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开学考试 2022-09-04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忠”文化自其在中华大地上萌芽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忠”相关联的忠信、忠义、忠言等词汇长期以来广为流传,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忠”文化酿造了传统文化中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高尚观念,在它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古代出现了大批忠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仁人志士,这在当时对社会稳定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今大力捍卫国家和平统一、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廉洁政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须再次重视“忠”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忠”文化的社会价值,使“忠”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忠”的释义为“敬也”。段玉裁先生为《说文解字》所作注释中又将其展开,“忠,敬也。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心曰忠。”由此可见,忠的本义是一种发自人的内心的恭谨敬重的感情。同时回溯词源,“忠”又通“中”,取正直、不偏之意,这就使得“忠”带有了很强的原则性,而“忠”亦表示贯彻始终、坚定不移,这一层涵义又反映了“忠”具有的崇高性。因此从词源字义上看,“忠”是全心全意待人处事的态度,是人对所认定的目标和事业的坚持与执着。

春秋时期是“忠”文化发展传播的关键阶段,在忠本源意义的基础上,古代圣贤智者又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具体的内容。《孟子·梁惠王》中说:“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忠信一体,“忠”文化又被加入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内涵。而忠文化出现恪尽职守、为官清廉之意,则可见于详述春秋历史的经典著作《左传》中。

当“忠”文化发展到汉代,为了适应封建王朝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以董仲舒为首的儒士颠覆了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到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君臣平等相待的观点,通过在传统儒学中加入黄老之说使其添加神秘化色彩,强化了社会等级观念,提出臣民对君主的“忠”是确定的、绝对的、不讲任何条件的。该说法一经问世就得到了汉代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并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情势下,“忠”就被局限在了单一的君臣关系之内,使“忠”文化从原有的广义上的道德准则逐渐步入了统治手段的窄巷。自两汉之后,“忠”文化以绝对的、强制的“忠君”思想在后代王朝延续,在此过程中,“愚忠”作为一种无条件忠于君王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渐渐淹没了“忠”文化原本的积极内涵。

传统“忠”文化在古代的内涵主要表现是遵从本心、言出必行、恪尽职守、为官清廉和忠于君王,在近代则转变为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和民族。时移世易,“忠”文化发展至当代,它的内涵随着民主、自由、各阶级平等的国家体制的建立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剔除已被时代抛弃的消极思想,保留下了忠文化沿袭至今的优秀内涵,如忠于民族的爱国精神、忠于人伦的忠恕精神、忠于承诺的守信准则、忠于本职的职业操守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邱实、杜广强《试论传统忠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忠”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生活的境界。
B.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忠”的释义为“忠,敬也。敬者,肃也……尽心曰忠。”
C.当“忠”文化发展到汉代,逐渐被局限在了君臣关系之内成为一种统治工具,不再是道德准则。
D.时移世易,“忠”文化发展至当代,它的内涵也相对于近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忠”文化引用了不少儒家文献,可见“忠”文化与儒家学说的关系密切。
B.文章引经据典,主要目的是论述我国“忠”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和作用。
C.论证结构上,文章先总论“忠”文化的历史及价值功用,再论述其内涵和发展演变。
D.文章既肯定“忠”文化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在历史上的不足,显示了思辨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内涵丰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
B.我国近、现代的“忠”文化与古代的“忠”文化是继续与被继承的关系,二者不可混同。
C.“忠信”“忠义”“忠言”这些都是传统“忠”文化的产物,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D.董仲舒在传统儒学中加入黄老之说使其添加神秘色彩,使得两汉后“愚忠”走进历史。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货币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由于来自某些开放的算法,数字货币没有发行主体,因此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能够控制它的发行;二、由于算法解的数量确定,所以数字货币的总量固定,这从根本上消除了虚拟货币滥发导致通货膨胀的可能;三、由于交易过程需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认可,因此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足够安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数字货币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私人数字货币,以比特币、Libra等为代表的货币,这类货币的特点是有一套公认的可接受的电子加密生成机制,有商家和个人愿意接受以其作为支付方式。另一类是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不只是纸币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交易记录功能,可以对货币流向进行实时追踪。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将会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严肃财经纪律。二是可以提高宏观调控体系的精准性。三是对金融系统的重塑。可以预计,随着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数字货币的运营机构不止局限于商业银行,还会扩展到第三方支付机构,金融体系将会进行一次系统重构。

(摘编自骆振心《发展央行数字货币正当其时》)

材料三:

自我国宣布要推行央行数字货币(DCEP)以来,各国便开始对我国心存戒备。G7集团(美、英、德、法、日、意、加)基本达成协议,计划就发行自家央行数字货币(CBDC)上展开国际合作,他们还对“数字人民币”的是否会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等风险进行了讨论。G7集团将竞争焦点转移到央行数字货币上,主要是出于担心中国将利用数字人民币抢占国际结算的高地,从而使美元霸权衰弱。

可以看出今年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将会迅速升温。面对外部的挑衅,有消息称我国也将要加速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现在,苏州、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地已经纷纷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

而我国推行央行数字货币(DCEP),除了在国外有节省制造纸币的成本和利用数字技术打击黑钱交易的意义外,也希望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结算上的便利,向各国成员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从而让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举例来说,现在的一笔简单的跨境交易,往往需要经过换汇、转账、再换汇等一系列结算流程才能完成,资金需要2-3天才能完成转移。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则可以几乎立即完成转账,并且费用极低,大大地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在“一带一路”体系的支持下,届时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有希望覆盖四大洲近70个国家,若该计划得以实现将会建立一个脱离美元控制的庞大的国际结算网络。

(摘编自腾讯新闻等)

4.下列对数字货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货币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它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没有发行主体、总量固定、交易过程足够安全三个方面。
B.数字货币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私人数字货币;另一类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代替传统纸币的功能。
C.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不是纸币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交易记录功能,可以对货币流向进行实时追踪。
D.主要由于担心中国将利用数字人民币抢占国际结算的高地,从而使美元霸权衰弱,G7集团开始将竞争焦点转移到央行数字货币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许随着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数字货币的运营机构还会扩展到第三方支付机构,金融体系将会进行一次系统重构。
B.现在的一笔简单的跨境交易,流程多,资金转移耗时长;而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则可以几乎立即完成转账,而且费用很低。
C.面对外部的挑衅,我国正在加速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现在,苏州、雄安、成都和深圳等地已经纷纷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
D.在“一带一路”体系的支持下,未来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有希望建立一个脱离美元控制的覆盖四大洲的庞大的国际结算网络。
6.我国推行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在国内外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2022-09-0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上捡垃圾的男孩

快三十岁了,他还没结婚。父母、亲戚为他焦急,就连单位同事也为他焦急,经常为他介绍对象。可他自己却不急,他坚信,这世上总有一个女孩,是他命中注定的伴侣。

他个头不是很高,皮肤有点黑,但很健康,脸上总洋溢着开朗,看着很朴实、很舒服。他的工作单位也不错,通过公开招考考上了市总工会,为人和工作能力也有口皆碑。几年下来,亲戚们、同事们先后为他介绍了不少女孩,他每回都去了,刚见面时,女方对他印象还不错,但接触几次后就没下文了。这些女孩并非不喜欢他,唯一不能忍受他的竟是同一个原因:每回约会时,只要见到地上有垃圾,他都会伸手去捡起来,丢进附近的垃圾桶……过后,有的女孩甚至跟介绍人抱怨:“他这人是不是心理有毛病呀,怎么总这样呀?这样一来,哪有心情跟他牵手跟他拥抱呀?!”其实,读大学时就先后有两个女孩喜欢过他,结果也是因为这个相同的原因分了手。

他知道自己没病,他也从不跟人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他觉得这事没必要解释,更何况即使解释了,也很难得到一般人的理解。他自小就这样,容不得地上有垃圾。只要看见地上的垃圾,他都会毫不犹豫去捡,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因此,从小学到大学,他都理所当然地被同学们推选为班干,但管的几乎都是同样的项目——卫生。他知道,肯定有人会背后取笑他,但他一直很坦然,他坚信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人。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日子久了,他身边的人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他所在班级的卫生评比总能拿到优胜。

知道他没病的,还有他的父母。在父母眼里,他是优秀的。父母同为环卫工,分别负责清扫一段街道。他很小的时候,由于家里没人带他,父母就常把他带在身边,把他安顿在街边一个安全的位置。他从小就很乖,不会乱跑,总是远远看着父母清扫街道的忙碌身影。只是看到跟前有人丢了垃圾,他才会起身去捡,并丢进垃圾桶;然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免得父母回头找不到他……

工作以后,有时周末没事,他就提出替父母去扫街道,父母不肯,“要是被你领导和同事看见了,多不好!”

“那有什么?这个城里能少了你们环卫工吗?”经不住他的坚持,父母只好偶尔也让他代下班。

每回父母催他找对象,他总是笑着说,“你们知道的,不是我不想找,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前面相的对象都嫌我捡垃圾,即使进了咱家门,以后家里能和睦吗?”

父母就都苦笑着,默默地点头。父母想的,可能是婚姻确实需要门当户对。

可他想的,却是两情相悦。

“你现在也不小啦,要有合适的,得抓紧啊!”末了,父母总不忘叮嘱一声,他总是诺诺应答着。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有人介绍,他就去相亲,他知道介绍者的好意;他也依然坚持不放过眼前的垃圾……

又一个春节到了,为吸引外出打工者返乡就业,市总工会联合多家企业,在市区广场举行大型招聘会。人来人往的,难免有人随手扔下宣传单,也有人随手丢掉小食品包装袋,好在有环卫工隔一阵就会过来打扫。

中场休息,他看到前面地上有一个包装袋,立马上前旁若无人地弯下腰去捡。当他的手接触到包装袋时,还有一只白嫩的手也接触到了这个包装袋。他不由自主地略微抬起头来,面前一位青春貌美的姑娘,正笑盈盈地看着他,宛如春风里绽放的花朵;他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内心却怦怦地跳得厉害。

她也是来参与招聘会的,代表单位来招聘员工。

后来,他和她自自然然地交往了。年底,他们俩结婚了。结婚当晚,他忍不住笑着问她:“你怎么能容忍我见到垃圾就忍不住去捡?”

她扑哧一笑,“我家楼下储藏间住着一位清洁工,负责小区的卫生。从小,我就看着这位清洁工把小区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时,看见小区里还有没来得及清扫的垃圾,我也会伸手去捡,父母还夸我讲卫生呢!”

夫妻俩相视大笑起来……

他知道,面前的这个女孩,正是他命中注定的伴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写,这种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比较灵活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做作,不矫情。
B.小说以概述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具体叙述,如小说结尾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段,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幸福、和谐、美好的动人的画面。
C.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插入了不少情节,如:主人公小时候看父母清扫街道,帮忙捡垃圾;从小学到大学坚持捡垃圾;替父母代工;参加大型招聘会等。
D.小说通过主人公最终找到“命中注定的伴侣”,告诉人们,美德起初未必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对美德的坚守终究会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心灵的共鸣。
8.分析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父母”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
9.简要说明本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的特色及其效果。
2022-09-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10.下列对文中文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B.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C.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D.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试:又称秋闱、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的是秀才,考中了就是举人。主文就是主持考试,也就是说这年的会试由萧燧来主持。
B.漕闱:指漕试试场。宋代漕试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
C.大小学:“小学”最初是指为贵族(奴隶主)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后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大学”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
D.持节: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可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文中表示胡与可和王秬很有权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秦桧的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D.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严州调粮食到婺州,萧燧不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于是他向朝廷请示,打开太仓的粮库赈济婺州百姓。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2)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密韩太尉书》)
2022-09-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释:①鞚(kòng):马笼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所作,写夜晚博山道中所见,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见幽情奇趣,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B.词的上阕重在山中所见之景,主要描绘了两幅画面,观察细致,生动有趣,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
C.词中“孤影”“疏星”等词语表现了词人的孤寂、不被赏识的苦闷失意,以及与当权的主降派奋战到底的决心。
D.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一切景观都从词人心上映出。
15.这首词在景物和人物描写上动静相生、形神俱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说明。
2022-09-0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2022-09-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