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期中 2022-06-16 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写作活动最早开始的时候,其主要功能是助力生计。帮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维持人类的生命代谢延续,这就是标记备忘的写作助力生计的功能。人类的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

人脑结构从猿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语言也同时发展起来了,这给智人为生存而记事的写作提供了生理基础。古代,人的语言发展起来了,那么人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交流,那就要采用约定俗成的语言才能交流。而语言的约定俗成在一定的时期有其限定性与稳定性,这样氏族部落或者智人的社会人群才可以无障碍地交流。在古代,人的语言运用中约定俗成的规则,荀子在其《正名》篇就讲得很清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这正如索绪尔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为基础的,或者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

从远古时代的智人阶段开始,人类在狩猎活动中,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在简单的劳作中,在食物的存储事务中,往往借助一定的物品、记号来进行标记备忘信息的写作,诸如结绳记事,珠贝传令,摩崖勒石……人类以这样的方式,记录生活事件、日历变化、劳动过程、制作工具陶器等等活动。这样的写作活动采用的媒介主要是绳子、石崖、竹筒、兽皮、骨板、珠贝等,采用象形、会意等文字符号记录原始智人的生活历史。当人的思维发展起来后,人类对客观世界必然就有某种表达的欲望,人要借助语言及写作来认识自然万物,以及人本身,因而,写作就成了人的思维本质,写作也就成为人的本质了。

因为人要思想,要探求客观世界的奥秘,所以就必然要寻求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表达也好,还是借助物质媒介的表达也好,这些都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司马迁提出发愤著书,钟嵘提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韩愈提出大凡物不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所有这些观念都表明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

随着社会发展,写作的媒介在不断地发展,写作的功能便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是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为写作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工具,人类的写作就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稳定时期。如今,电子媒介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写作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有助于人类经世致治、勒石铭功。人们运用约定俗成的写作程式管理社会,发布政令,协商沟通。写作连接着社会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周文王被拘而演绎《周易》,实乃是他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治理世界的大道。孔子《论语》篇讨论了许许多多的治理国家的大道,甚至提出了具体的治理之策。至于《孙子兵法》乃治军强国之方。苏东坡曾经为皇上起草诏书国文,每一篇文本中都浸渍着治国的良苦用心。

现代也有两篇著名的文章可为今之历史之镜鉴:一是《我的第一张大字报》,开始了国内十年的乱象,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中国四十年的富国富民的大道。所以曹丕在《典论》中公开宣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经世致治、勒石铭功的价值的。

(摘编自《写作存在之终极价值断思散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写作活动的主要功能是助力生计,同时人类的写作也是人的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
B.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在一定的时期有其限定性与稳定性,所以人的语言就发展起来了。
C.结绳记事、珠贝传令等方式是人类通过借助一定的物品、记号来进行标记备忘信息的写作。
D.随着社会发展,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人类的写作处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时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正名》篇中之语和索绪尔说的话,论证了古代人约定俗成的语言运用规则。
B.文章的第三段和第五段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而使论证更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探讨了写作活动从古至今的发展和意义,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第四段将司马迁、钟嵘和韩愈三人的观念进行对比,揭示了写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脑结构从猿人到智人的进化过程中,思维的发展给智人为生存而记事的写作提供了生理基础。
B.从绳子、石崖、竹筒、兽皮等媒介到纸张媒介再到今天的电子媒介,写作活动不断地在更新变革。
C.苏东坡曾为皇上起草诏书国文,体现了他治国的良苦用心和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治理世界的大道。
D.从古至今,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证明:人类的写作不是为了助力生计,而是要经世致治、勒石铭功。
2022-06-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重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选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向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

(选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想象和虚构需要联系现实,在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正的现实关怀。
B.卡夫卡运用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来使《变形记》中的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
C.近来流行的穿越类作品和科幻类作品不符合生活真实,也不具备作品的“真实性”。
D.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将文学作品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是完全不必要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只有体现出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才能得到民众的传播和好评。
B.在文学创作理论中,相对于“生活真实”来说,“艺术真实”是另一层次上更高级的“真实”。
C.杜丽娘、孙悟空、宝玉这三个人物身上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精神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
D.文学艺术要基于现实生活、遵循生活逻辑,也要创造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如何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文学真实性”的作品。
2022-06-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黎老东的大车

孙犁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

傅老刚的铁匠炉,每年都会来到村里。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会到黎老东家去。

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总称呼傅老刚亲家。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傅老刚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

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第二年头麦熟,傅老刚从老家把女儿带来了。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招呼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来和小客人玩。就在这一年,开始了抗日战争。黎老东在家的两个较大的儿子,都参军去了。傅老刚的两个徒弟,不久也参加了八路军附设的兵工厂。傅老刚和女儿,给来往不断和越聚越多的骑兵打钉马掌。

日本投降以后,老铁匠急于要带女儿回老家去看望一下。

临走的那天晚上,黎老东打了一壶酒,给傅老刚送行。平日,黎老东酒一沾唇,那话就像黄河开了口子一样,滔滔不绝。可是今天晚上,黎老东只是勉强地说了几句。以后,就也把头低下来,一直沉默着。

亲家,你心里有什么事?

有点事儿。黎老东突然兴奋起来,他是单等着老朋友这句问话的。亲家,我想向你请求一件事。你看,我有六个儿子,穷得这样,不过六儿这孩子,我看还许有些出息。

亲家,傅老刚插断他的话,你就是娇惯了他一些。

是这样。黎老东急于要把话说完,咱也别绕圈子,九儿和六儿,两个人的感情还合得来。按说,像我这个穷光蛋,还想支使儿媳妇?不过,咳!

他一口把壶里的酒喝干了,就又低下头去。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傅老刚说,你穷,我就富吗?

不过,不过,养女儿总是要攀个高枝儿的。黎老东低着头说。

孩子们年纪还小。等我们从老家回来再定规,你说好不好?傅老刚这样冷漠地结束了这场本来应该激动人心的交谈,使得老朋友的心冷了半截。傅老刚和九儿走了以后,就一直没有音讯。听说在他们家乡那一带,是蒋匪军盘踞着。

土地改革以后,黎老东因为是贫农,又是军属,分得了较多较好的地。后来,二儿子在解放战争里牺牲了,领到一笔抚恤粮。天津解放了,在那里做生意的大儿子又捎来一些现款,家里的生活,突然提高了很多,买回几棵榆树槐树,想自己打一辆大车。黎老东打的大车是远近知名的,一辈子给人家打了无数的车。

大车还要有段铁工程序,才能制造成功。附近当然也有其他的铁匠,但是这些人的手艺,都不中黎老东的意。过去,他是常常和傅老刚合打一辆大车的。而他们合打的大车,据说一上道,格登格登一响,人们离很远,就能判断出这是黎老东砍的轴、挑的键,傅老刚挂的车瓦。他很希望老朋友能来帮他把这一辆车成全好,成为他们多年合作中的代表作品,象征他们终身不变的深厚友谊。孩子们的年岁也到了,凭眼下这日子光景,再求婚也就理直气壮了。

就在这个时候,久别的傅老刚父女,回到了这个村庄。

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九儿长高了,但穿的衣服也很破旧。

黎老东高兴极了,他带着亲家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他十分得意地说,现在运销很赚钱,车轱辘儿一动,就是大把的票子。老大挣钱也多了,你看,刚一进冬天,就给我买来了这个。可是穿上这个,我还能做活吗?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

刚车的铁匠工序,正式开始了。两个人心里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这一次,傅老刚越来越觉得黎老东是在监督着他。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黎老东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最使他闷气的是,自己远道赶来,黎老东却再也不说九儿和六儿的事,好像他从前没提过似的。

最后几天,黎老东只是穿着大皮袄,察看着,指点着。傅老刚感到,过去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

老朋友决裂了,傅老刚打整好小车,推到了街上。四儿说,我们青年要组织一个钻井队,你可以去帮助我们,青年团办公大院里的东屋给你拾掇出来,你就在这里常住吧。

铁匠炉在新的场所升起来,青年钻井队高大的滑车,在平原上接二连三地竖立起来了。

黎老东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院里一截木头上,用手抚摸着左边这一只脚。有一年,他同傅老刚给一家做活,他心情不好,一时失手,这只脚被锛砍伤了。在自己养伤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是傅老刚请医生,花药钱,背出背进,给水给饭。当然,这也报答过他了。同年夏天,傅老刚被热铁烫伤,自己曾经服侍了他。

六儿出车,黎老东看成是一件头等隆重的事件,在村边望着,望着六儿的车转过大沙岗,才转回身来。

在十字路口,村长拦住了他,和他说了希望他加入合作社的事,还热心地向他介绍了牲口车辆的折价办法。这些话,黎老东好像全然没有听进去,他往家里走,从别人看来,他那一直兴奋得意的步伐,忽然变得焦躁和不安了。

(选自《铁木前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木作工具,黎老东也会替傅老刚换换锤把,修修风箱,两人的交情很是深厚。
B.“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傅老刚不是真的冷,而是心里冷。
C.打大车有段铁工程序,黎老东不想用附近的其他铁匠,而是希望等傅老刚来帮他完成,从侧面体现了傅老刚手艺的高超。
D.黎老东给傅老刚送行时,平日里酒一沾唇便滔滔不绝的他,今晚却总是低头沉默着,体现出了黎老东对傅老刚父女的不舍。
8.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一下这篇小说的叙述特点。
9.小说以“黎老东的大车”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馀里。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爵为公。

(《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B.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C.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D.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侯,中国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为公、侯、伯、子、男,侯爵为其中第二等。
C.崩,在古代,天子死曰崩,其含义就是山塌了,形容天子的死如山崩一样剧烈。
D.进,指的是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除此之外,“晋、擢、拜”均为升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擅长骑射,太祖告诫他还要学习圣贤之道,就督促他学习《诗经》《尚书》。
B.曹彰任骁骑将军时,率军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遇到了几千名反叛的胡人骑兵。
C.曹彰率众行进一天一夜,追上并进攻敌军,最终击溃了敌军,将士们都非常高兴。
D.太祖在洛阳生病,没有见到曹彰就去世了,文帝继位,曹彰和诸侯们到自己的封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2)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