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期中 2023-07-10 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忠”文化自其在中华大地上萌芽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忠”相关联的忠信、忠义、忠言等词汇长期以来广为流传,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忠”文化酿造了传统文化中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高尚观念,在它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古代出现了大批忠心为国、一心为民的仁人志士,这在当时对社会稳定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今大力捍卫国家和平统一、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建设廉洁政治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须再次重视“忠”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忠”文化的社会价值,使“忠”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忠”的释义为“敬也”。段玉裁先生为《说文解字》所作注释中又将其展开,“忠,敬也。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尽心曰忠。”由此可见,忠的本义是一种发自人的内心的恭谨敬重的感情。同时回溯词源,“忠”又通“中”,取正直、不偏之意,这就使得“忠”带有了很强的原则性,而“忠”亦表示贯彻始终、坚定不移,这一层涵义又反映了“忠”具有的崇高性。因此从词源字义上看,“忠”是全心全意待人处事的态度,是人对所认定的目标和事业的坚持与执着。

春秋时期是“忠”文化发展传播的关键阶段,在忠本源意义的基础上,古代圣贤智者又为它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具体的内容。《孟子·梁惠王》中说:“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忠信一体,“忠”文化又被加入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内涵。而忠文化出现恪尽职守、为官清廉之意,则可见于详述春秋历史的经典著作《左传》中。

当“忠”文化发展到汉代,为了适应封建王朝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以董仲舒为首的儒士颠覆了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到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君臣平等相待的观点,通过在传统儒学中加入黄老之说使其添加神秘化色彩,强化了社会等级观念,提出臣民对君主的“忠”是确定的、绝对的、不讲任何条件的。该说法一经问世就得到了汉代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并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导思想,在这种情势下,“忠”就被局限在了单一的君臣关系之内,使“忠”文化从原有的广义上的道德准则逐渐步入了统治手段的窄巷。自两汉之后,“忠”文化以绝对的、强制的“忠君”思想在后代王朝延续,在此过程中,“愚忠”作为一种无条件忠于君王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渐渐淹没了“忠”文化原本的积极内涵。

传统“忠”文化在古代的内涵主要表现是遵从本心、言出必行、恪尽职守、为官清廉和忠于君王,在近代则转变为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和民族。时移世易,“忠”文化发展至当代,它的内涵随着民主、自由、各阶级平等的国家体制的建立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剔除已被时代抛弃的消极思想,保留下了忠文化沿袭至今的优秀内涵,如忠于民族的爱国精神、忠于人伦的忠恕精神、忠于承诺的守信准则、忠于本职的职业操守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邱实、杜广强《试论传统忠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忠”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生活的境界。
B.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对“忠”的释义为“忠,敬也。敬者,肃也……尽心曰忠。”
C.当“忠”文化发展到汉代,逐渐被局限在了君臣关系之内成为一种统治工具,不再是道德准则。
D.时移世易,“忠”文化发展至当代,它的内涵也相对于近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忠”文化引用了不少儒家文献,可见“忠”文化与儒家学说的关系密切。
B.文章引经据典,主要目的是论述我国“忠”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和作用。
C.论证结构上,文章先总论“忠”文化的历史及价值功用,再论述其内涵和发展演变。
D.文章既肯定“忠”文化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在历史上的不足,显示了思辨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内涵丰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
B.我国近、现代的“忠”文化与古代的“忠”文化是继续与被继承的关系,二者不可混同。
C.“忠信”“忠义”“忠言”这些都是传统“忠”文化的产物,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D.董仲舒在传统儒学中加入黄老之说使其添加神秘色彩,使得两汉后“愚忠”走进历史。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2021年12月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空间站第一课在“天宫课堂”与地面之间顺利开讲。当天下午,三位“太空教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轨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答问交流。你知道稳定清晰的画面和声音是怎样从九天之外传回来的吗?

在“天宫课堂”的背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科)研制的通信测控系统,不仅在天地之间打造出一条宽带、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天路”,还满足“天宫课堂”对课时“超长待机”的需求。测控系统全面覆盖方面,中国电科在陆上测控站、中继卫星系统中,从不同维度编织了一条实现100%覆盖的测控通信网。遍布各个测控站点的统一测控系统,与架设在太空3.6万公里的中继卫星组网运行,提供天地之间的图像、语音等数据传输。

中国电科研制的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是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天地信息传输的关键为适应空间站任务需求,中国电科对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提高任务运行可靠性,并缩短任务准备和故障处置时间。

为适应中国空间站和神舟飞船任务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中国电科新建了多套固定站、车载站和便携站,并对卫星通信设备硬件及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在新建和升级后的系统中,中国电科采用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放等设备,系统传输容量提升5至10倍,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大大提升,可满足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需求。

此外,中国电科新研制的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可适应中国空间站多舱、多场景天地图像传输要求,完成低速图像、高清图像及全景图片等各类图像信息的传输,为天地间联通构建可视化平台,让地面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显示屏能清楚看到“天宫课堂”实时画面。

(摘编自《助力中国空间站第一课》,“中国新闻网”2021年12月10日)

文本二:

此次“天宫课堂”授课过程中,宽敞明亮的“太空教室”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不仅地面上的孩子们可以看到“太空教师”的精彩表现,王亚平等航天员也可以通过空间站内的液晶屏幕,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据了解,天宫空间站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进行了升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主任李皖玲表示,空间站内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具备人机交互功能,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同时为航天员在轨期间的舱内工作、生活、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任务提供环境照明。在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液晶屏幕正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重要设备之一。

此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不仅通过空间站搭建了开放合作的太空实验室,还通过“天宫课堂”搭建起公众和航天事业之间的桥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太空授课是开展公众科普教育的良好时机,让更多人对航天事业有直观的认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惊喜。

(摘编自《“天宫课堂”点亮科学梦想》,《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在轨展示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及演示多种科学现象,从而实现了与地面课堂的实时交流。
B.中国电科研制的通信测控系统,拥有一条宽带、高效、稳定的通信传输“天路”,还能满足“超长待机”需求,实现测控系统全面覆盖。
C.作为天地信息传输关键的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经升级改造,实现了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能适应空间站任务需求。
D.在空间站核心舱内同步展现学生听讲画面的液晶屏幕,是具备人机交互功能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重要设备之一,在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用严谨准确、清丽晓畅的语言介绍“天宫课堂”授课的技术支撑,既让读者充分了解相关内容,又能提升阅读兴趣。
B.中国电科新建的多套固定站、车载站和便携站,完全能够使卫星通信传输能力大大提升,满足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需求。
C.文本二为了说明空间站信号畅通这一事实,作者使用了“师生通过授课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对方”这一例子。
D.文本二介绍了升级之后的仪表和照明分系统既能够为航天员操作空间站提供交互及操作平台,又能够提供环境照明。
6.请结合材料,概括本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的技术保障因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鲤鱼巷

任箫晗

鲤鱼巷是旧城的一条老巷子,没改造的时候,巷南头是龙门高中,北头是龙门书市。这儿从古代就是出进士举人的地方。到现在,这片儿还是本城的文化中心,城里文化圈里的人都爱来这里聚聚,不管哪个学校的学生,考试前也都来溜一圈,说是沾点文气,也图个吉利,毕竟鲤鱼跳龙门嘛。

十年前,我被家里人送到龙门高中读高三,预备着跳龙门。下午放学后常去龙门书市走走转转,看书,看人,也看热闹。书市上出过俩疯子,一老一少。

老疯子好认。书市上的人,数他最老。有个卖碑帖的说他至少九十岁了。他说他自己六十八,没人信。

六十八你就老得和这榆树似的了?哈哈,哈哈……闲人们总拿书市上那棵弯脖子老榆树揶揄他。老疯子把眼一瞪,从榆树下站了起来,之乎者也一通,又倚到榆树下看他的书去了。这是他的地儿,榆树上一大片树皮已经被他倚出了光,贼亮贼亮的。闲人们并不消停,老头儿,老头儿,又快高考了,你还不去报名?哈哈,哈哈……

老疯子是江浙一带的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来到了本城,这一待就是近十年。

后来,同来的知青返城的返城,成家的成家,老疯子却原地没动。他说,家乡已经没什么亲近的亲属了,回去也是孤身一个,不如就在这里等机会。等国家恢复高考,鲤鱼跳龙门。这是他家祖上的遗训,凡读书的男丁,必须参加考试,龙门一跃,光宗耀祖。1978 年高考刚恢复,老疯子踌躇满志地上了考场,可熬到八月成绩来,离录取线还差了一半儿。 老疯子倒不气馁,第二年接着考,差了三分之一;再考,又差半儿……年复一年考下来,老疯子离龙门总差那么一截,就是跳不过去。

考着考着,老疯子从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一晃又一晃,变成了和那老榆树一样老的老头子。闲人私下里议论,说他有病,是高考疯子。老疯子说他没疯,也没病。挡他考试的人才有病,是疯子。还有那些不好好上学,参加高考的学生,也是疯子!特别是书市那个摇滚小疯子,他才是真疯!

我高三那年,书市上确实来了一个小疯子,和我同校同级,姓姚,自称艺名姚一滚,英文名是“polo”, 大家叫他破锣小疯子在书市上出名,是因为被一向无毒无害的老疯子给打了。

姚一滚是个狂热的摇滚迷,他爱摇滚爱到走了火,入了魔,买唱片,烧耳机,写谱子,造歌词,不吃饭,不睡觉,不学习。刚上高三的时候,姚一滚和人折腾起来一个鱼龙乐队。我不懂摇滚,倒听过一次鱼龙乐队的演唱。几个花花绿绿的青年,在书市门口水泥台子上或站或趴或躺,砸着一堆破铜烂铁,发出些类似驴、马或者猪的声音,觉得就是一群铁匠刚改行去杀猪。但有人觉得挺好听,可惜,不到一周就被片儿警取缔了,理由也充分:扰民。

小疯子姚一滚读到高三,觉得考学无望,打算退学,把心思全放到他的乐队上。他把高中课本资料收拾了收拾,蛇皮袋一袋,背到书市上,老换两个钱儿,再添几根吉他弦——最近弹得太狠,弦不够用了。赶的也巧,第一个来买他书的主儿就是老疯子,老疯子本就看不惯小疯子的德行,俩人一碰面,就擦出了耀眼的火花,我赶到的时候,围观的人都过百了。我在外面看不真切,只是大概知道,老疯子要教育小疯子好好读书,回去准备高考,小疯子要教育老疯子早点放弃,回家养老。小疯子嗓门大,说话带着rap (说唱)味儿,老疯子自然说不过他,心火一上来,抬手就打了小疯子一个大嘴巴。

小疯子怔住,摸摸自己的嘴巴,嗷得一声,哭了。

小疯子一哭,众人也就散了,只留下老疯子呆立在那里,搓着手,眉头紧皱。

书市里的闲人嚼舌头,添油加醋地议论这事儿,一直议论到快高考的时候。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这一老一小俩疯子,已经好久不在书市上出现了。

老疯子那天打完小疯子回去,就病了。一开始他老觉得打人的那只手疼,后来是胳膊疼,再后来半边身子不听使唤,挨了十几天就爬不动了。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地念叨些胡话,什么高考时间到了没有;小疯子怎么样了之类。小疯子回去也病了,说是嗓子疼,唱歌就疼。他妈带他看了医生,医生说他嗓子好得很,多半是装的。夏天已经到了,我忙着去跳龙门,没再打听这二位的消息。直到回学校拿通知书,才从同学们的闲谈里听到些信儿。

老疯子死了,高考开考前一天死的。临死的时候托付一个大妈给小疯子送了一万块钱,说这是他平生的积蓄,拿出来支持小疯子玩摇滚。小疯子拿了钱,却没再玩摇滚,去邻市报名复读去了。

现在,每年高考的时候,一些鲤鱼巷的老户,龙门书市的老玩家,碰了面还会提起俩疯子的疯事儿。我想,再过几年,大家就都淡忘了吧。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鲤鱼巷布局的介绍,表明鲤鱼巷文化氛围丰富,为下文围绕高考这个话题的故事的展开以及两个疯子的出场做铺垫。
B.老疯子认为不参加高考的小疯子才是真疯, 表现他对高考的痴迷,警戒世人,只有高考才有出路,表明了小说的主旨。
C.一向无毒无害的老疯子打了小疯子,情节设计的反差效果,使故事情节骤起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两个人都病了,这一故事结局的设置对情节中矛盾冲突做了合情合理的收束,突出了人物形象,加深了作品的主题。
8.故事以“老疯子”“小疯子”为主,但“我”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7-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暴见盂子曰:暴见于王,王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矣。

(《孟子·梁惠王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暴以好乐                  语:告诉。
B.好世俗之乐耳               直:只,仅仅。
C.举疾手蹙额而相告曰            蹙额:皱眉头。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       王:诸侯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今乐由古之乐也
(2)保民而王,莫能御也
B.(1)今王鼓乐
(2)有复王者曰
C.(1)可得闻
(2)然后快于心
D.(1)不与人
(2)以所为,求若所欲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
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感到羞愧。
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而在于能否施行仁政。
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王鼓乐, 二是田猎。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2)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2023-07-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查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齐己,晚唐诗僧。早年曾热衷功名,然屡试不中。②应律,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③望春台,观赏春景的高台,也喻指京城。④坐,即将。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齐诗和柳诗都对早梅的形与神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表现了其不畏严寒、素雅芳洁的特点。
B.齐诗的早梅枝独开,既与万木受冻即将摧折不同,又先开于其他梅花,暗含双重对比。
C.齐诗借深雪、风、禽鸟等意象来突出早梅形象,这与柳诗的楚天、朔风、繁霜等作用相同。
D.齐诗和柳诗结构不同,齐诗颈联紧承领联,对梅做进一步描写,柳诗颈联由咏物转为议论抒情。
15.这两首诗虽都与早梅相关,但诗中表达的情感却有异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2023-07-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有的品格是“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孟子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种子,是城市的文化根脉正因为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滞留在城市肌体里,广大市民的文化情感才得以寄托,每个城市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识。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如何___ ① _ 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城市的建设与保护,并不是,的关系。妥善保护好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不能盲目拆除,也不必圈禁封闭,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利用 ③     的路径。比如,上海小里弄、石库门和老弄堂等特色建筑被地修旧如旧,既守住了历史文化,也不妨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功能,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持续活化利用,并完美融入了现代城市功能,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新的维度。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B.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发挥联想和想象,将《琵琶行》中的两句诗扩写成一段散文。要求:符合原诗意境:内容全面准确;70个字左右。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期许,但面对竞争、压力、挫折、失败,有人也许会丧失信心、涣散斗志,从而畏缩不前、消极萎靡,愿景就此“夭折”,梦想从此“凋零”。但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为了让梦想开花,或忍辱负重,或至死不渝,或披肝沥胆,或以死明志,或百折不挠,或屡败屡战,或风餐露宿,或幕天席地,或数十年如一日,或行程数千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孟子(前372-前289)  《孟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00.65情景扩展语言表达
六、作文
210.85青春 使命  价值理念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