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期末 2022-08-11 2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中的大半含有一种共通的意义:的象征。周代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礼乐教化就是周代人教育思想的主题,当时产生的《诗经》,在艺术形式方面的表现是,在艺术内涵方面的表现是。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周乐,一面从其音乐性去批评,一面也从其内涵性去批评,以两方面为鉴别的标准,和孔子后来以”“两端来评论韶武雅颂之音是一致的。季札鉴赏批评时,孔子才八岁,可见从”“两端去看诗篇,此种诗教并非起于孔子,乃是周代人共通的文学观念。

吾人欣赏周代的诗歌,当然应该体察周代的文化背景,这文化背景就是从周公以来的对礼乐的重视。吾人今日从纸上来欣赏《诗经》,已经失去了周代的,若再失去周代的,对《诗经》的看法将一无是处。因此,《诗经》中的的象征这一点,应该最合乎周代当时的看法,而不该讥其为道学面具下的产物。

例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假托一位美人,象征理想的境界,这境界不是逃避现实的虚无世界,而是替现实政治画下了光明的指标。简单来说,这境界乃是得礼则近,不得礼则远。《毛诗序·小序》说本诗是指秦襄公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诗人写美人就在水的一方,而水的顺流与逆流,代表顺着走或逆着走,水就是。这一点,《毛诗话训传》说得很明白:逆流而上曰溯洄,逆礼则莫能以至也。顺流而涉曰溯游,顺礼求济,道来迎之。逆礼则愈走愈远,永不能达,顺礼则就在眼前,事半功倍。孔颖达也说:大水喻礼乐,言得人之道,乃在礼乐之一边。

当然,《诗经》中也有些是直赋景观的,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直赋齐国山川的壮丽;《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形容宋国的地域与卫国相去不远。至于《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虽以柏舟的漂泊不定比拟妇人无所适从的苦况,但诗中的字仍是实指黄河说的。

至于《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及《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都以水势的缓急浅深比况家计生活的难易,是将水看作险难的象征,这种联想起于实际的经验,《易经》坎为水为险,就是先民很自然地联想的结果。凡此,自然不必附会地将一律解释为的象征。

(摘编自黄永武《<诗经>中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人以礼乐教化作为教育思想的主题,当时产生的《诗经》以“乐”的形式承担着“礼”的责任。
B.当代对于《诗经》的欣赏,应当体察周代的文化背景,并将当时的“礼”“乐”作为基本准则。
C.《蒹葭》中“溯洄”代表逆着“礼”求取,只要“溯游从之”,就能顺利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
D.《硕人》中的“水”和《易经》中的“水”的象征意义都来自生活经验,是通过联想进行的提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历史的角度、辩证的立场来分析《诗经》中“水”的内涵,体现了文学批评的科学态度。
B.作者以孔子和季札为例,意在证明周人会不约而同地从“礼”“乐”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学批评。
C.对于道学家面具下的“礼”,文章具体阐明了其脱离现实的虚伪性,驳斥了其教化立场。
D.文章以《蒹葭》为例,并引用《毛诗序》和孔颖达注,证明了“‘水’象征‘礼’”这一看法最适合周代当时的时代背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周代人教育思想的主题,孔子以“美”“善”两端来评论“韶武雅颂之音”就是对这个主题的继承。
B.对《诗经》的批评要站在历史的立场,表明站在今人立场对文艺作品内涵的阐发是不尊重历史背景的表现。
C.《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毛氏认为《关雎》是在规范夫妇伦理,符合本文所说从“礼”出发去理解诗。
D.作者认为《诗经》中“水”这一意象并无固定的象征意义,对《诗经》中“水”的解释受社会现实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绿色办奥让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坚持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共享办奥使冬奥会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开放办奥使冬奥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坚持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廉洁办奥力争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暇。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延庆赛区竞赛场馆完工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接近尾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尽显其中;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除此之外,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活。

(摘编自《冬奥效应,奏响新发展理念的乐章》人民日报202128日)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举世瞩目的一场体育盛会,也是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一扇窗口。冬奥村中,智能设施让入住者尽享舒适、便利的生活;开幕式上,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呈现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比赛场馆内,最快的冰让运动员们感受速度与激情的快乐;山地赛场,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为比赛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北京冬奥会,今国际社会印象深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北京冬奥会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

科技冬奥彰显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流光溢彩的开幕式视觉盛宴背后,是超大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人工智能实时捕捉技术、裸眼3D技术等的汇聚;国家速滑馆能形成最完整、最均匀、最快速的冰,得益于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机组,冰面下长达120多公里的不锈钢管中流动的液态二氧化碳保证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离不开创造12项世界第一的张北柔性直流工程……科技不仅为北京冬奥会赋能,有关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也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摘编自《科技冬奥展现共创美好未来的力量》人民日报20220215日)

材料三:

冬奥激情与中国文化元素碰撞,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踏上雪场、走进冰场,以上冰”“上雪的方式共迎冬奥,欢度春节。冰雪旅游成为春节期间最火热的旅游业态,冰雪运动游、冰雪民俗游、冰雪康养游以及室内冰雪游等多类型产品为游客畅玩冰雪带来了诸多选择。

冬奥会激活人们冰雪热情的同时,也展示出超强带货能力。冬奥会点燃全民的冰雪消费热情,冰雪运动相关品类的商品成为春节热销产品。不仅冰墩墩等冬奥会纪念品备受青睐,滑雪圈、冰刀鞋、滑雪服等运动装备销量同比增长两倍以上。冷资源催生热经济,国内各大雪场总销量较去年翻番、冰雪、滑雪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近40%。冰雪运动加速升温,不少滑雪场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一张张滑雪票背后是巨大的冰雪消费市场。

冬奥红利将带动消费持续升级。数据显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从参与冰雪运动的目的来看,选择娱乐休闲的比重最高,为70.35%,其次是强身健体,占比15.78%,选择兴趣爱好的占比11.49%。与之相应的是,冰雪运动相关的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都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增长潜力。

(摘编自《冬奥红利推动消费升级》光明日报202202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体育事业不能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降低能耗、生态修复、水源回收等做法体现了环保理念。
B.冬奥会有关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将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赋能,为共创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C.冬奥会展示出超强“带货”能力,冰雪运动相关品类商品成为热销产品,实现价格上涨和销量增加。
D.随着参与冰雪运动人数的增多,与之相关的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都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增长潜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体现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新发展理念,尤其重视“绿色办奥”。
B.北京冬奥会在入住设施、开幕式表演、赛场建设、气象预报等方面,尽显科技创新潜力。
C.北京冬奥会恰逢在春节期间举办,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高涨,冰雪旅游也火热起来。
D.我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主要是为了娱乐休闲,真正对其有“兴趣爱好”的人并不占主流。
6.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中国及世界有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香

若荷

不等麦子上场,人们就开始想念麦饭了,走在乡间的路上,总有热辣辣的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麦田。在这小麦收获的季节,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收割机进行收割,昔日弯腰割麦的景象是看不到了,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往返穿梭。从收割到脱粒,新兴的现代化工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搞定。人们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得以解脱,再也不用顶着火辣的太阳持镰上阵,挥汗如雨,也省去了麦芒与肌肤的亲密接触。

麦饭,是土地为人们在这个时节准备的礼物。将刚打下来的麦粒拿簸箕簸了,用清水洗净蒸煮而食,煮熟后的麦粒有着晶莹剔透的外观。五月的沂河,岸边的芦苇已茂密长成,碧绿的苇叶蔚然壮观,静若仙子的荷叶也已舒展罗裙,将粉红的骨朵托出水面,安静地等候着蜻蜓的亲吻。采一把荷叶和一把苇叶铺在淘洗好的麦粒上面,注入的清水没过麦粒二三指深,然后点火蒸煮二十分钟,有了荷叶、苇叶两种植物元素的融合与渗透,煮熟后的麦饭格外香甜。

打麦饭需要趁早,最好的麦饭是在麦子刚打下场的时候。时光进入农历的四月,饱满的麦子已成熟在望,笔挺的麦秆在四月的柔风中摇曳浅笑。望着农人们一张张充满喜悦的笑脸,童年的记忆被眼前的麦田一次次唤醒,掐几束颗粒饱满的麦穗下来,带着麦芒用手轻轻地揉搓,不一会儿就将尚且柔软的麦粒从薄薄的壳衣中脱离出来,低头顺风对着它们轻轻一吹,纷乱的杂屑就清除殆尽,这时的麦田在你的眼里便不再是麦田,而是随着季风吹动的方向波涛起伏的大海,是绿野蓝天之下漾起的金色的希望。

青绿相间的麦穗是孩子们的一大诱惑。许多年前,我就是带着这样的诱惑在五月的季风里等待着农人的收割,把打下的麦穗掐下扎成新鲜绽放的花束,找个僻静的地点点起一堆麦穗,小小的火苗如同展开翅膀的小鸟在燃烧的麦穗上无声地翻转,麦子的针芒在火苗的舔舐下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烧去了包裹在外面的麦壳,剩下的就是散发着麦香的光秃秃的麦穗了,随着一颗颗麦粒的熟透膨胀,一股携带着烟火气息的麦香也飘然而出,漆黑的麦穗下是一颗颗温暖的心,弥补着单调生活中贪婪的味蕾。

飞鸟从广漠的麦田上飞过,留下它们清脆的呢喃,欢庆五月的来临。歌声在麦梢上穿过,就像农人预见丰收的喜悦,收获的田野是它们偌大的宾馆和餐桌。所有的庄稼都可能为它们提供一顿味道可口的美餐,所有的灌木都可能成为它们栖身的场所。五月的风比人们的目光更加热辣,它使劲地刮着,致使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波浪翻涌,这是天地间唯一与海浪产生联想的庄稼,每一次麦浪的漾动都与生命和温饱有关。风平浪静的麦田是雕刻在田野上的金黄色浮雕,它的金碧辉煌来自阳光照射下的清晨和傍晚,朝霞和夕阳为它们涂上一层神圣的光芒。

五月来临,忙夏就开始了,抢收抢种的日子,开始如期收割麦子。在庞大收割机的转动下,与小麦一并被割倒的还有混杂在中间的杂草,田野里弥漫着浅浅的青草气息,汁液流淌出淡淡的馨香,悠悠地渗入心房。鸟儿也在这时追风逐浪,在麦田的浪涛和收割机的隆隆声音里欢快地鸣啼。树木列队在青草覆盖的地头齐齐站立,胭红的牵牛花攀爬在灌木低矮的枝上,为成熟的麦田撑开朵朵娇美的花伞,形成牵牛花的庞大的仪仗。在那方阵般的麦田旁边,花也变得具有灵性,它似乎穿透时光,化作生灵和你点头致意,你甚至能看到它发自内心的微笑,听见它与你和婉地交谈。

忍不住就会伸出手去抚摸,弯下腰,看野花在青藤与麦秆上的交缠,这是植物与植物的一场不以语言释解的爱恋,是发生在田野间的一份默许的缠绵,是“唰唰”的声音之后麦芒与叶梢间的耳鬓厮磨。忍不住就伸出手去,指尖在麦子青涩的芒刺上快速划过,就像琴键在手指下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弹奏,给心灵带来享受,带来庄稼成熟的快感。那动作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那些带着音符的麦浪在指尖不断拨划的弹奏中散发出清香,这清香在小麦强烈的摇动中愈来愈浓,我们把这种迷人的香气统称为麦香。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农人用现代化机械劳动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暗含对他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的欣慰,也有对传统农业文明衰落的遗憾。
B.文中“静若仙子的荷叶也已舒展罗裙”同《荷塘月色》中“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荷叶的动人姿态。
C.“青绿相间的麦穗是孩子们的一大诱惑”,“诱惑”指对烤麦粒的期待,烤麦粒既让孩子们品尝到美味,也让生活充满童趣。
D.作者之所以认为“田野”是飞鸟的“宾馆”与“餐桌”,是因为田野中的灌木能让它们栖息,田野中的麦穗能为其提供食物。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9.“不等麦子上场,人们就开始想念麦饭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人们“想念麦饭”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制宜小字纳怀,性聪敏,庄重有器局,通习国语。至元十四年,袭父职太原、平阳万户,仍戍鄂州。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城中屡灾,或言于制宜曰:“恐奸人乘间为变,宜捕其疑似者,痛治之。”制宜曰:“吾但严守备而已,奈何滥及无辜!”灾遂息。二十四年,扈驾东征乃颜,请赴敌自效。帝顾左右曰:“而父殁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阵。”制宜请愈力,乃命从月儿吕那颜别为一军,以战功授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明年,车驾幸上都。旧制:枢府官从行,岁留一员司本院事,汉人不得与。至是,以属制宜。制宜逊辞,帝曰:“汝岂汉人比耶!”竟留之。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陛辞,帝曰:“汝父死王事,赏未汝及。近者,要束木伏诛,已籍没其财产,汝可择其佳者取之。”制宜对曰:“彼以赃败,臣复取之,宁无污乎!”帝贤其所守,赐白金五千两。未几,征拜内台侍御史。安西旧有牧地,圉人恃势,冒夺民田十万余顷,讼于有司,积年不能理,制宜奉诏而往,按图籍以正之,讼由是息。三十年,除湖广行枢密副使。湖南地阔远,群寇依险出没,昭、贺二州及庐陵境,民常被害。制宜率偏师徇二州,道经庐陵永新,获首贼及其党,皆杀之。大德八年,晋地大震,平阳尤甚,压死者众,制宜承命存恤,惧缓不及事,昼夜倍道兼行,至则亲入里巷,抚疮残,给粟帛,存者赖之。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辄不敢饮。终日无惰容,帝察其忠勤,屡赐内酝,辄持以奉母,帝闻之,特封其母苏氏为潞国太夫人。十年,制宜以疾终,年四十有七。赠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泽国公,忠宣。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B.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C.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D.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字,在这里指小名或者乳名,与成年之后所取的字不同,例如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B.至元,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C.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它是直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始于元朝,影响深远。
D.谥,即谥号,谥号是中国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在去世后,朝廷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制宜行事有方。城中屡发灾祸时,他强化防备措施,于是灾祸不再发生;安西发生土地纠纷,他按图纠正疆界,纠纷得以解决。
B.郑制宜骁勇善战。东征乃颜时,他主动请战,并率领月儿吕那颜一军获得战功;任职湖广时,他率军队剿匪,尽诛贼首及其党羽。
C.郑制宜品行高洁。查抄要束木家产后,皇帝让郑制宜从中挑选物品作为奖赏,他认为那样会玷污名声,没有接受,受到皇帝赞赏。
D.郑制宜心怀百姓。他奉旨前往晋地赈灾,因担忧来不及救援,于是昼夜兼程赶赴灾区,到后亲自深入里巷,安抚并救济受灾的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顾左右曰:“而父殁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阵。”
(2)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辄不敢饮。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注释】①短歌行:为乐府诗旧题。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二月,葬高陵。此诗当作于曹操葬后不久。②遐迁:远离。此指去世。③麑(ní):指小鹿。④百离:种种痛苦。离,同“罹”,忧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到自己俯仰之际,看到死者生前用过的帷幕、几筵,不禁触物伤情,内心涌起物在人亡之痛。
B.“倏忽”一词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丧亲之后恍然若失的心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抒写失去父亲的哀伤。
C.“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两句化用《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两者都表现了丧亲后,自己孤独悲苦的处境。
D.整首诗语言质朴、本色,把思亲之情描写得比较细腻、生动、真挚,可以看出诗人“工于言情”的诗歌创作特点。
15.曹丕的《短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都化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两者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同样的道理。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慨叹个人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022-08-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__________,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的转折处,英雄常常横刀立马,__________;在命运的转折点,英雄常常视死如归,勇赴国难。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少年英雄的气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老英雄的壮志。穿越岁月的尘烟,千千万万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     )想想英雄们: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他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在__________的建设时期里,他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创造了人类史上__________的发展奇迹。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的青年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我们期待英雄辈出,把英雄精神外现于行、内化于心,将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不断激励前行的力量,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沧海横流        砥柱中流        波澜壮阔        开天辟地
B.风云际会        力挽狂澜        风起云涌        开天辟地
C.沧海横流        力挽狂澜        波澜壮阔        惊天动地
D.风云际会        砥柱中流        风起云涌        惊天动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岁月冲刷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时代变迁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
B.在时代变迁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岁月冲刷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
C.在岁月冲刷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在时代变迁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D.在时代变迁中,英雄精神彰显着永恒的价值;在岁月冲刷中,历史功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期待英雄辈出,将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把英雄精神外现于行、内化于心,不断激励前行的力量,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B.我们期待英雄辈出,将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把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现于行,不断激发前行的力量,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C.我们期待英雄辈出,将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把英雄精神外现于行、内化于心,不断激发前行的力量,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D.我们期待英雄辈出,把英雄精神内化于心、外现于行,将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不断激发前行的力量,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也还是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______________,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_____________。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______________,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

节选自朱自清《南京》,有删改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吴孟超的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袁隆平院士让中国人“填饱肚子”。两位院士用一生的奋斗和坚守让我们过上了“医食无忧”的日子。科技工作者鞠躬尽瘁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认识流量明星、不认识科学家”“认流量、不认科学”的风气被舆论诟病,让科学家为更多人所知晓、让科学家和科学精神“上热搜”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巧合的是,在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离世之日,也就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开幕日。当天在上海科技节的开幕式上,老中青三代多位科学家走上特意为他们铺设的红地毯,接受欢呼与赞颂。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叶叔华,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等30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走秀,他们被誉为“这个时代最亮的星”。


以上材料是一则新闻评论的主体部分,请用一句话概括“科学红毯秀”的正面意义,作为结尾。不超过50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光匆匆,高一学习结束了。回想这一年,除了从初中生到高中生身份蜕变带来的新奇与激动,也许还有从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到泯然众人造成的心理落差的失意,还有在学习和生活中诸多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切变化,有的同学如鱼得水,有的同学在短暂迷惘后迅速调整适应迎头赶上,也有同学开始沉沦,得过且过……今天,在考场上,回首这一年,定有无数感慨。


2021年9月1日,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上,邀请你以高一学生代表李明的身份做一次演讲,讲述你的高一生活,反思高一生活中的“得”与“失”,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情感真挚,叙议结合,符合演讲稿格式,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元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曹丕(155-22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连贯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  谈观点,写评论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