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6-15 2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个人修养的全面性对于书法家来讲,首先就是各种书体都得写。听起来这好像很简单,但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如果要想做到五体都写,而且都写得很好,绝非那么简单。不过,字与字之间是有关联的,整个文字的发展是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如果把这个脉络理清楚了,它就不难。如果把各种书体之间的关联按照书法史的脉络理顺清楚,然后做一点点功课,即便是不擅长,但书法的评判标准也是知道的,字的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

对于书法家而言,哲学和美学也非常重要,这里着重说的是我们东方的哲学和美学。我们不提倡用西方哲学、美学来研究中国问题、中国艺术,因为那些内容与我们东方的艺术关联不大。我们可以了解一点西方的东西,但是未必要拿它作为理论支持。中国有中国传统的哲学,也有我们传统的、最朴素的美学思想。比如老庄思想就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本,我们经常说艺术里面讲计白当黑,黑白关系就是最朴素的东方的、中国的美学精神,用那些理论解释我们的书法是最有道理、最能讲清楚的。特别是其中关于宇宙观、宏观与微观等核心问题,对我们搞艺术具有重要意义。至于后来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书法理论以及其他的艺术理论,都是从老庄思想生发而来的,它们本身就是一脉相承的。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是一个大的资源池,艺术如果脱离文学就没有品格了,所有的艺术都跟文学相关联。文学对于书法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家所创作的经典的书法作品,有些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比如《兰亭序》就是历史上一篇重要的美文,《古文观止》也将其收录其中。《张好好诗》《前后赤壁赋》等也都是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品。文学对于我们的书法的滋养作用巨大,因此从古至今的经典作品我们都要挑着看。通过不断借鉴和汲取,艺术家所必需的综合修养就会一点点积累起来。

历史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书法家来讲,整个书法史要刻在脑子里,进而按其线索把历史上的经典人物、代表作品联系起来。等到把这些功课做得很清楚的时候,对书法的认识也就改变了。进一步讲,若要写好静态书体,一定要懂得动态书体,所以动态书体要当静态写,静态书体要当动态写。这里存在一种辩证法。因为动态书体用静态思维来写,就会有一些限制、多一些理性,不会没有边界;相反,静态书体用动态理念去写,写出来的字就不会死板。当然,假如还想在此基础上读一点中国通史或者是断代史,由某个书法家的某一点切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辐射到整个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就更好了。所以,历史的作用不能小视,历史里面有经验、有方法。

举凡研究历史、学历史的人,往往是有大成的。比如黄宾虹就是修中国美术史的,综合修养非常全面。他对整个书法、美术史的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能将其中的经验提炼出来为己所用。又如潘天寿也是修中国美术史,他把中国美术史上关于花鸟画的成功经验都提取出来,开创性地结合了现代审美理论。他的作品可谓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不够,这些智慧都是从美术史中得来的。因此,我们要把历史当作重要的课题。

(摘编自李有来《墨韵文心——谈谈书法家的综合修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家个人修养全面性指五体都写且写得很好,这样书法家就能熟悉书法评判标准。
B.书法家从哲学、美学中寻找书法的理论支撑,应将目光主要放在我们东方而非西方。
C.我们历史上的经典书法作品多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可见文学对书法的滋养作用巨大。
D.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切入,就能够了解东晋文化进而掌握整个中国历史的脉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书法家的综合修养包括但不限于书法本身,还要向文史哲等汲取养分。
B.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其中多次引用文献阐释文学对于书法家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对如何写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作辩证分析,体现出一定的思辨色彩。
D.文章从几个不同方面论述书法家个人修养的全面性,论证结构基本属于并列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的创作与鉴赏二者密不可分,无法评判书法优劣则难以创作优秀作品,反之亦然。
B.文章认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本是老庄思想,后来的一些书法理论也根植于老庄思想。
C.要想深化对书法的认知,书法家既要涉猎哲学、美学和文学,也要借助书法史的研读。
D.历史修养对于书法家来说非常重要,画家潘天寿的做法对于书法家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餐饮浪费现象回潮,源于公众对粮食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发生范围来看,浪费与饥饿是全球性的伴生矛盾,据统计,约有35%的食物损耗发生在消费端。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年度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数自2014年起持续缓慢上升,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面临饥饿,其中亚洲的饥饿人数占比为55.4%。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北京、上海、成都、拉萨四城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另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

从宏观形势的紧迫性来看,2020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受到来自疫情、灾害和外贸三个方面的压力。疫情导致要素价格上涨吃紧,从而挤压粮食生产效率;况且2020年农业灾害的防控压力大过往年,疫情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干旱、洪涝、低温、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增加了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2020年我国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同比减少938.3万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致使美国、阿根廷、印度等主要产粮国粮食出口价格上涨,国际粮食市场或将出现较大波动。

从餐饮浪费的综合影响来看,已经超越粮食安全本身,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粮食浪费造成14亿公顷耕地和2500亿立方米地表水的损耗,还导致34.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及大量人力、物流等成本的无谓消耗。食物浪费引发的资源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亟须有效引导,从而杜绝浪费。

(摘编自李洁《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

材料二:

在粮库工作了4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说:“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立法保障,以道德和法治的手段建立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他认为,要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整治餐饮浪费现象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立法把经实践检验成熟的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刚性兑现奖惩,在全社会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建议:一是分步分层推进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立法进程。二是完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全国各地出台加强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开展光盘行动等配套政策举措,综合治理“舌尖上的浪费”这一不良现象。三是综合政策,倡导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在立法过程中,应该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消费者、外卖平台,等等,充分汇集大家的智慧,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敦化市大石头镇三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谷凤杰说。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说,要高度重视粮食收购、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中的浪费现象。为了减少浪费,节约粮食,规范粮食生产、运输和储存管理,建议加大农村储粮科技投入,用科技手段介入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稳步推进我国仓储和运输技术的进步。同时,还要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严格粮食加工标准,为与粮食生产、运输、储存相关的企业制定奖惩制度,将粮食损耗量纳入企业考核指标。

(摘编自徐隽《综合治理“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三: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保障粮食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要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的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在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大新型集体经济。

(摘编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4.下列对粮食安全和浪费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浪费与饥饿是全球性的问题,约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损耗发生在消费端。自2014年起,全球饥饿人数连年增加,2019年亚洲饥饿人口占全球总饥饿人口半数以上。
B.2020年受全球范围的疫情及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灾害影响,粮食减产,再加上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价格上涨,我国粮食生产压力巨大。
C.餐饮浪费已经超越粮食安全本身,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已制约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引导民众杜绝浪费迫在眉睫。
D.杜绝餐饮浪费,减轻粮食生产压力,推动经济发展,拓开经济上行通道,这一切都需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是疫情影响下中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B.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稳住“三农”对完成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C.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农业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机遇,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D.只有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突出抓好发展、经营、改革方面的相关问题,才能突破振兴乡村经济的瓶颈。
6.结合材料,针对浪费现象的综合治理,你有哪些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课

景凤鸣

那天的夜课结束得比较晚,先是小组分析,然后是各组安排代表交流。前两日老兄兼老友从另一地区的研讨会议上回来,因忙碌受了些风寒,脸色不似往常红润,且有些咳嗽。小组交流上,又给同学们讲了一些抗联故事。能够吸引人的,除了抗联故事本身,还有兄友的开朗乐天。抗联精神和抗联文化备受关注,身为抗联史专家的他,因此也更加忙碌。

不过忙碌得高兴。明亮如昼的走廊,掉根针不只听得见,而且看得见。此时已近夜里十点,整座楼却无睡意。有的学员筹备明晚的事项,有的则读书、工作、写作。而我们去市区,给老兄买咳嗽药。

乘上出租车下山。一些未往南方去,而是选择在东北发展的年轻身影,从院子里走过,给夜的沉寂增添了活力。山的另一侧,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雕像伫立着。再往上的灵堂内,他的身首于显棺存放。当年英雄的头颅从哈尔滨运来,尸骨从靖宇县,也就是原来的濛江县送来,均是专程护送,万千军民关注。为了更臻完美,从通化市医院找到一位个头一米九二、身量与将军相仿的大夫,替制了石膏模型,承接着已被水分、土湿、严寒冰冻侵蚀了十八年的铮铮铁骨。

那座小山,被百姓叫成了靖宇山。

如此的隆重,英雄配得上。

走在夜色里。夜色与灯光,弥盖了远处的山影。新楼旧楼,夜行车辆,半睡之中的城市。各商场及营业场所,均亮着霓虹招牌。一种热闹的、带有温度的世俗气息扑面而来。车载广播里,评书有滋有味地讲着,有些清瘦模样的司机沉默地开车,不发一言,直至提起评书与讲书人,突然唰地打开了话匣子。说过去讲评书都是先背下来,琢磨每个人物、定型,然后才绘声绘色地开讲。现在的人,没有谁那样肯下笨功夫了。

隔着半道门缝,胖胖的药店营业员把药递出来。热心地提着东北风味的建议,就是不必买药了,而是直接打针。我们说针确是不必打的,专家老兄只是咳嗽。敞开话题的出租车司机阐述他的见解,就是服用红霉素。红霉素药膏,红霉素药片,没提红霉素点滴。都知道那玩意儿慢,一瓶头孢输液,四十分钟点完,雨中的房檐水一样,可要是换了红霉素输液,就变成了晴了天的漏棚,一直嘀嗒到地皮晒干。热热闹闹的,不觉就到了靖宇山下。两侧布满高高低低、半路搁置、建成以及待建的房屋。来时冷不丁儿出屋,一片茫茫夜色,这回却看得清了。

评书不知什么时候不讲了。出租车悄声停在大门前。热闹繁华的城市,此时已隐在夜色中了。树木郁郁,虫鸣嗡嗡,将各类繁喧遮挡。门卫是个年轻人,他从值班室走出来,安静地站在岗台上。室外的夜灯,清辉般流泻,身后的值班室则暗暗的。外面的光亮足够用了,他愿意坐在昏暗中,看进出的车辆与山影。

园区门口,一边是东北抗联主题广场,一边是红光路、拯民路,以及以著名抗联将领命名的诸道路。出租车司机不是急吼吼地掉转车头,在灯光海洋中穿梭,搜觅与发现活儿,而是愿意多唠几句,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刻的感受。

咱跟您说两句话。出租车司机说。

我过去种地交公粮,一定按着平价,交最好的粮食。如今我开出租车,从早到晚,一单连着一单地接,每个月四千块。可是我认可、不在意。遇到倒地的老人,一定上前扶起。遇到需要帮助的车辆,一定停下来。不管挣多少钱,生活得怎样,我得这样做。愿意跟您说这些,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是因为你们出入这所用英雄命名的学院。当年死的人可太多啦,他们为着什么?哪个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才出生入死啊。

夜色里,靖宇山下,一位爱听评书的出租车司机,这样说着。不小的眼睛里,泪意在眼角闪烁。路灯半点,森林静静,一位对家乡充满感情,对生活真诚无比的出租车司机,在东北深秋的夜色中,自发地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今天、学习与传承连结起来。

年轻的门卫在圆墩形的岗台上站立着,半暗的光线中,不打扰山坡的每一棵树。不过是偶遇,却分明感到,无论故交老友、出租司机还是年轻一代,都被各种新变化感动着。感动于东北古老城市生命力的焕发,感动于来自时代最深处的风潮。就连买咳嗽药,普通人丰富的医疗知识,都能折射出小病忍着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过去的过去又怎么能忘记?英雄的雕塑,在山的肩头伫立。陵园院墙的周边,已铺上木质栈道,供行人散步与瞻仰。抗联纪念馆和市民健身的休闲广场均建起来了。庄严肃穆的陵园,正成为历史文化景点,供瞻仰游览的同时,也成为红色旅游资源。英雄不需要静谧,不怕被打扰,愿意将陵园变成人民公园。

英雄和周围的山城合成一体,融于土地与生活之中,融于国家与人民之中——融于一次夜课之后,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历史的又一次夜课之中。

(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我”在英雄城市中的所见所闻,将历史与现实链接,展现了城中人对历史的崇敬、对家乡的热爱。
B.文章叙述的好友在夜晚时分为学生讲授抗联故事、出租车司机对他人施以援手,都表现出红色基因和英雄精神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C.文中对靖宇山下城市夜晚的环境描写,都是为了凸显这座英雄城市如今热闹的氛围和带有温度的世俗气息。
D.文中的“我”始终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即使写到和出租车司机交谈,也没有用常见的对话体,而是运用了转述的方式。
8.文章选材详略得当,略写专家授课、门卫的坚守,详写出租车司机的故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详写出租车司机故事的意图。
9.文章以“夜课”为题,有哪些涵义和作用?请加以探究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桡,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第,科举时代指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B.集贤殿,又名集贤书院、集贤殿书院,中国唐代收藏典籍之所。
C.致仕,古代官场用语,即上任或新任,指官员初到上任。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将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斩首,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