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0-19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文化历史学者说:“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是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指导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民法典在价值理念、一般条款、具体制度、倡导性规定等方面,均体现了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立法者深入挖掘中华法系的价值内涵,在民法典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民法典第1条规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部法典的价值统领。民法典第6条规定的公平原则,第7条规定的诚信原则,第8条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法典设定的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都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包括善意相对人、善意第三人、善意受让人、善意取得、善意占有等)。民法典第10条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将习惯作为法律的辅助性渊源,可以把符合善良风俗的习惯纳入民法体系之中。民法典物权编专设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与土地所有权并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可以在中国传统法的“一田二主”“业主与典权并立”中找到依据和制度原型,超越了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通常采用的德国物权法理论。民法典第五编以“婚姻家庭”命名,重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源自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有别于大陆法系民法只规定婚姻、亲子关系、监护权。“优良家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虽然是提倡性规定,但超越了个人主义民法而体现了传统法精神,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

我国民法典有1260个条文,与2281条的法国民法典、2385条的德国民法典相比,是一部精简的民法典,体现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结构设计。民法典作为民事基本法主要规定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不追求为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提供具体规则。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其基本原则、体系框架的统摄之下,还会有民事特别法、民事司法解释、民事指导性案例等,提供具体的民事法律规则。“典”与“则”共构形成一个既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民法体系,诠释了法典和谐、良善的秩序理想。

(摘编自张生《从“有典有则”到民法典:中华法系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二:

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经过5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颁布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的客观需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

民法典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妥善处理民法典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适应民事立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民法典在编纂时保持一定前瞻性和开放性。比如,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知识产权作出概括性规定,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作出可依照其他立法进行保护系的援引性规定;增加“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人格权单独成编;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创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民法典对公权力行使进行了更加严密的规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时,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这些规范对促进公权力依法履行职能、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民法典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

(摘编自冯军《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除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还多方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传统。
B.当代立法者对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
C.民法典中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大部分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
D.民法典重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法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
B.我国曾经先后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各种条件不具备、不成熟。
C.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D.民法典严密地规范了公权力的行使,促其依法履职、保护民事权利,这必将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
3.下列各项言论中,不符合材料内涵的一项是(       
A.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保护。
B.民法典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C.民法典也包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
D.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孟子》得世间。
2022-10-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他想,而现在开始刮风了。但是正好靠它来把这鱼拖回我多需要这风啊。

“等它下一趟朝外兜圈子的时候,我要歇一下,”他说,“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你现在忙你的吧,鱼啊,他想。你转身时我再来对付你。海浪大了不少。

鱼兜到第三圈,他才第一次看见它。他简直不相信它有这么长。

“不能,”他说,“它哪能这么大啊。”老人看见它的尾巴露出在水面上,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是极淡的浅紫色。这回鱼兜圈子回来时,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和绕着它游的两条灰色的乳鱼。它们有时候依附在它身上,有时候倏地游开去,有时候会在它的阴影里自在地游着。它们每条都有三英尺多长,游得快时全身猛烈地甩动着,像鳗鱼一般。

又兜了一圈,鱼的背脊露出来了,不过它离小船还是太远了一点。再兜了一圈,还是太远。老人深信,再收回一些钓索,就可以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行的。在兜下一圈时,他差一点把它拉了过来,可是这鱼又竖直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

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你现在头脑糊涂起来啦,他想,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

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

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戏了老人一身,减了一船。

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楚东西。然而他放松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划破了皮的双手之间慢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插出来,海水被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

他动手把鱼拖到船边,这样可以用一根绳子穿进它的鳃,从嘴里拉出来,把它的脑袋紧绑在船头边。我想看看它,他想,碰碰它,摸摸它。它是我的财产,他想。现在得把它拖过来,牢牢绑住,用一根套索拴住它的尾巴,另一根拴住它的腰部,把它绑牢在这小船上。

“既然战斗结束了,就有好多辛苦的活儿要干呢。”

他抬头望望天空,然后望望船外的鱼。他仔细望望太阳。晌午才过了没多少时候,他想。而风刮起来了,这些钓索现在都用不着了。回家以后,那孩子和我要把它们捻接起来。

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如果去掉了头尾和下脚,肉有三分之二的重量,照三角钱一磅计算,该是多少?我需要一支铅笔来计算,他说。我的头脑并不清醒到这个程度啊。不过,我想那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今天会替我感到骄傲。

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颚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他不需要罗盘来告诉他西南方在哪里。我还是放一根系着匙形假饵的细钓丝到水去,钓些什么东西来吃吃吧,也可以润润嘴。可是他找不到匙形假饵,他的沙丁鱼也都腐臭了。所以他趁船经过的时候用鱼钩钩上了一簇黄色的马尾藻,把它抖抖,使里面的小虾掉在小船船板上。小虾总共有一打以上,蹦跳着,甩着脚,象沙蚤一般。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去它们的头,连壳带尾巴嚼着吃下去。它们很小,可是他知道它们富有营养,而且味道也好。

现在他知道这鱼就在这里,他的双手和背脊都不是梦中的东西。这双手很快就会痊愈的,他想。它们出血出得很多,海水会把它们治好的。鱼闭着嘴,尾巴直上直下地竖着,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可是他们是并排地拴在一起航行的,所以老人想,只它高兴,让它把我带回家去得了。我不过靠了诡计才比它强的,可它对我并无恶意。他航行得很好,老人把手浸在盐水里,努力保持头脑清醒。积云堆聚得很高,上空还有相当多的卷云,因此老人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老人时常对鱼望望,好确定真有这么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老人忍着饥饿、伤痛、疲倦、孤单与马林鱼搏斗的故事,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B.老人每次尝试杀死大马林鱼时都感觉自己要垮掉了,但他还有坚持再试一次的想法,体现了他的矛盾心理。
C.老人认为马林鱼“庞大、美丽、沉着或崇高”,即使被自己打败也把它当作伟大骑士而非手下败将。
D.老人由积云、卷云的变化情况预测出“这风将刮上整整一夜”,说明老人有着丰富的出海经验。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林鱼和灰色乳鱼在海里游走的样子。
B.小说描写人物心理主要运用的是旁白,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老人的“硬汉”精神。
C.“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这句话内涵丰富,既通过比较表现鱼尾之大,而证实鱼很大,还暗示捕获这条鱼的挑战性、危险性。
D.小说结尾“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它的前一个钟点”,暗示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最终失败的结局。
6.小说在塑造老人形象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塑造老人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7.小说中对老人有“他”“我”“你”三种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荀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②不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伤害
⑧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安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⑥D.④⑤⑥
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四章》中的“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1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022-10-1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4.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2020-01-10更新 | 1012次组卷 | 34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江淮市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