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0-16 14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选自《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毛泽东同志在全国抗战开始后就明确提出:“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摘自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闪耀着人民军队独特的军事智慧光芒,标志着人民军队战争经验与战略战术在现代战场上走上了新的高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传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与伟大精神,树立起了敢打必胜的典范。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决定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关键一仗。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大长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一仗,不仅使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也使美国领教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厉害。正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挂帅出征的彭德怀元帅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
B.1935年10月,毛主席率军在吴起镇一带歼灭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宣告了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C.四川马尔康县党坝乡藏族喇嘛桑吉在红军经过阿坝地区时受到影响参加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军长征。
D.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处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
2.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抗美援朝战争重要意义的一项是(     
A.决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确立了党威、国威和军威D.让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不敢再冒犯中国
3.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材料四“无我”的一项是(     
A.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关东军战败后,许多日本遗孤被中国百姓收养。
B.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广西百色,为家乡的脱贫献出自己生命。
C.长津湖之战中,129个已经冻成冰雕的年轻志愿军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D.长征途中,红四团昼夜奔袭240里,在枪林弹雨中,22名突击队员踩着13跟铁链,飞夺泸定桥。
4.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无我”的精神内涵。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B.老人提到他的故乡,“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这一处神态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战争胜利后重回故乡充满信心。
C.那儿最后一辆大车正匆忙驶向斜坡,“最后一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的叙述中隐藏着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担忧。
D.“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最后一处中多了一个“只是”,意味深长,话语中交织着怨、冤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构思独具匠心,内容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虽小,笔法虽简练,但深刻揭示了宏大的战争主题。
B.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增加小说的真实感。
C.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暗示着法西斯必然失败,老人也将逃脱劫难。
D.海明威曾说过,“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没有写出来”。《桥边的老人》就体现了海明威这一“冰山理论”。
8.小说中的“我”作为故事里的人物,虽不认识老人但始终对老人怀着情感,请结合本文具体语句简要分析。
9.语言学家格赖斯指出,要使对话顺利进行,双方必须遵循合作原则,即答和问构成对应关系。但《桥边的老人》的对话总是错位,即答非所问或无问也答。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探究对话错位的用意。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告子:姓告,名不害,战国时哲学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敢问夫子乎长                                 之心,义之端也
B.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以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
C.无若宋人                                        若火之始
D.宋人有闵其苗不长而揠之者             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B.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C.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D.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在古代,一般指重病。但是在《论语》《左传》等上古早期文献中的“病”指的是生病的状态,比如文中“今日病矣!”,指的是身体疲倦、惫困之意。
B.宋人,为殷商后代,受到周人的歧视,被讥为“蠢殷”“顽民”。因此,在先秦旧籍中,宋国人经常是被嘲弄的对象,如宋人“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等。
C.贼,《说文·戈部》:“賊,败也。从戈,则声。”“贼”的本义是残害、伤害,如“自贼者也”。又引申指偷东西的人,如《兼爱》“贼爱其身,不爱人”。
D.夫子,旧时是对学者或者学生对老师的尊称。乙文“敢问夫子恶乎长?”和《五石之瓠》“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夫子”都是尊称,有着相同的情感色彩。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人皆有不忍之心”是人的本能。有关“四心”和“四端”的论述,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说理铺张有力。
B.孟子讲宋人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是为了说明养浩然之气必不能操之过急,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然最终只能事与愿违,不但无益反而有损。
C.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如他的《劝学》,勉励大家通过后天学习,逐渐趋于善。而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天性就有四心四端,后天的学习没有那么重要。
D.孟子养浩然之气的过程,就是通过长期的“直养”,扩充人心固有的仁义礼智这四端(源于人心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从而形成一种精神道德之气的过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022-10-1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二

[南北朝]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①金博山,香炉的名称,因炉盖形状像重叠的山形而得名。一般用铜器制作,称之为“金”。②秦女,即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传说与丈夫双双骑凤升天而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拟行路难”中的“拟”为“模仿、模拟”之意,是鲍照模仿原“行路难”的风格而作。
B.诗歌开头三句,首句总写香炉的产地、制作人、质料及形状,其余两句对香炉进行观察描写,上面刻的是历史人物弄玉和丈夫萧史的故事,意有所指。
C.“承君”以下四句,重点刻画香炉的内外之美。回想过去,自己和心上人两情欢洽,精巧的博山炉放置在床帏间,它那龙鳞般的篆纹在烛光照耀下焕发奇彩,一缕缕轻烟随风传送出沁人的香味。
D.该诗语言通俗自然,富于变化。采用避虚就实的手法,将凄艳的爱情故事写得惊心动魄,意蕴深长。
16.此诗是一首在构思上别出心裁的弃妇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的构思之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