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西 高二 期中 2022-06-24 2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建制,文艺美学在中国始终都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域。与传统学科相比,文艺美学的学科历史确实十分短暂,以至于在一些人看来,文艺美学的学科合理性不仅有待证明,甚至是否有资格被纳入现代学科体系建制之中,也是有待观察和值得怀疑的事情。以传统学科史学的眼光看,文艺美学还不足以给出自身进入学科建制史的合理性证明,它资历尚浅,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即便暂时不被驱逐出学科建制的历史,也不过是在历史的进行时之中。当我们说文艺美学正处于历史的进行时之时,即意味着我们正身处于文艺美学当代的通行时之中,这无疑也意味着我们是文艺美学学科在当代生成发展的创建者、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回顾20世纪80年代文艺美学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文艺美学在学科建制的历史上虽然充满质疑和争论,其学科属性和定位似乎也总是处于飘忽不定的游移状态,但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游移状态,才使得文艺美学始终都葆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当代性时代性

关于学科建制,我们一般很少说一代有一代之学科,即不会特别强调学科建制的时代性特征。这是因为,学科建制主要以理性逻辑为学理依据;具有不随时代变化的相对稳定性,至少其时代性特征是隐匿在学理性依据的固定逻辑框架之内的。从此意义上看,我们会发现,文艺美学自诞生之日起确有时代性强学理性弱的特征。也许这种不以学理性而以时代性为学科建制依据的做法,正是文艺美学不断被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文艺美学来说,往往会被人们从学理性依据方面不断加以质疑。

毋庸讳言,文艺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显现出学理性弱时代性强中国性特征。具体而言,文艺类学的兴起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产物。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机械反映论或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下,文学艺术研究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学科知识范型一直处于单一僵化的状态,导致人们很少从艺术审美的视角来研究文学艺术。文艺美学开创者之一杜书瀛曾回顾说:“1985年左右,我的学术思想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我越来越感到死死固守在认识论美学的阵地里面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能完全恰切地抓住艺术和审美的特点,(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自序》)正是在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历史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开始突破僵化困局,打开了文学艺术的审美视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文艺美学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语境中应运而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文艺美学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基础上的。在特定时代的特定要求和呼唤中,文艺类学以学科建制的形式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文学艺术研究范式,这一时代性特征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其文化思想意义只有在时代性历史语境中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不无遗憾的是,在学理性不断加强而时代性相对减弱的时段,人们往往忽略或遗忘了文艺美学学科设立的时代性意义,以更为严格的学理性要求质疑文艺美学作为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以学理逻辑置换历史时代去语境化做法,需要在对文艺美学从新语境化的过程中,加以认识和反思。

(摘编自宋伟《文艺美学再出发——新时代语境中的人文艺术学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文艺美学这一学科是否有资格被纳入现代学科体系建制之中这件事情,一些人持怀疑的态度。
B.文艺美学的学科属性和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其始终都葆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性”或“时代性”。
C.文艺美学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思想解放,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突破僵化困局应运而生的。
D.文艺美学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是建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研究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文艺美学建制在中国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事实谈起,提出了文艺美学“当代性”的论题。
B.文章主要从文艺美学建制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文艺美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两个方面论述其时代性。
C.引用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自序》中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新时期思想解放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影响。
D.文章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从全文来看,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而文章主体,则呈并列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史学家认为文艺美学资历尚浅,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所以,还不足以给出自身进入学科建制史的合理性证明。
B.学科建制主要以理性逻辑为学理依据,中国文艺类学的学科建制亦是如此,其呈现出“学理性强”而“时代性弱”的特点。
C.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研究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学科知识范型一直处于单一僵化的状态,影响了学科建制。
D.针对以“学理逻辑”置换“历史时代”的“去语境化”做法,作者认为对文艺美学应从新“语境化”过程中加以认识和反思。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科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女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20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鹤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萤火虫在古代诗歌中受到关注,如《诗经》、杜牧写到萤火虫的诗。另外,还产生了家喻户晓的萤火虫故事,激励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B.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了荧光灯,这一发明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相差很远。
C.萤火虫的功用巨大,能防止血吸虫病的感染,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还可用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
D.萤火虫寿命不长,长的也就能活十几天,一些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绝不迁移到其他地方。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虽然现在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但萤火虫有研究价值,随时都有新的意外发现。
B.萤火虫对环境要求较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多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C.美、日是目前两个没有人为保护萤火虫的国家,美国一些医药公司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日本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下降。
D.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为了便于萤火虫传宗接代,作者建议想办法解决萤火虫停止发光、飞行、求偶的问题。
6.请结合文本,说说现代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护萤火虫。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搞枪

刘知侠

老洪亮着眼睛问:“你们在这里还有什么难处么?”

“难处可有的是!咱刚成立,这几条破枪,人家都看不起呀!到一个庄子里,别人问我们是哪一部分,我们就没敢打出八路军的旗号。这里的地主,都和中央军通气,所以这一带到处传着谣言,说共产党共产共妻,杀人放火,青脸红发,吃小孩!我们要说是八路,那就很难活动!”

听到这话,老洪生气地说:“我们到这里后,当然要打出八路军的旗号。我们怕什么?我们是人民的队伍,只有我们才是最坚决抗日的,他们反共就是反人民。”

政委李正也说:“我们到这里后,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敌人和顽固派对我们的造谣诬蔑。这些谣言是见不得太阳的,当我们和人民见面的时候,它就会一钱不值了。”

老洪看到这些农民打扮的队员们,是那样羡慕地望着枣庄这一班子的穿戴。老洪便问申茂为什么不搞几支好短枪。

“我们也老想着,可是往哪搞呢?”申茂为难地回答。“去和鬼子夺呀!”老洪直截了当地说。他用发亮的眼睛直视着申茂,好像在审视着对方的胆量。在老洪的眼光下,申茂有几分胆怯,他躲开了老洪的视线,微微地摇了下头,低低地说:

“能空着手夺么?……”

“当然能!”老洪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有决心,什么事都可以办到!”

申茂深深地感觉到老洪队长的确很厉害,一听语气,就知道是个说到就能办到的人,难怪他能领导那一班子把枣庄鬼子闹得天翻地覆。

李正和老洪在一个小屋门口停下。李正看见里边绑了两个人,便转过头来问申茂:“什么人?”申茂愤愤地说:“他两人都是东庄的有钱户,家里都有枪!我们去问他们借来打鬼子用,他们不肯。我们抗日没枪使,他们却把枪埋起来锈坏。”说到这里,申茂更火了,用手指着两个人的脑袋叫着:“你们还是中国人么?要有一点中国人味,就把枪交出来,限你们今天晚上交出来;不然,就把你们吊起来,看你们硬,还是姓申的硬……”

申茂回头望望政委,见李正和老洪微微地在皱着眉头。“政委放心,我总会把枪搞出来的,不给他们点厉害,他们是不会把枪拿出来的。上次有个家伙就是这样,开始怎样动员都不行,可是一吊上梁头,就说实话了。他说了藏的地方,第二天我们就把枪挖出来了。”回到屋里后,李正对申茂说:“你们就这样搞枪么?”“是呀,政委!”“你们搞错了。……”“啊?搞错了?”“宁肯不搞,也不能扣押他们。”政委静静地说。

“放了吧!同志!”老洪干脆地对申茂说。

当晚申茂就把那两个人放了。临放时,李正对那两人说:“抗日是大家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把鬼子打出去。如果有枪不拿出来,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回去想一下吧!”

被解绑的人,对李正连连点头称是,回家了。回到屋里,李正又对申茂讲了些八路军的政策,最后李正说:“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说明我们是人民的军队,环境越艰苦,我们就越应该注意纪律,我们一定要爱护和尊重群众利益,来取得人民对我们的支持和拥护。现在湖边环境暂时还平静,在铁道线上的敌人,还来不及向这边发展。可是以后敌人伸展过来,环境恶化,我们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就休想在这里站得住脚。……”

“是,是,我现在明白了!”申茂不住地点头,“从昨天你们来,我们看到枣庄队员的一色匣子枪,真是又羡慕又着急呀!这边发动的人,都是些土枪,还不齐全,以后编到一起打仗,我们怕搭不上手呀!丢人是小事,影响战斗是大事呀!”“枪马上要换的,这没问题。”

“真的么?”听到老洪的话,申茂高兴了。他接着问:”和谁换呀?”

“和鬼子换!这还用问么?”老洪向李正笑了笑,发亮的眼睛直视着申茂。申茂从老洪的话里听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心,他的信心也树立起来了。

“对!就这样做!”

(节选自《铁道游击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小说让读者懂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正是靠着严明的纪律性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爱戴。
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C.“被解绑的人,对李正连连点头称是,回家了。”说明他们内心仍心存疑虑,他们是绝不会主动将私藏的枪主动交出来的。
D.小说中但凡出现名字的人物个性都十分鲜明,相比于大队长老洪的直率,政委李正做思想工作更有耐心,更显沉稳一面。
8.申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魏征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是也。”皆劳而遣之。

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引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店俭投马搏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高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

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

贞观十二年八月,甲寅,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贞观十三年五月,旱。甲寅,诏五品以上上封事。魏征上疏,以为:“陛下志业,比贞观之初,渐不克终者凡十条。”其间一条,以为:“顷年以来,轻用民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未有因百姓逸而败、劳而安者也。此恐非兴邦之至言。”上深加奖叹,云:“已列诸屏障,朝夕瞻仰,并录付史官。”仍赐徵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注】①武德中,帝开天策上将府,以唐俭为长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B.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C.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D.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B.侍御史:古代官名,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全国或全世界。
D.五品:文中指九品官阶第五级,也指古代功绩的勋、劳、功、伐、阅五种名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现在天下太平,带几个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对百姓没有什么坏处。
B.民部尚书唐俭进谏有方,借太宗杀掉一只野猪的事,巧妙地告诉了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却不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C.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李恪因多次出外游猎,对当地居民造成损害被柳范弹劾免官,太宗十分生气,要对柳范治罪。
D.魏征对唐太宗频繁调用民力颇有看法,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因百姓安逸而致败亡,也没有因百姓劳苦而达到天下安定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
(2)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