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09-13 17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没有错的一项是(     
A.怨(mán)             防(dī)                 (lián)               (jiān)
B.子手(guì)            痛(chuàng)          (tà)                 悔(chàn)
C.尸(hái)               (shù)               怨(jiē)               (lěi)
D.惊(è)                 (guī)宝                 (suǐ)               候(sì)
2022-09-1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凑和B.过瘾C.谈笑风声D.既往开来
2022-09-1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唏嘘。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疑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令人唏嘘B.戎马倥偬C.名不经传D.不容置疑
2022-09-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在高三全区模拟考中再次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B.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C.就非法经营疫苗案,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案件调查处置的情况。
D.面对猛烈的反腐风暴,许多官员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2022-09-10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举手之劳,家兄不必客气,我是你的愚弟嘛,应当效力!
B.刚挂好您的大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C.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赞为“杏坛高手,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D.对此剧本,前面李编剧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我讲的算是狗尾续貂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6. 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4)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A.反问            排比            比喻            拟人
B.设问            排比            夸张            拟人
C.反问            排比            比喻            夸张
D.设问            排比            比喻            拟人
2022-09-10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8.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⑤③①D.④②①③⑤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9. 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曹禺——《雷雨》——周冲
B.海明威——《老人与海》——圣地亚哥
C.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凯塞琳
D.施耐庵——《水浒传》——林冲。
2022-09-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节选)

[清]姚鼐

泰山之,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称首都;“京”“师”,旧时均可指国都。
C.丁未,干支之一,丁未日的前一天是丙午日,后一天是戊申日。
D.知府,也称太守,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记述了登泰山的经过。文章第1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B.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如写泰山的高峻,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来进行烘托。
C.第2段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所见的壮丽雪景。
D.姚鼐写文章强调“考据”,文中的“古长城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均有考古意味。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3.作者登泰山的过程经历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2-09-10更新 | 3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与?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软?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①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②张唐:秦臣。③甘罗:甘茂孙,时为吕不韦家臣。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庶子,战国时指年轻的家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
B.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此称之。
C.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意思相同。
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同意了他的建议。
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拿武安君和张唐作比较,抛出一连串的问题,以武安君被文应侯绞死的结局为警示,最后成功说服张唐。
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甘罗告诉赵王,秦燕相亲对赵国不利,并向赵王提出了割地给秦国的建议,赵王当即答应。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2)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18.甘罗如何成功游说张唐的?请简要概括。
2022-09-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思亲汝州作

黄庭坚

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报官移。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


【注释】①吐茵:汉代丙吉不因驭吏醉呕车上而斥逐之。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岁晚天寒凉意透衣,“侵”字既实写天气,也暗示了“游子”凄凉的心境。
B.颈联用典,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被逐,用“三人成虎”之故事,是担心家人受流言影响而担忧。
C.尾联写作者不关心官位升降,只在意家信总迟到,不能及时解除家人对自己的担忧。
D.诗歌用典恰到好处,使全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20.颔联常常被人称颂,请结合全诗赏析其妙处。

五、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21. 根据题目的意思,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的情景,抒发了因国难家恨而生的悲愤之情。
(2)《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近的。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记》写太阳形体未现,光芒已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9-10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晴朗的日子没有几天,天空又变得阴沉沉的,像随时要撒下雨雪。

孟嵋坐在教室里,准备上课。这节课是江昉先生的《楚辞》。这些日子因抗日战事和学生从军,人心波动不安,但教室里还是坐满了人。

江昉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国殇两个大字。读完全诗,默然片刻,他开始讲,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时,激昂起来:人死了,可是其心不改,精神不死……最后一句‘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个‘毅’字很重要。他起身到黑板前写字,只听的一声,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现出里面的旧棉袍,有好几个破洞,棉絮从破洞里露出来。江昉毫不觉得,只管讲述,棉絮探着头陪伴他一直到下课。

江昉放下粉笔,几个同学围上去提问题。一会儿,人散去了。孟嵋早从老校工处拿来了针线,走上来说:江伯伯,我来缝一下,不然走起路来不方便。江昉看看嵋,有些惊异地说:你真长大了。遂脱下长衫放在教桌上,嵋把撕破处对好,飞针走线,针脚匀净细密,这是碧初特意教的,一时缝毕,将长衫递给江昉。

江昉走后,嵋也离开教室,恰遇庄无因来找她。又下雪了,下得很急,不像昆明的雪。两人转过几间教室,走进图书馆。他们在最里面的长桌前,对面坐了。无因取出一叠粗纸,开始笔谈。

解析几何有问题么?嵋的下节课是解析几何。

现在的问题不是解析几何,我有更重要的问题。

无因脸上显出一个大问号。

我在想,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最应该做什么?我想去从军,像玮玮哥那样。嵋在从军下面重重画了条横线。

你从军能做什么?我很难想象。

急雪在窗外飞舞,敲打着薄薄的玻璃窗。窗隙中透进了冷风,有同学过去将窗关紧。这一切他们两人都不觉得。

我做我能做的一切。这是嵋的回答。无因写道:我可以做些建议么?

我知道你的建议,应该好好读书,可是现在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是战场。

无因看了不语。嵋又推过一张纸来,上写着:我想去加一把力,打胜仗,好结束战争。我想,那也是我们的本分。

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本分,不过我也有别的本分。你也有别的本分。

嵋抬头望了无因一眼。继续低头看那张粗纸:

你应该继续读书,你会有大作为的。你没有被征调,也不需要你做志愿者。

两人相视无语。无因收起那些粗纸,他们走出图书馆。急雪已经过去,几点雪花缓缓飘落。嵋去上解析几何,走过另一间教室时,正遇李之薇出来,两人遂一起走。我正要去找你,之薇说,你知道吗?我有一个大决定。

我也有一个大决定。嵋说。两人对望,都笑了。

晚饭后孟弗之才回来,嵋与合子端过一个炭盆,让他烤烤手脚。母亲吕碧初也走过来,坐在对面椅上。嵋、合子各自拿了小板凳偎在父母身旁。弗之下午去送过一批出发的学生,他说:我站在那里,看着眼前那些年轻的脸,一个个都显得那样聪明活泼。我们不得不将他们送上战场,我们不得不如此。我难过的是,自己不能去。

灯光昏暗,弗之长叹一声。这时嵋忽然大声说:爹爹,娘,我要去从军。

碧初猛然站起来,一手扶住嵋的肩。

你?弗之说,可你是女孩子!

正上高二的弟弟合子委屈地说:我已经去报过名了,可是说我们年纪太小了。

嵋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要为胜利加一把力。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弗之喃喃自语。

我不必‘市鞍马’,也不是‘替爷征’——不过,也算是代爹爹完成一个心愿吧。嵋说着,望了母亲一眼,不觉流下泪来。碧初也已泪光莹然,一大滴眼泪落在嵋的额上。弗之伸手拭去了这滴泪,又抚着嵋的头,手在微微颤抖,默然不语。燃烧的木炭由红转白,发出轻微的声响。

这一晚,弗之夫妇很久不能入睡。就嵋的性格来讲,她做出什么事,他们都不会惊异。他们能给嵋什么?只能是一副小小的行囊,装着她打胜仗的信心。

次日,嵋清早到李之薇家,我已经准备好了。嵋说,很顺利。”“我这里可不顺利。之薇向房门扫了一眼,低声说,妈妈和我吵,她不准我去。

中午时分,李涟回来了。薇儿,李涟定了定神,唤了一声,和女儿之薇一起走到院中,我可以明白地说,我支持你从军,国难当头,谁都有责任。若是说不通,就只管去好了。

又一天,之薇特地到父母的卧房仔细擦拭了摆在墙角的小供桌。回头见母亲面容憔悴、神情黯然,心上一酸,走过来想抱住母亲。但是她没有这个习惯,几次张口,只说:如果家里真需要我,我就不去。母亲金士珍摇头,并不看她,说:小处需要你比不上大处,你去吧!这是之薇没有想到的,她一歪身坐在母亲身边。母女依偎着,许久没有话。

三日后,嵋戴着母亲缝制的温暖的手套,告别了父母,和之薇一起到曲靖医士训练班报到去了。

(节选自宗璞《西征记》)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棉袄“有几个破洞”体现了江昉先生生活朴素艰苦,长衫被撕破却“毫不觉得,只管讲述”,体现了先生教学的专注投入和洒脱不羁的性格。
B.文学中常常用到“无声”的艺术,文中①②两处“不语”都体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不舍之情。
C.孟嵋和李之薇的父亲都深明大义,支持孩子投笔从戎,反映了父辈的爱国之情;合子也希望报名从军,更反映了广大学子投身报国的愿望。
D.本文以“战争”为背景,塑造了意气风发、共赴国难的青春学子群像,不仅可以为一个时代“立传”,更可为一代青春学子“立言”。
23.本文塑造了积极投身革命的青年学子形象,请你结合文本,探究一代学子拥有崇高品格的原因。
2022-09-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句话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说的虽是“为学”之道,却能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与思考。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前行路上,遇到“难”或“易”的问题,“为”或“不为”,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读了以上材料,你是否有同感或质疑?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8
文言小题
1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85字音选择题
20.85字形选择题
30.85熟语(含成语)选择题
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选择题
50.85得体  谦敬误用  特定场合用语  日常交际用语选择题
60.65修辞手法选择题
70.65情境补写选择题
80.65连贯  衔接与排序选择题
二、文言小题
90.94文学常识综合选择类
三、文言文阅读
10-130.6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14-180.65《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
19-200.65黄庭坚(1045-1105)  羁旅思乡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五、名篇名句默写
210.94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22-23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七、作文
24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