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贵州 高三 阶段练习 2022-12-09 1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法和绘画漫长的历史实践和演化中,产生了大量丰富的书论和画论。至六朝以来,诞生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书画艺术大师,从“书圣”王羲之、人物画家顾恺之,再到唐代“画圣”吴道子,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到充满家国情怀的《祭侄文稿》,从金碧辉煌的《千里江山图》到反映宋代市民世俗生活的《清明上河图》,这些成就既彰显了中华民族在艺术上的审美创造力,也凝聚着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刻内涵。

在当今的书画研究领域,有一门学科方向应当引起关注,这就是中国书画美学史。本书的作者樊波先生即长期耕耘其中,从古代书画理论材料中抽绎出具有美学意味的内容,去芜存菁,注重贯穿于其中的逻辑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构筑了《中国书画美学史》这一体系完备、思维谨严的学术著作。

中国美学展现着一种古老东方独特的思想魅力,传承着中国深邃的文化基因,体现着长期孕育形成的民族审美意识。在《中国书画美学史》亦有不少相关分析比较,尤其是在明清书画美学(包括余论部分内容)一章中,作者联系西学东渐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从诸个层面考察了当时中国画家对于西画介入的艺术反应和取舍,揭示了中国画家既有一种吸纳外来文化和艺术的胸襟视野,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立场和艺术眼光。

在中国艺术当中,书画作为一种文人雅好,具有非功利的特性,作品是文人士大夫内心情感的寄寓和表达,因此其中必然包括了对美的追求和理解。要深入把握这一点,就必须将中国书画美学与中国先秦哲学和美学加以紧密联系。正如作者所说,中国书画美学的逻辑起点乃是先秦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著作(如《老子》《管子》《易传》《庄子》《荀子》)。他将这个逻辑起点归纳为十六个命题:有无相生、道法自然、天下一气、浑沦蒙养、知几凝神、阴阳合德、万物理法、意象构成、中和之美、人伦比德、审美心胸、仰观俯察、进技于道、形神之辨、修辞立诚、性情抒发。可以说,整个书画美学史的生发和演变,就是建立在这十六个命题之上的。在我看来,后世书画美学则是将艺术实践的经验提升到哲学和美学(往往从先秦思想宝库中寻求)的高度,加以进一步概括和发展,从而构成了既有形而上的玄思色彩、又散发出感性品质的完整的书画美学历史。

作者将中国书画与美学联系起来进行“史”的考察,发掘中国书画中具有结构化、系统化的审美体系,从“中国”的立场出发,探究书画之美在各个层面、不同角度的逻辑发展,这既是一种学术创新和时代呼唤,也是构建中国美学体系的需要。

今天,国家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为书画美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把握书画美学的理论特色,汇集历代书画美学的理论精粹,充分开掘书画美学史中蕴藏着的文化资源,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一个方面。我确信,《中国书画美学史》能帮助我们踏上追寻书画之美的历程,从而走向中华文化的更深处……

(摘编自席乐《品读美的真谛——读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光明日报》2022年3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书法绘画的不断实践和演变,大量的书论和画论也同时出现。
B.樊波先生所著的《中国书画美学史》去芜存菁,从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抽绎出具有美学意味的内容。
C.樊波先生的研究证明,中国画家有吸纳外来文化和艺术的胸襟视野,也有独特审美立场和艺术眼光。
D.书画包含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因此古代文人士大夫在创作书画作品过程中,会寄寓和表达内心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书画艺术谈起,进一步探讨中国书画美学史及其研究方法和意义,逐层深入。
B.文章的第三段提及了中国思想、文化基因、审美意识与中国美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列举先秦部分著作,是为了说明中国书画美学与中国先秦哲学、美学是紧密联系的。
D.文章多处运用举例论证,局部运用对比论证,使论证更为深入,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书画成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创造力和思想文化深刻内涵的彰显和凝聚。
B.没有发掘中国书画的结构和系统,就不能探究书画美在各层面和角度的逻辑发展。
C.本文运用“在我看来”“我确信”等语言,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可看出立论审慎。
D.本文立足于实践,指出《中国书画美学史》的研究方法为中国书画研究提供思路。
2022-1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部署。我们将围绕这一重要部署,和各地区、各部门一道,以此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来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摘编自刘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8日)

材料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黑龙江将继续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

黑龙江省政府多措并举保护黑土地,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坚强保障的务实举措。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龙江省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预计今年年底将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亿亩,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解决吃饭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黑龙江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农业技术研发应用多个领域全国领先,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推进农业与科技、数字、生物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推广生物育种、在线监测、智能农机、卫星导航等技术。依靠先进技术为粮食增产赋能,为现代化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着力打造地域性品牌,唱响“龙江好米”“龙江好肉”“龙江好油”等地域名片,建好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并强化县域物流仓储能力。

(摘编自张艺开《当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人民日报》2022年9月1日)

材料三

今年以来,贵州省政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态度,高位推动了全省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创立了“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贵州省着力攻克“无平原支撑、土地破碎、耕地总量少”难题,全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改地宜机”和“改机宜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机械化水平。聚焦粮食生产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整合全省农技推广队伍及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领衔的“贵州省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技术专家组,对粮食生产开展全过程巡回技术指导。推动粮食单产提升,确保粮食面积稳定、总产增加。全省一盘棋,贵州立足山地特色,科学化布局粮食“产业带”保安全,以水稻、马铃薯、高粱、薏仁等主要粮食作物,构筑了特色杂粮产业带。并发挥茅贡大粒香、黎平香禾糯等品牌带动优势,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将“互联网+农业”的智慧农业平台搬进田间,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第一手数据,指导农事作业安排、防灾减灾决策,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摘编自陈毓钊《贵州高位推动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贵州日报》2021年7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龙江省未来将继续当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中国粮食”作出更大的贡献,最主要的原因是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
B.黑龙江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这与黑龙江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C.贵州省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攻克土地资源贫瘠难题,高位推动粮食生产安全的各项工作,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粮食安全。
D.贵州省和黑龙江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粮食产量,二十大更在粮食方面作出重要部署,可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6.在粮食增产提质方面,黑龙江省与贵州省有哪些共同的措施和经验?请概括分析。
2022-12-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常的人

杨朔

朝鲜的冬天,三日冷,两日暖。碰上好天,风丝都没有,太阳暖烘烘的,好像春天。头几日,美国侵略军刚从西线败下去,逃难的朝鲜农民零零星星回家来了。家哪还像家!烧的烧,炸飞的炸飞。村后满山的落叶松,烧得焦煳;村旁堆的稻草垛,变成一堆一堆的黑灰。侥幸留下的稻草房子,里边也翻得乱七八糟。农民们老的老,少的少,愁眉不展地清理着破东烂西,也有人赶着收割丢在地里的稻子,连日连夜打着连枷,打完装到草包里去。棉花裂了桃,雪团似的扔在地里,却没人顾得上去摘。

一个晴朗的冬天,我有事经过这样一个劫后的小村,井边上,一位朝鲜老大娘把我拦住。她有四十多岁,白上衣,黑裙子,脚下是一双前尖钩起的小船鞋。她竖起两根指头凑到嘴边上咝了两声,又伸出手说着什么。我猜出她是要烟,掏出半包给她。她乐了,点着头直说谢谢,从井台拿起个草圈搁到头上,顶着一瓦罐子水要走。这当儿,对面山背后翻出三架美国飞机,歪着翅膀,打着旋转过来。急得她对我紧招着手,我就跟她跑到她家的屋檐底下去。她搁下水罐子,呼哧呼哧喘着气,朝飞远的飞机点着指头骂了一句,回身拉开那扇板门,比比划划让我进屋,一下子不知发现了什么事,张着嘴喊起来。

屋后应了一声,一瘸一瘸转出个战士来,穿着套纳成许多道长格子的棉军装,怀里抱着一大抱劈柴。朝鲜老大娘迎上去接过木柴,说的话嘀噜嘟噜串成了串。那战士平平静静笑道:“不碍事,不碍事,反正我的伤眼看就好啦,劈点木头也累不坏。”我一听他会说中国话,指着朝鲜老大娘问道:“她是你母亲么?”

那战士慢慢笑道:“差得远呢,足有十万八千里!”

我奇怪道:“你是朝鲜同志,还是中国同志?”

他反问道:“你看我不像个中国人?”

我明白了:这是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当时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亲得不行,握住他的手不放。朝鲜老大娘连比带说,叫我们进屋去暖和。那战士拐到门口,脱下鞋,跪着爬进去,脚上也没穿袜子,左脚缠着白布。

朝鲜的住屋,进门就是铺地炕,铺着席子,厨房在旁屋,特别洼,烧水做饭,火通进地炕,烧得挺暖。我脱了鞋进去,朝鲜老大娘也跟进来,跪着坐到那志愿军面前,掏出刚从我这要的烟塞过去。那战士的眼亮了亮,又暗淡下去,推着对方的手说:“不行,不行,怎么能叫你破费钱,买烟给我抽!”

我浑身的血苏苏的。想不到朝鲜老大娘伸着手向我讨烟,是为了这个志愿军。我把刚才井台旁的事说了一遍,那战士睁大眼望着我,听完话,低下头叹口气说:“唉!咱替朝鲜老百姓做了什么事,人家待咱这样好!”一边拿起支烟。一定是多日没捞着抽了,点着火接连抽了几大口,背靠着墙默不作声。

我细细打量他几眼。他的身材中流流的,四方脸,长眉大眼,上嘴唇刚长出绒毛似的胡子。听他的口音是河南人,脖颈子上有块疤。那一天,当他听说美国土匪在朝鲜放起把火,烧到鸭绿江边,他背上一袋炒面、一个水壶、一张布单,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朝鲜,全身扑到战争的烈火里去,保卫朝鲜的自由,就像保卫自己的祖国一样勇敢。可是,这个寡言寡语的中国人一点不知道他是怎样个人,一点不觉得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朴朴实实的,当着生人的面还有点腼腆。

我搬着他的左脚问道:“你的伤要不要紧?”他按了按脚心说:“没啥!一颗子弹打穿了脚掌子,已经收了口,过两天就好了。”

我又问道:“你到朝鲜打了几仗?”

他轻描淡写地说:“两仗。第一仗在云山,第二仗在清川江。”

我想引他多讲些自己的战斗经验,他可丝毫不看重那些事,翻过来,覆过去,由着你问,说个三言两语便住嘴了。到头来,我只知道这次战役,他那个班的任务是炸江桥,断绝敌人逃跑的后路。那晚上,他们几个人炸坏了桥,他本人的脚却打伤了。指导员架着他到山沟里去包伤,一颗炮弹把他震昏。等醒过来,发现指导员牺牲在他身边,部队早过了江,胜利地前进了。他从背包上拔出小铁镐,埋了指导员,想去找包扎所,脚痛,站都站不起来,跪着爬了半天,头一晕,又昏过去。赶再苏醒过来,本人已经躺在个山洞里,身旁围着穿白衣裳的朝鲜老百姓,跪在最前面的就是这位老大娘。

现在这位老大娘又像当时那样望着他亲切地笑。提到旁人,也不必我问,那战士话多起来了。他说:“这些老百姓都是逃难逃到山上的,把我救上去,当个宝贝一样看待。他们对我说他们的朝鲜话,我说我的中国话,谁也不懂谁的话,可是谁也能体会谁的意思。老大娘还懂点医理,天天弄些草药给我治伤,也灵,这不眼看就好啦。前几天,他们才把我背回家来。现在我顶急的是找队伍,又不知队伍开到哪去啦?”

他问我,我也说不清楚,光知道附近有所兵站,去打听打听,准可以得到信。又怕他过分心急,劝他道:“你还是好好养伤吧,养好伤,再找队伍也不迟。过两天我一定来看你,帮你找找关系。”

老大娘见我要走,拿胳膊拦着我,嘀噜嘟噜紧说,意思要留我吃饭。那战士欠着身子,眼里露出留恋的神情,嗓音变得很柔和地说:“你走啦!”

我走了,心里可老记着他,第二天午后又去看他。刚进村,老远望见那位老大娘在稻草棚子里抱着碾子棍,正在推碾子。她一见我,撩下碾子棍扑上来,眼里淌着泪,擦眼抹泪地说起来,一面领我到她门口,拉开板门往里一指。屋里不见了那个战士,原先他挂在墙上的干粮袋、步枪也都不在了,我明白是出了事,可又闹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正在焦急,一位宽袍大袖的朝鲜老先生摇摇摆摆走过来,胸前飘着花白胡子,说着半半截截的汉话道:“那位同志,前边去了。伤不大好,也要去。临走,说是吃了我们的饭,给留下了钱。还说我们对他太好,要去前方多打敌人。不是我们对他好,是你们对我们太好了。”

我听了,鼻子一酸,差一点涌出泪来。当时只觉心里一阵空虚,好像忘了点什么东西。我是忘了点事——我竟没问问那位战士叫什么名字。

老先生叹了口长气,又说:“他真是个好人!我们朝鲜人要记住他的名字,永远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我急忙问道:“你知道他的名字么?”

老先生说了句话,朝鲜老大娘抹抹眼泪,赶紧从怀里摸出块布,上面是那战士亲手写的名字。

这是个最平常的名字。正是这样平常的人却代表着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性格!我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是毛主席的题字“为人民服务”。在毛主席的名字下边,我记下一个战士的名字。这个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战斗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为全世界的人民服务呢。让他的名字永远跟毛主席联在一起吧!

一九五一年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第一段对战后朝鲜村落的惨淡景象描写,表达出一种“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悲痛,深刻反应了战争的残酷和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B.作者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那战士的眼亮了亮,又暗淡下去,推着对方的手”写出战士刚见到烟时的欣喜以及发现只有半包时的落寞失望。
C.文章运用了插叙的方式,是为补充说明志愿军战士参军的背景,以及为何出现在朝鲜老大娘家的原因,塑造了一位勇敢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形象。
D.志愿军战士不辞而别后,大娘焦急流泪,老先生长叹,以及“我”将战士的名字和毛主席的名字写在一起的行为,体现出对战士的感激与敬佩。
8.朝鲜老大娘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弘扬的精神财富。”从文中的志愿军战士们身上可以看到哪些抗美援朝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尅,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厚葬,伤者厚养,劳者相飨,饮食铺餽,以靡其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妬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畏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掠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贤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王不答而去。

(《战国策·中山》有删减)


注:武安君,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
B.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
C.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
D.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相飨的意思是用酒食款待犒劳,“飨”与《鸿门宴》“旦日飨士卒”的“飨”字含义相同。
B.不行的意思是不去,不前往,“不行”与《陈情表》“九岁不行”的“不行”的字义相同。
C.微的意思是没有,“微”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字义相同。
D.顿首指磕头,跪拜礼之一,即以头叩地立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长平之战后使百姓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想要再次攻打赵国,武安君白起认为此时不是攻打赵国的良机,向秦昭王提议不可出兵。
B.秦昭王派王陵攻赵失败后,想让白起带兵出征,白起生病未能前行,应侯便去责备白起,认为现在攻打赵国是以强击弱,以多胜少的时刻。
C.白起认为赵国已今非昔比,现在赵国人口增加,守备更为紧固,君臣一心,一旦开战还会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此时攻赵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D.秦昭王再派王龁伐赵。未能攻下且伤亡惨重,武安君听说后认为秦昭王不听他的建议而失败,秦昭王十分生气并上门责怪他不领兵攻赵。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
(2)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
2022-12-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