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项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07-31 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泽厚认为文人画的确立,是在“院体画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山水画的领导权由宋代的宫廷画院落到元代的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手中”。这有失偏颇。笔者以为文人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院体画、画工画的比较中,对新的艺术价值、审美理想的自觉选择和追求。元代是文人画成熟期,但推动文人画产生、发展的,应是宋代人的开拓与创造。

苏轼是一位创造性地倡导和建构文人画理论、开辟绘画艺术表现新境界的人物。从绘画实践上看,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可以看到他的美学实践。怪石与枯木皆用清淡、空灵、松散之笔似勾似擦,草草而成。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苏轼较早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并指出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苏轼认为士人画的特点,是“取其意气所到”,而画工画则注重工形。在《王维、吴道子画》及《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苏轼又提出了“得之于象外”“画中有诗”这个更具文人画本质特征的思想。苏轼虽对吴道子的画也极尽称道,但当他以吴道子之画与王维之画做比较时,却又将吴道子打入“画工”之列。他认为,吴画虽技巧娴熟高妙,达到了物象造型生动、形神兼备的境界,而王画却“画中有诗”,能使画中之人物造型“得之于象外”,使画面产生一种想象力,给人一种品之无尽、味之无穷的表现内涵和意蕴。因而王维之画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也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苏轼又提出“诗画一律”的主张,强调绘画与作诗方法的一致性,要超越对客体物象“写生”“传神”的局限,开拓出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意会的余地,以达到“境生象外”的诗意效果。

长期以来,绘画理论界不少人一直把“形似”与“传神”作为区分画工画与文人画的主要特征。认为苏轼等人所倡导的文人画反对“形似”而追求“传神”。其实,这种认识并未揭示出文人画的本质特征。笔者以为,区分画工画与文人画的关键已不仅仅在于“形似”与“传神”,而在于是否“画中有诗”,能否“得之于象外”,在于是再现客体物象之美,还是表现主体内在精神、意趣的区别。

(摘编自傅合远《宋元文人画的审美追求》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关于它的起源,因标准不一,说法也就不同。如果将作画的目的理解为遣兴适意、抒情自娱和托物言志,并提出评判主张,从而形成一种绘画思潮,并且冠名直接与文人相关而称作士人画,其始者就只能是北宋的苏东坡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苏东坡在绘画史的作用,正如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书法史方面的作用一样。因为他的士人画即文人画观念的提出,使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讲文人画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几乎都集中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和明代的董其昌。有的论者说苏轼“这种以高逸人品为核心的‘不可荣辱’之艺术精神,经后人不断实践,至明代董其昌,发展为文人画论的重要原则,成为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有着明显的区别。客观上,三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主观上,其个人的思想性格,甚至道德人品的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在“高逸人品”和“不可荣辱”方面,苏东坡一生志存高远,心系家国,而且进退不改其志,荣辱不易初心。道德、文章、人格魅力冠绝古今,人以“坡仙”称之。董其昌仅以书画为人所知。而董其昌生于晚明,面对内忧外患,阉祸党争,《明史》称其“身自引远”,但在船山弟子章有汉《景传斋杂记》中,记有董其昌曾为魏忠贤书楹联、匾额、画画事。

苏东坡创导文人画,同北宋绘画发展出现的问题分不开,更同苏东坡本人的人品、才识和性格分不开。

宋代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引起社会对艺术品的大量需求,加之绘画技艺的成熟,出现了大批以售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为满足市场需求,职业画家不仅创作题材受到约束,主观意愿的发挥也相对减少,画法因此也落入模仿、习气和程式化。《图画见闻志》记袁仁厚得前代画家画样而作画成名,当然属于模仿甚至抄袭。《画继》记刘宗道每创一稿,便画数百本出售,自然也使千图一面,趋于雷同。名画家赵昌的“折枝花”,也多从“定本”中来,必然有程式化倾向。这种情形下,促使要按己意创作,以及题材、画法不受需求影响,甚至把诗文意趣引入画中,把书法用笔施于画法,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之文人画应运而生。

而当时有条件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只能是苏东坡。因为北宋虽然有不少文人能画,如文同、李公麟等,其艺术水平之高甚至不让当时最好的职业画家,但未见其有关审美主张的论述。东坡则不然,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法诸艺术门类都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东坡还将自己的诗文书法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到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实现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审美创新理想。

(摘编自王连起《苏轼与中国文人画发展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文人画的诞生问题,说法不一。材料一和材料二两文作者的观点基本相同,而李泽厚则认为直到元代才确立文人画。
B.苏轼是一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绘画大师,他将文人画理论付诸自己的美学创作,《枯木怪石图》就是其托物言志的作品。
C.文人画之所以在北宋开拓与创造,是因为宋代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绘画技艺的成熟,出现了大批以售画为生的职业画家。
D.绘画理论界不少人认为苏轼等人所倡导的文人画反对“形似”而追求“传神”,材料一作者对这一观点并不是完全认同。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表现为只能由苏东坡创导。
B.苏轼文人画观念的提出,改变了绘画发展的方向,从此画家开始有意识地按己意进行创作。
C.画家的技艺与人品同等重要,因董其昌为巨奸魏忠贤作画,故其作品难以与苏轼相提并论。
D.画家的个人学识、审美主张及创新意识尤为重要,这些方面苏轼在同时代画家中高人一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画论与文中苏轼创导的“文人画”内涵不相符的一项是(     
A.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之外者,化机也。(郑板桥)
B.画中含有文人之趣味,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陈师曾)
C.初学论画,当先求法,笔有笔法,章有章法,理有理法,采有采法。(董棨)
D.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黄休复)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苏轼《韩干马》),这两句诗体现了材料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023-07-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 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但睁开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的飞出啄我的眼。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上猛撞。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不会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得呼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

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牵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刷。那只停留在半空中的翅膀,忽的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我闭着眼,奋力从那黑暗中挣脱出来,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没事吧?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裤子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漂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仿佛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忽然发现牵引机没了动静,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没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

此后,我就像蜘蛛一样在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城市的矛盾:“我”患有恐高症,而城市里面高楼密布。
B.“我”隐瞒恐高的真相:“我”尝试克服恐惧,成功赚到很多钱。
C.“我”高空作业时的状态:“我”呕吐出汗,成为他人眼中的“蜘蛛”。
D.“我”的异化:“我”因意外在高楼滞留一夜,被人救援后成为蜘蛛。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一个来自城市底层的打工者为主人公,描写他为在大城市实现理想,不断迫使自己挑战极限,终于在挂在高楼上一夜后成为了“蜘蛛人”。
B.开头引入“我”的遭遇,描写了“我”吊高作业时“身上绑着很多绳子”,形象地描绘出“我”饱受非人的束缚与压迫,也为下文蜘蛛的出现埋下伏笔。
C.作者截取了一个父女对话的片段,借孩童的口吻指出了“我”此时就像一只蜘蛛,一幕充满谐趣的对话却因以“我”的视角来呈现而具有讽刺意义。
D.“我”身上所背负的是一个打工者在城市立足的理想,然而在自我的严苛要求与期许之下,最终不幸成为了理想的奴隶,被城市的蛛网塑成了蜘蛛。
8.本文的卡夫卡式结局富有隐喻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有人评本文“以意象为镜面,来映照人的内心世界”,请通过“鸟”的意象加以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刺探,得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土,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隋、唐为尚书省六部之一,掌全国武官选用考核和军籍、装备、仪仗等行政之节制。
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假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计策,让朱宸濠认为王守仁有十六万士兵,不敢继续东下。
D.王守仁博学勤思。他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14.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率兵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
2023-07-3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相关前情:窦天章问蔡婆,你六十开外的人了,家中有钱,为何嫁了老张又谋害他?蔡婆回答不曾许他。窦天章弄明原委后说,你那媳妇就不该招认药死公公了。窦娥鬼魂于是上前说明: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早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注: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局,写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出使楚州。窦娥的魂魄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复查此案,为窦娥平反冤案。

15.下面对曲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酒]里,窦娥剖白自己屈招的原因,讲明曾经抱有“覆勘”幻想,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吏治。
B.[收江南]把俗谚的“有理无钱莫进来”改成“就中无个不冤哉”,将窦娥的陈情申诉升华到新的高度,加大了对元代黑暗现实的针砭力度。
C.[鸳鸯煞尾]中作者借窦娥之口表达了变革现实、改造吏治的愿望,并开出了疗救的药方:杀尽贪官污吏,与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
D.[鸳鸯煞尾]和第三折中的[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都表现出窦娥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善良孝顺的高尚品格。
16.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请结合所选《窦娥冤》第四折节选的内容,简要分析“自然”是如何体现的。
2023-03-25更新 | 50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护身符中以“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写出了史家的广大富有,而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作者批判文人墨客们登临抒怀,面对金陵山川空发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3年是中国农历癸卯年,生肖属兔。“兔”这一形象多次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年古刹隆兴寺天王殿前,古朴典雅的宁荣街和荣国府门前,铿锵雄浑的常山战鼓擂起,让人们瞬间穿越历史。

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几乎都组建了常山战鼓队伍、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的村庄。常山战鼓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逢节庆,谁的鼓声更响,谁的鼓点更密,谁的花式更多,都是要拉开场子比试一番的。已经记不清诞生过几届“鼓王”了,只记得那彩旗猎猎、铁甲闪闪的场面越来越盛大。

七十岁的老艺人张书社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 ,从村镇里的田埂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张书社他们相信:这声响还会传得更远、响得更亮哩!

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那在风中摇曳的雉鸡翎, ;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几十公斤的中幡在艺人们的身上上下翻飞。“托塔”“二踢脚”“孙猴背剑”“二郎担山”……代表着吉星高照的中幡,似乎有着不倒的魔力。高照,高照,高高地照耀着正定古城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而在每一次成功飞跃、每一次向上托举的背后都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勇气,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者们不知付出了多少,那是无数次的练习和 ,历经了一次又一次无畏无惧地奋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吃不完的西瓜都会贴上保鲜膜,这是很多人的习惯做法。连在超市里卖的西瓜,切开的也都会裹上一层保鲜膜。不过,有说法称,食物裹保鲜膜后不仅不会起到保鲜抑菌作用,反而会繁殖更多的细菌。那么,保鲜膜还能放心使用吗?

保鲜膜,从名称上来看,它是为了帮助食物保鲜而设计制作的一种薄膜。它可以用食物包裹住,外界环境隔绝,能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不落在西瓜表面。这对于西瓜的保存其实是有好处的。

那为什么网传西瓜贴了膜反而细菌更多了呢?。首先,你用的保鲜膜是否合格?,就难发挥保鲜的效果,时间久了细菌繁殖自然会更多。其次,还要看食物在使用保鲜膜前的情况。如果西瓜在贴膜前,已经沾染了比较多的微生物、细菌,那贴膜后,。所以,大家最好使用合格正规的保鲜膜,而需要保存的食物应该尽快贴上保鲜膜并及时冷藏保存。理想的保鲜膜应该符合以下条件:容易被拉出及剪开;容易与玻璃陶瓷及不锈钢面食具(但非保鲜膜本身)黏合;接近透明并没有折皱、厚度不均等情况出现;能抵受一般拉扯的压力。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刊载了胡适的《1932年致毕业生》,其中写道:“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可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把“不必在我”与“必定有我”简单地割裂开来:有的人片面强调“不必在我”,认为既然我不一定能看到成功,那我的努力也就没有意义;有的人则歪曲理解“必定有我”,将“有我”放大为“唯我”。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认识?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张廷玉  《明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关汉卿(1220-1300)  元曲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责任 担当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