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三毕业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天津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6-06 2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炒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_________,带给观众_________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_________,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_________,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美轮美奂
B.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
C.拍手称快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熠熠生辉
D.叹为观止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美轮美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尊居上位,官底卑处下位。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因此皇帝聚会群臣,皇帝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A.坐东面西B.坐西面东C.坐南面北D.坐北面南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津独特的工业发展史,使得天津不少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老工业建筑仍被保留下来,这些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建筑成为珍贵的时代印记。

天津在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时考虑尽可能保存工业遗产的本体,通过艺术手段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工业建筑的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为主要保护对象,如天津红桥意库创意产业园对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加层和立面改造。保留老工业建筑厂区内有代表性的建筑单体,并对建筑组团进行功能置换,根据实际情况只保留局部建筑,其他迁移重建,对工业遗产内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以特殊树种作为景观节点进行设计。改造时工业遗产内的古树名木也可增强改造后的园区内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开放的空间改造成绿地、广场。

(取材于硕士论文《试论老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刘秦芳 20166月)

材料二:

众多老字号国企迈开了向新动能转换的步伐。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化)曾连年亏损,国企改革大幕拉开后,严格的考核管理、专注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带动了企业高速运转。2018年,吉化在原油和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50天停产大检修的情况下,全年实现炼化业务盈利25.8亿元,连续四年上缴税金超百亿元。

吉化总经理孙树祯表示,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改革,让企业连续三年实现稳步盈利。2018年,吉化没有停下改革的脚步,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向高质量迈进。

(取材于《金融世界》201904期《老工业基地再造发展新优势——从全国两会看吉林全面振兴发展》薛钦峰 关子儒)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近日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展开激烈角逐。作为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因其特别的身世,在众多奥运场馆中显得与众不同。昔日老旧工业园区如何接轨北京冬奥会?近日,本报采访了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

澎湃新闻: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遗址上建造的,一方面要保留它的底蕴,另一方面又要和冬奥等元素结合起来,您在设计时是怎样考虑的?

张利:首先,以往的大跳台大多是临时设施,会在使用完毕后拆除,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首个永久性的单板大跳台。考虑到其永久性保留与使用,北京市和奥组委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首钢,是不是可以将奥运场馆与工业遗产结合?

首钢冷却塔、明湖与西山在北京西边呈现的天际线,是很多老北京童年的记忆。设计团队希望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冬奥会的比赛要求,赋予首钢新的意义,又能保留工业遗址的完整性,留存住这份珍贵的情感。为此,设计团队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和人因测试技术,还邀请了在首钢生活了三四十年的老首钢人来帮助判断,什么样的大跳台放置角度能延续首钢工业的记忆,进而最终确定了搭建角度。大跳台的结束区往湖面以下下沉了5米,就是为了让大跳台整体看起来不会比冷却塔高,而是从冷却塔的高度顺延下来的一个曲线。

(取材于《澎湃新闻》2022215日《工业遗产首次按轨冬奥会——专访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

材料四:

(取材于《天津经济》2021 年第8期《老工业城市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路径研究一一以天津为例》赵凤娇、 韩秀栋、刁建超)

4.下列对“老工业”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天津,重视保存工业遗产的本体,在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仅对建筑组团进行功能置换,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B.老字号国企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经过一系列改革,2018 年在各种不利情况下,依然实现炼化业务大幅盈利,连续四年上缴超百亿元税金。
C.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老工业遗址上建造的,因为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地,而显得与众不同。
D.由图1可以看出40年来,天津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5.下列对材料三、四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新闻》作为组织方,重点关注老旧工业园区如何与冬奥会场馆建造相结合。
B.张利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设计总负责人,介绍了“雪飞天”的设计初衷和设计建设过程。
C.图1显示,40年来,天津第一产业占总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大幅度上升。
D.图2显示,1998年天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下降至波谷,2008—2014 年,在小幅反弹后继续下行。
6.有人说:“对于工业遗存,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下列不属于对老工业区改造的一项是(     
A.北京798艺术区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该区根据其内部车间的大尺度空间,改造成现当代艺术展示空间。
B.2015年,由天津住宅集团通过保护性改造使棉三老厂区提升为棉3创意街区,构建了一个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体现时尚街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C.1946创意产业园,使用天津“老纺机”留下的空置厂房,逐渐成为了天津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结构,又注入了新的产业元素。
D.天津南翠屏公园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将大量的工程垃圾和废土堆山,利用原有水泊建设成的生态公园。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于之言:“君子学道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二)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即于心,则候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同“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遇之          卒:同“猝”,突然B.谈笑而            麾:指挥
C.皆于文行       笃:专一D.今日               病:忧虑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学道爱人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潮人事公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其外之也                                 加之师旅
D.其子趋往视之                           蟹六跪二鳌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0.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结合(一)(二)两段内容,全都能够体现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⑤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首段议论纵横捭阖,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有来、死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
B.所谓“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苏轼认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
C.有人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
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需。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2)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13.结合语段(一),概括韩愈的“浩然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注:①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见郭熙《秋山》图,因作七古《郭熙画平远山水》,诗人依苏轼原韵和作一诗。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题画为线索,融画意、友情、感慨于一体,于意象中见奇崛之气。
B.前四句从苏轼贬谪黄州起笔,转入被召回于玉堂观画,引发诗人为国效命之志。
C.诗人因想到洞庭湖边霜降,柑橘渐黄,怅恨自己不能像逐暖的鸿雁,飞到南方。
D.诗中首叙苏轼观画,末写自己求画,中间正写郭画以联结两端。通过精心的结构表现了苏黄之谊。
(2)“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𪩘”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清代文学家、思想家方东树评“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两句“点出宗旨”,请概括其中蕴含的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