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陕西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2-05 1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曾用“水浒气”与“三国气”描绘社会还普遍存在的游民习气,这是令他极其厌恶的。社会之所以有此二“气”,是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影响分不开的。

从元明两代许多通俗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唱本、戏曲)中,我们看到一些是描写游民冒险生涯和发迹过程的。最典型的就是“水浒”和“三国”的故事。“水浒”故事中有许多好汉是游民出身,如鲁智深等,有些不是游民出身,但后来也成为游民,如林冲、宋江等。“三国”故事中刘关张等虽是帝王将相,但经过江湖艺人加工,也游民化了。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中,游民意识有系统的反映,使之成为游民意识的载体。这两部书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与文人士大夫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文人士大夫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的,儒家主张“君子群而不党”。可是《水浒传》中却呈现出强烈的帮派意识,其倾向极其鲜明,这种倾向甚至影响到他们正确判断极简单的是非曲直。游民的无是非观就是这样形成的。它表现在一切以自己帮派的利益为标准。《水浒传》中写了许多干剪径打劫、杀人放火勾当的绿林豪强,但书中只肯定与梁山有关的诸山头的人们,对于其他山头的却持否定态度,其原因在于他们不与梁山属于一个帮派系统。这种缺少是非的观念,是文人士大夫很难接受的。

义气是义的俗名。义大约是中国古代伦理概念中最具歧义的。儒家强调义利之辨和“明于义不计其利”;而墨子则把义利打成一片,强调义就是利。游民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在谈到义或义气时主要是讲对自己有利。这在《水浒传》中也有充分的表现。作者在书中谈到义时简单明了,讲义气就是要提供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仗义”就要“疏财”。最以义气闻名的宋江,走到哪里,钱就撒到哪里。义气是游民们联系同伙、增加游民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对抗社会的道德观念。因此,游民无论是结拜还是建立秘密组织都要“义字当先”。

注重眼前利益是游民的重要特征。他们长期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追求财货、垂诞金银财宝似平是他们本能的追求,而且毫不加以掩饰。这与士大夫意识是根本不同的。不能说文人士大夫没有这方面的追求,但至少他们不会在口头上表达出来。即使贪鄙如西晋的王衍也都会装出口不言钱、手不摸钱的样子。《水浒传》中的好汉们上梁山的目的就是要“论秤分金银,整套穿衣服”的。晁盖、吴用等人都是抱着“献金银”的入股思想去敲击梁山大门的。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中可以举出许多。

特别是对于女人,《水浒传》与《三国志演义》反映的观念极其落后。只有泯灭了男女差别的、比男人还男人的女人才受到他们肯定,在梁山上才有座位。如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等。封建社会虽然歧视妇女,但也没有把问题推到如此极端,这恐怕在世界各种文化体系中也不多见。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在《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至今仍有广泛影响的作品中是渗透着游民文化、游民意识的。鲁迅先生早就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形象地称之为"水浒气"、“三国气”。我看到今日在新的传媒手段中制造出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火爆”,不由得为之而悲哀。

(摘编自王学泰《“水浒气”与“三国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敏锐地意识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游民习气,称之为“水浒气”“三国气”。
B.通俗文学对社会风气有一定影响,它所描述的内容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C.文人士大夫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主张求同存异,能自觉抵制拉帮结派。
D.游民“义字当先”,在物质上给同伙提供帮助,能够增加游民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比游民与文人士大夫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凸显了游民意识的独特性。
B.文章举例小说中对待女性的态度,可见《三国演义》反映的一些观念极其落后。
C.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游民意识的特点,揭露了通俗小说中游民意识的危害。
D.文章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毫无价值,因为二者都是游民意识的载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是非分明,认为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即使打劫杀人,也是对的。
B.要团结游民,只有仗义疏财,因为游民生活在社会底层,对财货有着强烈的欲望。
C.游民认为讲义气就是要提供金钱或物质上的帮助,这与墨家的义利一致的观点相同。
D.当下《水浒传》《三国演义》火爆,其游民观念,可能会助长社会上的“水浒气”“三国气”。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非常了解(%)了解(%)不是很了解(%)一点不了解(%)没有考虑过(%)
个性30.260.371.90.6
兴趣28.549.718.13.20.5
能力27.953.215.62.50.8
选项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过(%)
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
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
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
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
人际交往能力22.637.936.70.32.5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可能与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有关。
B.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C.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
D.相对于准确自我评估和课程选择来说,课程意义、生涯选择、社会需求、个人发展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等,也是高中生要明确认知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中学生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
B.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生涯规划可以不用考虑性别、独生子女等因素。
C.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D.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
6.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国家推行高中生生涯教育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022-12-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聂鑫森

贺先生圣臣是声名赫赫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圣臣教授自谦为“无用之材”,对《庄子》谙熟于心,颇有研究心得,为人也颇有庄子之风。
B.贺教授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学术研究,最终完成了《庄子》研究的著作,但对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人都很淡漠。
C.小说多处提及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既增添了文化意蕴,也有助于塑造贺先生的人物形象。
D.小说善用伏笔,如前文写到贺先生“稍懂医道”,会艾灸,后文他用艾灸救醒陶淘的情节就顺理成章。
8.陶淘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倔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绥去职,《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元嘉四年,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耕自资”与“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资”字含义不同。
B.“赋《归去来》”与“登高作赋”(《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赋”字含义不同。
C.“每酒适”与“适莽苍者”(《逍遥游》)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D.“元嘉四年卒”与“保卒余年”(《陈情表》)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多识,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曾经创作了《五柳先生传》来自况。
B.陶渊明虽然志在隐居,但也与官员有交往,甚至有官场好友,如颜延之就与他交情深厚,但他从不接受他们的馈赠。
C.陶渊明亲老家贫,不得已出仕,但是没几天就辞职了,后来又陆续作了一些小官,但最终解绶去职,并赋《归去来》。
D.陶渊明喜欢喝酒,友人庞通在半路上邀请他喝酒,他欣然赴约,颜延之在浔阳时经常跟他一起喝酒,且一定要畅饮喝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阳早发

王勃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注】此诗是作者因作《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去西蜀路上所作,创作于咸亨元年(670 年)左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月”“残星”点明时间,“饬装”“奔策”描绘诗人整理行装,扬鞭出行的动作。
B.凉风袭来,诗人才感觉到夜色已悄然而至,只见空山之中,萤火虫飞来飞去。
C.全诗呈现了诗人从早上出发,一直到晚上行至山中的旅程,重点描绘了途中之景。
D.本诗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变幻多端,瑰丽神奇的景物中寄寓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15.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突出了景物哪些特点?
2022-12-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感悟过去之事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所谓“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交代了滕王阁聚会发生在九月,这时的景色是“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思想仍然处于“__________”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辨“荣辱”的纷争,还不是真正的“无待”。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重回人间后,杨树才发芽长叶,让杨花从嫩绿的树芽中飘出,随风飘向天空,如满含羞涩的少女,____①_____。它没有参加迎春,好像是在送春——它来到人间,已是晚春了。所以,后人有“落絮无声春坠泪”的感叹。凡有杨柳的地方,在这个时节,都会有杨花的。它轻盈微小,在空气中好像___②___漂在大海里一般;它很多,如冬天下雪一般。它总是在空中飘着,漫无目的,任意东西。风到之处,必有杨花飞舞。有杨树林的地方,会有如雪花飞舞般壮观的场面。“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烟花四月春意暖,杨絮朵朵纷飞天。”后人对杨花场面的赞叹不必多说。它如____③___般地声势浩荡;万人聚舞般地宏大壮丽;如星辉闪烁,纷繁迷眼;如云雾缭绕,进入仙境一般。但它又不同于雪花,在微风的帮助下,它们通常不着地,长久地陪着春风做空中长途旅行。时而上窜下跳,时而东奔西撞,时而像螺旋状似的上升或下降。虽然,它比不上桃花那样浓妆艳抹,茉莉花那样芳香扑鼻。观赏杨花时,最好手里捧上一杯淡茶,一边品茶一边观赏,喝下去的不仅是茶,还喝下了杨花赐予人间的那种淡雅,清新,柔和,轻松,充满无限活力,还有“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那般悠闲。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总是在空中漫无目的、任意东西地飘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2-12-02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奶类食物营养丰富充足,营养组成比例中肯,容易消化吸收。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饮奶有利于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可以减少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骨质丢失。因此,。豆浆被称为“平民牛奶”,它的很多成分与牛奶相似,但一个来源于植物,,营养成分并不完全一样。大豆含有优质的蛋白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为人体组织细胞提供营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发挥最大营养功效。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豆制品中含有嘌呤,导致尿酸升高,加重痛风症状,吃豆腐好像就成了禁忌。其实,动物内脏、海鲜产品等所含的嘌呤成分远高于豆制品中所含的嘌呤成分,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豆制品,最要忌口的应该是动物内脏和海鲜类食品。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2-12-02更新 | 29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刘基在《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像松、楠、柏等可以做栋梁的树木,须三五十年才能长成;像柽、柳、樕等树木,一种就活,只能当柴烧。短期来看,栋梁材得利慢,木柴材得利快;长期来看,得木柴材的利是一,而得栋梁材的利是百。一个以种树为业的人,全部都栽种它们,世世代代享受好处,成为国内最富有的。这人的邻居家境贫寒,非常羡慕,就效仿他,但种植松、楠、柏不到三年,不等成材就砍伐了它,认为这样能常获利,但仅能供他吃一日两餐,没有剩余。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学术论文  报告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萧统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王勃(650-675)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19-210.65变换句式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传承与创新  创新 发展  记叙性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