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狂癖。
C.中国民族聪明智慧,但在学问事业方面的造就常常比不上西方人,究其原因,身体羸弱是最重要的一种。
D.体格与心境关系密切。身体康健的人应是和善乐观、生气蓬勃的;悲观厌世、暮气沉沉的人,多数是身体不健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人刚从外国返到中国国境,看到孱弱已极、毫无生气的中国国民,都会感到恐惧和惭愧。
B.蔡元培呼吁青年注重体育锻炼,保持“狮子样的体力”,旨在让青年与世界健儿一较好身手。
C.生命是身与心的有机统一,身体与心灵虽可分别却不可分割,修养也应同时顾及到这两方面。
D.朱光潜极力倡导发展体育,他把身体健全强实看成第一要事,把学问、道德、事功看作次要之事。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蔡元培“现代学生应有狮子样的体力”观点的一项是(     
A.发展体育竞技,勇闯国际赛场。B.警惕人格堕落,呼唤精神觉醒。
C.重视田径运动,增强学生体力。D.先有健全身体,方有健全事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已经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还在一线救治病人,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他说:“体育锻炼对我的健康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话的理解。
2023-09-14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