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期末 2022-07-18 5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社会适老化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国现存的城乡住宅普遍存在不适老的问题,比如中小城镇的绝大部分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梯和设置无障碍坡道,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出行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绝大多数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遭遇了许多不便。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与社会不适老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不便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幸福地过好晚年生活是每一位子女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需要给予老年群体更多的关怀,在住宅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产品开发应用等各项工作中,充分纳入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考量。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既是对老年人口群体的尊重和关爱,也是对全社会的普遍关怀。

推行社会适老化改造,首先要转变认知观念,提升全社会的适老化意识。虽然近年来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讨论越来越多,但还远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目前,适老化改造还是以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主,具体工作包括加装电梯、增设无障碍设施和报警装置等。此外,社会适老化改造不单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个人、家庭、企业都需要形成完整的适老化观念,需要在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全面性、紧迫性上形成社会共识。

推行社会适老化改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大多数社会适老化改造由政府主导,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适老化改造能够触及的领域和覆盖的人群十分有限。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适老化改造又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单靠政府投入力量有限,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口对社会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需要在形成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家庭、社会、政府等各方力量。政府部门应着重发挥好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推行社会适老化改造,还要注重改造的科学性,提高针对性。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适老化改造的目的是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住宅、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品应用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前,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清楚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高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摘编自张川川《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须推进适老化改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我国进行社会适老化改造,有助社会文明进步。
B.当下,在住宅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等工作中普遍存在忽视老年人需求的现象。
C.作者认为社会适老化改造不单是政府的责任,个人、家庭和企业都需要提升适老化意识。
D.社会适老化改造要加大投入力度,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注重改造的科学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下文推进社会适老化的论述作了铺垫。
B.文章从现实出发,运用举例论证说明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与社会“不适老”之间的突出矛盾。
C.文章从转变认知观念、社会共同努力和注重科学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行社会适老化改造的措施。
D.文章破立结合,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举例论证和因果论证法,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城乡住宅普遍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大多数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遭遇不便。
B.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讨论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人心,老年人就能够老有所养、幸福地过好晚年生活。
C.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我们需要本着对老年群体的关怀,充分纳入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考量。
D.适老化改造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部门在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中应发挥好相应作用。
2022-07-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乡建团队的帮助下,浙江绍兴越城区坡塘村云松自然村刮起艺术风。创作创意作品、建设展示平台、设计微型景观、开发产品……村民共同参与,村庄变得更美,带动增收,云松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如今漫步村中,老物件装饰的景观小品、独具创意的墙面设计、老台门里的咖啡馆、村屋改造的书屋……云松村里一步一景。陈荣苗的工艺品小店也在其中。去年9月,村里特意打造了这个店铺,村民有手工艺品都可以放在这里售卖。有了小店,陈荣苗的观念也渐渐改变——以前缺啥做啥,现在竹艺制品不再局限于生产生活需求,迷你版的竹水桶、竹扁担、竹制水车作为产品,也受到游客喜爱。

材料二:

乡村美好生活,可以是一种审美化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化的美学经验。建设艺术小镇,既要丰富其外在美,也要传承其内在美。一些设计师通过提取小镇文化元素,并辅以创意设计,展现小镇生活的感性之美。另外,设计师应以艺术的方式挖掘村落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提炼经典传统故事内核,通过故事驱动和情感叙事,展现当地文化与其所在更大地理空间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展示小镇生活之美。

艺术小镇建设,需要通过艺术设计激活创意引擎,并以创意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包括传统手工艺、节庆会展、研学旅游、民宿、餐饮和农产品加工等。将创意融入自然风物、人文历史、民间艺术、神话传奇等,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成就一种小而美的经济形态。

(摘编自向勇《特色小镇艺术添彩》)

材料三: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长期以来,乡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人力资源和传统文化给养,乡村优秀人才也向城市聚集。为改变乡村建设人才匮乏的窘境,高校在艺术教育帮扶上做出了持续有效的努力。

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对口帮扶等举措,大批艺术院校支教队伍派驻西部三区三州等贫困地区,帮助当地发展艺术教育,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培养艺术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大量贫困地区的乡村艺术教师通过高校国培计划获得机会,来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深造,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大量乡村手工艺人通过文旅部、教育部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走进高等艺术学府,提升观念,发现自我,获得创新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以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为例,从2015年实施至今,先后有100多所高校艺术院系加入到研培计划中,累计为乡村培训了数以万计的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其中不少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摘编自吕品晶《高校艺术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大学的“艺乡建”团队,帮助绍兴越城区云松自然村创作创意作品、设计微型景观等,如今云松村一步一景,村民观念都渐渐有所改变。
B.艺术小镇的建设,应提取小镇文化元素并辅以创意设计,展现小镇生活的感性之美,也应挖掘村落独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其生活之美。
C.乡村振兴在设计上,应将创意融入当地的自然风物、人文历史、民间艺术等,以创意赋能包括传统手工艺、餐饮和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地方特色产业。
D.乡村振兴,是人才的振兴;为此多所艺术院校支教队伍派驻到贫困地区,在艺术教育帮扶上持续发力,努力为乡村建设培养更多艺术人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松自然村利用老物件装饰景观,墙面设计富有创意,将村屋改造成书屋,这种做法,不仅让村庄变得更美,更是吸引了游客,带动了增收。
B.乡村美好生活是审美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化的美学经验。建设艺术小镇做到丰富其外在美,传承其内在美,就能创建特色艺术小镇。
C.乡村长期以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人力资源和传统文化给养,输送优秀人才,但在乡村出现了建设人才匮乏的问题。
D.一些贫困地区的乡村艺术教师来到高等艺术院校进修深造,拓展了视野,提高了能力;一些乡村手工艺人通过学习,获得了创新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6.三则材料都写到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但三者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2022-07-1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台春色

曹洪蔚

汴梁人繁荣,家住城南繁台。

繁台春色,乃汴梁八景中的一景。繁字通薄,常用作姓氏。

根据《水经注》的记载,繁台最早叫婆台,后因繁氏一族来此居住,且婆、繁谐音,婆台就慢慢演变成了繁台

原先的繁台地势很高,还建有繁塔,登上去,整个宋城可一览无余。北宋诗人石曼卿有诗曰:台高地迥出天半,瞭见皇都十里春。因为台高,汴梁城虽屡遭水患,繁台始终未被淹没,繁塔依然挺挺而立。

这天,繁荣在家门口的小摊点上,要了两根杠子油条,一碗羊肉胡辣汤,呼呼噜噜下肚,吃得脸上冒油,背上冒汗。然后,右手玩转着一对山核桃,去繁台散步。

繁荣前年办过退休不久,害了一场大病,手术摘了胆囊,才算保住一条命。这之后,他就特别注意保养身体,每天到繁台散步锻炼2个小时,雷打不动。

繁台自古是个踏春赏景的好地方。每到春回大地,繁台上,小鸟呢喃,燕子翻飞,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游人如织。一阵微风吹过,繁塔檐角上的铃铛叮叮作响,清脆悠扬。台上的天清寺,香火缭绕,佛乐阵阵,钟声幽远。

繁荣哥,还练着呐?

繁荣正潜心做着一套太极,猛然听到喊声。他慢慢缓过神来,扎稳脚步。一看,是工友于大憨。

于大憨问东问西地绕了好一阵,才将话切入了正题,他说:繁荣哥,大前年,我俩给人打工修城墙,挖到一个罐子,这事儿你还记得不?

繁荣搓了一把脸,说:咋会不记得?这才有几年的事,我又没老年痴呆。

繁荣和大憨原来都在火柴厂上班,后来厂子关门倒闭,靠打零工维持生计。那年,他俩随着一个施工队维修城墙,在清理一个城门洞的时候,大憨挖到一个瓦罐子,打开,是一罐子铜钱。大憨一看,眼都绿了,兴奋得直抖。他立马脱掉秋裤,把裤管扎起来,呼啦一下把铜钱倒进去,藏到了一边。这时,繁荣去厕所方便回来,见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瓦罐,没窟窿也没裂缝,就把黏在上面的土抠下来,说:这罐子你要不要,你不要,我就拿回去,放鸡蛋,腌咸菜,是个物件。

大憨藏了铜钱,心里有鬼,忙说:虽说是我挖到的,让给你吧,我拿回去也没啥用。

繁荣走后,大憨把那包铜钱裹在怀里,偷偷溜了,一路走一路暗喜:我把牛牵走了,他拔个橛子。

后来,大憨把那些铜板分批兑换成了现钱,在牌桌上,又分批输给了牌友,那笔意外之财毫无意外地让他给赌光了。

昨个儿,大憨与一位搞收藏的朋友喝酒聊天,无意间说到了那只罐子。朋友听了他的描述,惋惜地一个劲儿甩子:大憨啊大憨,你可真够憨的。那只罐子是汉代陶罐,比你那些钢板要值钱得多。听说,你那个朋友把那只罐子已经转手了,卖了20万呢。人家牵走的是牛,你才是拔的橛子。

大憨听了,肠子都悔青了,气得抖起了手。回家,睡不着,翻了一夜的烧饼。天一亮,就穿过大半个城来找繁荣。

繁荣听明来意,对他说:你说那个罐子啊,我把它卖了。

卖了?啥时间卖的?卖多少钱?卖给谁了?大憨大睁着眼问。

前年就卖了。那年,我不是害了一场大病嘛,没有钱做手术,碳厂胡同的老朱就拿20万块钱买走了。要不是这笔钱,我这会儿骨头怕是都沤糟了。

你是说如今这罐子在老朱手里呢。

不在老朱那儿。老朱到手不到半年,急着给儿子买房交首付,又原价卖给了绣球胡同的老马。

哦,听话音,现在是老马收藏着呢?

也不在老马那儿。后来他又转手给了豆芽街的老牛,因为老马的姑娘要出国,急用钱。

老牛哪有闲钱搞收藏呀,穷得冒傻气。

可不。老牛到手还没暖热,又让草市街的老杨给买走了。老牛的老婆得病了,可厉害。眼下,这罐子在老杨手里呢。

老朱、老马、老牛,还有老杨,大憨都认识,都是火柴厂的工友,一批下的岗。

大憨说:你看你弄的这事儿,跟击鼓传花一样。我不管这罐子如今窝在谁手里,我的意思是,你卖20万,咋着也要分我一半,见见面,分一半嘛,何况还是我挖出来的。

繁荣沉默了一会儿,对大憨说:话说到这份上,我就实话告诉你吧。那个罐子我找专家鉴定过,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个普通瓦罐,顶多当个物件用,没一点文物价值。这点,老朱是知道的,他花20万买走它,是为了救我的命,也是给家里人一个托词。后来,老马,老牛,老杨买走它,大抵也是这样的理由。多年的工友,互帮衬,共患难,那只罐子就是个见证啊。

繁荣说着,眼里泛起了泪光。他把眼神儿定格在那座屹立千年的繁塔上,说:你听说了吗?这一片的民居马上要拆迁了,要重现繁台春色盛景。等拆迁补偿款下来,我就去找老杨,把那只罐子再买回来,你要的话,完璧归赵。

大憨听了,勾着头,搓起了手。

一阵暖风吹来,繁台的春天如约而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交代繁荣退休后害了一场大病,做过手术,每天到繁台散步锻炼,为后文罐子击鼓传花式的被转手的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采用了回忆和倒叙的方式,在人物的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一群下岗工人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C.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繁荣和老朱等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与于大憨的自私自利形成反差,形象鲜明。
D.小说语言既典雅又通俗,如诗句的引用和对繁台春色的描绘,典雅优美;又如牵牛拔橛等方言的运用,通俗中又有乡土气息。
8.小说开头花了不少笔墨介绍繁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和行动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选取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慎靓王三年,张仪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且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肱骨。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不如伐蜀完。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B.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C.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D.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说魏襄王”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卒不过三十万”与“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C.“得其地足以广国”与“非利足也”(《劝学》)两句中的“足”字含义不同。
D.“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一”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认为,魏国地小兵少,缺少险要之地,历来是厮杀的战场,且联合抗秦不足凭恃,只有和秦国交好,才可以避免危险。
B.巴蜀两国交战都求救于秦国,秦惠王想出兵讨伐蜀国却担心道路险峻难行,韩国有可能来犯,张仪、司马错都向秦惠王提出意见。
C.张仪主张攻打韩国,与魏国、楚国交好,出兵三水,兵临二周,取代周王室、号令诸侯,以成王业,而出兵蜀国是与小族争斗,并非王业也。
D.秦惠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仅用十个月的时间就攻克全境,降蜀王为侯,任命陈庄为蜀相,秦国自此变得更加富庶强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
(2)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2022-07-15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