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二中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 高二 期中 2022-06-17 1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强调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人水和谐,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的基础上,建起了许多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水利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主要指防止水害灾难和利用水力资源的事业。重视水利,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史特征密切相关。历史上,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我国农业又以灌溉农业为主,对于灌溉、防灾等水利工程的社会需求较大,因而建成许多水利工程。比如,先秦时期的引漳十二渠、芍陂,以及完成于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等,在很长的时间里支撑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他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生命共同体中,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都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时刻都在与自身之外的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借以满足自身需求。自然界的运行,也不可避免会对人类生存发展发生作用。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重视水利,与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有关。
B.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既满足人的需求又尊重自然规律,既保护又利用自然。
C.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人与一切事物密不可分,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D.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不可避免对人类生存发展产生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来观照我国古代许多大型水利工程。
B.文章以天宝陂为例,阐释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原因。
C.文章引用恩格斯的相关言论,有力地证明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和谐共生。
D.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其强调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始建于唐代福建省的天宝陂,集防洪、灌溉、航运功能于一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B.大型生态水利工程天宝陂在建造时就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看作生命共同体。
C.“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表明:人只有从自然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D.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除了要精心保护生态环境,更要尊重和运用自然规律。
2022-06-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二中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庞大的数字经济规模和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研发和推广数字人民币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的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全方位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亟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失时机地推出数字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人民币的诞生是顺应技术进步和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着手推出数字货币的大趋势中掌握先机。

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布局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20年5月初,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截至2020年8月底,数字人民币在全国共落地试点场景6700多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此外,数字人民币也将在北京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测试。

(摘编自张德勇《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材料二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采取双层运营模式,即中国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它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即在现行数字货币体系下,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车牌号等。并且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即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具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特点,同时提供挂失功能,使其安全性更高。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即与纸币和硬币等价,其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共存,与电子支付也并不冲突。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口袋中的钱,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则仅仅为支付模式。电子支付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数字人民币比电子支付更具有普遍性。电子支付可行的前提是网络的存在,而数字人民币则可以达成在停车场等离线场所进行支付。对于老年人即其他对使用电子支付较为吃力的人来说,数字人民币给出多终端选择,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

(摘编自郭羽林《数字人民币来了!你真的了解吗?》)

材料三

对普通人来说,数字货币意味着一种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支付选择。从试点来看,数字人民币在使用时无需支付任何服务、手续费用,无需绑定银行卡,且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手机、智能卡乃至可穿戴设备与APP互连,数字人民币支持多样离线支付方式,并对线下消费、线上购物都适用。从扫一扫碰一碰,数字人民币提高了支付的便捷程度,对于不擅长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尤为友好。此外,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纯公共品,还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群众即使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支付等金融服务。

除了使用更便捷外,数字人民币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完全匿名使用的现金,也不同于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的传统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实行可控匿名,即坚持小额匿名、大额可溯,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行匿名。这既有利于保护用户隐私,也便于对电信诈骗、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监测追踪,进而维护金融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计磊《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4.下列对“数字人民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推广,与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以及电子支付发展快密切相关。
B.作为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
C.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具有“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特点。
D.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一样,都属现金类支付凭证;比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使用得更加普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2014年,我国就开始布局数字人民币,目前已在全国广泛试点,覆盖多个领域,并将在北京冬奥会场地内进行封闭测试。
B.数字人民币采取双层运营模式,我们需要时可以去中国人民银行兑换,也可以到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兑换,非常方便。
C.电子支付必须借助网络才能实施,而数字人民币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服务、手续费用。
D.数字人民币实行可控匿名,与完全匿名使用的现金和与实名银行账户绑定的传统移动支付相比,更便于监测追踪资金流向。
6.我国为什么要推出数字人民币?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央金归来

阿来

阿巴说:云丹来了。

云丹牵着的马背上坐着一个姑娘!

姑娘穿着粉红色的冲锋衣,围着白色丝质头巾,也从马背上仰起脸来向他微笑。

姑娘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微笑过后,很快就乌云密布。这个美丽的姑娘好像还叫了他一声阿巴叔叔,然后就哭了起来。她没有哭出声来,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姑娘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夏日暴雨将临的天空,乌云翻卷,表现出惊喜悲伤交织的好多种深浅浓淡。

你是……你是?

那声音像银铃振响:我是央金!姑娘坐在马背上,向阿巴扬了扬只剩半截的腿。

阿巴知道她是谁了。爱跳舞的,自己截掉了断腿的央金姑娘!

阿巴扑上去,脸挨着她的断腿:好姑娘,你回来了!

阿巴说话时,已经带着了哭声。他以为不会再有泪水,但此时眼眶已经被泪水充满。

姑娘弯下腰,笑着对他说:阿巴叔叔,我自己下不了马。

云丹从马的另一边把她的好腿抬起来,央金姑娘揽住阿巴的脖子,让阿巴把她从马背上抱下来。阿巴扶着姑娘在草地上坐好。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她依然灿烂地笑着。等阿巴把一碗热茶端到她面前,她依然没往村子那边看上一眼,她还特意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背对着那座已成废墟的村庄。她依然在笑,她喝了一口茶,便抬起头来问阿巴:我漂亮吧?

她当然非常漂亮,眉眼间还带着她妈妈的神情,却比她妈妈更加生动,更加神采飞扬。涌到阿巴嘴边的话是:漂亮,漂亮,比你妈妈还漂亮!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地震后,这成了云中村人的本能,不是特殊的场合,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阿巴经受不住这么青春艳丽的照耀,把脸转向了别处,转向了村子那个方向。

又有两匹马从山下上来了。云丹从这两匹马的马背上取下的是姑娘的东西:拐杖、假肢、轮椅,和几只色彩艳丽的大包。

央金姑娘摘了一枝蓝色的翠雀花,样子像一只只正要奋力起飞的小鸟的翠雀花在手里摇晃着,开始歌唱。她的歌声一会儿兴奋、欢畅,很快又变得孤独凄凉。

阿巴认出这个姑娘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会扑在地上大哭一场,他还准备好一套劝解的言辞,而她如此兴奋,如此喜气洋洋反倒让他无所适从了。他只好说:好姑娘,喝点茶,这么长的山路,嗓子里的小人儿一定渴坏了。阿巴说了一句云中村人才懂得的话。云中村人说饿,说渴时,会说,我嗓子里那个小人儿都想从我嘴里伸出手来要吃要喝了。这是云中村人都懂的一个切口,但央金姑娘没有反应。

她像是陷入了沉思一样。至少她脸上的表情是安静下来要想想什么问题的样子,陷入某种思绪的样子。

阿巴起身穿过野草齐腰的荒芜田野,从自己的小菜园里摘来了新鲜的西红柿。阿巴往村里去,又手捧着两个鲜红的西红柿回来,也没能牵动姑娘的目光往村子里看上一眼。只是在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双肩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就那样低着头,带着哭声说:谢谢叔叔,我又尝到家乡的味。

姑娘拿出了手机,把手机上的时间设计为倒计时的状态。上面的数字不断变化,松树上有细微的风声。樱桃树摇晃的枝头上有一只鸟蹲着,声声啼叫,姑娘仰起脸看天,她说:那些云多么漂亮。

那些云真是漂亮。底部平坦,上部像一座座山,舒卷无定的边缘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中村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静默。静默。时间一秒一秒走动。当那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那不是阿巴熟悉的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代代相传。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向右,向前,也够不到什么。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不到什么。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里面是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惊天动地的毁灭长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泪流满面,热汗和着泪水涔涔而下。

姑娘颓然倒在了地上。

喊她不应。摇晃她也不应声。姑娘双眼紧闭,牙关紧咬。这让阿巴记起了她被埋在废墟下时,也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她的面孔糊满了泥浆,现在,这张脸苍白如纸。阿巴拿来调查队留下的水袋,对着她的脸喷了一口清冽的溪水。

姑娘睁开了眼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用舌头把唇边的水卷进嘴里,说:好甜啊!

阿巴流泪了:央金姑娘,你就是云中村的溪水啊!

(节选自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透过阿巴之眼去看重返灾区的央金,反映了云中村人民在经历大地震后产生的巨大精神创伤和心灵痛苦,令人感伤。
B.央金将跳舞的时间用手机设为“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说明灾难记忆横亘内心难以消除,而她准备面对。
C.阿巴为人温厚,他既处处留心不让央金因回忆而伤心,又通过家乡“切口”及西红柿慰藉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溪水”,赞美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体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经历的同情和感伤。
8.小说中央金姑娘时“哭”时“笑”,请分析其意蕴。
9.作家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作者“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这一文学主张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正夫,字德初,衢州安人。未冠入太学,有声,与范致虚、吴材、江屿号“四俊”。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级末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阕,道除左司速。时方究蔡邸狱,正夫入对,徽宗语及之,徐引淮南“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他日,谓正夫曰:“兄弟之间,人所难言,卿独能及此,后必为公辅。”又言:“元祐、绍圣所修《神宗史》互有得失,当折中其说,传信万世。”遂诏刊定,而以起居舍人为编修官。不阅月,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礼部侍郎。蔡京据相位,召为工部尚书,拜右丞,进中书侍郎。太学诸生习乐成,京欲官之。正夫曰:“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得无为士子羞乎?东封仪物已具,正夫请问,力陈不可,帝皆为之止,益喜其不与京同。政和六年,擢拜特进、少宰。才半岁,属疾,三上章告老,除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病小愈,丐东归,诏肩舆至内殿,长子皂民掖入坐。从容及燕云事,自:“臣起书生,军旅之事末之学,然两朝信誓之久,四海生灵之众,愿深留圣思。”明日,徙节安静军,起充中太一宫使,封康国公。将行,赐之诗及观笔、图画、药饵、香茶之属甚厚。正夫献诗谢,帝又属和以荣其归,至盱眙,病亟,命子弟作遗牍,自书“留神根本,深戒持盈”八字,遂卒,年五十六。赠太保,谥文宪,再赠太傅。


注:①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汉文帝刘恒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事败,被徙蜀郡,途中绝食而死。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B.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C.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D.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汉魏设太学;西晋改成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B.私讳是避讳的一种。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改用其他的字来委婉地表述,叫做避讳。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C.工部是六部之一,管理工程营造、屯田水利、赋税财政等事务。工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D.东封,因汉武帝曾东至泰山封禅,此后便以“东封”代称帝王封禅,昭告天下太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正夫颇有才学,年少有名。他很早便进入太学,崭露头角,名声颇佳,成为“四俊”之一,几次受到举荐,因而得到皇上召见,授予官职。
B.刘正夫一生忠于国君,关心国事,但因疾病缠身最后上书致仕。他离朝之际仍心忧边防之事,对皇帝提出意见,皇帝对他赏赐极为丰厚。
C.刘正夫为人温和,谨严持重,上谏富有智慧,善于以情动人。针对蔡王一案,他回答皇帝询问时,巧妙地引用汉代著名民谣来劝谏,打动了皇帝,使得皇帝和兄弟蔡王和好。
D.刘正夫不惧权贵,遇事敢于谏言。他竭力阻止东封之事,皇帝看在他的面子上欣然接受意见,对于他和蔡京的抗衡分权之势感到高兴。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阙,道除左司谏。
(2)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得无为士子羞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日暮、山深、猿啼、江流,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B.颔联语势趋向自然平缓,写风缓吹轻拂,明月照耀着沧江中的一叶孤舟。
C.尾联写诗人情绪强烈,内心难安,不由潸然泪下,幻想热泪随大海飘向友人。
D.全诗写景兼抒情,两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
15.结合诗题,说说本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各侧重写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取得成就不一定要天赋异禀,而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3)我国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祝融号着陆火星以来,环绕器一直在承担着数据中继的角色并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对于环绕器而言,承担好中继通讯的角色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环绕器要始终保持在中继轨道,才能使。为此,它在运行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轨道维持,确保稳定运行在中继通讯轨道。二是。环绕器携带了2个太阳电池阵,同时通过优化调整器上的设备工作模式,成功应对光照不足带来的能源问题,保障持续能源供应。

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环绕器将迎来日凌现象的考验,在此期间,火星、地球将运行至太阳的两侧,三者近乎处于一条直线。受夹在中间的太阳的电磁辐射干扰,环绕器与地球的通讯将中断约50天,届时祝融号也将转入安全模式,暂停探测工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场面的宏大,到2022冬奥会开幕式的简约空灵;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我们“一起向未来”,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奥运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也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内涵。体育如此,其它方面亦然。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孟浩然(689-740)  羁旅思乡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4辨析并修改病句  简明、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21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  放眼世界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