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 高二 期末 2023-01-15 9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者不立                                     企:踮起脚
其脆易                                     泮:分离
B.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在内,对内
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          贼:伤害
C.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思量
D.恶得不禁恶而                       劝:规劝,说服
天下仁焉                                 归:称赞,称许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恶声而然也                           子曰:“恕”乎
B.泉始达                                     不慈弟
C.若火之始                                 非不呺大也
D.是圣人无为                              故贼人利其身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始于足下                                     生于毫末
B.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请买其方百金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D.当察乱何自起                              主人何为言少钱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积累的泥土;千里的远行,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
B.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那么先生还是有像蓬草一样随风不定的心理啊。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现在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去了,都有警惕和同情的心理。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兼备,匹配适当,然后成为君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名校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礼记》《中庸》《大学》合称为“四书”。
B.墨子,名翟。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等,其中以仁爱为核心。
C.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所写的《南华经》又称《老子》。
D.《五石之瓠》选自《庄子·逍遥游》,文章蕴含的道理可以理解为: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做事要懂得变通,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列对《论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
做事情的时候要聪慧敏捷,说话的时候要谨慎小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修养就体现在日常说话做事之中,而且行胜于言,多做事少说话。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富贵观,他认为富贵是普通人的欲望,君子是鄙弃富贵、不愿身处富贵的。这与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意思相近。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并且路途遥远。这里的“任”是指“仁以为己任”。这句话表现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D.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对“仁”的解说,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行得通。这和墨子主张的“爱人若爱其身”是完全一样的。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撤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于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院线上映了13部纪录片,其中《厉害了,我的国》更是创下4.81亿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

(取材于王福来、刘悦、巩杰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纪录片“documcntary”一词在英语中既可以当名词表示“纪录片”,也可以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文献的,纪实的”。可见,纪录片与文史记录、传播有着天生的不解之缘。近年来,中国文史纪录片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首选对象。其中《故宫》《故宫(国际版)》《故宫100》是这些纪录片中的佼佼者。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这组纪录片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了的电脑动画,帮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

《故宫》中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了历史中的原始生态、风土风貌,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将重要历史事件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呈现,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也支撑起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构架。例如开篇以3D动画对故宫做出全景呈现:浩瀚宇宙,繁星点点,视线从深邃宇宙穿越厚重的白色云层,以俯视的视角全景呈现宏伟壮大的宫殿群,表现了故宫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的厚重感。《故宫100》在介绍吉祥瑞兽时,站立在屋顶上的各种瑞兽突然“活”了起来,一个个萌萌的卡通形象从天而降,落到代表中国传统美好品质的文字上:坚韧、高贵、威武、灵敏……神气活现地围成一圈,寄托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随着纪录片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纪录片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文史纪录片应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成为激发家国情怀的“国家相册”和传播中华绚烂历史文明的绝佳媒介。

(取材于王宁、张德明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它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具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化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极端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7.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容题材更加多元。
B.播放渠道更为丰富。
C.家国情怀在各时代均有体现。
D.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发展。
8.下列对材料一中相关纪录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新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序幕。
B.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制作手法和拍摄模式,较以往都有创新突破。
C.《平衡》《俺爹俺娘》将摄像机对准普通人,记录社会现实中的百姓生活。
D.《厉害了,我的国》等片在影院播放,使中国纪录片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
9.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作用的解说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丰富了纪录手段。
B.《故宫》《故宫100》的动画设计,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创新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
C.数字动画技术要将形式美和内容美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的意蕴。
D.成功加入动画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10.材料三说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以提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下列与所举事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父母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强烈的代入感。

A.题材选择B.叙事原则C.制播方式D.平台搭建
11.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新闻报道,并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析这部纪录片广受好评的原因。

2019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了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该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各方面的赞誉。

“两窟”千年相望,却不相闻;命运相通,却不相知。该纪录片中,莫高窟“诚邀”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莫高窟洞壁上精美的壁画人物,在3D动画里翩翩起舞,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再现了先祖追求和平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