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期末 2022-07-23 3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构、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这一点,脂砚斋早就指出。“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这是一个“有情之天下”,这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开头写“石头”的本源是“青埂峰”,“青埂峰”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而大观园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青埂峰”。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也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有句诗“冷月葬花魂”,可以作为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她们争取人性的尊严,争取爱的尊严,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也是美的世界毁灭的悲剧。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梦》的悲剧性和“情”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悲剧性:“有情之天下”的毁灭》)

材料二:

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有个神话的背景。他本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抛在青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后又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头记”。

我想强调一下,这块石头(贾宝玉)的起点是“青埂峰”,他的归宿也是“青埂峰”。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青埂峰”。“青埂”就是“情根”,汤显祖多次用过这个概念。“情根”是说“情”乃生命之根,“情”乃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小说结尾时,有一首歌: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青埂”是“情根”。“情根”不是说“情”生了根,而是说“情”(“儿女之真情”)是生命之根,“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贾宝玉最后离开有限的、短暂的人世,回到“青埂峰”,回到“有情之天下”这个本源性的存在。这个“青埂峰”是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象征,所以不能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如果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那么照小说所写,这大荒山出自《山海经》,小说结尾又说渺渺茫茫、鸿蒙太空,到哪儿去找?这么理解,这个“青埂峰”就成了彼岸世界,类似宗教的天堂、仙界、西方极乐世界。照我的理解,“青埂峰”“有情之天下”,作为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岸,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当下的生活世界如果体现了“有情之天下”的人生理想,就是“青埂峰”。曹雪芹已经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这个“有情之天下”的存在。他为什么要让这块石头入世,就是为了显示“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尽管受种种限制,尽管时间短暂,有时只是瞬间,但是它是活生生的,而且瞬间就是永恒。

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贾宝玉感受到人生没有意义,一切终属空虚,最后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由此认为曹雪芹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的。其实,《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情”字。对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红楼梦》一开头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又说“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离开“情”字,根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透《红楼梦》。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曹雪芹的“情”,受到了汤显祖美学观的影响。
B.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要寻求的春天,要寻求的美的人生,是贾宝玉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C.大观园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
D.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转了一圈又回到青埂峰,这石头把自己这番经历记录下来,就有了“石头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情之天下”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最终被“有法之天下”吞噬,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
B.《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C.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作者并不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
D.《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在于,体现“有情之天下”的“青埂峰”不是类似仙界的彼岸世界,而是此岸的现实生活。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作者对“青埂峰”解说例证的一项是(     
A.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那就是“青埂峰”。
B.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天的中午躺在床上说“香芋”“春玉”笑话逗趣,那就是“青埂峰”。
C.五月初夏那一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青埂峰”。
D.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穿,以便将来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青埂峰”。
4.材料一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
5.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有情之天下”的含义。
2022-07-19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沙子龙现在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些难过而已。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到处吹腾沙老师武艺高强,标榜自己是沙老师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没钱时,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抡几下竹节鞭,“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儿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他给手心一口唾沫,又抄起大刀来。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他一手持刀,一手又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地说。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外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的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你说?好,让你使枪吧;我呢?”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子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请!”

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场外是一片喝彩声。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

“还得练哪,伙计!”

“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走,收了吧,晚饭我请!”

王三胜陪着老头子往庙外走。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哪,”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沙子龙不把你打扁了!王三胜心里说。他脚底下加了劲,可是没把孙老头落下。到了客栈,他唯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知道老师不爱管这种事,可是他相信这回必定行,他是大伙计,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说,人家在庙会上点名叫阵,沙老师还能丢这个脸么?

客人进来,彼此拱手坐下,沙子龙叫三胜去泡茶。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很客气:

“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孙老者深深地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于是拉开架子,打了趟查拳,及至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好!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再会!”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节选自老舍《断魂枪》,有删改,原文初载于1935年9月2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沙子龙接济“徒弟”生活,从不让他们空着手走,写出沙子龙的善良和对他们的关爱。
B.王三胜摆场子耍大刀,“削砍劈拨,蹲越闪转”等诸多动作说明他虚张声势,徒有其表。
C.孙、王比试武艺后,场外观众不管孙老者是否瘫痪,只是发出麻木的喝彩声来起哄。
D.沙子龙不跟孙老者比试武艺,是因为他现在身上放了肉,早忘了“五虎断魂枪”。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独立成段,十分醒目,引人深思,同时也增加了主人公的传奇性和神秘性。
B.小说第二段写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传统古老的文明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冲击,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C.小说设置了曲折离奇的情节,王三胜、孙老者、沙子龙,三人的武艺一个比一个强,层层铺垫,烘托出沙子龙武艺高强的形象。
D.小说情调极佳,它的人物带古典味,故事带传奇味,笔致带写实味,融合成一种质朴而苍凉的艺术神采。
8.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技巧。
9.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好技艺、好技术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也有人认为是讲述了一个寄意宏远的“民族寓言”。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2022-07-19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0.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             盖亦反其本矣
B.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越国以鄙远
C.失其所与,不知             藉寇兵而赍盗粮
D.暴霜露,斩荆棘             共其乏困
2022-07-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1. 对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   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不吾知也   ⑦江南金锡不为用
A.①④⑤/②⑦/③⑥B.①④/②③⑤/⑥⑦C.①③⑤/②④/⑥⑦D.①④/②⑤⑦/③⑥
2022-07-1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①良庖更刀   自虚而树怨于诸侯   ③必其根本   ④以膏泽斯民   ⑤晋函陵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2022-07-2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之初即位,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经乱之民卷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流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实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征入见,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曰:“吾已悔之。”征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B.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C.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D.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子:一指嫡长子,因其在族中受人尊敬、继承大宗,故称宗子;二指皇族子弟。
B.庚寅:庚是天干之一,寅是地支之一。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C.亲戚:指所有与自己或家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这些人没有远近亲疏之分。
D.大理:本文指大理寺,唐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其首长称大理寺卿。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高祖遍封宗子,封德彝直言这样的封赏史无前例且无法昭示公正,唐太宗就将那些宗室郡王全部降级。
B.唐太宗谈论民众教化问题时,魏征认为大乱之后正是教化的好时机,封德彝却认为魏征是空谈误国。
C.魏征以良臣和忠臣不同来谈君臣一体,认为君臣应齐心协力共治国家,并表明想做良臣的态度,这得到唐太宗的赞赏。
D.唐太宗要处死假冒资历和门荫的候选官,戴胄犯颜直谏,坚持要依法处置并阐述理由,唐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2)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17.结合文章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有哪些。
2022-07-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拙叟行

蒲松龄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仍峨冠。

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

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注】①蒲松龄作此诗时已61岁。②矜聚鹬:以集鹬鸟之毛做帽而自夸耀。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一书尽展蒲松龄的才华,但作者开头却说自己“生无逢世才”,题目中也称自己是“拙叟”,这些都是他的谦虚之语。
B.“峨冠”是指古代士大夫所戴的那种高冠,“仍峨冠”的“仍”字,从侧面表明作者所处时代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不好。
C.“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意在说明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决不会消失,社会上也不乏理解我的知己之人。
D.“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作者以穿衣为例,说明今日之所尚者即为明日之所弃,自己很难跟上世态风尚。
19.“拙叟”的“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22-07-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阿房宫赋》写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金玉珍宝等当成石头瓦砾的一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022-07-19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滏阳河是邯郸的母亲河,流域面积2748平方公里。2019年邯郸把滏阳河生态修复作为重点项目,努力将滏阳河打造成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磁县开河码头是滏阳河生态修复治理一期工程的重要项目,目前,(       

①经过2年多的河道综合治理,②使滏阳河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③之前磁县滏阳河平均宽度不足10米,④现在至少是100米左右,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景色很是壮观。同时,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邯郸遭遇多年未遇的连续强降雨,主城区内没再出现“城市观海”的情景。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沿河经济形态逐步形成,磁县打造多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节点,带动提升东部城区人气;峰峰矿区的果蔬产业、中草药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依河而兴;鸡泽县沿河建设特色小镇、发展辣椒等特色农业,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冬奥会开幕式的烟花全靠硬科技:声光电烟花一体化数控技术,数字烟花图文成型技术,误差1毫秒之内的智能点火系统……
D.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地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的景区,以文化旅游为纽带,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为一体。
B.当地以文化旅游为纽带,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为一体,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的景区。
C.当地以文化旅游为纽带,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的景区,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为一体。
D.当地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为一体,以文化旅游为纽带,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的景区。
23.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22-07-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4. 《红楼梦》中很多经典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如“木石前盟”“海棠诗社”“宝玉挨打”等。请从中任选其一,简述其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5G行业的先行者,而5G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离不开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在主创团队中,出生于河北邯郸的23岁的天才科学家——申怡飞,从小志向远大、学习优异,15岁考上东南大学,21岁读博士,后来进入了5G技术的研究领域,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他曾在讲述他的奋斗故事时说道:“用中国心打造中国速度,年轻的我们就是改变的力量!”

材料二:20224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同为邯郸青年学子,同处风云际会的时代,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7-19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小题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名著阅读
6
作文主题
7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15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老舍(1899-1966)  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小题
100.65通假字选择类
110.65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选择类
12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三、文言文阅读
13-170.65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8-190.65蒲松龄(1640-1715)
五、名篇名句默写
20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
21-2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七、名著阅读
240.6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八、作文
250.4青年成长  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