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潍坊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跟踪检测(一)语文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2-01 1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2.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4.材料一第⑤段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2021-11-10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的敌人

莫言

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恶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走到院子里。下雪了。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

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

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

担架队漫长得像一条河。她哭嚎着,跟着往前跑。

担架队停在打谷场上。还没落地,就有七八个医生冲出来。她也跟着冲过去。哭喊着儿子的名字。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

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膛疼痛难忍。

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的医生和嗓音嘶哑的女卫生员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天依然阴沉,但西边的天脚出现了一片杏黄的暖色。轻薄的雪片在空中团簇,宛如毛草草的柳絮,降落在死者脸上。她一遍遍地看着他们,从一具尸体到另一具尸体。她用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拂去他们脸上的雪花。她感到手上粗糙的老皮,摩擦着那些年轻的面皮,就像摩擦着绸缎。后来,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

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

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

“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昨天见过的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口里发出:

“这里是孙小林家吗?”

女卫生员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

“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牺牲了!”

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

“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送别人的儿子回家。”

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

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泄出来,一个身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嗅到了像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没超过二十岁。一绺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凝固着甜蜜的微笑。

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

“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穿敌人的衣服。”

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们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

“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婶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村长老练地说。

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嗅到一股熟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绺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

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

“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

院子里只剩下她和年轻人了。

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越来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像孪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如何也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孩子,委屈你了……”

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

“这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和—条洁白的毛巾——急匆匆地走过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

“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冲出来的医生、声音哑的卫生员的描写,体现出伤亡的严重、战事的惨烈残酷。
B.女卫生员嗓音的变化以及孙大娘听到问讯后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暗示了当时的场景是孙大娘的一个梦境。
C.孙大娘认下眼前的士兵,是在儿子生死未卜的悲痛中将其认作了儿子的“替身”,找到了自己情感倾泻的对象。
D.铜号像烧红的热铁般烫手,还发出声响,以鲜明的幻觉形象地写出了孙寡妇听闻小林牺牲之后的巨大悲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马灯、铜号、牛皮挎包等意象进行色彩描写,既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隐藏着战争的气息。
B.小说兼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
C.小说主要采用全知叙述视角,全面地展现战斗场景。同时兼用孙大娘的有限叙述视角,丰富叙述的层次性。
D.小说运用幻觉现实主义手法,以虚写实,以梦境折射出孙大娘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强化了主题的呈现。
8.文中画线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标题“儿子的敌人”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述传

景先,少有志行,随兄纯在江陵。纯遇害,述奉饨丧还都。行至西塞,值暴风,纯丧舫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导求之。经纯妻庾舫过,庾遣人谓述曰:“丧舫存没,已应有在,风波如此,岂可小船所冒?小郎去必无及,宁可存亡俱尽邪?”述号泣答曰:“若安全至岸,当须营理。如其已致意外,述亦无心独存。”因冒浪而进,见纯丧舫几没,述号叫呼天,幸而获免,咸以为精诚所致也。高祖闻而嘉之,及临豫州,讽中正以述为主簿,甚被知器。

元嘉二年,征拜中书侍郎。明年,出为武陵太守,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南郡太中。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太祖与义康书曰:“今以谢述代曜。其才应详练,著于历职,故以佐汝。”莅官清约,私无宅舍。义康遇之甚厚。

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货太祖手诏酬纳焉述语子综曰:“主上矜邵夙诚,将加曲怒,吾所启谬会,故特见酬纳耳。若此疏迹宣布,则为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也。”使综对前焚之。太祖后谓邵曰:“卿之获免,谢述有力焉”。

述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为吏民所怀。十二年,卒,时年四十六。十七年,刘湛诛,义康外镇,将行,叹曰:“谢述唯劝吾退,刘湛唯劝吾进,今述亡而湛存,吾所以得罪也。”太祖亦曰:“谢述若存,义康必不至此。”


[注]①纯妻庾:谢纯的妻子庾氏。②高祖:刘裕的庙号。下文“太祖”是刘裕儿子刘义隆的庙号。⑧中正:指甄别人才的官员。④先朝旧勋:刘裕朝开国功臣。⑤刘湛:彭城长史,他与谢述都是刘义康的佐臣。⑥外镇:被贬镇抚地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B.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C.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D.雍州刺史张邵以黩货下廷尉/将致大辟述上表陈邵/先朝旧勋/宜蒙优贷/太祖手诏酬纳焉
11.下面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方便他人称调,如称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苏轼为苏子由。
B.太祖,是南朝宋刘义隆的庙号,庙号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高宗、玄宗等。
C.元嘉,南朝刘义隆的年号,封建社会除用干支纪年法外,也采用皇帝年号纪年。皇帝即位,都要改先,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领,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述从小跟随哥哥在江陵生活,哥哥去世后,他护送每哥的灵柩回京都安葬。
B.高祖刘裕听说了谢述的事迹,很是赞赏,亲自任命他为主簿,很是赏识器重他。
C.谢述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为官时清廉节俭,做义康长史时,甚至没有自己的住宅房舍。
D.谢述虑事长远,能护立周全,曾劝刘义康激流勇退,太祖认为谢述如果活着,刘义康也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述从兄曜为义康长史,丧官,述代之。
(2)除吴郡太守,以疾不之官,病差,补吴兴太守,为吏民所怀。
14.请简析第③段中谢述让儿子谢综烧掉奏章的原因。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1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
16.“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名篇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侧面烘托琵琶女色艺双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抒情主人公鄙夷权贵的性格的语句(或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客居他乡,疾病缠身,孤独失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被喻为挂在墙上的寓言,自从它出现后,便与春节         ,点亮寒风中空落的墙壁。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         的艺术形式。虽然中国年画经过了几代发展,内容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但是那些最早从中国老百姓 的传统典籍和民间故事里         出来的年画,却像一本教科书,教化育人,洞彻事理。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

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它让我们可以直观地窥见自己心中的想象,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再教育中,看到了悬挂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年景,那是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形影相随       脍炙人口       家喻户晓       派生
B.形影相随       喜闻乐见       耳熟能详       衍生
C.形影相吊       脍炙人口       耳熟能详       派生
D.形影相吊       喜闻乐见       家喻户晓       衍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
B.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
C.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
D.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谴责某些国家利用拯救生命的医疗援助推进自身狭隘政治议程,有媒体解读这是针对中国。对此华春莹表示:

美国不仅在人权问题上道貌岸然,在疫苗问题上也是如此。正当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获取急需的疫苗的时候,上亿的疫苗正闲置在美国的仓库里。美方官员还不断强调,在疫苗分配问题上,应该坚持美国第一,美国优先,并且限制疫苗原材料的出口,这就让人想起了杜甫的著名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疫情和疫苗问题上,美国对内隐瞒遮掩应对无力,对外甩锅推责转移视线,借疫情搞政治操纵,在世界抗疫的关键时刻,要么无所作为、落井下石。要么开空头支票,甚至前一段时间连空头支票也懒得开了,大讲特讲美国优先。如果美方是真的关心其他国家人民的生命健康,如果真心同他们站在一起,美方就应该言行一致。而中国最早提出并积极践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在自身人口基数巨大、疫苗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迄今已经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正以不同方式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疫苗,并且同埃及、阿联酋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转让和生产合作。

21.根据上述文字,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补写相关文句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华春莹这段话逻辑严密,反击有力,充分展现了外交语言的特点。她首先开门见山地揭露了美国在疫苗问题上道貌岸然的真面目;接着______,列出美国闲置疫苗、限制疫苗原材料出口的行为,并采用______的手法,增强了讽刺意味;然后用“甩锅”“开空头支票”等说法进行______,生动揭示了英方在“美国优先”处事原则下的行为本质,并通过______,批驳了美国的假仁假义、言行不一;最后举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的表现,进行______,在驳斥美国的基础上彰显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大国风范。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述了美国在世界抗疫关键时刻的做法,其中关联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最美家乡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感情真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叙事详略得当,要有细节描写,适当插入议论、抒情,不得抄袭或套作。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宋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220.65关联词语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全命题作文  家乡风物  大爱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