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16 1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 按要求填空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最能表达孔子求道的热忱。
2022-10-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2. 按要求选择。
(1)下面人物描写中选出最切合薛宝钗形象的一项(     
A.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B.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D.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①“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②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③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④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⑤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A.④③②①⑤B.②③⑤④①C.①②④⑤③D.②④①⑤③
2022-10-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困难(0.1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问:你说自己与这个时代不相宜,冲突具体在哪里?

答:这种心情可说是爱之深,恨之切。读书慢慢读进了历史,会了解民族固有的缺陷。鲁迅曾说,中国人对自己是极为呵护的,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我爱自己的民族,但不爱它的缺点。这些年不断读书,对很多东西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深入探讨历史,冷静分析,并跟现在的社会进行比勘。

这个时代流行的一句话是,向前看,或者向钱看,这是现代人的追求,是急功近利和短视的,做事情的方法也过于理性化。而收藏古书,是回到过去,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当年我读书时流传最广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觉得生活是艺术性的,而非科学的、程序性的,否则一切毫无情趣可言。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是应当诗意地栖居,诗意就代表着非理性、想象力,是一种美。中华民族传统上偏重于感性的东西,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形容感情,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比如李白仍旧让人热爱。

今天的科技带来了社会的物质进步,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匮乏。所以,科学虽然带来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只有人文的进步才能带来人与人之间的融通与和谐。所以我喜欢古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不科学,无逻辑,但有人情。对于今天社会的法律化、条文化,我在很大程度上持保留态度。当然,这也许只是我的个人偏见。

问:有一些人家里连书房都没有,根本不看任何书,你觉得这样的状态会让人有何变化?

答:这是教育体制形成的,不能怪大众,大众是可以引导的。读书无用的价值观是社会风气使然。所有口号都是要学好数理化,都是用理工代替人文。而人文精神是社会润滑剂,让社会平衡。什么叫有用?有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因为这样,所以那样构成我们社会普遍的句式,没有不为什么而做的事,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功利社会,是教育的失败。所谓的培养有用人才,事实上是培养有用奴才的一个方式,因此产生不了真正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有用的工作机器和政客。

问:也有人提过,如果书读得太多,会被观点和概念包围及束缚,知性的头脑容易自我封闭。

答:我不这样认为。一开始形不成体系是必然的,我们都不是天才,都是在读各种书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世界观。刚开始,读什么都相信,都觉得有道理。不久后看到相反的观点,几经反复会慢慢产生疑问——究竟谁说的是对的?进而形成观念。疑问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你会重新审视,从字里行间读出问题所在,会分析逻辑过程中的破绽,这就是会读书了。换句话讲,人读书需要升华,需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始终处于为读而读的层面,就是不会读书。比如学习写作,什么时候可以撇开情节看结构,就说明升华了,这个过程别人教不会,也绝对不是写作班能够培养出来的,而需要自己的历练及悟性。悟性没办法改变,但历练可以。

问:长期以来藏书、读书这样一种方式,是让你更开放,还是有所封闭?

答: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我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小时候看电影,里面有坏人、好人,那个时代是两分法,一切都非黑即白。长大之后随着读书,慢慢明白了客观性,觉得大多数人是介于好和坏之间的,有时候为善,有时候为恶。我们缺乏客观的教育,但通过读书,会逐渐明白这一点。读书越多,越能客观看待社会,古人云,读书使人明智,明智二字就代表着客观;另一方面,随着读书的增多,心态更加平和。平和意味着开放,而非仇视,让我更能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的真正含义。


注:节选自《古书之美》,被采访者是古书收藏者韦力。
3.第②段“红肿之处艳若桃花”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观点最符合被采访者原意的一项是(     
A.读书使人认识历史更加深刻。
B.读书使人更加感性有想象力。
C.读书太多使人思想受到束缚。
D.读书使人明辨好人还是坏人。
5.下面哪一项不能说明被采访者是一个理性批判者(     
A.被采访者爱自己的民族,但不爱它的缺点。
B.被采访者不满于现代人的急功近利和短视。
C.被采访者不满于今天社会法律化、条文化。
D.被采访者认为读书让他心态更加平和开放。
6.阅读第⑨⑩段,你认为被采访者的回答是否充分?请说明理由。
7.举例分析采访者提问的逻辑性。
2022-10-1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当呼吸化为空气

(美)保罗·卡拉尼什

我草草浏览着眼前这些CT片子,诊断结果显而易见: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脊柱变形,一整片肺叶被侵蚀。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我是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生,这是我接受培训的最后一年。过去六年来,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每次都怀着微茫的希望,想帮患者找到某种可能有效的疗法。但眼前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

②我身上穿的不是防辐射的工作服,也不是手术服或白大褂。我穿着一身病服,和一根输液杆血脉相连。护士把电脑留在我病房里了。我和妻子露西一起看着上面的片子。她是一名内科医生,现在就守在我身边。我一个断层一个断层地又看了一遍:肺窗、骨窗、肝窗,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再从前到后,这是培训的标准动作,好像我能有什么意外发现,能改变诊断结果。

③我和露西一起躺在病床上。

④她轻声开了口,像是在念台词:你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别的病?

没有。我说。

⑥我们紧紧拥抱着彼此,就像年轻的情侣。过去这一年,我俩都怀疑过我得了癌症,但一直拒绝相信,甚至都没聊过这件事。

⑦大概六个月前,我的体重开始下降,背上疼痛难忍。早上穿裤子的时候,皮带先是紧了一个扣,接着紧了两个。我去找我的初级保健医生。

我觉得还是先照X光吧。她说,“X光是没有那么敏感,但也是个合理的开始。

X光检查的结果没啥问题。我们把所有症状都归咎于工作太累和身体机能老化。约好了下次治疗的日程安排后,我回去处理了当天的最后一个病例。体重下降得没那么厉害了,后背的疼痛也可以忍受了。每天适量来点布洛芬止痛,也能撑过去了。还有,这种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的艰难日子也快要到头了。我马上就要从医学生变成神经外科教授了:十年无情残酷的训练都过来了,我下定决心,要把接下来的十五个月熬过去,圆满结束住院医生的生涯。我已经赢得了前辈的尊重,获得了极负盛名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几所著名大学纷纷向我抛出橄榄枝。最近,我在斯坦福的课程主管找我谈了一次,他说:保罗,我觉得,你不管申请什么工作,肯定都是最优秀的候选人。我就跟你说一声,我们准备找个人加入教职团队,像你这样的。当然,在这儿不能给你什么承诺。不过你应该考虑考虑。

⑩三十六岁的我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眼前就是一片辽阔的应许之地,从基列到杰利科,一直延伸到的地中海。海上有一艘漂亮的游艇,周末的时候,我、露西,还有假想中的孩子们,驾船出海,共享天伦。可以预见,等工作强度降低,生活稍微轻松些,我的背痛也会减轻。可以预见,我终于能像此前许诺的那样,做个好丈夫了。接着,几个星期以后,我开始感觉到间歇性发作的严重胸痛。是不是工作的时候撞到什么,肋骨骨折了?偶尔我会在夜里惊醒,大汗淋漓,床单都被浸湿了。体重又开始迅速下降,而且速度更快了,从一百七十五磅急剧跌落到一百四十五磅,还不停地咳嗽。我对自己的病情已经不做他想了。

我的初级保健医生打电话告诉我胸片结果:我的肺部有模糊的阴影,就像曝光时间太长似的。医生说,她不确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她应该知道的。

我给一个好朋友打了电话,请他收治我。他是医院的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我拿到了所有病人都必须戴的塑料手环,穿上熟悉的浅蓝色病号服,走过那些我都叫得出名字的护士,住进了一间病房——多年来,我在这里见过成百上千个病人。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坐在病人身边,解释我最终的诊断和复杂的手术;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祝贺病人痊愈,见证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幸福;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宣布病人死亡。我曾在椅子上坐过,我曾在水槽里洗过手,我曾在通知板上写下过潦草的说明,我曾把日历翻到新的一页。甚至,在完全筋疲力尽时,我还曾经渴望过,可以躺在这床上好好睡一觉。

现在,我就躺在这床上,很清醒。

一个我不认识的年轻护士在门口探进头来。

医生马上就到。

于是乎,我想象中的未来,就要实现的未来,那么多年奋斗即将迎来的人生巅峰,都随着这句话消失了。


【注】①节选自《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的序幕部分,有删节。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2013年被诊断出患有肺癌。②应许之地:《圣经》中上帝应许给犹太人的“流奶与蜜之地”。
8.阅读第①②段画线句,作者“草草浏览”之后为何还要“一个断层一个断层地又看了一遍”?
9.联系上下文,解释第段“她应该知道的”这句话的含义。
10.阅读⑨⑩段,作者叙写自己达到事业巅峰、想象美好未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1.文中开头结尾部分都写到自己曾经是医生,现在是患者,赏析这种强化身份变化的写法在构思上的妙处。
2022-10-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饯春

(清)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注】榆钱:即榆荚。榆树花后结实,垂垂成串,俗称榆钱。
12.对这首词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别B.怀古C.咏怀D.咏物
13.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榆钱零落形容为花钱,构思巧妙。
B.抛尽榆钱难买春光,极言春光宝贵。
C.春天本不能言,“无语”更添愁思。
D.“春去能来”对惜春之人极尽宽慰。
14.赏析结尾画线句的景物描写。
2022-10-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屈原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①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②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③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④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⑤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屈原既        (2)贤以自佐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楚能绝齐(     
A.诚实             B.真正               C.果真               D.实在
(2)然亡国破家相随     
A.撰写             B.连续             C.嘱咐               D.从属
17.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8.作为屈原的传记,为何节选部分用大量篇幅叙述楚国历史事件?
19.司马迁认为楚怀王的“不知人”才会亡其六郡,身死于秦,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作简要评析。
2022-10-1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性恶

《荀子》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注】①文理,即礼法。 ②从,“纵”。放纵。下同。③道,同“导”。④枸,“钩”,弯曲。檃(yin)栝,矫揉弯曲的木材使之变直的工具。烝,同“蒸”。矫,矫直。⑤砻(lóng),磨。厉,“砺”。⑥险,邪。 ⑦扰化,驯服教化。⑧道,蹈,实践。
20.“伪”本义就是“人为”,可以拆解来合成字义。找出下面与之相同的一项(     
A.武B.晶C.旦D.材
21.阅读第②段,下列判断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好声色等性情。
B.顺从人的性情就会产生争夺、违背礼制、产生暴乱。
C.通过学习文化使人们学会言辞表达、合乎行文思路。
D.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但是通过人为的努力变得善良。
22.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说理方面的作用。
23.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反,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有仁义礼智四端。请评价这两种观点。
2022-10-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4. 关于金钱,大人常常这样教育我们:钱是肮脏的,我们应该视金钱如粪土。同时大人又教育我们:将来要凭自己的实力挣大钱。应该如何看待这种金钱观教育?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2-10-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1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名句名篇默写
2
语言文字应用
3
阅读与鉴赏
4
作家作品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篇名句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65连贯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选择题组
三、现代文阅读
3-70.15新闻、通讯、访谈实用类文本
8-110.4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四、古代诗歌阅读
12-140.4写景抒情
五、文言文阅读
15-19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20-230.4荀子(前313-前238)  议论类
六、作文
240.4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