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0-17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深秋时节,金风送爽。黄浦江畔再迎世界级盛会。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展参与方及国际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已成为各国携手发展、加深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种理念之所以应者云集,是因为它引发了携手同行、共享发展的时代共鸣。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方案,不仅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且着眼于人类发展的未来。它始终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强有力的声音。

中国主张,八方响应。此次进博会,点燃了全球共赴“东方之约”的热情。“不来中国,哪里有明天?”,一位参展商的心声,已然成为普遍共识。

开放的大门越大,世界就越了解中国,中国也才能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引进来”和“走出去”齐头并进,“买全球”和“惠全球”并驾齐驱。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辉煌历程再次表明:开放,始终是解码兴衰荣辱的关键钥匙。

虽已走过千山,但仍需踏过万水。持续扩大开放,就是要让中国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更高层次融入世界,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开放的平台,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对于这个理念,我们不仅是提出者,更是实践者。

(谢伟锋《进博会,让开放的中国更受欢迎》)

材料二: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不仅将是中国发展进程的里程碑,而且将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里程碑。世界共同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势不可挡,书写着人类发展史的瑰丽篇章。迈入2020年,中国吹响了冲锋号,嘹亮的声音感动世界。

历史的脚步映照未来。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的中国,必定能够不断走向新辉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典令世界难忘,点赞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现象”。德国《时代周报》记者费利克斯•李在北京南站采访时发现,如今对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感到好奇、忙着拍照留影的,已基本只有外国人,中国乘客对领跑世界的这一高铁体系,已是习以为常。不久前,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英国皇家航空学会颁发的年度团队金奖,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获得月球村协会颁发的优秀探月任务奖。“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中国仍将是一个全球参与者。”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近日发表的文章着重强调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影响力。

中国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不断增添正能量,中国的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持续提升。同中国建交国家总数已上升至180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越来越多,文件总数已升至199份。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携手全球伙伴开拓共同发展之路,造福各国人民。2020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中印人文交流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中国文莱旅游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互鉴丰富多彩,必将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合作。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坚守国际公平正义,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成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中流砥柱。一年来,从出台外商投资法、发布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降低进口关税、放宽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增设6个自贸试验区,到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拉美社刊文指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面对世界逐渐抬头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捍卫和平与包容的国际机制,展示了自己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指出,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主张和平、和谐和平衡,“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方案”。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也是面向世界的宣示。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2020年01月02日《人民日报: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坚定不移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三:

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国际观察人士感叹:“尽管人们担忧中国和美国(西方)之间缺失政治信任度,但中国和美国(西方)之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没有一个国家会放弃中国市场。”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强劲且持续的增长以及收入的递增,将为全球各个行业消费类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美国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报告如是写道。即使是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特斯拉、通用电气、星巴克等美国企业依然持续增加在华投资。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今年11月在华投资100亿美元的石化基地项目,成为该公司成立150多年来最大规模对外投资项目。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11.3亿美元。《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外资730亿美元,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这两个“700多亿美元”,代表了世界对中国市场红利和开放程度的认可,代表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迎接2020年之际,正是对未来许下心愿之时。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大家的心愿,建设“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更是大家的心愿。

(国纪平:《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把握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进博会契合了全球共享发展的时代理念,是中国扩大开放走向世界的最佳举措,引发了全球巨大的参与热情。
B.越开放,越繁荣,这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识。进博会、“一带一路”等举措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理念的践行。
C.材料二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一年来的成就,指出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将继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D.中国市场于世界不可或缺。第二届进博会700多亿美元意向成交额使中国成为外资流入最多的发展中经济体。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国人对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感到好奇、忙着拍照留影,而中国人早已对领跑世界司空见惯。
B.中国有14亿人口,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一贯坚持互利共赢,坚守国际公平正义,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
C.材料二、三中的“风雨”“险阻”和“松手”“筑墙”都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合作发展现象。
D.中美两国尽管在政治上缺失信任度,但经济上的一些合作依然在加强,可见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存在基础。
3.下列语句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B.“试图解除中国与全球经济联系的做法……将损害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
C.“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虽大,好战必亡”。
D.“未来在撰写我们这个时代的编年史时,亮点很可能就是中国的精准扶贫。”
4.材料二在论据运用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假如你是国外某公司的总裁,要克服阻力来中国投资,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来中国投资的理由。
2022-10-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 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的飞出啄我的眼。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上猛撞。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不会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得呼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

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牵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的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没事吧?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裤子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漂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忽然发现牵引机没了动静,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没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

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城市的矛盾:“我”患有恐高症,而城市里面高楼密布。
B.“我”隐瞒恐高的真相:“我”尝试克服恐惧,成功赚到很多钱。
C.“我”高空作业时的状态:“我”呕吐出汗,成为他人眼中的“蜘蛛”。
D.“我”的异化:“我”因意外在高楼滞留一夜,被人救援后成为蜘蛛。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一个来自城市底层的打工者为主人公,描写他为在大城市实现理想,不断迫使自己挑战极限,终于在挂在高楼上一夜后成为了“蜘蛛人”。
B.开头引入“我”的遭遇,描写了“我”吊高作业时“身上绑着很多绳子”,形象地描绘出“我”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也为下文蜘蛛的出现埋下伏笔。
C.作者截取了一个父女对话的片段,借孩童的口吻指出了“我”此时就像一只蜘蛛,一幕充满谐趣的对话却因以“我”的视角来呈现而具有讽刺意义。
D.“我”身上所背负的是一个打工者在城市立足的理想,然而在自我的严苛要求与期许之下,最终不幸成为了理想的奴隶,被城市的蛛网塑成了蜘蛛。
8.本文的卡夫卡式结局富有隐喻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有人评本文“以意象为镜面,来映照人的内心世界”,请通过“鸟”的意象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镕,字小山,顺天通州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福建乡试。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赞善。督安徽学政,诏密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钱粮,惟凤阳、泗州遭湖、河之害,积逋较巨。遇丰稔之年,循例带征旧额。小民以一年而输数年之赋,虽乐岁不免拮据;而官吏惧谴,规避多方,积重难返。与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国计依然无补,何如核征之实,使官吏从容措理,旧额尚可渐清。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诏允行。

青阳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没,庐墓三年,镕造庐赠赙,题请旌表。访求明臣左光斗遗裔,取列县。按试所至,集士人讲学,以正人心厚风俗为本。累迁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广东学政。历詹事、内阁学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调吏部。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外委白勤被诬冤毙狱,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苏学政。寻偕侍郎宝兴勘视南河垛料,举实以闻。十一年,擢左都御史,召还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灾赈。时尚书穆彰阿、朱士彦亦奉命勘湖、河泛溢状,穆彰阿先回京,镕遂偕士彦履勘沿河闸坝工程,与总督陶澍定议以工代赈。赴安徽,周历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庐州各郡,先后疏劾饰灾侵赈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典顺天乡试。十三年,擢工部尚书,典武会试。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十九年,乞病归,卒于家,年七十四。

镕事母孝,教子弟严。宣宗尝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

(《清史稿·白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
B.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
C.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
D.请嗣后二属/钱粮每年只带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递缓/民力渐纾/催科者自顾考成/行之必有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才通行年号纪年法。
B.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具备做官资格,可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C.学政,明、清时期主管一省教育、科考的官员,大都由朝廷从中央选派进士出身者到地方担任,俗称学台。
D.庠,古代的学校。取其“教养教导”、“培养教化”之意。商代称“序”,周代称“庠”,后来用“庠序”统称学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镕宅心仁厚,主张宽政恤民。任安徽学政期间,秘密查询地方政事弊端,上疏请求减免赋税来舒缓民力,获得皇帝认可。
B.白镕重视民俗,擅长教化百姓。他奏请皇上表彰为母守孝的典型徐守仁,厚待明臣后裔,重视学校教育,务在使民心向善。
C.白镕明察秋毫,不容作奸犯科。勘察江南赈灾期间,亲自到各地巡视,先后举报弹劾了诸多虚报水灾侵吞赈灾钱粮的案件。
D.白镕忠诚事上,谨严持家。他三次担任学政,两次主持乡试,弹劾弊案,巡视赈灾,功勋卓著。家法严明,成为朝廷表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偕尚书松筠赴直隶按外委白勤被诬冤毙狱,总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
(2)故事,武闱双好不足额,始取单好。是科双好不尽取中,坐降大理寺卿。
14.白镕上疏提出赋税制度改革的理由是什么?
2022-10-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曲江春感

罗隐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注]①曲江,在今西安。②罗隐,晚唐诗人,杭州人,连应进士试十多次,不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落笔即是春暖花开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人自言虽是行客,也悠然自得。
B.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多半已经凋零故去,终南山好景正等着自己去归隐。
C.颈联自比“弃物”“非才”,语面是说在人才荟萃的京城,自己终究难有机会。
D.尾联说要做回江南的湖上闲散人,和陶潜的“归去来”所表达的情怀一致。
16.前人评述罗隐此诗是“不哭反笑”之语,试以首联和颈联的词句加以分析印证。
2022-10-17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