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8-30 13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看中国当代文学史,《青春之歌》《红岩》《平凡的世界》等一批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掀起传播热潮,与文艺评论密切相关。伴随这些作品的问世,主流报刊不仅组织编发评论家、学者的专业论述,还精心选登不少普通读者的热情来信,通过不同角度的评论、研讨,阐发作品特色,帮助读者理解,提炼创作经验,甚至带动文艺潮流,引领审美风尚。

而今,许多人习惯看电影之前,先上网查一下电影评分和网友评价,看完电影之后,再随手打个分、发条短评。这些反应迅速、结果直观的作品评分,以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的网络微评、快评,成为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特色构成。

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才能切实提升主流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在对文艺现场长期地追踪、关注与互动中,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具备较成熟的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经验。建强用好阵地,就要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强化议题设置和价值引领的功能。与此同时,要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聚共识的全媒体评论产品,放大主旋律的声量,扩大正能量的覆盖面,开拓主流文艺评论的新空间。

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才能促进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时下活跃在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大众评论,不乏真切生动的感受、深刻新颖的见解和有的放矢的批评,体现着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这些反过来也会影响专业评论,促使文艺评论家更好回应读者观众需求,增强评论的有效性、针对性。但也应看到,避免情绪化、肤浅化、娱乐化的倾向,也需要更多专业评论走进网站平台,参与话题讨论,发挥专业评论优长。

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既要善用媒介,又要健全管理;既要端正价值取向,也要完善技术手段。大数据和算法固然很“懂”用户,但不能只考虑迎合需求,更有义务丰富用户的文化选择、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无论媒介如何变化,都不能丢掉文艺评论的公信力,不能弱化文艺评论提高公众审美水平、涵养社会文化风气的职责。

(选自胡妍妍《建强用好文艺评论阵地》)

材料二:

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就是要为精品立传、为时代放歌、为风气指向,发挥好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

做引导文艺创作的“领航员”。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催生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健康的文艺评论要向经典致敬、为精品点赞、给创作导航。一曲《我和我的祖国》,代代传唱经久不衰,旋律响起让多少人瞬间泪目;一部《大江大河》聚焦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以小人物展现大时代,勾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这一曲曲、一部部优秀作品凝结着深厚的爱国情怀、浓烈的时代情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评论就是要把好手中的“方向盘”,深挖思想内涵和文化根源,阐释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指引创作导向和欣赏取向,为上乘佳作、精品力作“鼓”与“呼”。

做倡导文艺新风的“播音员”。文艺评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把文艺作品中展现的崇高理想、时代风貌、良好风尚,更加深入植根于人们的心中;能够启迪人的思想、温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触及灵魂,引起共鸣。一篇文艺评论也是一部文艺作品,小时代、小世界、小格局不能替代大时代、大世界、大格局。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这是文艺作品的担当,更是文艺评论的担当。文艺评论要鼓舞人们奋勇前进,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做抵制文艺歪风的“监督员”。文艺评论要敢于“剜烂苹果”。随着逐利资本深度潜入文艺市场这片蓝海,一片繁荣的背后难免鱼龙混杂: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以经济思维误导文艺创作,以利益思维限定审美标准;为了流量不在乎质量,为了走红不惜触及底线;变异的“饭圈”文化操控评论风向和舆论走向,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线……凡此种种,无疑会严重侵蚀文艺肌体、扭曲价值导向、破坏社会风气。文艺评论要始终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保持对“失序”和“爆款”的警醒与克制,不被“酷评”“歪评”左右,更不能为附庸作品而“失真”、为追求流量而“失向”、为吸引眼球而“失态”、为迎合资本而“失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广大评论工作者要打磨好评论的利器,用深邃的思想品鉴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用生动的笔触弘扬记录人民伟大实践、反映时代发展进步的社会风尚;用鲜明的态度抵制文艺垃圾、批驳文艺乱象。惟其如此,才能让彰显信仰之光、传递崇高美德、凝聚中国力量的文艺之花在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选自《文艺评论要有价值坚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看中国当代文学史,文艺评论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不仅直接导致《青春之歌》等作品掀起传播热潮,更带动文艺潮流、引领审美风尚。
B.相较于学术专业论述、报刊读者来信等传统评论模式,新时代背景下的文艺评论群众参与更为广泛,打分、快评等形式为文艺评论注入了新活力。
C.主流文艺评论应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放大主旋律的声量,扩大正能量的覆盖面,努力成为大众评论的领航者与引路人,从根本上主导大众评论风向。
D.社交平台应为文艺评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平台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应主要放在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上,而不应放在满足客户需要上。
2.下列对有关文艺评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要为上乘佳作“鼓掌”“叫卖”,要深挖思想内涵和文化根源、阐释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指引创作导向和欣赏取向。
B.一篇文艺评论也是一部文艺作品,不仅要做到文质兼美,更应勇担社会责任与使命,有力推动新时代文艺健康繁荣发展。
C.随着资本深度潜入文艺市场,文艺评论的良性发展也受到种种挑战,坚守正确价值取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D.时下不少大众点评比专业评论更生动、更专业,使得专业评论家不得不迎合大众口味,改变评论风格。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A.某网剧在开播时,有偿雇佣多名网民为其虚假打高分,有意制造热播假象,经媒体曝光后,遭到了各大社交平台的联名抵制。
B.某高校历史学院与传媒学院联手推出“教授教你看懂《觉醒年代》”直播课,既推广了电视剧,也深度讲解了革命先驱开天辟地的伟大历程。
C.随着网络社交平台不断发展,文化类博主这一职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追捧,甚至有机构推出“博主速成班”,有偿教授文艺评论写作的专业模板。
D.大众与文艺评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年代久远的电影、电视剧因热心粉丝的连续点赞和诚心推广而重新受到大众认可,再次掀起热播潮。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文艺评论事业的良性发展?请依据材料,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

梁晓声

马赛夏季的阳光将周蓉的脸晒成了古铜色,那是令大部分法国女性特别欣赏,令大部分法国男人着迷的一种肤色。

每天上班,她都要对着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绝不允许有一丝乱发。她那么认真不仅是出于爱美之心,也是职业使然。法国人对职业女性的仪表要求非常苛刻,着装打扮随便不但会令服务对象不悦,有时甚至会遭到理直气壮的投诉。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

她很敏感于普通法国人怎么看中国人,更敏感普通法国女人怎么看中国女人,怎么看中国职业女性。她经常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中国职业女性的形象使者。她也常常自嘲想法的可笑,有时又骄傲自己所吸引的目光,特别是法国女人的目光。法国人对青年的衣着很宽容,多数法国男女青年比较偏爱休闲装,穿休闲装上班司空见惯。但对三十五岁以上职业女性的衣着打扮,不论法国男人还是女人,都以相当挑剔的眼光看待。

走在街上,周蓉仍像当年是大美人儿时那样引起很高回头率,往往还是青年男女们的。不是因为她仍有多么美,而是因为她那略显忧郁又高傲的气质。她的神情经常略显忧郁,也是必然的。她内心高傲的理由却是,在近十二年里,她几乎使自己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守望者了。她头脑里吸收的关于法国文学的知识和见解,已非一般法国人所能相比。有时,她甚至会感到一种寻找不到交流对象的孤独。

一次,在从马赛前往里昂的列车上,她碰巧与一位老先生并坐在一起。对方见她在读乔治·桑的小说集,忍不住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读这样的书?”

那是她从旧书摊上以极少的钱买的。

她微笑着说:“有趣。”

于是,两人之间开始了热烈的对话——

“乔治·桑从没写过多么有趣的小说,她过时了!许多法国青年已经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了。”

“对于我,她并没有过时,我也不是法国青年。”

“但是,她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吸引您呢?”

“我觉得,她如同法国的一副假面具。法国以及法国文学,在古典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与现代派潮流的影响之间至今无所适从,这种矛盾心理最早反映在乔治·桑身上和她的小说中。她想做贵族客厅里的沙龙女王,又想做现代派的弄潮儿。她确定不了自己究竟应该怎样,便以奇装异服和荒唐行径来减压,捎带戏弄一下关注她的人。如今的世界也处于继承传统和迎合现代的矛盾之中,只不过世人已经麻木,不像乔治·桑那么敏感罢了。”

“您是哪国人?”

“中国人。”

“您怎么会是中国人呢?”

“我怎么不可以是中国人呢?”

“您肯定有一部分欧洲血统!我们法国的,或者英国的、德国的?丹麦的、希腊的?我想我猜对了,您的侧面具有一种希腊女性特有的美感……”

对方是位斯文的老先生,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表现有些唐突。二〇〇一年,不论公费还是自费到法国的中国大陆人尚十分有限,能在马赛或里昂见到的则更少,这使普通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大抵是衣着刻板、反应迟钝、表情迷惘、唯唯诺诺,这些形象大多来自早期电视新闻画面和外国电影。中国女人则要么贫穷愚钝、可怜兮兮,要么是珠光宝气、俗不可耐。

法国老先生从没遇到过像周蓉那样气质不凡又有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他接着追问道:“也许我理解错了——您来自台湾吧?”

“不,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我是大陆工人的女儿,一位农民的孙女。”周蓉有些不悦,感觉遇到了挑衅。

这时,列车停在了一个小站。老先生又腼腆地问:“最后一个问题,您是从事什么……”

“对不起,我该下车了。”周蓉以为又碰上了一个执着的追求者,干脆起身往车门走。

“请等一下……”对方追到了车门口,送给她一张自己的名片。

“我只不过希望与您联系……”

她已下车,车轮滚动了。

她低头一看名片,方知对方是一所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她曾想主动联系他,心存几分也许会通过他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的闪念,但那念头随即很快打消。女儿就要毕业,她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

后来,那位法国文学教授的名片被她弄丢了。

每次面对镜子,她都会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无法言表的陌生——不仅因为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还因为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过去在国内,她当然也明白此点,但从未像在法国十二年里这么感受强烈。

(摘编自中国青年出版社《人世间》下部第四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蓉对穿着打扮的重视,对法国文学有超过一般法国人的见识,既符合其知识女性的身份,又符合她身处国外的孤独心境。
B.老先生对周蓉身份的追问,貌似尊重,实则疑窦丛生,这既是老先生固有观念作祟,又体现了周蓉海外谋生的艰难。
C.周蓉和老先生交流时,认为乔治·桑如同法国的一副假面具,表现了她对乔治·桑以及法国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D.周蓉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无法言表的陌生,原因在于她一头乌发变成银丝,眼角鱼尾纹日渐细密,往日的青春难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蓉使自己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守望者,有时为找不到交流对象而孤独,直接为后文写其与老先生热烈对话张本。
B.小说插入普通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从穿着到气质进行了必要地交代,意在揭示老先生怀疑周蓉身份的原因。
C.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了女主人公周蓉列车上的一次偶遇,通过她与老先生的对话,表现了她心理、情绪的变化。
D.小说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等手法,展现一位旅居海外的知识女性既想融入法国社会又心念祖国的复杂心理。
8.文中周蓉和老先生谈到乔治·桑的小说,二者的看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9.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2-06-03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度大阳欲攻禹,禹遣诸将逆击于解南,大破之,斩参首。于是王匡、成丹等合军十余万,复共击禹,禹军不利,樊崇战死。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并进,大破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遂渡汾阴河,入夏阳。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禹复破走之,而赤眉遂入长安。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十三年,天下平定,封禹为高密侯。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B.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C.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D.更始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年号名,指公元23年至25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建立的更始政权。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后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C.癸亥,天干地支之一,其排序为干支组合的第60个,它的前一位是壬戌,后一位是甲子。
D.东向,室内座次方位,以坐东向西为尊,《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中的“东向”与此处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心怀天下,为百姓计。他向光武帝进言时,认为更始政权的将领贪图个人享乐,并没有安定天下百姓的意图,他建议光武帝招揽英雄,成就帝业,解救万民。
B.邓禹英勇神武,带兵有道。他打败并斩杀了更始大将军樊参;带兵攻打王匡、成丹等人的军队,步步紧逼使王匡整日不敢出兵,后一举攻克敌军。
C.邓禹深得民心,众望所归。邓禹与更始将领交战时,赤眉军趁机入城侵扰残杀百姓,百姓纷纷投奔到邓禹的车下,邓禹于是名震关西,深受皇帝褒奖。
D.邓禹正直清廉,不慕名利。天下平定之后,邓禹常常想要远离名利场;他对子孙教养得法,可以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
(2)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14.本文作者评价邓禹与光武帝之间的关系“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使君臣之美”,结合文本分析邓禹为何能够深得光武帝信任?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皇恩

朱敦儒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散文式的语言平易浅白,就像随口哼出的一支山歌小曲儿,余韵悠长。
B.上阕在塑造主人公形象上,先由景物入笔,以田居小景写人,“池上饮”“林间醉”则从正面着笔,技巧高超。
C.下阕“风景争来趁游戏”表面写自然风景,实则写人,有程颢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
D.“剩活人间几岁”点出词人余日无多的暮景,正因如此,才要称心如意而活。潇洒之中流露出衰飒悲惋之感。
16.结句“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江城子》“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白描手法简约生动地勾勒出词人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
(5)古诗文中,含有“沧海”这一意象的句子很多,比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比如“________________”。
2022-08-29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